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3908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docx

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普通用卷

2015年浙江温州昆阳四中初一返校考试-科学

副标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杨府山公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    

B.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C.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D.三垟湿地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2.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下列操作及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A.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酒精灯用后及时吹灭

C.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   

D.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流水缓缓冲洗

3.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实验技能正确的是

A.

B.

C.

D.

4.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诗中提到竹子、桃树、江水、鸭子,其中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竹子B.桃树C.江水D.鸭子

5.下列图示的组织中,参与细胞基本结构组成我们身体的是

A.

B.

C.

D.

6.2014年10月25日,温州市泰顺县发生4.2级地震。

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

7.以下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

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则制作装片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步骤实验技能最有可能是

A.取材

B.滴水

C.展平

D.盖片

8.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里向外依次是

A.地幔、地壳、地核B.地壳、 地幔、地核

C.地核、地幔、地壳D.地壳、 地核、地幔

9.“根深叶茂,树干粗壮”,这是对一棵大树的整体性描述。

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

A.一棵大树B.一片树叶C.一层表皮D.一个细胞

10.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分裂B.过程②参表示细胞的生长

C.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D.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化

11.科学课上,小科同学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注入近一半的清水,再沿内管壁缓缓注入酒精,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混合液的液面比原来的液面低(如图)。

这个实验现象主要说明:

A.构成物质的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1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的多样性息息相关。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A.严格执行海洋休渔制度B.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D.对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

13.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粘在冰糕上。

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A.熔化B.凝华C.汽化D.凝固

14.汽车的正常运行除了要加油外,还需要加水,用水作为冷却剂比其它液体效果更好,这是因为水具有

A.较大的比热容B.较低的凝固点C.较小的密度D.较高的沸点

15.目前,全球的气候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

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

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D.作出解释

16.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

形成这种地形的外力主要是

A.流水B.冰川C.风力D.海浪

17.使用检索表对苹果、葫芦藓、蕨、黑松和桃五种植物作如图所示分类,乙中除了苹果外,还有

A.葫芦藓B.蕨C.黑松D.桃

18.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毫升的水,除温度计外,该实验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4.0分)

19.如下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厘米,图2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

20.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小科同学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如图,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发现书本中间凸起,这实验主要模拟板块的     现象。

21.如图所示为物质三种状态下分子结构排列模型其中丙图的物质处于    状态,若物质状态由甲图变成乙图,此过程中要     (填“吸热”或“放热”)。

22.图1为细胞基本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图     。

(选填“甲”或“乙”)

(2)图2为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的软木塞细胞,这些细胞虽然死亡但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这是因为细胞结构中     的作用。

(3)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4)苹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细胞质中的     内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糖分。

23.校园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如下图甲是小科同学根据校园中几种常见植物的叶片特征编成的检索表,图乙是拍摄的植物叶片图片:

   

(1)若图片A代表的植物是桂花,则方框中应补全的分类特征是     ;

    

(2)根据检索表可知,图乙中的图片B所代表的植物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2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的一种。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可多选)     。

①大光圈   ②平面镜   ③凹面镜   ④小光圈

(2)一般情况下,用显微镜观察洋葱临时装片时,眼睛和镜筒的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       。

(3)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右图甲转为乙,应向何方移动装片。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4)某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45X,用这组镜片观察,放大倍数是    倍。

25.下表是小科同学探究“大豆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时的记录数据。

(每组种子50粒,大小相近,均有发芽能力)

(1)如果要探究“大豆种子萌发需要光照”的假设,应选择      两组进行比较。

(2)若设置②④实验组,则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      。

(3)根据下表实验记录,小科认为大豆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请写出小科判断的理由:

      。

空气

水分

光照

温度/℃

种子萌发情况

① 

充足

适宜

光照下

20

都能萌发

② 

充足

干燥

黑暗中

20

不萌发

③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不萌发

④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20

都能萌发

⑤ 

缺乏

适宜

黑暗中

20

不萌发

26.为了探究液体的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甲,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1滴水,将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的水摊开的面积较大,观察液体蒸发的快慢;

②如图乙,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1滴水,使它们的      大致相同。

用木夹夹住一块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液体蒸发的快慢。

(1)根据步骤①和图甲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小科同学为了探究液体的蒸发快慢跟     有关。

(2)如果乙图设计为了探究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请补充实验步骤②的划线上的内容。

(3)小科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丙)。

结果发现左边玻璃板中的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有关,液体的质量越少蒸发越快。

你认为这样实验设计合理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27.纯净的铁是具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固体,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克/厘米3,有良好的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铁暴露在空气中易生锈,灼热的铁丝可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根据上述描述请你写出两点铁的物理性质:

      。

28.我市渔民从海洋中捕获一条体型庞大的脊椎动物。

该动物身体呈鱼形,体长2.5米,背呈浅蓝色,身体上有鳍,上下颌有牙齿30颗,头顶有一呼吸孔。

通过解剖,发现体内有肺、心脏、胃、肠等器官,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

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结合你所学的科学知识,你认为此“动物”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哪类动物?

说出你的理由。

    .

29.下表是部分晶体的熔点。

0℃

固态水银

-39℃

固态酒精

-117℃

在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

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试根据温度计的原理及上表数据,请说出你的选择理由。

30.学习了密度知识之后,小科想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线的右侧,此时应向    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某同学认为实验过程若按图中甲、乙、丙的顺序进行测量,测得牛奶密度误差较大,若要减小测量误差,你认为更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3)小科按图中顺序进行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数据列式计算牛奶的密度。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C、D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美观不属于科学探究问题。

故选A

考点:

科学探究的要素--提出科学问题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实验技能。

A.根据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进行解答;

B.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操作进行解答;

C.根据处理烫伤的操作解答;

D.根据处理被化学试剂灼伤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垂直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进试管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

C.在实验操作中被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在实验操作中被化学试剂灼伤,用流水缓缓冲洗,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刻度尺要贴紧木块,保持刻度和木块垂直,故选B

考点:

科学探究所需的基本技能--实验技能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江水是非生物,非细胞构成。

故选C

考点: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基本结构

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神经组织是人体的四大组织之一,B、C、D是植物组织。

故选A

考点: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织、器官和系统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活常识问题,地震时候不能乘坐电梯。

故选C

考点:

人类生存的地球--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地壳运动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象来看,视野中出现了很多气泡,这是在盖盖玻片时产生失误造成的。

故选D

考点:

科学探究所需的基本技能--实验技能;细胞的基本结构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球内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故选C

考点:

地壳的运动和地形变化--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器官要有一定的独立的组织,完整的功能和部分生存能力,题中只有树叶符合要求。

故选B

考点: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织、器官和系统

1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细胞体积变大了是生长,②细胞数量变多是分裂,③过程出现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是分化。

故选C

考点: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与生命活动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混合后体积变小,故选B

考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微粒

1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可知,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选A

考点:

人类与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1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冰糕温度低,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

故选D

考点:

物质的性质--熔化和凝固

1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少。

所以水可以选为冷却剂。

故选A

考点:

内能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猜测的原因。

故选B

考点:

科学探究的要素--进行猜想和假设

1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河道纵横,所以是流水,故选A。

考点:

地壳的运动和地形变化--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B是无种子植物,C黑松是有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无果实,桃子与苹果都属于种子植物的被子植物,有完整的果实。

故选D

考点: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常见的植物

1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观察水沸腾现象”需要加热则要酒精灯;由题意可知,水的体积约为150毫升,则选用烧杯,烧杯加热需要石棉网,铁架台。

故选D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实验技能

19.【答案】2.75(2.71~2.79都可以)  -0.4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刻度尺使用方法可知,使用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故读数为2.75cm(因有估读,所以2.71-2.79皆可);温度计示数为零摄氏度以下,最小刻度值为0.1摄氏度,故读数为-0.4摄氏度

故答案为:

2.75(2.71~2.79) -0.4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实验技能

20.【答案】6   碰撞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全球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6大板块组成。

板块的碰撞现象。

故答案为:

6   碰撞

考点:

地壳的运动和地形变化--板块学说

21.【答案】固态  放热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般固、液、气三者的分子间的间隔气>液>固。

由甲、乙、丙三图可知,甲为气态,乙为液态,丙为固态。

甲变成乙,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

固态  放热

考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微粒

22.【答案】

(1)甲  

(2)A(或细胞壁)

(3)D(或细胞核)

(4)E(或液泡)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甲有细胞壁,液泡所以是植物细胞,细胞壁起支撑的作用,细胞核是细胞核心也就是控制中心,植物的汁液包含在液泡中。

故答案为:

(1)甲   

(2)A(或细胞壁)(3)细胞核(4)E(或液泡)  

考点: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基本结构

23.【答案】

(1)叶边缘有齿   

(2)柳树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与叶边缘光滑相对应的特征是叶边缘有齿;由B图可知,叶片交叉排列,属于叶互生,叶披针形,故为柳树。

故答案为:

(1)叶边缘有齿   

(2)柳树

考点: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常见的植物

24.【答案】

(1)①③ 

(2)D  

(3)D 

(4)450

【解析】

试题分析:

(1)光线过弱所以应当放大光圈(增加光线),凹面镜(聚集光线);

(2)一般显微镜用左眼观察,右手右眼书写记录,故选D;

(3)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上下左右颠倒的,故甲图中E处于左下,实际E在右上,甲图变成乙图的位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

(4)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故答案为:

(1)①③ 

(2)D  (3)D (4) 450

考点:

科学探究需要的技能--观察技能、实验技能

25.【答案】

(1)①④ 

(2)大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3)因为在第①组有光照和第④黑暗时大豆种子都能萌发

【解析】

试题分析:

(1)大豆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应选择光照情况为不一样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2)观察表格可知,②④实验组不同变量设置是水分,故假设为大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

(3)①④实验组的变量是光照,种子都萌发了。

故答案为:

(1)①④ 

(2)大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3)因为在第①组有光照和第④黑暗时大豆种子都能萌发

考点:

科学探究的要素,科学探究需要的技能

26.【答案】

(1)液体表面积大小 

(2)表面积

(3)不合理,因为实验中除水的质量不同外,水的表面积也不同,有2个变量不同。

(意思相近,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步骤①和图甲可知,实验中变量是水摊开的面积;

(2)图乙是为了探究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表面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故要控制相同;

(3)探究质量与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需要控制液体表面积和液体的温度,丙中的实验没有控制好液体表面积的变量。

故答案为:

(1)液体表面积大小 

(2)表面积(3)不合理,因为实验中除水的质量不同外,水的表面积也不同,有2个变量不同。

(意思相近,合理即可)

考点:

科学探究的要素,科学探究所需的基本技能,物质的性质--汽化与液化

27.【答案】金属光泽的银白色固体,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g/cm3,有良好的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延展性,磁性;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反映的物质的性质,如易生锈,燃烧。

故答案为:

金属光泽的银白色固体,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g/cm3,有良好的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选任意2点,写错1点该题不得分)

考点: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8.【答案】属于哺乳类动物。

因为通过解剖,体内怀有己死亡的幼体,说明此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符合哺乳动物的特征。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描述的该动物的特征与脊椎动物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进行比较,归类。

故答案为:

属于哺乳类动物。

因为通过解剖,体内怀有己死亡的幼体,说明此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符合哺乳动物的特征。

考点: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常见的动物

29.【答案】选择酒精温度计理由:

(1)因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2)固体水银的熔点是-39℃,当南极气温在-40℃以下时,水银已经凝固,所以此时水银温度计已无法使用:

固体酒精的熔点是-117℃,当南极气温-40℃以下时,酒精还是液态,可以正常使用,所以选择酒精温度计。

【解析】

试题分析:

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故在使用温度计时,酒精或水银应处于液体状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凝固时要不停的放热。

故答案为:

选择酒精温度计,理由:

(1)因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2)固体水银的熔点是-39℃,当南极气温在-40℃以下时,水银已经凝固,所以此时水银温度计已无法使用:

固体酒精的熔点是-117℃,当南极气温-40℃以下时,酒精还是液态,可以正常使用,所以选择酒精温度计 

考点: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技能--实验技能;物质的性质--熔化和凝固

30.【答案】

(1)左    

(2)乙、甲、丙(或乙、丙、甲)

(3)m=153.4克-43.4克=110克   

 V=100ml=100厘米3            

 p=m/V=110克/100厘米3=1.1克/厘米3

【解析】

试题分析:

(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使用平衡螺母。

指针偏向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如按甲乙丙的顺序测量牛奶的密度,在丙步骤时不能完全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故存在较大误差。

(3)可将乙图中的牛奶烧杯的质量与丙图中倒完后烧杯的质量相减,得到量筒中牛奶的质量,再根据丙图得出该部分牛奶体积,由ρ=m/V,求出牛奶的密度。

故答案为:

(1)左    

(2)乙、甲、丙(或乙、丙、甲)(2分)

(3)m=153.4克-43.4克=110克(1分)

 V=100ml=100厘米3(1分)

 p=m/V=110克/100厘米3=1.1克/厘米3(公式1分,计算过程1分,计算结果1分)

考点: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技能--实验技能;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