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展示关于台湾的风土人情课题的提出范文模板 13页.docx
《最新推荐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展示关于台湾的风土人情课题的提出范文模板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推荐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展示关于台湾的风土人情课题的提出范文模板 13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推荐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展示关于台湾的风土人情课题的提出范文模板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展示关于台湾的风土人情课题的提出
篇一: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1、噪声污染及危害
2、所在乡镇的农村耕地利用现状及处理
3、亲自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拍摄系列照片
4、关于宾阳县水资源利用状况
5、宾阳县地区(或自己所在镇区)大气污染及危害
6、关于贫困地区与人口问题的探讨
7、关于城区(或自己所在镇区)绿化的研究
8、某工厂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9、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0、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
11、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3、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14、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15、宾阳县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19、哪家超市最便宜
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21、太阳能的利用
22、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从第谷、开谱勒到牛顿)
23、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图)
25、古代中国的地理学贡献(或者地理学家、地理著作)
26、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
28、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29、小论文:
从电球箱到臭氧层
3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31、宾阳县文化的特点(从气候、地理位置等要素来研究)
32、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或者农药污染问题
3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问题研究(中国的国界问题)
34、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35、调查本市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产品的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给宾阳县带来的变化(问题或好处)
37、宾阳县(或自己所在镇区)过去的历史沿革,历史地位,地理、人文优势,现状分析(优、缺点),未来的发展构思等。
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38、宾阳县城市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城市的特色、规模、布局、环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40、中国近代疆域变迁问题研究
41.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开发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42.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
如果有,探讨该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43.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44.调查各种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会减少垃圾污染?
实施这些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
你计划用什么办法协调这些部门间的联系,促使其共同参与治理垃圾污染
45.近几年来,你家乡农村的种植业结构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46.当地有没有人外出谋生?
到什么地方去谋生?
有没有外地人来本地工作?
他们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这种人口流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47.观察商店里的某种商品,了解它是哪个公司的品牌;这个公司的总部设在哪个国家或国内的哪座城市;这种商品是在什么地方生产的,该地区生产这种商品有何优势条件;这种商品在当地的销售情况如何。
对此,你有何更深入的思考。
48.统计自己衣食住行所使用的各类商品,哪些是本地、本国生产的,哪些是外国生产的。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49.你的家乡附近有河流、湖泊或池塘吗?
如果有,自你记事以来,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是否满意这种变化?
请分析河流(湖泊或池塘)变化的原因,并为该河流(湖泊或池塘)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50、搜集近年所发生的一件国家间冲突的报道资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地理背景,以及对相关国家和世界的影响,并就此发表个人评论。
51、调查你居住的城镇是否已有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规划。
你对家乡的城镇规划有何建议?
请给有关部门写一封可行性建议书。
52、你所居住的乡村是否需要进行科学规划?
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规划图,为家乡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图景出谋划策。
53、请你为学校设计一个绿化方案,提出主要的树种、花卉的名称,计算完成绿化方案需要的经费和管理办法。
向学校管理部门提交一份可行性方案。
54、请将你居住的城市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利用该城市的地图)。
你对这种已经形成的功能区有何评价?
请你根据自己对城市合理发展的思考,在地图上划分出新的功能分区,比较两者的异同,并就此发表个人见解。
55、结合当年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天文现象,进行定时观察,并查阅有关的资料。
然后写一篇观察报告,说明自己观察到的天象情况和观察体会。
56、寻根: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潜在的“寻根”意识,可以通过家谱、历史资料、访问家族的老人等方法,尽量远地追溯自己的家族历史,绘制家族的迁徙路线图、分布图。
57、自己所在小区的问题研究:
可以从文化建设、规划管理、小区绿化等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58、参观某工厂,了解工厂的战略布局、环境绿化、环境污染、生产工艺和过程,等等方面的问题
篇二:
研究性学习-台湾问题
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
研究成果展示
(一)台湾概况
台湾省坐落在我国东南部,包括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万。
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
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扼西太
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
交通枢纽。
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
越,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森林面积广阔,
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距历史考证,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
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
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
万人,主要是高山族,已经在台湾生活许多代。
与福建一样,
一些台湾居民,有信奉妈祖的习惯,讲闽南语;儒家思想在台湾的影响很大,台湾每年的教师节就是孔子的生日,繁体中文是台湾人民的通行语言,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大陆与台湾早就有往来,在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就向荷兰殖民者说过,“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由于便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战后台湾的经济发展迅猛。
许多制造业生产在亚洲地区位居前列,工业产品包括汽车、飞机、轮船、石油化工产品、钢铁、机械、电器、电脑与电子消费品、纺织品与服装、体育用品、鞋、玩具、加工食品及手工艺品等,大部分用于出口。
80年代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当局推行自由化,台湾经济进入转型期,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岛内服务业也步入快速发展期,成为拉动经济的一环。
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
在60至80这段时间里,台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与香港、新家坡、韩国一起,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台湾问题由来已久,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但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国民党的粗暴行为,遭来全国各族人民的唾弃,中国人民终於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
府。
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研究成果展示
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一览表
由上表可以得出“台独”的出现,其实质是:
台湾问题迟迟未解,两岸长期分治,隔阂已深,更兼各种文攻武吓之下,岛内本土意识的复苏与高涨,某些台湾民众的“中国心”日趋淡薄,产生的一种偏安故土的思想,是当地民主思想发展的产物,使得台湾问题解决又增加了难度。
如今,海峡两岸在交往中出现了以下特点:
经济热,政治冷,总体向积极方向发展。
两岸经贸发展至今,彼此依赖程度日益密切。
从贸易来看,近年来台湾每
年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200多亿美元,出口依存度达25%,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地区与外汇顺差来源。
从投资而言,数以万计的台商在大陆投资,台湾接单、大陆出货的比例不断增加。
大陆开放台湾农、渔、牧产品,增加了台农的收入。
特别是近两年两岸节日包机,两岸经贸会的召开,大大方便人民往来。
两岸经贸的正常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平顺有着正面助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岸关系出现“经济热”的同时,却又出现了“政治冷”。
台湾当局至今仍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不接受“一中”原则,不接受直接“三通”,不接受“一国两制”。
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几乎已完全没有往来。
如今的台当局却连“中国人”都不承认了,大肆鼓吹去“中国化”。
(三)人们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民心是台湾问题为来导向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我们小组展开实地采访和调查。
我们的问卷(见附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人们对台湾问题的关注程度、对解决台湾问题方案的认识和针对某些事件现象调查人们的看法。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我们得到了不少具有现实意义的数据。
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方面,84%的人认为台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绝大部分群众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台湾沟通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13%的人认为台湾与我们的关系一般,不太懂政治;3%的人则认为毫无关系。
而在“您平时关注台湾问题吗”的回答中,答“很关注”和“较关注”分别63和74人,占总体的35%和41%;说“不是很了解”则有43人,占总体的24%。
从以上数据,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于台湾问题有一定了解,绝大多数人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
在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方面的调查,147人认为用和平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最好,占总体82%,他们觉得采用和平手段更符合人民利益,更能维护两岸人民的感情,毕竟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可以自己人打自己人;而17%的觉得用武力来解决最好,这些人认为武力虽然会带来损失,但却是最实际的办法。
对于“一国两制”政策的看法,49%认为适用于台湾,因为它适用香港、澳门;也有一些人则觉得要历史证明才能下结论,要作为一种尝试。
另外,我们也调查了人们对台湾回归时间的预测,结果有30%的群众觉得201X年前会统一,40%认为201X~2020之间可能性较大,17%选择在2020~2050之间,有一些人对我们说时间并不重要,关键是处理得妥当,可见人们对于台湾未来的去向还是较为乐观。
针对台湾青年独立观念加强,统一难度加大,我们咨询群众的看法,一些人对此表担忧,他们相信即使难度再大,台湾也能回归,一些人觉得两岸要加强交流,特别是大陆要到台湾去,譬如到台宣传奥运,欢迎台湾大学生到大陆学习,树立台湾人民对大陆的正确看法。
经过调查我们还发现,所有的人都知道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被调查者普遍相信台湾一定会回归,两岸交流是人们的共同心愿,相信这个心愿会在两岸人们的努力下尽早实现。
(四)台湾的未来、祖国的明天
面对黄河黄山,长江长城,我们常以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青藏高原上的雪莲属于中国,天山脚下的牧场属于中国,江南水乡属于中国,日月潭也属于中国。
我们的祖国有辽阔的疆界,每一片土地都是神圣的,因为其中凝聚着的是无数英雄志士的鲜血与泪光。
台湾人民与我们同根同祖,也共同经历抗日
篇三: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文化入侵”研究性学习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学习结题报告
1.主要成果:
通过调查得出了“文化入侵”这种现象的当前状况、影响和对策。
2.研究的主要方法:
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随机调查等统计研究方法。
3.研究的主要步骤:
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状况;深入采访学生老师,听取他人看法;组内交流各自意见,整理成为论文。
4.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学生老师,得到他人对于此现象的看法。
5.查阅的主要文献资料:
韩寒作品《一座城池》,XX搜索引擎等
6.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记录:
美国影视产业量已有全球的5%和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
在流动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
影院票房美国电影占了60%以上。
在世界的文化市场中,基本情况是四分天下,美国占42.6%,欧洲占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它国家占4.5%。
而在这19%中,日本和韩国已经占了13.5%。
7.研究性学习论文:
浅谈“文化入侵”
前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当代,文化竞争力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在科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这些文化的传播也同时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在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的推行强权政治。
例如:
日本、美国的一些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而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已经被渐渐遗忘、被遗弃。
用当今最流行的一个代言词来说,那就是“文化入侵”!
为了防止“文化入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优秀文化冲击的危害,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小组专门对“文化入侵”进行了实践调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部分:
“文化入侵”面面观
Part1:
节日“文化入侵”
提起独具色彩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人立刻会想起春节、元宵节、龙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从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和韵味。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多重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
去年端午节曾有媒体报道,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后遭到很多人反对。
今年端午节又有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大学生,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大家对于端午节的所有印象似乎只停留在纪念屈原和吃粽子上,而对哪一天是端午节、踏青、喝“雄黄酒”以及“赛龙舟”等活动甚至一点概念都没有。
相反,很多“现代人”十分推崇过情人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西洋节日,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时尚”和“现代”。
近年来讲洋话、喝洋酒、买洋车、过洋节、着洋装、取洋名甚嚣尘上,甚至有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毛发、肤色乃至五脏六腑都统统脱胎换骨、变成“洋”的才过瘾。
种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
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将保留多久?
会不会在将来被某些国家“抢”走、“偷”走?
同时又令人担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以下是引自韩寒的小说《一座城池》里关于节日“文化入侵”的描述:
“我们一路上发现已经快临近圣诞了,连耶稣究竟是个人还是种吃的东西都没搞明白的学生们都在为这个盛大节日的来临作精心准备。
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这个学校从来都不放假的假期似乎是男女同学最津津乐道的,也是最隆重准备的。
关于这点,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为什么。
那是人家国外的春节,连着元旦,会有一周的狂欢。
而我们连圣诞树和冬青树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却为此乐而不疲。
尤其是男男女女们,倘若这个节日是一个人过,必然伤心落泪。
我实在不明白这天和其他的三百六十四天有什么区别。
而在学校里最不太平的就是所谓的平安夜,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在那天晚上晚回家,而到了大学,学生会就组织各种粗俗的文艺活动,让红男绿女们平安夜快乐。
在中国,我觉得稍微不小心就会错过中秋节元宵节之类,倘若没有万众期盼的一周假期,估计也能不慎错过国庆节劳动节。
但圣诞节是万万不可能错过的,无论街上的气氛和广播电台里的节目都让你知道离开圣诞还有多少时间。
更何况情人们似乎不能满足于只有情人节,一定要欢度圣诞才能圆满成功。
每年圣诞来临,我都觉得空气里不光充满圣诞的气氛,更多是充满荒诞的气氛。
”
也许韩寒的文字是偏激了些,但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节日“文化入侵”确确实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Part2:
影视“文化入侵”
当我们对韩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朝鲜战争和韩国泡菜的时候,韩国文化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亚洲,从中国国内到日本,从香港到台湾,一时间韩国音乐、韩剧、韩服甚至韩国烧烤和韩国化妆品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年轻人也不会放弃赶这样的时髦,他们称自己为"哈韩一族"。
喜欢韩国文化、热衷韩国影视、痴迷韩国明星的学生更是屡见不鲜了。
现在各电视台都在热播韩剧,从《看了又看》、《明成皇后》、《人鱼小姐》到现在的《大长今》,韩剧的收视率节节攀升,让汉剧望尘莫及。
而另一方面,美国影视产业量已有全球的5%和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
在流动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
影院票房美国电影占了60%以上。
美国的影响力不仅仅于此。
NBA作为一种体育赛事制度,已经超出了它原有的价值,每到NBA的赛季时,体育频道的收视率一下子就创了新高。
NBA如同中国的CBA和中超,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载方式,NBA的收视狂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诸如此类的:
日本的动画片、连续剧、漫画游戏,现在,许许多多的孩子,已经不再愿意听妈妈给他们讲自己民族的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故事了。
唐老鸭、侏罗纪、变形金刚,直到哈利波特?
?
这些外来的名词已经充斥了中国的影视市场。
Part3:
饮食“文化入侵”
这些年,西式快餐店渐渐多起来,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店四处可见。
西式快餐的兴起不是什么坏事,他们早已成为全球饮食文化链上重要的一环,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吃西式快餐,也说明他们生活水平在提高。
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外来快餐给中国的传统饮食业构成的巨大压力和冲击。
在大街的繁华地段,比萨饼、肯德基等快餐店毗邻而建,店里食客如潮,而旁边一家本地餐馆前则门可罗雀,与肯德基和比萨饼相比较,这里的中式快餐更实惠,各类诱人的凉拌菜和可口的麻辣酱等全免费,基本上只要交肉类主菜的钱即可饱餐一顿,可来这里就餐的客人就是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想,大概是觉得吃外国的东西可以换换口味,而且更有时尚感吧,自家的饭菜每天都在吃,自然没有了新鲜感。
这种心理,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促使人们渐渐疏离传统饮食,而对“外来食品”心存好奇和偏爱。
开罗爱资哈尔大学食品学教授穆斯塔法?
努法尔认为:
“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发达国家食品文化的统治之下,西方国家的食品文化的入侵就是为了抹去我们对传统食品的记忆,而他们通过‘食品全球化’,几乎实现了这个目标。
”努法尔的话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这却从侧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西式快餐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冲击当地传统饮食业,另一方面,输出这类快餐的欧美国家则在加倍保护本国食品特色。
传统食品和西式快餐之争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只限于饮食文化本身,它实际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吸收精华,抵御糟粕?
如何坚持传统文化的特色,不在盲从中失去自我?
Part4:
“文化入侵”现状总结
在当今的时代,文化已经作为一个全球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新兴“黄金产业”,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
而在世界的文化市场中,基本情况是四分天下,美国占
42.6%,欧洲占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它国家占4.5%。
而在这19%中,日本和韩国已经占了13.5%,中国还有多少市场呢?
且不说中国如何去占领这还未被别人瓜分的可怜的份额,欧美日韩的电视、电影、出版、广告、体育、卡通、玩具、游戏机甚至花道等文化产业也都在瞄准着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中国处在一个不容乐观的境地。
第二
部分:
“文化入侵”的影响
Part1:
积极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邓小平同志,他站世界大发展的高度,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指导我们“走出去,请进来”。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国富民强。
现在我们国家的逐步强大,就是建立在吸收了外来文化发展的精髓和外国经济改革的基础之上,我们由计划经济的自主调配再到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这些都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
从文化交流的自身规律性来看,其中的一点就是外来文化往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就好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一个参照物,很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观念,这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当然外来文化可能激起惊涛骇浪,也可能带来民族的阵痛,这就是挑战。
文化的特点一是不排斥外来文化,二是有着极大的包容性。
由此而论,外来文化不会对中华文化带来实质的损害。
需要认真考虑的是,我们自身的定位。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
如何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文化领域中,外位性是理解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外位性和对话消除了文化的封闭性和片面性,并能显现出文化深层的“底蕴”。
所以说,只有引进外来文化,并与外来文化的交锋和对话中,民族文化才能显现出自己深层的底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西方人的眼里,东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显露得更清楚,反之,在东方人的眼里,西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也显露得更清楚。
比如,西方人很欣赏东方的群体性,而西方的个体性在东方人看来就较为扎眼。
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
Part2:
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文化"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个原始提法的本意是"以文教化"。
文化的概念内涵非常深远、博大和丰富,文化的定义也形形色色、种类繁多。
广义的讲,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的讲,它特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等方面。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定自身,以文化核心来界定自己的民族才有长久的立足之地。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其文化的独立性,也就丧失了民族的独立性。
曾几何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灰色文化”逐渐流行、泛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侵蚀了主导文化的空间。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孕育的价值观念,如:
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等,受到了空前的、巨大的挑战。
尤其入世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会利用更多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努力达到“和平演变”、“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在塑造人的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孔不入。
可以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价值观点、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甚至相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各自的民族文化在起着作用。
或许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流行文化发育滞后的缘故,或许更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在现在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之中,“野蛮”的女友、“流氓”的兔子、不伦不类的奶嘴、手铐,都成了青少年最时髦的装饰。
一些所谓新潮的小青年,以看进口大片,听英文歌,说日语腔的英语词儿为无上的“自豪”。
可是当这些人在知识竞赛中,被问及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些典故、甚至简单的成语由来时,都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主导文化,或者说主流文化,所认同的健康理想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