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3469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docx

创建资料规划文本

房县阳和镇董家村创建省级生态村

 

阳和镇董家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三月

 

目录

阳和镇董家村民委员会关于请求批准《阳和镇董家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的请示……………………………………………………………3

阳和镇人民政府关于对《董家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的批复………………………………………………………………………4

董家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建设规划……………………………………5

 

阳和镇董家村民委员会

关于请求批准《阳和镇董家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的

请示

阳和镇人民政府: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我村积极响应湄潭生态市和兴隆环境优美镇建设号召,认真对照《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完成了《阳和镇董家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特此将《阳和镇董家村生态村建设规划》送审,请审核批准。

附件:

《阳和镇董家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董家村民委员会

2014年3月10日

 

房县阳和镇董家村国家级生态创建

 

董家村村民委员会

2014年3月

第一节 董家村基本现状和发展目标

一、董家村生态村建设指导思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我镇在经历许多曲折、有过许多教训的探索和实践中得出的必然选择。

深入实施"四镇一兴"战略,建设现代化生态镇,是我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生态村建设是生态镇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是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靠优惠政策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潜力已十分有限,因而各地都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建设生态村,将进一步突现我镇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增强我镇资金、技术、人才等吸引力,推动我镇的跨越式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好生态村,除了保护生态并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使农民增收致富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实在在地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镇龙凤生态村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牢牢抓住生态村建设的战略发展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全力加快董家村生态村建设步伐。

二、规划年限

2009年为基准年;

2014年——2011年创建成功;

2012年——2015年巩固提高。

三、董家村基本现状

1、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

阳和镇董家村位于房县城东部,距县城8公理,全村面积8平方公里,有21个自然村寨,总户672户,人口2586人,全村农业户口占99%,2014年全村出生率为9‰,自然增长率为2.1‰。

全村耕地面积3030亩,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村有后坝、宝洞坝优质稻米产区,山丘林茶相映。

最高海拔高程1178米,最低海拔高程817米。

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是茶产业、农业较发达的村庄之一。

2、气候条件。

董家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4°C,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C;年平均日照时数1321.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2%;年降雨量1386mm,多集中在4—9月份;相对湿度在82%左右;无霜期345天。

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旱,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区内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发展茶、林、果、畜业的良好生态和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正呈良好发展态势。

3、经济发展。

董家村全村茶叶面积5376亩,户均1.8亩,茶叶加工厂35户,茶青交易市场一个。

茶产业是我村的支柱产业,“一村一品”产业推动全村全面建设。

镇村观光、休闲、度假、镇村旅游已初见成效。

4、人文条件。

董家村田家沟展现了农村新朝代的岁月。

田家沟总面积1.6平方公里,42户,人口216人,花园面积367亩,户均8.7亩。

2006年5月根据县、镇、村规划和群众意愿,启动了田家沟“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村庄整治推进了“黔北民居”全面建设,促进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田家沟村民用心声唱出古老的花灯剧“十谢共产党”,唱出了对我们伟大的党的感激之情。

5、社会事业。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落实,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同时,在卫生、社保、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完善。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疾病防控有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推进,农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稳定有序。

村庄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形势转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稳定有序。

6、经济发展概况。

董家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引导群众发展茶叶种植业,同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镇村旅游发展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7、交通设施现状。

董家村是“核桃坝-金花村-董家村”旅游线路的重要通道,村间穿越条条公路,户户道路硬化,交通十分便利。

使全村农民生产生活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8、垃圾处理现状。

为了改善农户乱堆乱放的现况,现村两委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村设立生活垃圾收集点若干个,建一个垃圾堆放场,安排专人负责,定点、定时、定期收运。

9、绿化现状。

董家村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全村的林地覆盖率达65%以上,境内地表水水质良好,环境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良好,水土保持良好。

10、水环境质量。

董家村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农村居民饮水一部分以集镇自来水管网供应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另一部分以山泉、地表水为主。

人畜饮用水取水水源区内严禁养殖。

完善了村民点的污水排放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快沼气池建设,特别是畜禽养殖专业大户必须采取干湿分离、通过沼气净化后才能排放畜禽粪便。

四、董家村生态村建设目标

根据生态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董家村生态村建设的目标是:

完成一个提高(创建2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后期4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培育两大支柱(茶产业和镇村旅游产业),搞好三个建设(水电、道路、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

总体目标是实现村庄绿化、庭院净化。

进村和村内主要干道安装路灯,路旁绿化;彻底治理脏、乱、差现状,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整体美化,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村级场所,提升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阳和镇董家村创建生态村考核指标达标表

指标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值

规划目标

备注

2009年现状

2011年

2015年

经济水平

1

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年)

≥3000

4500

6000

7000

环境卫生

2

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0

100

100

100

3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80

95

98

98

污染控制

4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

≥90

100

100

100

无害化处理率(%)

≥70

90

98

98

5

生活污水处理率(%)

≥60

80

95

95

6

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90

无大型工业企业

无大型工业企业

100

资源保护与利用

7

清洁能源普及率(%)

≥70

80

98

98

8

农膜回收率(%)

≥80

80

90

90

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70

95

98

98

10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0

无规模化畜禽养殖

98

98

可持续发展

11

绿化覆盖率(%)

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65

65

65

12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

≥50

60

65

65

13

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

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农药为2.5kg/公顷、化肥为242kg/公顷

农药为2.4kg/公顷、化肥为237kg/公顷

农药为2.3kg/公顷、化肥为231kg/公顷

14

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逐年上升

2.3

2.5

2.8

公众参与

15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90

95

100

100

 

第二节生态经济建设

一、生态村经济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全镇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经济,重点发展茶产业、旅游产业、优质粮食、优质肉猪、家禽等特色经济,形成优质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村。

把着力点放在培育“两大支柱—茶产业、旅游产业”,为董家村的生态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二、培育两大支柱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危机。

生态村建设也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此,在董家村推进生态村建设的进程中,培育两大支柱产业是整个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

1、茶产业。

利用龙凤新村森林覆盖率高、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茶原料的加工和茶制品产业。

2、旅游产业。

“坚持科技发展道路,建设兴隆茶产业镇”。

实现“茶业兴镇”战略,努力打造茶产业、旅游产业,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支撑。

建设发展以农家乐、生态观光等为主的镇村旅游接待点,打造成为湄潭市民和外地游客来湄的镇村生态旅游“后花园”。

我村本着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规模化发展茶产业、旅游产业重点,努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杜绝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入住本村,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

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能是引导与规范。

没有直接主导产业与市场的职能。

这就需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来提高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水平。

要围绕重点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健全合作社运转机制,农户按照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生产,基本建成以茶叶为中心,专业合作组织为“车间”,生产经营农户为“工人”的企业化运作模式。

使整个村的主导产业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提高主导产业抗市场风险和农民增收支撑的有效能力。

四、切实做好农业新科技的推广与运用

 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态农业的要求,重点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工作。

主要措施是:

强化社会化服务,建立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的联结机制,履盖面达到80%;培育农用机具作业专业户和其他产业科技示范户。

完善农业综合服务功能。

五、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采取务工经商、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动董家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发展以劳务经济为核心,务工经商办企业的人员为主体,农业技术工人,农业一般务工为补充的就业群体,近期保证2011年实现劳务经济50万元,以后逐年递增。

 

第三节土地利用保护建设

一、基本农田保护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全村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依法保护。

杜绝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发生。

并将此规定列入村规民约,让广大村民监督执行。

   

二、努力提高耕地产出率

把基本农田保护、中低产田土改造、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林业生态等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中低产田土进行保水保肥改造;提高中低产田土的出产率。

三、努力提高绿化率

在发展生态农业同时,结合我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有机生态花园,有效、快速提高我村的绿化率。

 

第四节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建设规划

  1、道路现状概况

董家村境内现有“核、金、龙”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村道路各自为路,道路网络化、利用率高,农户之间的网络人行道路以水泥路面为主,但易损坏。

2、道路建设规划

道路建设规划董家村道路建设规划以“核、金、龙”路为主轴,以组道路为纽带,形成倒“V”字形的道路交通网络,到2015年力争硬化到各家各户。

(1)俄公坝基耕道1号路:

长1000米,宽3.5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15万元;。

(2)俄公坝基耕道2号路:

长250米,宽3.5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8万元;

(3)俄公坝基耕道3号路:

长900米,宽3.5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13万元;

(4)俄公坝基耕道4号路:

长1100米,宽3.0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18万元。

(5)俄公坝至田家沟环山公路:

全长5200米,宽4.5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80万元。

(6)打鸡坪毛石路:

全长2000米,宽3.5米,泥石路面,规划投资10万元,

(7)申溪沟——青杠坡——高方子路:

全长1100米,宽4.5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15万元。

(8)宝洞坝基耕道1号路(凤凰小学至田家沟下河):

全长5050米,宽4.5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78万元。

(9)宝洞坝基耕道2号路(分路口至环山路):

全长450米,宽3.5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10万元。

(10)宝洞坝其耕道3号路:

全长750米,宽3.0米,水泥路面,规划投资12万元。

二、人畜饮水工程规划

董家村在建设过程中,解决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要采取重点与面上相结合的办法。

才能实现在2011年100%以上农户通安全卫生自来水的工作目标。

 1、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户饮水安全问题。

2、规划投入资金4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0万元,改造蓄水池2000立方米,供水管网3500米,至2011年全面完成自来水安全供水的实施。

3、采取国家投资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

规划

三、污水处理工程:

1、在董家村田家沟——白沙井清洁能源工程中,有厌氧池2个,总投资52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200吨。

2、对边远地方的难以集中的农户所排放的污水采取利用沼气池分散处理污水的方式。

到2012年底,董家村配套建设沼气池达700多口,三格无害化厕所4个,投入资金10万元。

3、饲养100头猪、50头牛以上的小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套

日处理能力100吨污水的厌氧池1个。

小于此规模的养殖户以20头猪/口的比例建设沼气池。

 

第五节 农村居住环境建设

一、村落规划原则

  1、在不破坏原生态的情况下,适当建设集中村民点。

  2、近期以整治为主,治脏、治乱、治水为重点。

建公共垃圾池一个,解决垃圾场村脏乱差的问题。

二、集中民点规划布局

以现有道路为基础,以“核-金-龙”路为主轴,逐步使董家村各组连成一片。

在5年内把高山、半高山的村民向“核-金-龙”公路在我村路段两侧集中,形成中心村落,加强村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规划的必要性。

规划建设集中居民点4个,用地120亩,按每户150平方米计算,可居住120户,人口600人,配置人行道与绿化带各2m,中间水混路面宽4m,两面民居要求统一设计,统一风格。

配置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等基础设施。

三、住房改造

对集中居住的和散居农户开展危旧房改造,并引导散居户逐渐向集中点集中。

搞好“五通三改三建”工程,即建通水、电、路、电视、电话,改厨、改厕、改环境,建宣传栏、图书室、运动场。

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柴草、农具和杂物的堆放,设立固定的垃圾场,完善道路两侧绿化带和房前屋后的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观,真正符合农民新村的要求。

 

第六节 环境保护建设

一、水环境保护措施

加快沼气池建设,对畜禽粪便采取干湿分离或通过沼气净化后才能排放。

人畜饮用水取水水源的水塘,严禁肥水养殖。

完善村民点的污水排放设施,在集中居民点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二、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扩大液化汽、沼气、太阳能的使用率,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沿塘、库水体两岸、道路两侧种植绿化,调节大气环境质量。

三、固体废物控制措施

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洁和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固体废物的定点收集和定点填埋,使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减轻化和资源化。

 

第七节 生态文化建设

一、居住区生态文化建设

  制定创建规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

以人为本,邻里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注重公众参与居住区生态管理,倡导节能、节水、生活俭朴、环境良好。

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修养等,形成民风淳朴、敬业守法、呵护自然。

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同时建立公众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

二、村落生态文化建设

为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各项素质,建设一批富有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村落文化项目,培育一批个人素质好、示范带动强的村落文化带头人,大力培植一批文化中心户。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重视村民的生态教育,每年分期开设生态建设培训,聘请相关技术人员给村民讲解生态知识及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性和任务,以及建设的进展情况;利用宣传栏、广播、宣传车和“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地球日”等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国民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开展农民生态环境教育。

新建或改造一批文化活动室、绿色示范区等。

 

第八节生态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成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各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和决策。

具体负责协调和处理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对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和监督。

二、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

  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筹集生态村建设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引进外资,不断加大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

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监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要重点投入确保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

  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村民的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提高人们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对广大农民进行有关生态环境的教育。

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生态村建设工作。

四、扩大合作交流,借鉴他人经验

要积极吸收和借鉴有关生态保护与建设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提高建设水平。

在生态村建设中,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在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全方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生态建设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