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848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1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下面三段文言文,分别节选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末段,阅读后完成各题。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0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

指朝廷。

B.微斯人微:

少。

C.树林阴翳翳:

遮盖。

D.客此客:

客居。

20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马之千里者

B.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过清

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真无马邪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国险而民附

20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B.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20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中,面对世事或人生的浮沉,作者的情感有别:

甲文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乙文的随遇而安中是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B.三段短文中的一些句子表达也颇有深意:

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暗含滕子京,以此规劝勉励好友;乙文末“太守谓谁”的问与答,解开全篇悬念,余音绵绵;丙文“问其姓氏”而不言姓氏,则暗含诀别之意、家国之思。

C.三段短文的表达方式各有异同:

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

丙文在叙事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描写。

D.三段短文中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甲文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乙文则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丙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称赏。

【答案】

200.B

201.A

202.C

203.D

【解析】

【分析】

200.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B.“微斯人”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的意思,不是“少”。

故选B。

20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马之千里者(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B.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过清(以:

用/因为);

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真无马邪(其:

大概,表揣测语气/难道,表反诘语气);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国险而民附(而:

表顺承/表并列);

故选A。

202.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语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或”是“或许”,不是“有时”;“异”是“不同”,不是“惊异”。

据此可排除ABD。

故选C。

20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岳阳楼记》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处在僻远的地区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

(丙)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阅读(甲)词(乙)文,完成小题

(甲)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04.(乙)文的作者是___朝的___(人名),(甲)词的作者是和(乙)文作者同朝代的____(人名)。

20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20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中“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迎着微风长时间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甲)词上阕情景交融,写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下阕抒情,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C.(乙)文中“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退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乙)文作者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多种表达方式,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207.(乙)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

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1)迁客骚人的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仁人的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4.宋范仲淹柳永

205.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山岳隐藏了它们的形迹/山岳潜藏得不见踪影)

206.B

207.以物喜,以已悲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解析】

20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岳阳楼记》是宋代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蝶恋花》出自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之手,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205.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意为: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曜:

光辉;日光。

岳,高大的山。

潜,隐没。

形,形迹。

20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A.“危楼”指的是很高的楼,这里的“倚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说法错误,选项错误;

C.文中“进亦忧”呼应上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呼应上文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选项错误;

D.【乙】文作者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未用到说明,选项错误。

故选B。

20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根据文章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写了览物而悲者和览物而喜者,点明了迁客骚人的情是以物喜、以己悲。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

作者通过这两种情感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点睛】

译文:

甲文: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乙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