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3248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docx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范文

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和发展展望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因素,即表征因素、过程因素、制度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未来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路径、体制环境及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

  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蔬菜作为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一,其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并且因蔬菜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其出口优势、效益优势还将关系到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及其我国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3。

因此,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中国现行蔬菜质量安全现状

  为保证“菜篮子”安全,2001年4月农业部提出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3年4月推出了无公害农产品国家认证。

2007年8月开始,为恢复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上,开展了高毒农药整治行动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在蔬菜产品中非法添加甲胺磷等禁限用农药成分的违法行为,并将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重点检查认证农产品的资质、产地认定条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加强产地监测和对进入市场销售认证产品资质的确认。

因而,根据农业部2007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放心。

  但随着检测范围从大城市到一般市、县和大城市的主要农贸市场到一般农贸市场,随着检测对象由农贸市场到生产基地,随着农药检测内容、蔬菜检测品种、批次的增加,发现蔬菜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

高毒农药屡禁不止,硝酸盐、重金属含量超标普遍,黑心菜”、“有毒韭菜”、“青菜用敌敌畏保鲜”、“永年大蒜”等事件不时发生,出口贸易安全纠纷增多。

最重要的是我国中小城市蔬菜安全保障难度大。

  二、影响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蔬菜安全的因素非常复杂,但大致可以从表征因素、过程控制因素、制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归类。

  1.表征因素

  浙江省安全农产品生产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的调查表明,针对蔬菜中三类主要有害化学因素(农药、重金属和硝酸盐)而言,引起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风险环节是源头。

环境起决定性作用。

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农药的滥用;生产基地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蔬菜投入品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种子等。

除农民使用生产资料的不科学,蔬菜投入品的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合格是导致蔬菜面源污染严重的又一根本原因。

另外,蔬菜生长期短、肥水要求高、病虫害多、病虫种类发展迅速、防治难度大的生产特点及其上市鲜活性要求高、货架期短的需求特点,使蔬菜在农产品中的食用安全隐患大,安全管理控制难度增加。

  2.过程控制因素

  

(1)生产环节。

我国目前80%的菜区生产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加上现有管理政策制定时缺乏对生产者质量提高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实践应用的动力等的实证分析,从而使我国现有蔬菜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性差、成本高。

我国蔬菜产品中发现的农药残留,大都因菜农文化素质不高,用药错误造成。

  

(2)加工环节。

我国蔬菜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生产的产品类型和产品卫生质量都难以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

  (3)流通环节。

当前我国蔬菜流通渠道多、流通规模小、流通路线长、市场准入门槛低、参加流通的人员复杂及流动性强等。

这不仅增加了蔬菜在流通领域被微生物与有害物质污染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利于市场信息传递和质量监控。

  3.制度因素

  

(1)管理体制的协调性不够。

我国现行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体制。

但总体上,我国政府在构建蔬菜安全管理体系上存在售前行为检查不足,蔬菜进入市场后的监管部门过多,运输中的安全管理成真空地带的状况,蔬菜质量安全管理达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还有一段距离。

  

(2)管理政策实施缺乏受众对象参与。

我国的消费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加上目前我国蔬菜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市场认证、竞争管理等缺位,使我国蔬菜安全管理无法建立安全蔬菜的优质优价机制,从而导致现有蔬菜管理政策无法调动菜农对安全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促进菜农增强安全产品的自检意识。

  (3)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不足。

当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主要依据2006年11月开始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但该法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某些主体、某个环节或某些产品进行规制,以生产记录为例,依然未对供应链各环节信息要求、问题产品追溯的实施主体及监管部门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4)标准体系不健全。

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标准滞后、交叉、重复,个别的甚至是相互矛盾;二是与国际对接程度不高,国际采标率不高,有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三是未形成系统的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缺少生产规程、产地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等。

  (5)技术经济的支撑力薄弱。

我国农业科技公关的重点刚开始转向蔬菜质量安全,而与此相对应,要求蔬菜生产技术及相应的检测技术不断更新。

但现实中蔬菜生产技术很难满足安全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

总之,我国蔬菜生产到上市的整个运作系统中缺乏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

  (6)风险性评价背景资料缺乏。

当前我国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资料。

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状况尚缺乏系统监测资料,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

而国际上,在化学污染方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等就已启动了“全球环境监测规划/食品污染与监测项目”。

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固定的监测网络和比较齐全的污染物和食品监测数据。

  三、完善中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路径与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蔬菜行业组织发育程度低,针对现有蔬菜管理的多数职能,事实上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承担,以及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日趋成为新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李岳云等,2007)等情况,为加强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1.管理理念

  从国外发展历程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历了从“产品管理—过程管理—源头管理—责任追溯”的发展过程。

当前我国蔬菜质量安全应树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理念,将重点放在源头管理上,并逐步建立起蔬菜质量安全责任与产品追溯的长效机制。

  2.管理路径

  我国国情决定蔬菜质量安全的源头管理不仅重要,而且农户参与源头管理尤其重要。

但在蔬菜生产阶段,靠小农户自觉遵守各项标准、法律、法规,并主动将其产品接受检验、检测显然不行,在进入市场难与市场交易成本、安全管理成本过高的矛盾激化下,推行“加工企业、经销商、合作社带源头”产业化模式,利用这些组织因市场的压力或对品牌信誉等的追求而提高原料质量的动机,将标准化生产的装备、技术、观念、意识导入农业和农民之中。

  3.体制环境

  我国目前如果完全采用统一控制的组织管理体制还有困难。

因此,最小的方案是将一体化组织管理体制,变为“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

新体制下,首先应对当前蔬菜产业链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或目前无人管理的盲区需重新分工,分工的原则除考虑到各个部门已经形成的检验检测网络实力,总体上应向农业部门集中。

还需实行蔬菜安全的行政“垂直管理”。

另外,应建立统一的蔬菜标准体系。

  4.具体措施

  

(1)制定与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在现有《农业法》等法律及其配套法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对蔬菜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

  

(2)制定与完善蔬菜标准化体系。

蔬菜依标生产已迈出坚实步伐,新的全球性标准对蔬菜供应链上各企业与组织有更多的约束,供应链上各企业必须适应。

因此,除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现行标准予以梳理,实施gap、gmp、haccp、iso9000/14000和cac等标准外,还需加强蔬菜供应链标准建设,推进基于整个供应链、各相关组织与环节参加、统一的iso22000(gb/t22000-2006)标准的实施。

  (3)加强产品认证。

认证是生产者产品质量安全保证的勇气表现,也是产品源头追溯的基础(schiefer,2003;meuwissen,et al.,2003)。

根据我国安全蔬菜实际,蔬菜“三品”能满足不同人群的质量安全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有存在的必要,但需进一步推进由基地认证为主向以产品认证为主的转变,严格蔬菜质量认证程序并加强认证监管,提高“三品”认证的社会公信力。

  (4)严格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应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基础上,严格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加重对不安全蔬菜的惩罚力度。

  (5)建立财政支持制度。

扶持并促进安全蔬菜,几乎所有国家都以不同形式提供财政支持。

我国除将行政管理机构和监测机构等公共机构纳入财政预算外,还需要在四个方面加强财政扶持:

一是大力扶持安全蔬菜检测机构,财政支持产品检验;二是对安全蔬菜供应链中的主要环节应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对农户从事安全蔬菜生产给予直接支持,对农户安全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档案记录、产品送检与质量认证等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对追溯实施中的执行成本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四是重视科学研究在蔬菜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组织、调动和协调相关科研资源,增加预算和投入,研制新型农药、有毒有害物质的速测技术、产地环境净化技术、流通中蔬菜保鲜的方法以及对污染、化学危险和泄露的评估方法等。

  参考文献

  [1] 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

问题、成因、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8期

  [2] 李岳云,吴滢滢,赵明.入世5周年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回顾及国际竞争力变化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8期

  [3] 周洁红、叶俊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haccp应用的现状、瓶颈与路径选择——浙江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8期

  [4] 周洁红.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又不可替代的副食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步入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时期,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品牌化趋势日益显露,绿色消费正在成为时尚,安全营养型蔬菜、安全保健型蔬菜,以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蔬菜的特定消费群体已经形成。

我国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后,蔬菜产品的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

综观国际农产品市场,蔬菜属于劳动和技术复合密集型产业,国内销售价通常只有发达国家的1/5-1/8,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能否走出国门,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同样取决于产品质量。

可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和有机食品,提升蔬菜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不仅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对于抓住经济全球化,主动迎接挑战意义重大。

因此,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是今后蔬菜发展的主题,近年来,董浜镇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始终把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控制污染作为蔬菜产销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001-05-27]·作者:

·来源:

  1、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

  蔬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注意蔬菜的质量问题,不但蔬菜的营养成分受到关注,其可能的污染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80年代以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重茬、连作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因此造成每年总产量损失20%以上。

各地在防治蔬菜病虫害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长江流域城市一般每年667平方米使用农药2-3kg,多的5kg以上;北方保护地蔬菜用量更大,据有关单位调查,北京郊区菜地用量每667平方米9kg以上。

多年来由于大量和连续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蔬菜病虫害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由此,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状态。

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突出。

2000年5月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等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1991年天津市韭菜中毒,仅南开医院就收治100多人;1991年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乡“1605”污染韭菜,造成120人中毒;1997年夏季高温季节,江苏省因发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见诸报导的达70多起;1998年山东省宁津县一菜农违反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韭菜上使用“1605”,造成10余人中毒,1人死亡。

据卫生部统计数字,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店菜性食物中毒菜有37起,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其实其结果会更加可怕。

2、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分析

2.1 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

  据统计,全世界农药市场的组成(以销售额计)为:

杀虫剂占28%、杀菌剂占19%、除草剂占48%、其它占4%。

而我国农药产品组成为:

杀虫剂占72%、杀菌剂占11%、除草剂占15%、其它占2%。

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剧毒有机磷农药占整个农药产量的35%,占杀虫剂产量的48%。

剧毒、高毒杀虫剂产量过大是造成蔬菜残留量超标而引起中毒的客观原因。

此外,在我国生产的所有农药制剂中,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到60%以上,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2.2 菜农文化素质不高,农药知识缺乏

  大多数菜农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性质、如高毒、剧毒、内吸等特性缺乏了解,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

还有一些菜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致使蔬菜中农药残量严重超标而导致食菜性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2.3 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尚未引起有关部门和菜农的高度重视

  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至今尚未引起各级领导部门和菜农的高度重视。

我国虽早已制定了《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但是由于对菜农进行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不够,菜农对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造成的后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在这方面的监督管理法规还很不健全,对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超标的蔬菜,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处罚措施,造成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呈现出加重的趋势。

2.4 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市场监测几乎为零

  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和服务性工作,开展此项工作需要有熟练技术人员、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

当前,能开展农药残留分析和研究工作的主要有农药检定系统和科研院所两大系统。

后者主要是从事农药残留分析研究和农药登记残留试验的研究,因资金、仪器设备的限制,很少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监督工作,近年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及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农药检定所,利用有关于项目或自筹资金,开始阶段性的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检测数量和范围都十分有限,经常性的监测工作尚未展开。

可见,我国在系统地进行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3、对策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及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及有关农药管理法规,结合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的现状,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努力解决我国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笔者以为当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3.1 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产品

  当前我国高毒有机磷农药占农药原药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为10万吨,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的规定和我国农药残留现状,建议逐步取代、停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进口,如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拌磷、水胺硫磷等品;对已登记农药产品,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3.2 以法治菜,加强“放心菜”生产基地的建设

  由于对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的蔬菜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导致“放心菜”生产经营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农药残留管理的经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管理法规,以法治菜,加大对使用违禁农药生产农药残留量最严重超标的菜农的处罚力度。

同时,还要根据“放心菜”生产基地的特点,制定有关《无公害放心菜生产技术规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规范和标准。

通过对“放心菜”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工作,真正实现无农药残留“放心菜”生产的规范化、优质化和安全化。

3.3 加大无农药残留“放心菜”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放心菜”的认识

  由于对无农药残留“放心菜”的宣传力度不够,同时,人们对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危害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广大消费者中还没有形成一定要买无农药残留“放心菜”的共识,相反由于“放心菜”大多在商场附设的蔬菜超市销售,反而给人造成“放心菜”和“贵族菜”的印象,不利于“放心菜”的推广。

3.4 加快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建设

  针对我国目前农药残留监测体系不健全,对残留量超标问题管理力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规划,尽快建立健全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体系。

同时,加快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

2003-03-28

.

  一、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1.蔬菜产业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自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中国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中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113万hm2,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20万hm2,年蔬菜总产量3.2亿t,产值约为2500亿元,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253kg。

  

  2.科技力量雄厚,品种不断更新近年来,中国蔬菜科研工作者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发挥科技优势,采用先进的方法,先后培育出一批丰产、抗病、优质的白菜、甘蓝、番茄、黄瓜等数千个优良新品种并在全国广泛推广,使主栽品种实现5-6年更新一次,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单产比以前增加10%以上。

  3.发挥蔬菜产业优势,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种子消费大国之一,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相关产业,尤其是蔬菜种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的蔬菜播种面积比1980年增加了3.2倍,形成了一个充满商机与潜力的广阔市场。

  4.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加工出口形成新的增长点1999年,中国蔬菜产品年出口量达287万t,主要品种有蘑菇、大蒜、干辣椒、芦笋、莲藕、生姜、萝卜等。

出口的国家和地区除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邻近国家外,又新增加了英国、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

  二、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发展蔬菜产业有着诸多优势:

(1)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蔬菜种属资源;

(2)传统农业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低成本的劳动力;(3)广阔的销售市场。

据统计,全国年人均蔬菜消费量为180kg,以大白菜为例,年人均消费量达50kg。

同时也有各种限制因素:

(1)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

(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即2700m3;(3)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较低;(4)加工产品、高档次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偏少;(5)由于规模发展迅猛,国内市场趋向饱和,制约了农民增收。

  

  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措施:

今后中国的蔬菜产业将大力发展设施栽培,积极推广滴灌设施,大力开展绿色蔬菜生产的研究,积极稳妥地发展高档珍稀蔬菜,加强蔬菜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的新品种的选育,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蔬菜面积。

增强国内市场均衡供应能力,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与生产优势,主攻高产、优质、高效三个主要目标,在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同时,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逐步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蔬菜生产转变。

  

(1)设施栽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先后开发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温室灌溉设备,主要是滴灌、微灌和与之相配套的设备,促进了中国设施栽培灌溉技术的生产和应用。

推广滴灌设备,节水效果十分明显,每公顷灌水定额仅为4500m3,在缺水地区可增产20%以上,且能提高蔬菜品质。

从而为发展高产高效、节水节力的工厂化蔬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2)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建立在农业机械化基础上的现代高精技术系统工程。

穴盘育苗是一种新型的一次性成苗的育苗技术,它采用经科学配比的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配合机械化精量播种、精准灌溉等先进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发挥肥效,提高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不因施肥过量、吸收不良而造成环境污染。

并提高了有效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产出效果。

  (3)净菜与特菜上市。

中国蔬菜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一批优质新品种蔬菜走俏市场;精细蔬菜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稀有蔬菜等一批高档的时尚蔬菜开始进入市场,并有逐步发展的趋势。

为提高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入90年代后,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明确了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目前,全国累计有5大类630余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中蔬菜及其加工品种约有近50种。

  (4)采后贮藏与保鲜。

科技人员加强了蔬菜产后贮藏和保鲜技术的研究,使中国蔬菜产品开始向工业食品方向延伸。

一批多维菜汁、蔬菜脆片、脱水菜、速冻方便菜等也开始投放市场,适应了人们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需求。

  (5)加工蔬菜的出口。

蔬菜加工出口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这一产业的强大生命力。

据初步预算,蔬菜出口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比在国内销售高出50%以上,有的要高出4-5倍,今后蔬菜出口有3个增长点:

一是速冻菜,二是真空保鲜菜,三是保健型蔬菜,这也是蔬菜出口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21世纪是中国蔬菜产业走向产业化、设施化、现代化、集约化、优质化、绿色化的世纪。

一个将产前、产中、产后及生产、加工、销售连结成一个整体的蔬菜产业化高潮正在中国兴起,前途广阔。

作者:

董文章、丁海风

来源:

《世界农业》2003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