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1.docx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1.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1
初高中衔接语文第一讲——汉语语法知识
一、词性
作为句子构成的基本单位——词,有其特殊的性质,即词性,它是词分类的依据。
总体来说,词可分为两大类:
实词和虚词。
实词即意义上比较实在,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单独使用的词,虚词,则意义比较抽象,一般不能单独回答使用,它必须和实词合用,构成句子。
(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其语法特点有①可用数量词修饰;②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如不能训“很桌子”、“太学校”;③除有的时间名词能重叠外,一般名词不能重叠,如可以说“天天向上”,“处处开花”,不能说成“土地土地”,“土土地地”;④一般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⑤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⑥表示人的名词后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朋友们”,“女士们”。
2.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趋向和判断的词。
其语法特点是:
①前边能加副词修饰,后面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②在句中能够作谓语,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能带宾语;③一部分动词能重叠;④一般能带时态助词。
3.形容词:
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其语法特点是①大部分能被副词修饰;②在句中多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补语;③一般不带宾语;④一部分可重叠。
4.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序数词)的词,从形式上看有整数、小数、百分数、倍数。
其语法特点有:
①经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②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③数目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有分数表示;④“两、俩”和“二”用法不同。
5.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的词。
有表示物量,如“尺、寸、斤、两、元、个、件、双”;有表示动量,如“次、回、趟、阵、下、潜”等;有复合量词,如“人次、架次、秒立方米”等。
其语法特点有:
①不能单用,常与指示代词或数词连用;②量词经常出现在数词后,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③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如“朵朵红花,颗颗红心”,其中叠词表示“每”的意思。
6.代词:
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它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这、那),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
代词的语法特点有:
①一般不受其他词修饰;②可作句子成分,独立成句;③在句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
(二)虚词:
包括以下六类
1.副词:
指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的词。
其语法特点是①作状语、修饰谓语或整个句子,一般不能作定语;②大多数不能用来单独回答问题;③有一定的关联作用,成对的副词能相呼应,有的还与介词或连词相呼应;④不能修饰名词。
2.介词:
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
介词的语法特点是:
①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能组成介宾短语后再作句子成分;②不能重叠;③介词之后不能直接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来、上、下”等。
3.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连词的语法特点是:
①在句子中只有连接作用;②不起修饰、限制作用;③连接句子时一般成对地使用,不能随意更换(即关联词的配对)。
4.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
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啊、呢、吗、罢了)等。
其语法特点是①不作句子成分;②最没有实在意义;③附“所”以外都读轻声。
5.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
它通常表示悲伤、痛苦、愤怒、鄙夷、惊讶、呼唤、应答、喜悦等,其语法特点是①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②有的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6.拟声词:
用语言摹拟声音的词。
其语法特点是:
①可单独成句;②有时可作句子成分
词
类
表
实
词
名词:
表人或事物:
学生、书;表时间:
中午;表方位:
东、南
动词:
表动作行为:
跑、唱;表发展变化:
生长;表心理活动:
喜欢、讨厌;表存现、消失:
有、存在;表使令:
使、叫、让;表趋向:
来、去;表判断:
是、为
形容词:
表形状:
高、大;表性质:
好、坏;表状态:
快、慢
数词:
表确数:
1、2;表概数:
几、一些;表序数:
第一
量词:
表物量:
尺、寸、斤、元;表动量:
次、趟
代词:
人称代词:
我、你、他;疑问代词:
谁、什么;指示代词:
这、那
虚
词
副词:
表程度:
很、极、大;表时间:
已、刚、才;表范围:
都、全、总;表情形:
正好、果然;表肯定:
准保、确实;表否定:
不、没有;表语气:
岂、难道;表重复:
再、又、还
介词:
自、从、把、按、由于、同、除了
连词:
和、同、跟;不但……而且
助词:
结构:
的、地、得;着、了、过;呢、吗、吧
叹词:
啊、哎、哦、哼
拟声词:
哗哗、轰隆隆、咚咚
二、短语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
常见的有以下九种类型:
(一)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且其意义相对、相反、相近组成。
如:
调查研究、报纸杂志、万紫千红、理屈词穷、三长两短。
(二)偏正短语:
由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和中心语构成,前面的对后面的起修饰、限制作用。
中心语通常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如:
(我)的老师、(一个)顾客、[激动地]说、[小心地]翻阅、[突然]发现、(清晰)的字迹。
(三)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宾语构成,宾语是动词的支配对象。
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关心集体,顾全大局。
(四)动补短语:
由动词和它后边的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起补充说明
的可能是程度、地点、数量词等如:
说<清楚>,做<不完>,看<一次>,洗
<干净>,冻得<麻木>。
(五)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起陈述作用的谓语组成,两个词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谓语通常说明主语的性质、性状,如:
心情舒畅,阳光灿烂,天气好,举止大方,火山爆发,异军突起。
(六)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其宾语构成。
如:
从北京,为了人民的事业,按照上级领导的部署,在新的岗位上。
(七)兼语短语:
由动宾短语套主谓短语组成,这种短语第一动词一般需是表示命令、请求的使令动词,它所带的宾语是代词;这个代词,即做前面使令动词的宾语,又做后面谓语的主语,同时兼有两个成分,因而叫兼语,即“使动+宾(主)+谓”。
如:
请他(兼语)来,派你去,引狼入室。
三、单句(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一)简单单句的类型(根据谓语的性质分)(画横线的表示谓语)
1.名词性主谓语句:
今天星期六(名),四月五日清明
2.动词性主谓语:
火车开动了,(那个)小孩哭了(动)
3.形容词主谓语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形),小英雄王小二勇敢而机智(形)
4.主谓谓语句:
他性格温和(主谓短语做谓语)
5.连动句:
由一个主语发出的动作,且有先后顺序关系的连动短语构成
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
(那勇敢)的母亲,[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抓住了狼耳朵,骑到狼背上。
李老师生病住院了。
划横线的均为连动词。
6.兼语句:
由兼语短语构成。
①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做第一谓语的使令动词通常有:
使、叫、让、派、命令、吩咐、禁止、有、请求、教、号召等
②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③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风格
④护士叫他去请代夫
7.存现句:
表示人、事物存在或消失、产生的句子。
这类句子主语常是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谓语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
如:
①河边有(三头)羊;②门口站着(两个)卫兵;③海上升起(一轮)明月;④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二)单句句子成分的划分
单句基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一个句子的主干成分,而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
1.主语:
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表明“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它通常由名词、代词、数量短语、并列短语、“的”字结构,担任,有时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词、形容词也作主语,用“”表示。
2.谓语:
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经常作谓语的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主谓短语,用“”表示。
3.宾语:
在句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支配的对象,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一类的问题,用“”表示。
4.定语:
用在名词性中心语前面,对名词性中心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用“()”表示。
5.状语:
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的前面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对谓语起到状态、方式、时间、所处程度、原因等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用“[]”表示。
6.补语:
用在动词、形容词这些作谓语词的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等,通常有数量短语、介宾结构,动词、形容词或其组成的短语充当。
划分举例:
1.他打了王强<三拳>
2.中国人民志气高
3.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4.什么书他都看
5.去北大荒的[就]是他
6.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深)的回忆。
7.[大扫除时],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8.他[静静地]坐<在桌子旁>
9.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10.(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四、句子成分的分析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点击。
(一)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的解释尤其是识别词类活用这一常见语法现象,依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律来分析文言句中的语法现象。
1.文言实词的活用:
活用是指某个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意义,不是固定的义项,活用是有规律的。
①名词和形容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名词也不能被状语修饰,而文言句中常有这种现象,如:
名词+宾语:
因人力而敝之,籍吏民,封府库
状语+名词:
但二月草[已]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②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但文言文中这种现象很普遍:
[名]+谓语,活用作状语后,表现对人的态度、比喻、处所、工具、动作的方式等。
天下[云]集[响]应,常以身[翼]蔽沛公,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夫[山]居而[谷]汲者。
2.通过分析成分,辨别文言特殊句式,有助于文言句子的翻译。
①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
君何以知燕王?
忌不自信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而文言句子中经常出现,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的现象,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余方心动,而[大声发于水上]方其系燕父子[以视]
(二)辨析和修改病句,运用成分分析法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靠进口来解决。
(通过划分成分容易看出“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主谓搭配不当)
2.今年,我厂产品的质量、数量都能有所增加。
(主谓不当,“质量”“不能”增加)
3.我们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把”介词与其宾语“达到”不能搭配,将“把”改为“使”)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由于滥用介词“对于”,本句缺少主语,去掉“对于”,让“现象”做主语。
5.[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通过划分成分,压缩主干,“消防车”这一主语和谓语“放弃休假”搭配不当。
6.(以生产内衣为主)的三枪集团,是(今年在全国同行中产值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划分压缩主干:
为“三枪集团是品牌”,显然是主宾搭配不当。
五、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应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复句。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它们分句之间常见的关联词语如下:
(一)并列:
既A又B。
不是A,而是B。
也A,也B。
又A;又B。
一方面A,一方面B。
(二)承接关系:
……A,于是B;……A,然后B,接着,以便。
(三)选择关系:
或者(也许;或)A,或者B。
不是A,就是B。
宁可A,也不B。
与其A,不如B。
(四)递进关系:
不但(不光、不只、不仅、不仅仅)A,而且(而、还、又、更)B。
尚且A,何况B。
别说A,就连(就是)B。
(五)转折关系:
虽然(虽说)A,但是(可是、只是、不过、却)B,尽管A,但是B。
也可后一分句单用“可是、却、然而”等。
(六)因果:
因为A,所以B。
既然A,那么(就)B。
之所以A,是因为B。
(七)假设:
如果(倘若)A,就(那么)B。
再A,也B。
即使(纵然)A,也B。
要是A,就B。
(八)条件关系:
只要A,就B。
只有A,才B。
除非A,才B。
无论(不管)A,都B。
说说A,也B。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二讲
(一)过渡时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总感到高中语文难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衔接规律。
1.知识层次的衔接
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
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
我们的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的不同分阶段来编排的。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
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从每册教材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重点说明和预习提示,课后的练习设计也较全面具体,有质有量,如每个单元后面设计有“阅读训练”“听说训练”“作文训练”,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由于对这些知识的层次安排合理有序,学生学起来觉得实在、易接受。
而高中教材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多了,但这些少而精、容量大的题目,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拓宽加深,迁移性强、知识容量大,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思维能力的衔接
根据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却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而且处处要培养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五个层级的培养。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内容一般是知识性较强的语言、字形、文化和文学常识等)。
(2)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解释,是识记的高一级层级)。
(3)分析综合(指分析解释和归纳整理,比前二者又高一级的层级)。
(4)应用(指的是对语文能力的灵活运用,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在表达方面的能力层级)。
(5)鉴赏、评析(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可以说这五个层级安排得合情合理,它既考虑到高中生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对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还是扎扎实实教好本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还是立足于课本。
那么,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及补充练习,一般来讲,平时的测验考试就基本不成问题了。
而高中阶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高考,从高一开始就应逐步训练模拟高考题型,这些考试按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主要是以考学生的能力为主”,那么在大纲和考试要求的范围内什么样的题型都是允许的,而且都是符合情理的。
这样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强调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改变过去局限课文,靠老师帮助辅导甚至猜题的不良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把高中语文学得更好。
(二)怎样顺利过渡
有人总结说,一个刚跨入高中的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经历一个学习发展的曲线。
这条学习发展曲线大致有四种类型:
稳定型(包括高水平的稳定与低水平的稳定),下降型,起伏型,上升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一位高中新生应该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作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这将使他们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要想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首先要了解初高中语文的差异性。
初中语文编排的指导思想是:
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觉悟。
因此把初中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
第二阶段,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能力,课文按照表达方式编排。
第三阶段,着重培养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并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文体分类编排。
而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则不同: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文学鉴赏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认认真真地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智力。
课文编排突出了综合性。
其次,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如果不知道一篇课文学些什么,听课就无目的性;不知道重点难点所在,就不能实现“学非一日之功,要力争一日之效”的目标。
先看文言文。
涉及到作家作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文章翻译及文章的内容、表现手法。
就实词而言,高中课本中应掌握340个。
实词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感情色彩等。
又比如句式,有常规句式和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又叫状语后置)、省略句。
另外文言文的翻译,遵从“信、达、雅”的原则。
而现代汉语的学习,除学好教科书选的文章外,还应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如文学名著、精萃时文。
了解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特点,针对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初高中学习过渡中不适应的状况,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说学习时采用一套科学高效的方式或途径,要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即采用“笨鸟先飞”的勤奋但低效率的做法。
概括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高一的新生,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
“三先三后”是:
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三戒三倡”是:
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
正处于初高中过渡期的高一学生,更应重视并学习别人用实践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博采众长。
一方面使自己少走弯路,尽量缩短过渡期,尽早步入高中学习的轨道;另一方面,在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知识急剧扩增的新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摸索并迅速走出一条高效率的成功之路。
2.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初高中学习能否顺利过渡,还有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看你是否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
要做到“三相信”、“一莫要”:
相信暂时的挫折无碍大局,只会帮助你积累经验教训;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不得要领,没有施展出来;相信自己定能总结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好方法来;切莫一遇困难,就沮丧、心烦,寝食不宁。
3.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大语文观点,即“语文的处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2)“实践+尝试”(生活中的语文,如报纸、杂志、书籍、媒体……),因此,更强调自学能力。
4.我不是你们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崇尚吃苦的民族,因此很重“毅助”,但“兴趣”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你是要“乐此不疲”呢?
还是要“苦不堪言”“虽苦犹甜”,这会看你的兴趣。
怎样增加我们在学习语文中的兴趣呢?
一些语文知识、故事可以增强你的兴趣。
如双关“太婆买菜不吃猫肉”。
不断的积累,可以增强你的兴趣。
如练书法,写赠言、摘抄……灵活的运用,可以增强你的兴趣。
如“这次第怎一个X字了行”。
不断突破万马战犹酣——自寻其乐(“没事偷着乐”) 环境:
“读书必须环境静”(学习:
赖宁) 毅力:
“攻书莫畏难”。
具体方法(学习要求):
积累、感悟、熏陶。
积累:
多读,多记(背)。
对于积累,大纲要求:
20部文学名著,50首诗词,300万字的读物,20篇文章。
也就是说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感悟和熏陶,只有大量的录入才能良好的输出。
因此要做到“博闻强识”就要不但注重课堂的学习,更要注意课外的扩张。
即“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总而言之,每一位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都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信心,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
树立正确的观念。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三讲
古文学法指导
我个人认为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应作为一个重点。
从应试角度看,近两年高考试卷中文言文比例明显加大,150分的试卷,文言文占去近30分,约五分之一的比例,若不算写作的60分,那么文言文就占到基础卷的三分之一了。
比重不可谓不小;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角度看,从了解祖国优秀文化传统角度看,文言文都功不可没。
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就体现在文言文上。
一方面是由于高一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不齐,了解不够系统。
当然这与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不一致,导致不少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不够重视也有相当关系,但这一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在本文中我想谈谈在高中起始年级学生如何尽快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毕竟,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在学生眼中是艰涩难懂的。
所以学生首先就有一种畏难情绪。
那么,如何打消畏难情绪,让自己乐学、爱学文言文呢?
第一,理清语法关系利用语法知识解决长句、难句: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与中、高考的考纲中明确提出不单独考察语法知识有直接关系,因为不考,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就淡化语法知识,或干脆不教语法,这样导致学生语法概念混乱,分不清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甚至与英语语法混淆,在汉语学习中出现表语、宾语补足语等概念,在分析句子时搞得一塌糊涂。
我个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还是要占一席之地的,虽然不必搞得太复杂,但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学生还是要掌握的。
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难句、长句通过语法知识来解决既直观又方便,更主要的是规范。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不少同学在翻译此句时,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有什么不同,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
”译后自己读读也觉得别扭,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划分成分后,学生立刻发现问题出在“于”的宾语上,“于”的宾语应为“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而不是学生翻译时译到“刺人而杀之”就认为这一分句到此结束,而实际上本句并非复句,而是一句复杂的单句,可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有什么不同?
”学生之所以出问题,正是语法结构不清,瞻前不顾后造成的。
又如《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一句,在理解时学生首先找出谓语“疾”(痛恨之意),再找出它的宾语“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这个宾语又比较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