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011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9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全册章末检测打包4套中图版选修3

第1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章末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

A.上海的东方明珠塔B.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C.大型商贸会D.磁悬浮列车

答案 D

2.下列关于旅游资源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

C.凡能达到观光、猎奇、探险、疗养等旅游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是旅游资源

D.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答案 D

解析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下列旅游资源中,地域性和季节上的变化性最明显的是(  )

A.北京故宫B.三亚的潜水

C.哈尔滨的冰灯节D.埃及金字塔

答案 C

解析 哈尔滨的冰灯节只能在中高纬度地区和冬季出现。

4.下列属于自然景观的旅游资源是(  )

A.云冈石窟B.云南傣家竹楼

C.苏州拙政园D.肇庆七星岩

答案 D

解析 自然景观是指不经人类创造,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

云冈石窟、傣家竹楼、拙政园均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应属于人文景观。

5.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月牙泉、神农架、青城山、安塞腰鼓分别属于(  )

A.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

B.水文景观、地文景观、人文活动、建筑与设施

C.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地文景观、人文活动

D.地文景观、气候气象景观、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

答案 C

解析 月牙泉因位于沙漠中而闻名;神农架在湖北省,以亚热带动、植物景观而著名;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是我国道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安塞腰鼓是陕西安塞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

6.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答案 C

解析 选项中的四大地形区中,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同时又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发育有热带植被。

7.关于我国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B.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丰富

C.我国有风采各异的风情习俗,如傣族火把节、彝族的泼水节等

D.我国的现代工程建筑对中外游客吸引力不大

答案 A

解析 我国的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同样,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

同时,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各具特色的小镇风光,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艺品,对中外游客也有巨大的吸引力。

下面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四种民居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的建筑格局反映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

B.乙图所示民居反映了干热的自然地理特征

C.丙图所示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

D.丁图所示民居的建筑体现出人类活动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9.四种民居建筑都是我国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其中直观地反映水乡文化特色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8.A 9.C

解析 从图中民居建筑的特点,可判断甲图为我国北方的四合院,它的布局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乙图为我国云南一带傣族的竹楼,反映了湿热的自然地理特征;丙图反映了我国江南水乡景观;丁图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是与当地的黄土特性及气候特点相适应的一种民居形式。

下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

我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浙江江郎山、江西的龙虎山、广东的丹霞山、湖南的崀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

这六个地区共同组合在一起称为“中国丹霞”,已于2010年8月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据此回答第10题。

10.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 B

解析 红色砂砾岩长期受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造就了丹霞地貌。

11.下列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  )

A.庐山B.青城山—都江堰

C.武陵源D.泰山

答案 C

解析 庐山和青城山—都江堰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泰山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2008年7月,江西三清山(如甲图)、福建土楼(如乙图)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行列。

据此完成12~13题。

12.三清山属于________遗产(  )

A.自然B.文化

C.文化与自然D.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

13.福建土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A.经济价值B.美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D.科学价值

答案 12.A 13.C

解析 第12题,江西三清山属花岗岩地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属于自然遗产。

第13题,福建土楼是山区大型民居建筑,是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突出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

14.假设你带领一个旅游团沿“第二亚欧大陆桥”赴俄罗斯考察。

请在下列①~⑦备选文物遗迹中,找出沿陇海—兰新线两侧120千米内可供参观的一组古代文物遗迹(  )

①莫高窟 ②嘉峪关 ③都江堰 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⑤云冈石窟 ⑥北京故宫 ⑦龙门石窟

A.①②③⑦B.①②④⑦

C.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

答案 B

解析 陇海—兰新线两侧120千米范围内大约相当于纬度相差1°,解答时要掌握好这个大体距离,或者用排除法将③排除,进而排除山西云冈石窟、北京故宫,因它们离陇海—兰新线较远。

15.下面是中国文学作品中著名的诗句,下面代号、作者、风景名胜地正确的组合是(  )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①—杜甫—黄山B.②—李白—三门峡

C.③—杨万里—西湖D.④—苏轼—衡山

答案 C

解析 各诗句对应的朝代、作者、诗名、风景名胜地组合依次是①—唐朝—杜甫—《望岳》—泰山;②—唐朝—李白—《朝发白帝城》—三峡;③—宋朝—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④—宋朝—苏轼—《题西林壁》—庐山。

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

生态化和特色化。

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

城市特色是城市本质的表现,是城市景观艺术和居民精神气质的统一,城市特色主要受自然背景、社会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三个要素制约。

据此回答16~17题。

16.海口成为生态特色城市,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处临海,水源充足 ③起步晚,规划较好 ④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⑤经济基础好

A.①④B.②③

C.④⑤D.③④

17.苏州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  )

A.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B.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C.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D.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

答案 16.D 17.D

解析 第16题,海口市地处热带,水热条件优越;并且海南建省晚,海口的发展起步也晚,故规划合理,布局较好。

第17题,苏州以其秀美的自然山水和精巧的园林建筑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特色城市。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设计风格、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8~20题。

18.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19.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播放,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

C.西岳华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

20.四幅图中②和④,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风情,下列选项中图片所代表的民族与传统节日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傣族——泼水节,④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B.②土家族——对歌节,④蒙古族——摔跤节

C.②纳西族——火把节,④哈萨克族——赛马节

D.②苗族——亚努节,④维吾尔族——古尔邦节

答案 18.C 19.B 20.A

解析 第18题,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属人类的文化遗存,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第19题,“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和平遥古城。

龙门石窟、少林寺在河南,华山、悬空寺、恒山及王家大院未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

第20题,四幅图中的②是竹楼,属云南傣族民居,傣族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④是蒙古包,属蒙古族民居,其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自然景观主要构景要素示意图

(1)图中数码①~④代表的构景要素:

①______________景观,②________景观,③________景观,④______景观。

(2)在以上构景要素中,________最为重要,它与______景观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在此基础上,________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

(3)变幻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________而不同。

(4)自然界中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千差万别,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特性是____________;许多旅游景观是与地球历史、人类社会活动同始终的,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特性是________。

答案 

(1)地文 气象气候 水域风光 生物(可互换)

(2)地文 水域风光 动植物 (3)因时因季 (4)多样性 永续性

解析 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中自然旅游资源是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要素和现象。

现代许多人喜欢接近大自然,多半都是由自然旅游资源的要素决定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要素是地文、水域、气象气候、生物、宇宙。

许多的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在一定的地貌上形成的,因此在自然旅游资源中,地貌具有相对重要的位置。

自然景观的变化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时间、季节的不同会使景观不同。

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一定的特点: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使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旅游资源本身不会随着旅游活动而消耗,大多都可以反复利用,因此具备永续性。

2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中国—东盟”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的历史,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现今境内古迹随处可见。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被誉为“民居博物馆”。

纳西先民创造了灿烂的东巴文化,纳西象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丽江城内的“东巴记忆遗产亭”,展示了东巴象形文字、东巴舞蹈、东巴音乐等古老的纳西传统文化。

(1)图中A国是________,B国是________。

该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

(2)图中C处有一处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至今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环境,生物类型繁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处自然遗产所在地区常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请简要说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说明丽江古城为什么能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 

(1)老挝 泰国 热带季风气候 

(2)三江并流保护区 地形闭塞,人迹罕至;处于较低纬度,地形复杂,物种交流不便;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带性明显

(3)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4)城内古迹保存较为完整,保存了悠久独特的纳西民族文化。

解析 依据国界轮廓及河流流向判断国家名称、气候类型的分布。

C处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与该处自然环境保存好,生物种类多,人类影响小,地形山高谷深、十分复杂,物种交流不便有关。

要从自然原因(地质构造、气候)和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两方面分析三江并流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解答第(4)题应从提供的材料中提取答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2分)

夏威夷群岛坐落在北太平洋上,距美国本土3000多千米,被称为美国的“海外州”。

在公元4世纪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亚人到此定居,给岛屿取名“夏威夷”,意即“原始之家”。

夏威夷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有美丽的海滨,有宜人的气候,有奇特的火山景观,还有其他许多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这里是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每年有4000多万游客慕名而至。

(1)美国是个跨洲的国家,夏威夷群岛散布在________(大洋)上,是________(大洲)的组成部分。

(2)根据旅游景观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________旅游资源和________旅游资源。

夏威夷群岛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

(3)材料中介绍的自然风光中没有提及(  )

A.地文景观B.天象与气候景观

C.水域风光D.生物景观

(4)夏威夷群岛因其多彩、独特的自然风光反映了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性的特性;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足迹产生于遥远的地质年代,这反映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性特征。

答案 

(1)太平洋 大洋洲

(2)自然 人文 自然 地文

(3)D

(4)多样 永续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文化遗产:

长城(嘉峪关、八达岭、山海关三处)、明清故宫、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三孔”、布达拉宫、武当山古建筑群、五台山、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丽江古城、颐和园、天坛、大足石刻、龙门石窟、青城山—都江堰、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安徽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庐山、安阳殷墟、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福建土楼、登封“天地之中”。

自然遗产:

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三清山。

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1)上述世界遗产中处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的有哪些?

简要分析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

(2)江西庐山、山东泰山同为风景名山,其成因是否相同?

为什么?

(3)布达拉宫属________教建筑景观,1994年12月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遗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处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有:

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九寨沟、黄龙、布达拉宫、峨眉山—乐山大佛、丽江古城和三江并流、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和大熊猫栖息地等11处。

另外,长城跨东、中、西三个地带。

 世界遗产是世界级名胜,可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可以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西部地区可以这些世界遗产为依托,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2)两山成因相同,同为由断层上升而成的块状山。

(3)喇嘛 建筑风格独特,是汉藏人民和平友好的见证

第2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章末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四个旅游景点中,成因与其他三地明显不同的是(  )

A.泰山B.桂林山水

C.路南石林D.瑶琳仙境

答案 A

解析 泰山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垒,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都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2.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长城的构筑(  )

A.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随坡就势

B.受限于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整个工程与自然环境并不和谐

C.仅考虑其军事防御功能,并没有重视气候、水文等地域差异

D.长城中段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答案 A

解析 长城与山川走向、地貌形态等自然环境极其和谐,且重视气候、水文、土地利用等地域差异,中段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长城的构筑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某年国内游客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新疆B.海南C.西藏D.内蒙古

4.关于该省级行政区游客流量的变化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因为天气闷热,4~10月份游客偏少

B.避寒条件好,11月~次年3月份游客最多

C.台风带来降温,7、8两月游客增多

D.“黄金周”效应,10月份游客增多

答案 3.B 4.C

解析 由统计图知:

该地国内游客流量11月~次年3月(冬半年)游客最多,而夏季游客较少,说明该省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是避寒的良好去处,而夏季游客少主要是气温高及台风影响。

读下面四幅旅游景观图,回答5~6题。

5.上面四幅图片,需要选择特定观赏角度才能获得最为形象逼真效果的是(  )

A.aB.bC.cD.d

6.形成d景观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

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

答案 5.D 6.C

解析 由图可知,a为沙丘,b为草原,c为冰山,d为风蚀城堡。

风蚀城堡是指岩性软硬不同的岩石,在风蚀作用下,坚硬岩石留下来形成的各种风蚀地貌。

7.观赏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观,选择的最佳时机应是(  )

A.农历初一的夜晚

B.农历十五的白天

C.农历十五的夜晚

D.农历初一的白天

答案 C

解析 月圆之夜,在三个石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映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真月和假月其影难分,故得名“三潭映月”。

8.关于下图中旅游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地质地貌景观,宜登上江岸近观山景

B.②为民居建筑景观,最适宜在夏季观赏

C.③为水文地理景观,宜俯瞰其形色声动之美

D.④为文化艺术景观,观赏前宜了解其文化艺术特色

答案 D

9.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B.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C.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由于山水风景随气候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因此,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观赏时机出现差异。

10.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答案 B

解析 珠峰大本营位于海拔约5200米处,其附近碎屑堆积物应为冰川堆积而成;雁荡山位于浙江省,该地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11.读“无锡人对一些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与可达机会图”,说明影响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游览的主要因素是(  )

A.游览价值的大小

B.交通的通达性

C.感知机会的多少

D.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答案 D

解析 随着距离的增加,游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机会减少,这说明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影响游人到旅游目的地的游览。

读“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及资料,回答12~15题。

材料一

材料二 a城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12.a城至今能够保留大量古建筑群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B.运用中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

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D.巨额旅游业收入投入其保护维修

13.a城最主要的旅游价值是(  )

A.美学价值B.历史文化价值

C.科学价值D.经济价值

14.b城到d城的公路未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城的主要原因是(  )

A.远离河流,避免洪水灾害的影响

B.避免跨越不同行政区域的影响

C.为了减缓公路坡度

D.尽量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

15.关于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价值较高,游览价值也较高

B.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C.该地区的经济背景差,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D.旅游交通落后,决定了该地区的可进入性差

答案 12.C 13.B 14.D 15.A

解析 第12题,从图和材料中可以看出,a城市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差,受外部的影响小,因而大量的古建筑群能保留下来。

第13题,古建筑群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历史文化价值。

第14题,b城到d城的公路未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城的主要原因应是尽量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

第15题,旅游资源的价值高,并不能说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也高。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回答16~18题。

16.四幅景观图中都在非洲大陆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7.关于景观图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位于法国境内

B.是欧洲著名的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C.是世界著名的自然遗产

D.该石柱是由花岗岩雕成的

18.关于景观图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景观位于南美大陆上

B.该景观所在岛屿位于大西洋中

C.该景观所在岛屿是一个火山岛

D.该景观所在岛屿是一个大陆岛

答案 16.A 17.B 18.C

解析 四幅景观图中①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②是非洲热带草原风光;③是位于希腊的阿波罗神庙中的多立克式石柱,是由青灰色石灰岩雕成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④是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人,该岛位于南太平洋中,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岛。

下图是“北京、昆明两地的游客流量统计示意图”。

据此回答19~20题。

19.昆明旅游旺季持续时间长是由于(  )

A.气候条件较好B.市场距离较短

C.交通通达性较强D.接待能力较强

20.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

A.气候环境的差异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D.环境容量的差异

答案 19.A 20.C

解析 第19题,昆明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冬季寒冷时间短,则春季景观持续的时间较长,供游览的时间自然就长;市场距离和交通通达度方面与游览时间长短关系不大,同时从这两方面看昆明也不占优势。

第20题,昆明与北京相比客流量差异较大,与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有关;从资源本身看,北京主要是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很多资源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具有唯一性、非凡性,对游客有较大的教育意义因而吸引力很大。

而昆明相对较差,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