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394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docx

小说精读冯骥才《死鸟》

「小说精读」冯骥才:

《死鸟》

编者寄语

冯骥才由于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作品多以天津生活故事为背景,挖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滋味,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在嬉笑怒骂中体味小市民生活百态。

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形成独具特色的“津门小说系列”,以奇巧的情节、独特的视角,特色的“奇人”、以及极富“津”味的语言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誉。

在情节设置上,冯骥才善于创设奇巧、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并对所述故事进行深刻的剖析,进而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束缚与戕害。

在冯骥才的作品中,我们较少会看到很宏大的叙事结构,作者擅长以小故事、微情节取胜;值得肯定的是,冯骥才在构建这些奇特的故事情节时,并没有忘记通过他的故事让读者领悟一些生活中真实的道理,同时把人物身上的人性展现在读者面前。

恰如《死鸟》,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中体现丰富,以小见大,以微显著。

文本研读

(注:

>>>处为文章精析)

死鸟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

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道台这个各色的雅号——死鸟。

>>>由天津卫的地域风俗说起,聚焦点出“死鸟”的来历,照应题目,为后文详细叙述做铺垫。

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

一是伺候头儿,二是伺候鸟。

(以“相貌普通”衬托有能耐。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

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

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

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

(小说就是细节的丰富和扩充,作者将“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的讲究娓娓道来,将贺道台善于察言观色善于逢迎的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

)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

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

(点出贺道台不仅善于伺候上司,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所以官运亨通。

叙述在出人意料中更显得真实。

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

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就能又蹦又跳。

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

人说贺道台上辈子准是鸟儿。

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详叙贺道台的能耐在于“伺候”,无论是人还是鸟;语言表面上是在夸赞,实则暗示贺道台善于逢迎,专于溜须。

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

这八哥个大肚圆,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

贺道台心里欢喜说:

“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

”林先生笑道:

“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

它总不好好学。

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

不过,到您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

”贺道台也笑了。

说道:

“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板书。

>>>八哥的到来,可谓是承前启后,顺应上文贺道台善于伺候鸟儿,又为后文的与众鸟不同做了铺垫。

  

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

(运用“烈马”的比喻和贺道台的反衬来展现八哥的个性,为一伏笔。

)贺道台骂它一句:

“笨鸟。

”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

叫它停嘴,它偏不停。

前院后院都听得清清楚楚。

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

到了傍晚,太太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

“太太起痱子了吧?

”把太太吓了一跳。

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了。

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

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

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一遍,八哥自己又说:

“太太起痱子了吧!

太太说:

“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

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安”“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

可是,它抽冷子蹦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

(八哥教不会,反而善于记住“抽冷子”的话,衬托了八哥的聪明,反衬了贺道台的无能;在结构上又是一处精妙的伏笔。

知府大人说:

“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

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

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

(贺道台教不会八哥,八哥却善于“插科打诨”;平添文趣之时,也间接证明了贺道台上文善于伺候鸟的本事并不是出于天性,而是刻意为之;同时也间接暗示了贺道台实则圆滑世故。

 

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

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

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

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

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

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

但今日兴致高,竟答应了。

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

>>>宕开一笔,以“九九登高”之俗,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一则展现上文贺道台善于伺候头儿的能耐,也为下文裕禄家中作客做铺垫。

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

“给大人请安。

”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

“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照应了上文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八哥,教它学习的结果。

  

贺道台应声便说:

“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

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

”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

“这茶是明前茶。

”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的八哥说:

“这是你的错了。

现在什么时候了,哪还有明前茶?

”上司打趣,下司拾笑。

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

贺道台说:

“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

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

”知府笑道:

“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记住了!

裕禄笑道:

“有什么好茶,也请裕禄我尝尝。

”(道台告罪,知府圆场,裕禄成全,配合如此默契,活脱脱一幅溜须拍马图,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其他场合应该也是如此。

>>>贺道台恰到好处的逢迎,和八哥的不知变通“错误”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贺道台拍马的功力之深,也为后文八哥的“惊人之举”做铺垫。

大家又笑起来。

但八哥听到了“裕禄”两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竖了起来,好赛发怒,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

“裕禄那王八蛋!

”满厅的人全怔往。

其实这一句众人全听到了,就在惊呆的一刻,这八哥又说一遍:

“裕禄那王八蛋!

”(与上文的八哥善于记住、说出“抽冷子”的话的伏笔遥相呼应。

)说得又清楚又干脆。

裕禄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地上,怒喝一声:

“太放肆了!

”(此处裕禄的恼羞成怒恰恰又与上文听到八哥请安时的“兴高采烈”形成鲜明对比。

)贺道台慌忙趴在地上,声音抖得快听不见:

“这不是我教给它的——”话到这里,不觉卡住了。

他想到,八哥的这句话,正是他每每在裕禄那里受了窝囊气后回来说的。

怎么偏偏给它记住了?

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他浑身全是凉气。

>>>“裕禄”二字的出现,让八哥自然而然地出卖了贺道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从侧面暗示了贺道台在上司面前小心翼翼在家里却是粗俗不堪。

在上文的铺垫和伏笔中,让此处情节的反转显得真实而自然。

 

等他明白过来,裕禄和众官员已经离去。

只他一个人还趴在客厅地上,他突然跳起来,朝那八哥冲去,一边吼着:

“你毁了我!

我撕了你,你这死鸟!

他两手抓着笼子一扯,用力太大,笼子扯散,鸟飞出来,一把没有抓住。

这八哥穿窗飞出,落在树上。

居然把贺道台刚刚说的这话学会了,朝他叫道:

“死鸟!

贺道台叫仆人们用杆子打,用砖头砍,爬上树抓,八哥在树顶上来回蹦了一会儿,还不住地叫:

“死鸟!

死鸟!

死鸟!

”最后才挥翅飞去,很快就无影无踪了。

>>>八哥的“抽冷子”让贺道台前功尽弃,终酿人鸟大战,成就“死鸟”之名。

自此,就得了“死鸟”的外号。

而且人们传这外号的时候,还总附带着这个故事。

>>>照应开头,再次强调“死鸟”之名,言语之间,“还”字颇具讽刺意味。

  

(有删改)

文本中贺道台的处心积虑、小心谨慎、唯唯诺诺、俯首帖耳的形象,在领导外出之时和与领导相处之际两个细节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他的圆滑和世故还体现在伺候鸟上,可怜鸟儿终究不是人,不了解官场人际之间的虚伪阿谀,更不知道主人压抑与发泄之间的人格分裂,终因一句私底泄愤之语——“裕禄那王八蛋!

”而前功尽弃,万劫不复。

作者在较小的篇幅之间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审美刺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这可谓是短小中开掘深蕴,单纯中体现丰富。

知识建构

//小说中的典型细节//

小说的典型细节是最能深刻地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节。

它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深刻的思想性、普遍的真实性。

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和烘托人物心情的必要手段;它既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

典型细节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选取的,但不是生活的照搬与罗列,而是作者改造、加工、提炼的结果。

文本中八哥的“给大人请安”让贺道台的上司裕禄大人眉开眼笑,兴高采烈,贺道台自然是心花怒放。

当八哥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时,裕禄大人恼羞成怒,众人目瞪口呆,贺道台惶恐不安,这一深具审美情趣的“典型细节”,足见出冯骥才的艺术才华和艺术灵感。

到此,我们明白了作者在前面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贺道台的两种能耐是有着明显目的的。

《死鸟》的成功,就在于这一“核心细节”的真实而出乎意料,八哥的不通人情世故,不懂官场潜规则,在最关键的时刻说出了贺道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这一细节,真实而又出人意料。

真实是在于小说前面已经做了一些铺垫,这只八哥与众不同,它会在不经意间学会主人随便的一句两句话。

因为如此,八哥后面的表现就显得顺理成章。

出入意料是在于贺道台如此的精细却又难免疏忽,他懂得如此防范人却没有想到要防范一只鸟。

而这一次的疏忽,将前面所有的努力全部化为乌有。

《死鸟》的成功,正是准确把握这一典型细节的结果。

试题解析

1

1.文中八哥冒出“裕禄那王八蛋”这句惊人之语,虽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为什么?

请提炼概括三处情节加以佐证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已有多处伏笔作了暗示。

①“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

”用反问的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可见贺道台对上司的批评只是隐忍不发,而非好脾气,暗示贺道台在背后经常辱骂上司。

②“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

”“知府笑道:

‘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可见八哥会留意并学习主人平时说过的话,为八哥学说贺道台咒骂裕禄的话做铺垫。

③“太太说:

‘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

‘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可见这只八哥很聪明,模仿能力很强,为它有能力学会骂人话做铺垫。

试题解析:

本题在引导考生深刻理解文本中的关键语句。

考生需要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语境,研究清楚文中八哥冒出“裕禄那王八蛋”这句惊人之语的来龙去脉,梳理出相关信息,然后逐一概括,再围绕“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来具体分析。

组织答案时可先举出文中暗示的情节,然后进行具体分析,注意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2

2.本文以“死鸟”为题,试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用意。

参考答案:

①从主题来看,该题一语双关,既指贺道台对八哥的蔑称和咒骂,也指那些以贺道台为代表的表面对上司阿谀奉承实则却阳奉阴违的官员,更能凸显主题;

②从情节来看,“死鸟”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为完整严谨;

③从语言来看,以“死鸟”为题,语言诙谐幽默,富有地方特色,而且更具讽刺效果。

试题解析:

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

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题目在情节上的作用:

是否为线索,贯串全文,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第三看语言:

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第四,思考与主旨的关系:

是否为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

本文题目“死鸟”是全文的线索,使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是贺道台骂鸟的话,又是鸟骂贺道台的话,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反馈检测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道台是一位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上司心理的官员,这种性格特点源于他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

B.作者有意赋予了贺道台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这一本领,以此来突出并赞誉他的“绝活”,为后面情节展开做铺垫。

C.作者对八哥咒骂裕禄这一情节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目的在于表达贺道台对裕禄的憎恶,增强小说的批判性。

D.结尾处八哥飞上树顶却未马上逃走,而是大叫了几声“死鸟”才挥翅飞去这一情节的安排,使小说更具讽刺效果。

 

【答案】D

【试题解析】A项,“源于他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错。

B项,“赞誉的他的‘绝活’”错。

C项,“目的在于从侧面表现贺道台对裕禄的憎恶”表述有错误。

相关链接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

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

蓝眼不姓蓝,他姓江,原名在棠,蓝眼是他的外号。

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

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

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

他这蓝眼看画时还真的大有神道——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念书打扮的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

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

蓝眼看似没看,他知道这题签上无论写嘛,全不算数,真假还得看画。

他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

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

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

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

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

没想到蓝眼听都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

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

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

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

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

花钱不少,东西更好。

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见过。

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

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世上的事,说足了这头,便开始说那头。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

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

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

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这话不是等于拿盆脏水往人家蓝眼的袍子上泼吗?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

“我信您的眼力,可我架不住外头的闲话,扰得咱铺子整天乱哄哄的。

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

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

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

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找来尤小五。

尤小五是天津卫的一只地老鼠,到处乱钻,嘛事都能叫他摸到。

他们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

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

佟老板和蓝眼都不知道这崔家是谁。

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

蓝眼不能不去,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

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

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

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

他没出声。

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

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

佟老板想了一夜。

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两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铺,佟老板舒口大气,虽然心疼钱,却保住了裕成公的牌子。

他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

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光,人竟似根棍子一样立在那里。

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选自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