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502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docx

世界经济阅读书目

世界经济专业参考书目

2007年10月

第一大类:

杂志和理论经济学参考书目

杂志: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中国国际贸易问题》

4.《财贸经济》

5.《中国工业经济》

6.《中国经济问题》

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8.《经济学动态》

9.《经济学家》

10.《世界经济》

11.《世界经济与政治》

12.《国际经济评论》

理论经济学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学等相关教材,与所大致确定的工作方向相关的业务、社会学、管理学方面的著作,

2.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马克思:

《资本论》

5.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6.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7.阿弗里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8.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第二大类:

世界经济专业参考书目

1.宋则行、樊亢、池元吉等主编:

《世界经济史》上、中、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全书按历史时期分为四篇。

第一篇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世界经济体系形成(16世纪-19世纪60年代),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为西欧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和地理大发现,第二章为西欧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第三章为16-18世纪上半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早期世界市场的出现,第四章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国家的确立,第五章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第六章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二篇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囊括全球的统一体系(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由六章组成,第七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第八章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金融资本统治地位的确立,第九章为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发展和世界金融资本剥削体系的形成,第十章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的演变,第十一章为频繁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第十二章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被突破。

第三篇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囊括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解体(1917-1945年),由六章组成。

第十三章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第十四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和2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第十五章为30年代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与萧条及其严重后果,第十六章为两次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第十七章为亚非拉地区经济殖民地化的进一步加深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第十八章为世界各种矛盾的激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篇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世界性经济制度并存、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兴起(1945年以后),由八章组成。

第十九章为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第二十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垄断资本统治的重大发展,第二十一章为苏联和欧洲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第二十二章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第二十三章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民族主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第二十四章为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第二十五章为战后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发展变化,第二十六章为战后资本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发展。

该书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的著名学者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对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格局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是学习世界经济史的必读参考书。

2.陶大镛主编:

《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该书运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论述世界经济格局变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新旧格局交替中的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在多极化条件下各大国地位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在新旧格局交替中的地位及发展战略。

该书是近年来研究世界经济格局及中国发展战略的一部力作。

3.[美]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

《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WORLDECONOMICPRIMACY:

1500-1990),199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高祖贵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第1版。

该书作者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

该书运用跨学科和跨国研究的方法,考察国家兴衰问题。

该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国家的生命周期,第三章为经济霸权的更迭,第四章考察了意大利城邦,第五章考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第六章考察了欧洲低地国家,第七到第十一章分别考察了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最后一章为结论。

该书对过去几个世纪各主要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做了出色的概述,并且对各国经济的兴衰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考察了这些国家从贸易到制造业、金融业的经济活动转变对其经济实力的影响,深刻揭示了导致世界经济霸权变化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历史原因。

4.[美]曼库尔·奥尔森(MancurOlson):

《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THERISEANDDECLINEOFNATIONSEconomicGrowth,Stagflation,andSocialRigidities),于1982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吕应中等译,1999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国家为什么会有兴衰?

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

同一国家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发展有快有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遭受严重破坏的西德、日本为什么会迅速崛起?

英国为什么会衰落?

印度半个多世纪以来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为什么未能给它带来繁荣与发展?

为什么西方社会会有滞胀、失业和经济周期……对于这些问题,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社会学的观点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然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所有这些解释都是肤浅的,难以令人信服。

作者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这就是从分利集团(瓜分利益集团,如行业集团、国会的院外集团甚至一些无固定组织形式的共同利益集团等)及其影响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解释。

考察分利集团对经济社会之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是贯穿该书的鲜明主线,并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限制分利集团。

奥尔森在该书中阐明了一种重要而独特的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5.郭宝宏著: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1日第1版。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探讨并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性质、发展进程及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对发展中国家的内涵、分类,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探索性的论述;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发展,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等问题提出了宏观设想。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问题,适合于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问题的学者和高等院校的学生阅读,对关心国际经济与政治问题的党政干部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6.陈漓高等主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1日第1版。

本书试图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对曩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分析借鉴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演进和发展一般规律和经验的同时,探究中国金融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可能的演进路径,提出一些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有价值的建议,使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能采取有利的应对之策,使政府能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出理性的调整,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这是本书的立意所在。

本书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一独特视角,按照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国内到国外,国内外相结合的脉络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依次展开研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重,为增加本书研究成果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本书在实地调研取得的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大量统计数据,运用基本的统计、计量方法来研究问题,并力图用平实通俗的语言将研究成果表述出来。

7.李琮主编:

《经济全球化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1日第1版。

本书对经济全球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论述。

首先,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再思考,并对近期中外有代表性的论点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适当评析;其次,对近十多年来贸易、金融、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化问题进行了论述;再次,对经济全球化中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之争和反全球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书中有许多新观点和新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专著,但我们希望它能为社会多层面的更广大的读者所接受。

因此,在文字上,我们注意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8.罗烨菁著:

《经济发展的全球观》,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4月1日第1版。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推进的背景下,原有被认为是建立在对外开放基础上的发展战略,无论是在政策实施还是在利益实现上都面临了越来越大的约束和限制。

这个局面出现使发展中国家必须对原有的发展战略进行转型。

本书首先回顾发展中国家已有的两种主要发展战略,对这两个发展战略的经济实绩进行比较,尤其是对出口导向战略在贸易发展和产业升级上的成果作一深入的分析。

然后对出口导向战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遇到的挑战进行论述。

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外部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是全球观战略,并就它所包含的三个层面在内涵和发展目标上加以详细的论述。

接下去就全球观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这双重任务带来的机遇以及在实施与获得前景中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就全球观战略对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意义进行了探索。

9.吴长庆主编:

《百年科技聚焦——1900-2000世界科技发展概览》,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该书全面收集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创造以及与科学技术有关的重大事项共4300多条,分宇宙探索,宇宙航行,地理科学,仪器、工具、装备,通信技术,医学,军事与核技术,身边科技、电子技术,交通运输,生物学与农业科学技术,材料学,化学,事故与灾害,新学科与国际科技组织共14个大类、300多个条目,对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作了全面、系统和提要式的介绍,以期能使读者一册在手,尽览百年科技发展历史,对全面学习与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科技鉴赏能力与科技鉴别能力,正确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增强对伪科学的识别与抵御能力有所帮助。

该书是各行业从事有关研究的工作人员与广大青少年十分有用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10.[美]丹尼尔·贝尔(DannielBell):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TheComingofPost-IndustrialSocietyAVentureinSocialForecasting),英文本出版于1973年,中译本由高銛等译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

该书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6章:

第一章为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第二章为社会发展理论;第三章为从商品到服务:

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第四章为知识和技术诸方面:

后工业社会中新的经济结构;第五章为公司的从属性;第六章为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

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第七章为“将来由谁统治?

”:

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者。

“后工业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对它的理论构思是该书的独特贡献,此概念提出后马上受到西方学者的认同并被广泛使用。

它对人类社会的阶段划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强调了技术这个最为重要的生产力的重大作用。

在该书英文版问世至今已过去30多年的今天,作者所讲的大都已经变成现实,该书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1.林成滔编著:

《科学简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年12月第1版。

该书由五编共22章组成。

第一编为科学的源头,包括2章:

第一章为文明古国的科学萌芽,第二章为古希腊:

科学思想的摇篮;第二编为中世纪的东西方科学,包括3章:

第三章为中世纪的欧洲科学,第四章为中世纪的阿拉伯,第五章为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第三编为科学革命,包括4章:

第六章为科学革命前夜的社会大变革,第七章为哥白尼革命,第八章为近代生命科学对宗教神学的冲击,第九章为科学革命时期的哲学;第四编为牛顿时代,包括4章,第十章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第十一章为近代化学革命,第十二章为近代物理学的早期研究,第十三章为牛顿时代的科学思想;第五编为科学?

技术?

社会,包括9章:

第十四章为原子—分子时代的化学,第十五章为电磁历程,第十六章为进化论,第十七章为热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第十八章为技术革命,第十九章为现代物理学革命,第二十章为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十一章为第二次天文学革命,第二十二章为现代大陆构造学说。

该书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科学简史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表达出来,是一部难得的科普读物。

12.王天雨、刘晓武主编:

《科学技术发展启示录——第一生产力的见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该书由导论和五篇共26章组成。

第一篇为历史的见证,包括4章:

第一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足迹,第二章为科学家的贡献,第三章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章为工业技术的兴起;第二篇为璀璨的今天,包括11章:

第五章为微电子技术与微电脑时代,第六章为材料的“新家族”,第七章为丰富多彩的能源,第八章为向海洋进军,第九章为农业的新概念,第十章为航天技术,第十一章为高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三篇为令人向往的未来,包括5章:

第十二章为明天的粮仓,第十三章为明天更美好,第十四章为未来的材料,第十五章为滚滚而来的新能源,第十六章为医学的新天地;第四篇为科技强国的迭起,包括6章:

第十七章为英国——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第十八章为美国——称雄世界的科技大国,第十九章为前苏联——苏维埃建造的科技大厦,第二十章为日本——战后崛起的科技强国,第二十一章为德国——重新站立的科技巨人,第二十二章为“四小龙”——后起科技新秀;第五篇为科技塑造中华,包括4章:

第二十三章为文明古国的兴衰,第二十四章为新中国带来了科技新发展,第二十五章为改革开放迎来了科技的春天,第二十六章为科技的基础在教育。

该书纵观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全面回顾和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近代纺织机、蒸汽机的问世和工业革命,到以汽车、核能、微电子、航空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文明,揭示了英、美、德、日及亚洲“四小龙”相继崛起和腾飞的奥秘,并展望了21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

该书的最大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13.[美]唐奈拉·梅多斯(DonellaH.Meadows)、丹尼斯·梅多斯(DennisL.Meadows)、乔根·兰德斯(JorgenRanders)等:

《增长的极限》(THELIMITSTOGROWTH),1972年由新美国图书馆出版。

该书在国内有多个版本,一种版本是于树生译,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一种是李宝恒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还有一种也是李宝恒译,1997年12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根据“体系动态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世界模型。

在该模型中,他们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五种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发展、污染和资源消耗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如果上述各个因素按照现有趋势继续下去,那么在未来100年内,人类将面临全球规模的增长极限,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在15年内停止人口和经济增长,以达到“零增长”的“全球均衡”状态。

许多学者把梅多斯等人的世界模型称为“世界末日”模型。

该书所提出的上述结论未必是科学的,但是,他们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关于当今世界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和扭转这一趋势的迫切性的观点是正确的,提醒人们必须摈弃以往那种单纯追求高速增长、“经济增长越快越好”的错误观念,树立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4.[美]戴维·兰德斯(DavidS.Landes):

《国富国穷》(TheWealthandPovertyofNations),门洪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该书作者兰德斯是哈佛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学教授,他以历史学者的眼光,本着理性的态度,批判和发展了亚当?

斯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将经济、地理、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传统文化等因素揉和在一起,通过几百年来的大量实例,对导致世界各国贫富兴衰的根源做了多层次的探讨和论述。

作者的观点是,国家的贫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仅取决于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也受制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管理水平的提高。

客观条件是现实的,但人们必须努力,趋利避害,走“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

该书因其主旨宏大,思想精深,旁征博引,被誉为《新国富论》。

15.赵丽芬、江勇主编: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该书的基本框架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1-3章),主要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对国际上典型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模式进行比较,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及其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第二部分(4-8章),研究蕴涵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体系内的各种具体战略如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产业结构及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问题;第三部分(9-12章),探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综合性战略选择与宏观管理问题,其中主要涉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等内容。

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探索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对国际上有关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分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框架,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进行了考察,提出了未来相关的战略选择。

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教材,也是全国7所院校编著的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之一。

该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用于为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公众参与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教育与培训的辅助教材或参考书。

16.佟家栋、周申编著:

《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该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绪论和15章组成。

前面的8章主要阐述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根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按照理论发展顺序和历史发展顺序,对各种古典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

后面的7章阐述国际贸易的政策理论及其政策选择,在结合有关模型阐述的同时,全面分析了贸易保护、贸易战略、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中国贸易政策史、国际贸易体系等重要的政策问题。

该书可以用作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及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主管贸易的政府官员的参考书。

17.陈春洁、李小东等:

《中国入世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各界亟需了解WTO的有关知识,以及“入世”对政府、企业个个人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该书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对人们感兴趣的知识和有疑难的问题给予了全面系统的解释。

该书分六大部分:

世界贸易组织概观、中国“入世”的意义、“入世”对中国的宏观影响、政府与“入世”、“入世”与产业经济、“入世”与百姓生活。

该书内容全面系统,几乎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普通老百姓所关心的所有问题;出版于我国“入世”的相关文件公布之后,资料新颖;解说明晰,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8.张曙霄、李秀敏编著: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措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该书由导论和14章组成。

理论篇包括七章: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第三章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第四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六章国际服务贸易、第七章国际技术贸易;政策、措施篇包括另外七章:

第八章国际贸易政策、第九章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第十章关税、第十一章非关税壁垒、第十二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十四章贸易条约与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该书内容全面,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机构与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19.[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主编: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STRATEGICTRADEPOLICYANDTHENEWINTERNATIONALECONOMICS),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该书是一次研讨会的论文集,由主编克鲁格曼教授撰写的导论和11篇论文组成。

这些论文围绕“贸易政策的新思路”展开讨论,目的是“为了促进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家和深思熟虑的实干家们之间的交流”。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国际贸易新理论,什么是战略性贸易政策,还可以吸取各国实行这些政策的经验教训。

无论是对经济理论工作者还是对实际政策制定者来说,这些论文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0.[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R.Krugman):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RethinkingInternationalTrade),黄胜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该书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集大成者保罗·克鲁格曼的经典论著。

该书由前言和四个部分计14章组成。

从国际贸易的产生、历史作用、技术与贸易、贸易政策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保护本国的作用和什么样的政策才是最佳贸易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该书所涉及的理论领域不仅对国际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各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总之,该书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的一部重要参考文献。

21.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编著:

《世界投资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趋势(历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均包括这一部分,结构基本相同,主要从总体上介绍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态势与动向),内含第一章,全球趋势;第二章,地区趋势;第三章,最大的跨国公司和公司战略;第四章,投资政策的发展。

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各年不同),以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为例,其专题研究题目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发展的挑战”,内含第五章,背景及其挑战;第六章,增加金融资源与投资;第七章,增强技术能力;第八章,提高出口竞争力;第九章,创造就业和增强技能基础;第十章,环境保护;第十一章,对新竞争背景下FDI和发展的评价;第十二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联合国从1973年开始发表名为《世界发展中的多国公司》的多年度报告,从1991年开始,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改原先的多年度报告为年度报告并定名为《世界投资报告》。

这一系列年度报告是目前国际上最新、最具权威性的阐述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问题的研究报告,数据翔实,论述全面而深入,是进行这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22.滕维藻、陈荫枋主编:

《跨国公司概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第二章,跨国公司的组织和管理;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第四章,跨国公司的国际贸易;第五章,跨国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