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625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石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石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石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石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docx

《小石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石潭记.docx

小石潭记

安国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备课组长审阅

教研组长审签

学校审查

第八周备课教师:

杨玲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26《小石潭记》

-----柳宗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字音。

3.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二、预习检测

1.柳宗元:

(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划线字注音。

huáng(  )竹   佩环(  )    清冽(  )   翠蔓(  ) 参差(  )(  )  

披拂(  )   寂liáo(  )    佁然(  )    翕忽(  )  幽suì(  )

犬牙差互(  )  日光下澈(  )  俶尔(  )悄( )怆(  )   

坻屿嵁岩(  )(  )(  )   蒙络摇缀(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⑵俶尔远逝              

4. 说明句中加点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⑵斗折蛇行   斗:

                      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⑷凄神寒骨  凄:

                    寒:

                      

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三.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顺序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第一段描写了空竹、水声、小潭以及潭边的翠蔓。

第二段描写了潭水和游鱼。

表现潭水清澈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幽深冷寂的气氛。

第五段描写了同游者。

四、再次默读课文,用文中原话独立完成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补充内容:

1.本文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与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结合作者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但无人赏析,四周被竹林环抱,其景物的幽深冷寂与作者心境的孤凄悲凉形成强烈的比衬,表现了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

2.学习各种手法的运用:

动静结合、拟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板书: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游鱼、潭水溪身、岸势幽深冷寂

(动静结合)(清澈)(曲折蜿蜒)(参差不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一、合作学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使用了哪些动词?

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怎样的写法。

先闻声,后见形;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2.第

(2)段中潭水有何特点?

采用了什么方法写潭水?

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

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

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怎样的写法。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

定点特写。

3.第(3)段中描写潭的水源,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溪流:

曲折蜿蜒、岸势:

参差不齐。

比喻。

4.第(4)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要点: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要点: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二、通读文章,把握脉络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要点:

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2、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要点:

观鱼时的心情:

“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三、当堂检测;

1.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C、F、G)(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方,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a、b是,c不是)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3.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D)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有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深。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⑴“伐竹取道”与上文“隔篁竹,”呼应,又为下文“寂寥无人”埋下伏笔。

⑵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先乐后忧。

6.据要求填空

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

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

7.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写鱼静态的句子。

写鱼动态的句子。

写鱼情态的句子。

8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9.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教学反思: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字音。

2.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以”、“则”等虚词。

3.疏通文义,理解重点词句。

4.熟读课文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

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

著有《范文正公集》。

2、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

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3、写作缘由: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预习导学】

一、自读课文,形式:

范读,个别读,自由读,小组读。

要求: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二.小组借助课文注释,自行疏通文章句子,并画出疑难字词及语句,理解文章意思,整体把握文意。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滕子京()谪守()浊浪()怒号()

(2)属予作文()朝晖()隐曜()波澜()

(3)衔远山()樯倾()忧谗()沉璧()

(4)汀兰()楫摧()锦鳞()虎啸()

(5)骚人()宠辱()淫雨()潜形()

(二)课文常识填空:

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课文选自:

《范文正公集》。

2、江南“三大名楼”指:

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

3、“记”是一种文体。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规箴之意。

(三)写出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四)重点文言字词翻译:

1、谪守巴陵郡(降职远调)  2、越明年(到了)

3、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4、增其旧制(规模)

5、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6、予观乎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

7、朝晖夕阴(日光)   8、然则北通巫峡(既然这样,那么……)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雄伟壮丽的景色)

10、去国怀乡(离开)(国都)11、春和景明(日光)   

12、而或长烟一空(有时)13、把酒临风(举,拿着)(面对)  

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15、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心情)

16、微斯人(没有)(这样)17、吾谁与归(归依,归附) 

18、不以物喜(因为)

(五)一词多义:

1、属予作文以记之(它,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助词,的)

3、先天下之忧而忧(助词,无实义)

4、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5、不以物喜(因为)

6、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8、而或长烟一空(完全)    9、一碧万顷(一片)

10、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11、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12、四时之景不同(景色)   13、春和景明(日光)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降职的官史和失意的诗人,大多聚会在这里,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6、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我追随投奔谁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大意,把握文章的中心。

2、重点分析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景的次序,写景的特点。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难点)

一、通读课文,概述课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第1段)记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

(第2-4段)

一层:

(第2段)简要描写洞庭湖的景象,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二层:

(第3、4段)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

第三部分:

(第5段)点明全文的中心——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二、【合作探究】

一.文章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记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二、文章第二段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在文中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作者用两段文字来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

四、文中“古仁人”指怎样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哪两种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

五.“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古仁人的心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的心情是“以物喜,以己悲”。

六.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它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借鉴和教育意义?

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七、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原文回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八、“微斯人,吾谁与归?

”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勉励滕子京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

九.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请你具体说说文章是如何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

1、文章第一段以记叙为主,交代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2、第二、三、四段以描写和抒情为主,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

3、第五段以议论为主,表达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嘱咐作者写一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十一、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衔”和“吞”。

 

第三课时

1、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一、回顾知识点,再次学习课文,用文中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记述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作者作记的缘由是: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3、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从空间角度写岳阳楼的总貌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写岳阳楼的总貌的句子: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前人之述备矣”句中的“前人之述”指:

唐贤今人诗赋

6、“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两种:

(写出“悲”、“喜”心情的句子)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7、课文第4段描写了洞庭湖晴天的景色变化,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

(1)描写动景的句子是: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描写静景的句子是: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古仁人”的心情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的心情是:

以物喜,以己悲。

9、“是进亦忧,退亦忧”句中的“进”指:

居庙堂之高,“退”指:

处江湖之远。

10、阐述古人旷达胸襟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表明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表明自己在政治上孤独苦闷、没有志同道合者的句子(或对滕子京进行规劝的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13、从对联“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

”可以想到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本文出现的成语有: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浩浩荡荡,气象万千,霪雨霏霏,春和景明,心旷神怡

二、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予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

胜:

美好晖:

日光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3.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写洞庭湖全景。

4.“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刻唐贤今人诗赋。

5.范仲淹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渔家傲》。

6.解释下列句中加黑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增其旧制(规模)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3)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4)去国怀乡(离开)

7.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

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

8.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

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9.沙尘暴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

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