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1483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这位先贤是(   )

A.大禹   B.神农氏   C.李冰   D.郑国

2.李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B.曲辕犁C.翻车D.棉衣

3.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4.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下列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②⑤④D.①②③⑤④

5.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里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B.手工业C.农业D.商业

6.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7.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

“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者己相当发达。

8.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

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该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作坊②针铺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④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

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0.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最早解体的地区是()

A.黄河、长江流域B.北京、西安等大城市C.东南沿海地区D.中西部地区

11.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己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

12.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梁启超          B.李鸿章    C.张謇   D.荣德生

1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现象反映的是(   )

A.殖民贸易B.民间贸易C.朝贡贸易D.官民贸易

14.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

①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国民党统治后期,造成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不包括()

A.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B.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捐税负担

C.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17.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

右边照片反映了1953~1956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就是

A.土地改革

B.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招贴画,也是其商标。

根据你的观察,这组火花应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民国建立后D.抗日战争后

19.“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

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国民经济恢复B.“大跃进”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某同学收集整理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数据()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

一9.6%

一4.2%

9.2%

11.9%

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②1971年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③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极力纠正“左”倾错误④“文化大革命”虽然是一场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

女主人公菊香说:

“都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

”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是()

A.20世纪50年代初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D.20世纪70年代末

2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3.20世纪80年代初,某外国公司意欲到政策条件比较优越的深圳投资,因为深圳是()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区C.民族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24.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5.建筑是时代的缩影。

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的是()

26.清朝末年,山东济南人李林东到朝鲜谋生,由于烧得一手家乡菜,他选择以开餐馆为业,生意很红火。

如果从菜系上来划分,他所烧的菜应该属于()

A.鲁菜B.川菜C.粤菜D.淮扬菜

27.戊戌变法时期,维新人士宣传变法思想所主要使用的武器是()

A.广播B.电视C.报纸D.电影

28.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29.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这条电报线架设于()

A.北京  B.台湾   C.山东   D.新疆

30.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

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

①电影②电视③广播④互联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4大题,31题14分,32题8分,33题8分,34题10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材料四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封建时代农业主要采用什么耕作方式?

(1分)这种耕作方式最早大约出现在何时?

(1分)古代中国自然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哪个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2分)当时的“市”已突破了哪些方面的限制?

(2分)

 

 

(3)判断材料三的诗句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手工业中什么行业的成就?

(1分)这首诗可能是哪个朝代诗人的作品?

(1分)

 

 

 

(4)材料四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什么经济政策?

(1分)这种政策最早开始于何时?

(1分)你怎样看待这种政策的推行?

(2分) 

 

3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

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

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分)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

(2分)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33.(8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全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

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③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分)造成了什么危害?

(l分)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当时农村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2分)

 

(3)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分)

 

34.(10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

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

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写出导致变化的因素。

(5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分)

 

参考答案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C

D

D

A

D

C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A

D

D

B

C

B

A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A

B

A

C

C

B

C

31.

(1)铁犁牛耕(1分)春秋战国时期(1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是主要的形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和交纳赋税。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分)

(2)北宋东京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3)制瓷业唐朝

(4)重农抑商政策战国一积极: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二消极:

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32.

(1)特点:

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2分)

(2)民族企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2分)

(3)处境: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

(2分)原因: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2分)

33.

(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危害:

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分。

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

如答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亦可)作用:

促进了粮食大增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分)

(3)启示: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农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要以稳定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为本。

(2分。

言之有理即可)

34.

(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

(3分。

任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1分。

(2)特点:

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

(2分。

任答一点即可)

原因:

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留学生、知识分子提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物质基础(3分。

任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1分)

(3)积极影响:

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2分。

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