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624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业.docx

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1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业

第11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揭阳模拟)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

解析:

依据材料“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了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组织,为争取政治权利做出的努力,说明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7·宁夏模拟)门德尔逊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叙述1825年的英国:

“工业空前萧条,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

工人们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

其他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

”材料表明(  )

A.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B.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D.工人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

解析:

从材料中工人破坏先进生产工具的行为,表明工人阶级还未意识到造成工人阶级生活困难的并非是先进的生产工具,而是不公平的资本主义制度,说明工人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D

3.(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在一篇名为《寓言》的文章中,圣西门提出,如果法国失去了几十个第一流的科学家、银行家,几百个最能干的商人、农夫和铁匠——这些“最主要的生产者”,这将会是巨大的不幸和灾难,整个国家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躯体”,如果法国失去了所有的王室成员、元帅、大主教、法官和一万个游手好闲的产业主,“对国家都不会造成任何政治上的损失”。

材料表明(  )

A.当时人们对旧制度的不满

B.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制度的探索

C.法国社会混乱,政局动荡

D.圣西门实施“实业制度”设想失败

解析:

材料意思是否定法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发泄对当时社会的“所有的王室成员、元帅、大主教、法官和一万个游手好闲的产业主”的不满,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

A

4.(2018·黄冈模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

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  )

A.近代史学范式精彩纷呈

B.更新方式手段与时俱进

C.自然科学决定社会发展

D.数学成果主宰历史结论

解析:

依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可知借助数学工具来研究历史问题和数学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近代史学范式精彩纷呈,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社会科学并非自然科学,故C项错误;材料考查的不是数学成果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7·湖南十校调研)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

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解析:

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B项正确;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题干中只是说有效的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故A项错误;题干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矛盾,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8·烟台模拟)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

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随时可以撤换的”。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解析:

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监督,对选民负责且选民可以随时撤换委员,这些均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故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A

7.(2017·许昌模拟)马克思:

“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解析:

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

D

8.(2017·烟台模拟)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

“把唯一彻底的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  )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列宁的“四月提纲”提出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阶段,“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体现了希望通过立法的形式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故B项正确。

答案:

B

9.(2017·安徽皖智教育联盟联考)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暴动,沙皇下令解散杜马,但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

材料表明俄国(  )

A.二月革命完成社会转型

B.沙皇统治权力遭到削弱

C.君主立宪政体得以确立

D.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解析:

从材料中“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于是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得出沙皇的统治受到了国家议会(杜马)的制约而遭到了削弱,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B

10.(2017·荆州质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俄政府内务大臣玛克拉科夫就预言:

“可能在新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骚乱重起。

”这主要是因为(  )

A.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

B.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影响深远

C.战争会加剧俄经济和政治矛盾

D.军事失败必然引发俄统治危机

解析:

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会带来政权的稳定而不是骚乱,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出战争对俄国的影响,与自由主义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战争会加剧俄经济和政治矛盾,使得战争结束之后俄国骚乱重起,故C项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7·益阳调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1917年11月,在资本主义工业落后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这表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  )

A.坚定不移彻底贯彻B.坚持原理实事求是

C.学习原著付诸实践D.广泛宣传深入人心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坚定不移彻底贯彻,说法过于绝对,忽视了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学习原著”不符合实际,忽视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C项错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并非简单的宣传,而是使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7·襄阳调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漫画家沈泊尘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讥讽联军的漫画,结果几乎闹成国际大交涉,以致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

下图《虽不中亦不远矣》为沈泊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

虽不中亦不远矣

A.讽刺帝国主义战争自掘坟墓

B.肯定俄国二月革命的进步性

C.抨击俄国与德国的封建专制

D.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深远

解析:

漫画中一把民主的剑刺穿俄皇逼向德皇,命名为《虽不中亦不远矣》,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十月革命威胁到德皇的统治,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2017·汕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

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

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

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

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

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

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龚杰《张载评传》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

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

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

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

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

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英]柯尔《社会主义思

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

(15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依据材料一“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结合时代背景得出思想上儒学出现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习俗的冲击,依据材料一“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

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得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

第二小问“欧文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依据材料二“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依据材料二“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得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问,第一小问“异”,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第二小问“同”,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他们实验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得出两者都具有空想性,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都充满理想色彩,都想实现天下大同,都重视实践。

答案:

(1)张载:

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欧文:

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异:

①方式上:

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

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②内容上:

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③前提:

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同:

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14.(12分)(2017·莱芜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二十世纪初,从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这两种见解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论析历史分期。

评述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观点一:

二十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观点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

示例一

观点:

二十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论述:

①科技: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②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出现了垄断组织,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政治:

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无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

示例二

观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论述: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②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③十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