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0311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高校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附表-1:

博物馆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表表;

附表-2:

博物馆建设项目借款偿还计划估算表;

附表-3:

博物馆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4:

内****校区改扩建项目总投资估算汇总表;

附表-5:

内****校区改扩建项目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6内****收入估算表;

附表-7内****总支出估算表;

附表-8:

内****校区改扩建项目借款偿还计划估算表;

附表-9内****校区改扩建项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10内****校区改扩建项目财务数据指标汇总表。

附件:

1、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2、组织机构代码证;

3、《内****关于申请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贷款的报告》(校发【2008】165号);

4、内****“十一五”校舍建设规划;

5、《内****人民政府关于组建内****的通知》(内政发【2000】63号);

6、**市规划局“关于《内**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的函”;

7、拟建工程场地抗震设防要求初步意见书(**地震局编号2009014);

8、内****校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工程评价;

9、民大北区国有土地使用证。

附图:

1、内****区位图;

2、内****校园鸟瞰图;

3、内****校园功能分区布置图;

4、内****道路分析图;

5、博物馆校区内位置图;

6、博物馆外网图;

7、博物馆效果图;

8、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9、博物馆一层、二层、地下层平面图;

10、博物馆剖面图。

**文化是指**族**地区的区域文化。

“**”既是**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

**文化是**族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一,它是以游牧为主、狩猎为辅的草原文化逐渐转变为畜牧和农耕复合型的文化。

**文化是在**诸多氏族部落之间相互融合中形成发展的,具有多元型特征。

**文化在积极吸收、融合异文化精华,更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型特征。

**人们不但有英雄的性格,还具有忧患性格,英雄忧患型特征是**文化深层复杂的心理特征。

**文化作为**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

**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崇尚英雄”、“辅佐社稷”、“追求发展”、“热爱故乡”、“保护生态”、“坚忍不拔”等人文思想。

特别是**文化所折射出的“坚毅、包容、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一)内******民俗博物馆建设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对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

民俗博物馆建设的特殊性,在于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民族习俗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的特殊性、远离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地区民俗博物馆建设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贫穷造成了文化落后,文化落后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又导致民族经济的落后,民族经济的落后又影响了文化建设的落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状态。

著名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指出:

“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职能水平、思想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和它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所以,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素质关键在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投入资金。

这是民族地区的民俗博物馆建设难度大的关键所在。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所以,我们要意识到民族地区的民俗博物馆建设的特殊性和紧迫性,“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我们现在正面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宗教问题、民族问题,还有民族民俗文物的文化认同问题,都需要我们博物馆学者从社会变迁与学术转型的互动关系去加以思考”。

(二)民族地区民俗博物馆建设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

在当今社会,“边缘的东西,民族的东西、乡土文化和民间智慧作为一种跟现代化同样重要东西被提上来了。

过去民间民俗不能进入大雅之堂的东西,今天成了民俗民俗文物被征进博物馆,开始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

在今天的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视野中,民族文物被很自觉地提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上来认识了,而且这些门类的学者们也开始认真地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是说,由于民俗博物馆的自身要求,使得民俗博物馆必须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坚持民俗化,走上现代化。

“民俗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任何历史时期的“现代化”建设都融汇了那个时期“民俗化”的文明成果。

一个国家及一个地区的进步和发展,融汇了本国本地区各民俗的智慧和力量;一个文明的世界,凝结着各国人民的创造和发明。

“世界上任何事物均于一个整体之中进行运动。

整体运动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局部决定整体而是整体决定局部。

用整体观点和整体战略把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矛盾和利益;当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加以整合使之持续发展,这是人类思想能力的新境界。

”“现代化”作为历史阶段世界文明的标志,它是一个历史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论哪一个民俗或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只要能抓住历史的机遇,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就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新的科学的发展机制,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民俗之林的佼佼者。

任何一个民俗的发展,都经历由“民俗化”走向“现代化”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也都必须经历由“民俗化”走向“现代化”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情同此理,民俗博物馆只有把握好“民俗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抓住“现代化”的本质——即适应现代世界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善于发展自己的文化,从而保持青春长在,才能在收藏、科研、教育三种基本职能形成文化复合体的过程中不断继承、不断发展。

(三)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必须植根于物质文明建设之中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的人的科学文化思想,与之相适应的人的理论思维水准、思维方式、效率观念、人才观念、自主意识、竞争意识等等,而这些“要求”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

博物馆建设植根于物质文明建设之中,就是把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难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必须重视社会效益。

我们有了清醒的对策和精心的准备才能在创造社会效益,有了社会效益,就有了真正的立足点。

我们必须决定民俗博物馆建设中哪些是维持我们藏品所必须的,必须让公众知道有关民俗博物馆的使命和建设的意义,必须有一个新思路,制定计划,使计划体现我们面对未来的对策,使我们纵横左右上上下下的各方支持者理解并认同我们的要求,支持帮助我们实现计划。

二、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学校历史沿革

内****位于内****东部,坐落在被誉为**草原明珠的**市,2000年,由原内**民族师范专科学院、内**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

学校隶属于**人民政府,由**教育厅主管,是**唯一的一所综合性**。

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是:

立足东部,面向全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师范教育,突出办好蒙医专业,拓宽农牧专业办学领域,创办新兴学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经多年办学,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8万多人,他们有的在各级党政部门担任要职,有的成为教学、科研、生产骨干。

另外,学校还为日本、韩国、**等国家培养留学生200多人。

学校的发展建设,始终受到国家、**及驻地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党委书记储波、原**政府主席乌云其木格等都曾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二)基础设施情况

学校现有东校区和北校区两个主教学区、新区学生公寓区和三个实习农场,总占地面积155.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占地面积91.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7.9万平方米。

(三)师生情况

全校现有教职工1726人,专任教师1004人,其中正副教授44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入选**“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员1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23人。

截止到2008年底,学校现有本专科学生16563人,研究生391人,留学生237人,成人教育学生16697人,另外学校还承担了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俄罗斯“四少民族”预科班教育、**市及周边盟市的中、小学师资培训和**市农牧区后备干部、使用人才培训等工作。

(四)机构设置情况

学校现设有19个党政职能部门、22个教学单位(其中有大学英语教学部和马列教研部为公共教学部)、6个教辅单位和3个附属单位。

其中,22个教学单位是政法与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一蒙医药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马列主义教研部和大学外语教学部;6个教辅单位是图书馆、分析测试中心、学报编辑部、网络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蒙医药研究中心;3个附属单位是后勤服务总公司和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五)专业和学科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7个,职业技术教育专业11个,涵盖了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经济10个学科门类。

学校有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含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级品牌专业,16门**级精品课程;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社会科学汉文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六)校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目前,学校已经与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6所国内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先后选送了15个专业388名学生到合作院校委托培养;与日本酪农学院大学、日本作新学院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国国立大学、**国卫生科技大学和韩国又松大学等6所国外院校开展了合作办学,已经选送了3个专业的13名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培养。

(七)近几年来所开展的重大活动和取得的成绩

自2000年合并组建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抓三校合并、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第一次党代会和建校五十周年等重大机遇,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善办学基本条件,创优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整体办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受到了**政府、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2008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是学校在办学目标上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也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八)学校“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把发展目标定位为民俗文化教育、科技传承、创新的基地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综合性、教学型大学。

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2008—2010年,整体办学本平跨入全区高校先进行列,部分学科达到区内外领先水平。

全日制本专科生稳定在20000人左右,研究生800人左右,留学生300人左右。

成人教育学生5000人左右。

专任教师1150人左右。

同时要求建成先进的专业科研院所20个,为**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地点

博物馆地址定于内****北校区。

2、建设规模

新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228平方米。

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为3661.7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500万元,学校自筹1161.70万元。

第二节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内****校园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2、《内****高等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3、《内****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总体规划》;

4、《**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

5、《内****“十一五”发展规划》;

6、《内****“十一五”校舍建设规划》;

7、《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8、《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三版);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11、项目建设单位关于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书;

1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编制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

2、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内**,面向全国,确立为“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区”战略服务的思想;

4、建设工程设计和建设必须采用目前国内先进、成熟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建筑风格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样式新颖、美观大方、环境优雅、经济适用的原则;

5、新建博物馆建设既考虑当前,又要适度超前,为内******民俗博物馆自身的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

6、项目的建设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后勤保障系统,应按市场化经营运作,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高校博物馆隶属于高校,其隶属决定了它既具备所有博物馆的共性,又不同于其它性质的博物馆。

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博物馆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高校博物馆是重要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基地

教育是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多数高校博物馆的建立大都出自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由于高校博物馆拥有大量完整性及系统性较强的典藏标本,又具有环境良好的展室供学生随意参观,它对课堂教育的辅助功能,是图书馆和实验室所不能替代的。

不少高校博物馆还为学生开设专业课,并且辐射到周边地区其它高校的相关专业。

高校博物馆除发挥传统专业教育的功能以外,还利用博物馆优雅的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陶冶个人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除常设展以外,高校博物馆还能举办多种形式的临时展,吸引学生多次进入博物馆,开阔学生的视野。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博物馆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博物馆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机延伸和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二)高校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博物馆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博物馆界在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教育方面逐渐形成了共识。

有些博物馆已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宫博物馆常年坚持对社会开放,平均每年接待观众达数万人。

吉林大学博物馆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组织和培训大学志愿讲解员在周末和节假日免费为观众讲解,这项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坚持了4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1999年12月,吉林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等3所高校博物馆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首批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1999年11月,吉林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辽宁大学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等10所高校博物馆被中国科协首批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社会科普教育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有的高校博物馆的展出内容专业性太强,只适合专业人员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般观众和爱好者则不易看懂;有的博物馆投资不足,面貌多年如一,陈列格局一成不变,缺乏吸引力;还有为数不少的博物馆位于校园深处,属封闭型展出,利用率不高。

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社会科普教育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仍拥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首先,博物馆需要找到适合自己面向社会传播其价值的途径;其次,高校博物馆展出的内容应既有知识性、又具趣味性;第三,高校博物馆应主动、及时地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所有的高校博物馆都将对社会开放,使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大众。

(三)高校博物馆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高校博物馆的对外宣传作用越来越为各高校所重视,高校博物馆正日渐成为高校和其所在地方的重要宣传窗口,甚至成为形象和标志。

目前有的高校博物馆经常接待学校各部门的众多国内外来宾,努力扩大对外影响,如西北民族学院博物馆于2001年成功接待了外交部组织的40个国家驻华武官团,受到外宾高度评价;有的高校博物馆积极开办巡展活动,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多次到台湾进行大型恐龙展出,不仅促进了文化与学术交流,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还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在扩建或新建博物馆时,将馆址选在邻街的位置,方便对外宣传和观众参观,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新馆设计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综合反映,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个宣传窗口,可以展示学校的优势,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学校乃至所在地方的知名度。

(四)高校博物馆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高校博物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首先,高校博物馆的藏品来源广博,收集系统,其中不乏精品和极品;其次,高校本身专业人员集中,智力资源丰富,目前我国已有30所高校开设了文博专业或博物馆学专业,不仅为社会输送了人才,也提高了高校博物馆的层次;第三,高校本身在社会上的信誉度较高,在博物馆建设和对外宣传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博物馆也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期。

据初步统计,仅近5年的时间内就有9家新高校博物馆问世;湖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都将在近期内建立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此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均将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或兴建新馆。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的建设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明的重要窗口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筑就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创造的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纽带,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5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是存在于各个民族地域、城市和乡村中的原生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根基,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保护民族文化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样,应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民间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也是发展博物馆事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博物馆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博物馆目前已达2300多个,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

博物馆品类日益丰富,地域分布更加广泛。

这其中,民族、民俗博物馆及民族地区的博物馆虽然起步较晚,但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全国有20余个少数民族已经拥有自己的博物馆。

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12个省区,“九五”末拥有博物馆400余个,“十五”末达到了近500个。

贵州、广西、内**、云南民族生态博物馆群的出现,为西部地区博物馆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中贵州民族生态博物馆群是中国与挪威两国政府合作的成功范例。

云南省民俗博物馆、海南省民俗博物馆、黑龙江省民俗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新疆维吾尔**博物馆、内****博物馆等,已经成为所在地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在国内外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

特别是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变迁,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面临迅速消失的危险。

基于此,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民族、民俗博物馆建设,并作为抢救、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民族文化遗产的场所和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良人文环境,理应成为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并积极付诸实践。

2005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并要求“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

正在拟定中的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努力构建协调发展的博物馆体系,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品类结构,逐步实现每个民族拥有一个以上的民族、民俗博物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

(二)项目的建设是非物质遗产传承和研究的主力军

非物质遗产大多源自民间,生长于民间,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审美需要、或某种精神观念的产物。

因为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这些文化沿着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

但有的民族本身没有文字,或想保守秘密,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有时候所传的信息有偏差或不完整,而且每个人的理解力和感悟性不同,就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泛散和不完整,难以规范和统一,不利于传承发展;又由于中国民间文化大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法,有的艺人为保住家族传统手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种做法容易使文化遗产走向失传,抑制了非物质遗产的发展与创新;民间文化中还有阻碍社会发展的习俗和已不适合时代的落后技术,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原状原生态保留下来。

而博物馆就像文化遗产的基因库和数据库,用其特有的方式征集和记录所有的遗产,来研究和证明人类在与自然和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这其中既有先进事物,也可以有落后文化。

博物馆通过对保存下来的遗产和所记录的文献,利用实物和翔实可靠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与科学分析,引导人们自觉保护遗产,扬精华,弃糟粕,进而有意识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遗产,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创新发展。

而那些不利社会发展和失去生命力的遗产,可留在博物馆存档整理,具有研究价值,有证史与鉴史的作用,还可用作标本或展品,发挥博物馆的展示功能。

因此博物馆保存的原件越多越好,资料越完整,越有利于研究,后人从这里获得的信息愈多,便于正确地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

这样,不管是现存的或是已消失的,只要曾经存在过,博物馆将永远留住它们。

(三)博物馆是展示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就是最好的保护,弘扬传播不仅是对保护的促进,也是保护的目的。

博物馆的重要职责是通过陈列展览,为人们提供学习、教育和欣赏的机会,其目的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民族民间文化要继续传播和发展,就要克服以往小打小闹、自我封闭的作风,寻求专家指导和社会参与,借助博物馆的宣传阵地,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创新能力。

非物质遗产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将接受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

2003年11月,由揭阳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主办,在揭阳市博物馆举办的“揭阳市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本次作品展档次高,规模大,在省内外并不多见,在开幕之日,还请来乐社演奏潮乐,作者和观众在这里互动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展示和弘扬,由此掀起了强烈的文化热潮。

近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推出了川剧绝活“变脸”的表演,受到大众的欢迎,赢得观众的掌声。

该馆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民间工艺小作坊”,让观众参与制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请来专家到现场,生动有趣地演示制作工艺的全过程,使博物馆气氛更加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