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231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汉的建立的基本情况,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通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

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

秦亡后,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汉朝。

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

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

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一.西汉的建立

1.根据课本,概括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材料研读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幅什么景象?

造成这一景象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景象: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原因: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根据上述经济状况,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于是,汉高祖采取了以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

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二.休养生息政策

1.材料研读

材料一 颁布军队复员令,凡复员的军吏卒,可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赋徭。

动员流亡之民回乡,“复故爵田宅”。

在全国推行释免罪人和奴婢,增加农业劳动人口。

材料二 刘邦根据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

田租,或称田赋,即土地税,征收率为什五税一;口赋,也称算赋,即人口税,每人每年一算(120钱)。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汉高祖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还相应的减免徭役和兵役。

2.作用

经过汉高祖和继任的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是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又采取什么措施发展生产?

三.“文景之治”

1.阅读教材介绍汉文帝、景帝时的主要措施(找出关键词):

文帝和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还轻徭薄赋。

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

2.材料研读

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文景时期出现什么现象呢?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动脑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

“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①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②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③“以德化民”中的德,是什么意思?

对现在的治国有现实意义吗?

仁德。

有现实意义,如:

我国现在既依法治国,又以德治国。

【课堂小结】

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

高祖吸取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稳定政权。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此政策,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

残暴统治必然招致灭国的横祸,温和的统治才能使社会安定,人民接受统治并促使社会向前发展。

【板书设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的建立

2.汉初社会状况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内容

2.作用

三.“文景之治”

1.措施

2.表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掌握“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文景之治”的成因。

 

3.理解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点】

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课前预习】

1.“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汉朝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D.公元前202年

3.“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展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2.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3.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4.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展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二、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教材分析: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

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难点:

“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第十一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西汉建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

1.西汉的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

建立者:

汉高祖刘邦

都城:

长安(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

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

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

请同学们来看一则材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阅读完这段材料后,请同学们思考:

西汉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回答:

……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西汉初年到处是残破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片凋敝之色。

请同学们想一想:

为什么西汉初年会出现这样破败的景象?

可以结合我们第十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回答:

……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的秦朝末年的战乱,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当时连皇帝出行也凑不齐毛色相同的马匹,而将相出门只能乘坐牛车,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就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同学们我们把刚刚学习的这些内容整理整理,看看哪组同学整理的最快、最完整。

2.西汉初面临的问题

境况: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田地荒芜,人口锐减

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首要问题: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

(过渡语)我们的各组同学整理的都非常完整,值得表扬。

假如你是西汉初年的大臣,你会如何为刘邦出谋划策,治理国家呢?

学生回答:

……

教师讲解:

对,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呢?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含义:

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2.原因:

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社会生产遭严重破坏

3.目的:

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4.内容:

a.“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奴婢为平民

c.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d.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5.影响:

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过渡语)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政局得以稳定,汉朝初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是一样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休养生息政策内容:

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b.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c.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

同学们看一看,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是我们在记忆时要注意的地方。

3.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我们称这一局面为“文景之治”。

4.文景之治的影响: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经济的凋敝和为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经过西汉初年,70多年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使得西汉呈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

(四)课堂练习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

2.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3.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4.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A.经济凋敝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板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措施

2.“文景之治”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