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469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docx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资料25

二.Internet技术

  因特网(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更确切地说是网络的网络(或者互连的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

该网络组建的最初目的是为研究部门和大学服务,便于研究人员及其学者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因此有科研教育网(或国际学术网)之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向社会开放,利用该网络开展商贸活动成为热门话题。

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使得因特网得到迅速的发展。

  1.因特网的组成与管理

  因特网实际上是一个网连网,是多个网络互连而形成的逻辑网络。

由于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互连部件是路由器,因此,也有人称因特网是用传输媒体连接路由器形成的网络。

从物理上看:

因特网是基于多个通信子网的网络。

  Internet的管理是由一些组织进行,主要有:

  

(1)因特网协会(InternetSociety—ISOC):

民间组织,志愿者组成,负责技术管理和指导工作;

  

(2)因特网组织委员会(InternetArchitectureBoard—IAB):

志愿者组成,制定标准和分配资源(如IP地址);

  (3)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ETF):

志愿者组成,讨论因特网的运作和技术问题;

  2.因特网的构成

  从逻辑上看,为了便于管理,因特网采用了层次网络的结构,即采用主干网、次级网和园区网的逐级覆盖的结构。

  

(1)主干网:

由代表国家或者行业的有限个中心结点通过专线连接形成;覆盖到国家一级;连接各个国家的因特网互连中心,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2)次级网(区域网):

若干个作为中心结点的代理的次中心结点组成;如教育网各地区网络中心,电信网各省互联网中心等。

  (3)园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直接面向用户的网络。

3.internet协议之IP

  IP协议

  

(1)、IP协议提供的服务---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尽力的数据报投递服务。

  

(2)、IP协议是因特网中的基础协议,由IP协议控制传输的协议单元称为IP数据报。

IP协议屏蔽下层各种物理网络的差异,向上层(主要是TCP层或UDP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

  IP数据报的投递利用了物理网络的传输能力,网络接口模块负责将IP数据报封装到具体网络的帧(LAN)或者分组(X25网络)中的信息字段。

  IP数据报封装

  IP协议屏蔽下层各种物理网络的差异,向上层(主要是TCP层或UDP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

相反,上层的数据经IP协议形成IP数据报。

IP数据报的投递利用了物理网络的传输能力,网络接口模块负责将IP数据报封装到具体网络的帧(LAN)或者分组(X25网络)中的信息字段。

  对于各种物理网络技术,对帧的大小有不同的规定,即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nTransferUnit),如以太网为1500字节。

不同的物理网络,MTU不同。

当数据报长度>MTU时,需对数据报分段。

对应每个物理网络的封装,都有一个RFC文档与之对应。

  例:

RFC894IPoverEthernetnetworks

  RFC1188IPoverFDDInetworks

  RFC1932IPoverATM

  IP路由

  IP数据报的传输可能需要跨越多个子网,子网之间的数据报传输由路由器实现。

IP路由算法描述如下:

  IP模块根据IP数据报中的收方IP地址确定是否为本网投递;

  

(1)本网投递:

(收发方的IP地址具有相同的IP网络标识Netid)

  

(2)跨网投递:

(收发方的IP地址具有不同的IP网络标识Netid)

  新型IP协议(IPv6)

  

(1)IPv4的局限性

  随着网络的扩展和网络应用服务的增多,IPv4内在的弊端逐渐明显。

  1.32位的IP地址空间将无法满足因特网迅速增长的要求。

  2.不定长的数据报头域处理影响了路由器的性能提高。

  3.单调的服务类型处理。

  4.缺乏安全性要求的考虑。

  5.负载的分段/组装功能影响了路由器处理的效率。

  

(2)新型IP协议的主要特点

  IPv6是因特网的新一代通信协议,在容纳IPv4的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更为优秀的功能,其主要特点如下:

  1.扩展地址和路由的能力

  2.简化了IP报头的格式

  3.支持扩展选项的能力

  4.支持对数据的确认和加密

  5.支持对数据的确认和加密

  6.支持自动配置

  7.支持源路由

  8.定义服务质量的能力

  9.IPv4的平滑过渡和升级

  4.TCP协议

IP协议提供不可靠、无连接和尽力投递的服务,构成了因特网数据传输的基础;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在IP协议提供的服务基础上,TCP协议软件增加了确认-重发、滑动窗口和复用/解复用等机制,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流投递服务。

  TCP协议的特性

  TCP协议在IP协议软件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支持面向连接的、可靠的、面向流的投递服务。

  TCP端口和连接

  TCP模块以IP模块为传输基础,同时又可面向多种应用程序提供传输服务。

为了能够区分出对应的应用程序,引入了TCP端口的概念。

  TCP端口与一个16位的整数值相对应,该整数值也被称为TCP端口号。

需要服务的应用进程与某个端口号进行联接(Binding),这样TCP模块就可以通过该TCP端口与应用进程通信。

  由于IP地址只对应到因特网中的某台主机,而TCP端口号可对应到主机上的某个应用进程,因此,TCP模块采用IP地址和端口号的对偶来标识TCP连接的端点。

一条TCP连接实质上对应了一对TCP端点。

  TCP/UDP应用程序端口号分配

  端口号实质上也是操作系统标识应用程序的一种方法,其取值可由用户定义或者系统分配。

TCP端口号采用了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分配方法,对于一些常用的应用服务(尤其是TCP/IP协议集提供的应用服务),使用固定的端口号;例如:

电子邮件(SMTP)的端口号为25,文件传输(FTP)的端口号为21等。

  对于其它的应用服务,尤其是用户自行开发的应用服务,端口号采用动态分配方法,由用户指定操作系统分配。

  TCP/IP约定:

0—1023为保留端口号,标准应用服务使用;1024以上是自由端口号,用户应用服务使用。

  Unix系统中的/etc/services文件,Windows98系统中/windows/setvices文件:

列出了系统提供的服务以及各服务的端口号等信息。

  TCP窗口机制

  TCP的特点之一是提供体积可变的滑动窗口机制,支持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TCP的窗口以字节为单位进行调整,以适应接收方的处理能力。

处理过程如下:

  

(1)TCP连接阶段,双方协商窗口尺寸,同时接收方预留数据缓存区;

  

(2)发送方根据协商的结果,发送符合窗口尺寸的数据字节流,并等待对方的确认;

  (3)发送方根据确认信息,改变窗口的尺寸,增加或者减少发送未得到确认的字节流中的字节数。

调整过程包括:

如果出现发送拥塞,发送窗口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同时将超时重传的时间间隔扩大一倍。

  TCP的窗口机制和确认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

  5.UDP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是TCP/IP协议集中等同于TCP的通信协议。

  

(1)UDP与TCP的差异:

UDP直接利用IP协议进行UDP数据报的传输,因此UDP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投递服务。

  

(2)UDP的使用场合:

UDP常用于数据量较少的数据传输,例如:

域名系统中域名地址/IP地址的映射请求和应答(Named),Ping、BOOTP、TFTP等应用。

  (3)使用UDP协议的好处:

在少量数据的传输时,使用UDP协议传输信息流,可以减少TCP连接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4)UDP协议的不足:

当使用UDP协议传输信息流时,用户应用程序必须负责解决数据报排序,差错确认等问题。

  在多媒体应用中,常用TCP支持数据传输,UDP支持音频/视频传输。

 6.因特网报文控制协议

  a、因特网报文控制协议(ICMP--InternetControlProtocol)产生的原因:

  IP协议尽力传递并不表示数据报一定能够投递到目的地,IP协议本身没有内在的机制获取差错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控制,而基于网络的差错可能性很多,如:

通信线路出错、网关或主机出错、信宿主机不可到达、数据报生存期(TTL时间)到、系统拥塞等等。

为了能够反映数据报的投递,因特网中增加了ICMP协议。

  b、ICMP协议的作用:

  主要用于网络设备和结点之间的控制和差错报告报文的传输。

  从因特网的角度看,因特网是由收发数据报的主机和中转数据报的路由器组成。

鉴于IP网络本身的不可靠性,ICMP的目的仅仅是向源发主机告知网络环境中出现的问题。

ICMP主要支持路由器将数据报传输的结果信息反馈回源发主机。

  c.ICMP报文的传输

  当路由器发现某份IP数据报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继续转发和投递时,则形成ICMP报文,并从该IP数据报中截取源发主机的IP地址,形成新的IP数据报,转发给源发主机,以报告差错的发生及其原因。

  携带ICMP报文的IP数据报在反馈传输过程中不具有任何优先级,与正常的IP数据报一样进行转发。

如果携带ICMP报文的IP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故障,转发该IP数据报的路由器将不再产生任何新的差错报文。

下图示意了ICMP报文的形成和还回。

  d.ICMP报文的类型

  ICMP协议主要支持IP数据报的传输差错结果,ICMP仍然利用IP协议传递ICMP报文。

产生ICMP报文的路由器负责将其封装到新的IP数据报中,并提交因特网返回至原IP数据报的源发主机。

ICMP报文分为ICMP报文头部和ICMP报文体部两个部分。

  类型字段:

表示差错的类型;

  代码字段:

表示差错的原因;

  校验和:

表示整个ICMP报文的校验结果。

  ICMP数据:

差错原因及说明。

  ICMP报文类型主要有:

  

(1)目的地不可达报文

(2)源抑制(用于拥塞控制)

  (3)重定向(4)超时(TTL)报告

  (5)参数错(6)回应请求

  (7)回应应答(8)时戳请求

  (9)时戳应答

  ICMP应用

  目前,已经利用ICMP报文开发了许多网络诊断工具软件。

  

(1)Ping软件:

  借助于ICMP回应请求/应答报文测试宿主机的可达性。

  

(2)跟踪IP数据报发送的路由:

利用路由器对IP数据报中的生存期值作减1处理,一旦生存期值为0就丢弃该IP数据报,并返回主机不可达的ICMP报文的特点。

源发端针对指定的宿结点,形成一系列收方结点无法处理的IP数据报。

这些数据报除生存期值递增外,其它内容完全一样。

这些数据报根据生存期的取值逐个发往网络,第一个数据报的生存期为1;路由器对生存期值减一后,丢弃该IP数据报,并返回主机不可达ICMP报文;源发端继续发送生存期为2,3,4,…的数据报,由于主机和路由器中对路由信息的缓存能力,IP数据报将沿着原路径向宿结点前进。

如果整个路径中包括了N个路由器,则通过返回N个主机不可达报文和一个端口不可达报文的信息,了解IP数据报的整个路由。

  (3)测试整个路径的最大MTU:

  利用因数据报不允许分段,而转发网络的MTU(最大传输单元)较小时会产生主机不可达报文的特点。

这种测试对于源宿端具有频繁的大量数据传输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因为数据报长度越小,数据报传输的有效率越低;而传输较大的数据报时,路由器势必进行分段,既损耗了路由器的资源,更可能造成因某个数据分段丢失,而导致宿主机在组装分段数据报时超时,丢弃整个数据报,造成带宽的浪费。

测试路径MTU的方法类似路由跟踪。

源发端发送一定长度、且不允许分段的IP数据报,并根据路由器返回的主机不可达ICMP报文,逐步缩短测试IP数据报的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