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0470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②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丁香结指的是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①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②的理解。

(4)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有何作用?

(   )

A. 通过赏花激发了作者浓浓的诗情画意。

B.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 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

D. 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答案】

(1)丁香花的花蕾;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2)比喻

(3)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C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画线句子①把“人生中的问题”比作“结”,是比喻。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丁香花的花蕾、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2)比喻

(3)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C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

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

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

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

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

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

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

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

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

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

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

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

“一个毽儿,踢两瓣儿。

打花鼓,绕花线儿。

里踢,外拐。

八仙,过海。

九十九,一百。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qiē  Bqiè________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

________和________。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_______做跳绳。

写踢毽子,写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

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答案】

(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

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

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

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

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

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

“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

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

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

①德劭(sh4o):

品德美好。

②醍醐(t0h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遮(sh)):

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A.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5)文章段末说: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答案】

(1)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

(2)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3)B,C

(4)遗憾;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解析】【分析】

(1)考查筛选信息。

此题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短文中找到答案。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ADE正确,BC错误。

(4)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遗憾。

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因为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应结合课文呢哦荣来理解,“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二、语段阅读

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有生命的天体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至少”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

【答案】

(1)①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②必要的水分③适当成分的大气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2)“至少”是表示“表示最小的限度”的意思,表明生命起源的过程除了这几个条件,还可能需要其他条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列数字;水星温度很高,不适宜生命存在,十分具有说服力。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①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②必要的水分③适当成分的大气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2)“至少”是表示“表示最小的限度”的意思,表明生命起源的过程除了这几个条件,还可能需要其他条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列数字;水星温度很高,不适宜生命存在,十分具有说服力。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________。

(2)“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________,老师看出来破绽是因为________。

(3)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

【答案】

(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6.课内阅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文段选自_______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

(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_______。

(4)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

“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

(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答案】

(1)开国大典

(2)夸张;烘托出会场的声势浩大,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3)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4)投射;投票:

放进去;投篮:

向一定目标扔;投入战斗:

参加进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

【解析】【分析】

(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考查夸张修辞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开国大典

(2)夸张;烘托出会场的声势浩大,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3)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4)投射;投票:

放进去;投篮:

向一定目标扔;投入战斗:

参加进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

【点评】

(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A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mí mǐ)全班,以至全校。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

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 huò)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B,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C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钓)。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 诧)(zhà chà)风云的古战场。

D

   还有同学①           ,想②           ,给竹节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③           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谁知④           ,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 嗑)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2)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________

A.弄巧成拙     B.别出心裁     C.技高一筹     D.得意扬扬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

盛行________     绞尽脑汁________

B.找反义词:

陈旧________     沉默寡言________

(4)第5、6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属于________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从句式和标点符号两方面分析第10、11两个自然段的表达效果。

(6)第12自然段主要抓住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7)对文中ABCD四处句子,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小时候的物质条件不够好,不像现在,玩具的品种多,而且人们也有钱买。

而那时的玩具“只能自己做”。

B.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有幽默的效果。

C.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

D. 运用了比喻,富有趣味,“古趣”指的是把竹节人装扮成孙悟空、窦尔敦等。

“斗趣”指的是玩竹节人的两个同学打闹。

(8)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

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答案】

(1)mǐ;huō;钩;诧;zhà;磕

(2)B;C;D;A

(3)风靡;挖空心思;新鲜;念念有词

(4)反复;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创造很是欣赏,很得意,很自豪。

(5)作者连用五个短句,五个感叹号,以及后两句的反复,营造出一种热闹、激烈的气氛,表现出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入迷,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自己玩竹节人了。

原来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

(6)语言;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玩玩具时全神贯注的样子

(7)D

(8)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老师的行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突出了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

【解析】【分析】

(1)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

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再找一找对应的字,最后在检查一遍。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