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9686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docx

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汇总

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汇总

一、路基工程

1、填方路堤原地面未进行处理就上土施工预防措施:

⑴.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⑵.路堤修筑围,原地面的坑、洞、坑穴等,应用原地面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⑶.路堤基底为腐植土的,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

⑷.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

2、横向斜坡路堤填筑未挖台阶,出现路基横移,下挡墙挤裂。

预防措施:

⑴.山坡路堤,当地面横坡陡于1:

5,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填筑应由最底一层台阶填起,并分层夯实。

⑵.对半填半挖横坡陡峻地段路基,必须在山坡上从填方向上挖成向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米。

3、土工合成材料易破坏。

预防措施:

⑴.铺设材料前,先将场地整好,以免土层表面有坚硬凸出物穿破土工合成材料。

⑵.填筑碎石垫层时,应采取沿土工合成材料两侧边缘倾斜填料,以免造成其损坏。

⑶.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好后应立即用土料填盖,防止在烈日下暴晒。

⑷.施工现场中发现土工合成材料有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

4、施工中发现土工合成材料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现象。

预防措施:

⑴.下承层必须平整良好,碾压密实后方可摊铺土工合成材料。

⑵.摊铺时应拉顺,紧贴下承层。

⑶.摊铺前应先把一侧固定,然后依次摊铺。

5、摊铺碎石垫层时,下层土工格栅被翻起、损坏。

预防措施;

⑴.土工格栅上第一层填料摊铺须采用前置式装载机。

⑵.第一层填料的卸料,摊铺顺序应与土工格栅摊铺方向相反。

⑶.机械不得在覆盖的土工格栅上通过。

6、路基填料不合格,不同类型土混填。

预防措施:

⑴.以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应作成4%的双向横坡。

⑵.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0.5米。

⑶.应合理安排不同土质的层位。

⑷.在不同土质填筑的路堤交接处应作成斜面,并将透水性差的土料在斜面下部。

7、填石路堤的石块尺寸过大,造成很大的空隙,使路堤上部陷落下沉。

预防措施:

⑴.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应小于15Mpa,填石路堤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⑵.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石块间有空隙存在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等,用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时空隙填满。

8、路基施工中有积水现象。

预防措施:

⑴.路基施工中,各表层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时气候状况,做成2%~4%的排水横坡。

⑵.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表层与时修理平整并压实。

⑶.路基施工前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与防渗设施。

9、路基填筑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⑴.路基填料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⑵.路基填料的含水量必须在最正确含水量±2%的围碾压。

⑶.路基应水平分层填筑,每层需铺厚度不应超过试验段所确定的松铺厚度。

⑷.碾压机具组合、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均应与试验段确定的参数符合。

10、桥涵台背回填土质量达不到要求。

预防措施:

⑴.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不得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土混入填料中。

⑵.台背后回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涵洞、通道台背填土,应两侧对称均匀回填。

⑶.施工中要防止雨水渗入,对已有积水应挖排水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水。

⑷.应在最正确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

但涵顶填土100厘米应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⑸.为保证填土压实质量,在比较宽阔部位应尽量使用大型压实机械,只是在临近构造物边缘大型机械到不了的地方处,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夯实机械,分层夯实。

11、路基边坡出现坍塌或被雨水冲刷。

预防措施:

⑴.按图纸和规要求控制边坡坡度。

⑵.路基施工时的宽度应比设计宽度两侧宽出50cm—80cm,填至设计高度后按设计边坡比进行刷坡。

⑶.路基防护应在适宜的时间施工并与时完成。

⑷.各种防护设施应在稳定的地基和坡体上施工。

⑸.路基发生冲刷后,铺砌应在坡体沉降已趋稳定后进行。

⑹.按设计尺寸和材料设置反滤层。

⑺.路基边坡设置急流槽.

12、路堑施工前,未设截水沟、引水沟,使排水不畅,造成边坡坍塌。

预防措施:

⑴.路堑施工应先作好堑顶截、排水沟,并随时检查。

⑵.开挖区应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

⑶.引出的水不得危与附近建筑物地基、道路和农田。

⑷.堑顶为土质时,天沟应与时铺砌或采取其它防渗措施,保证边坡稳定。

13、路堑开挖采用掏底开挖方式,接近坡面,出现边坡参差不齐、破碎不稳。

预防措施:

⑴.开挖应从上而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

⑵.在岩层的走向,倾角不利的边坡应顺层开挖,不得挖断岩层,同时应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

⑶.石质挖方边坡应顺直、圆滑、大面平整。

边坡不得有松石、危石。

⑷.挖方边坡应从上到下分级清刷边坡,每下挖2-3m,应对新开挖边坡进行刷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可用人工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爆破清刷边坡,并与时清除危石、松石。

⑸.石质路堑边坡如超挖而影响上部边坡稳定时,应用浆砌片石补砌超挖的坑槽。

二、隧道工程

(一)、一般隧道工程

14、易塌方地段在进洞前忽视做仰坡防护。

预防措施:

⑴.进洞前按洞口设计里程,高度刷坡,使边坡稳定。

⑵.做好洞顶截水沟。

⑶.临时防护应视地质情况、施工季节、施工方法等情况,采取喷、锚、挂网等措施。

15、洞口出现地层滑坡、崩塌、偏压。

预防措施;

⑴.滑坡:

可采取地表锚杆、深基桩、档墙、土袋或石笼注浆、超前锚杆等加工措施。

⑵.崩塌:

可采取喷射砼、地表锚杆、锚索、防落石棚、水泥、水玻璃等注浆加固措施。

⑶.偏压:

可采取平衡压重填土、护坡挡墙或对偏压上方地层挖切分部开挖、弱爆破、打超前锚杆、管棚等措施,以减少偏压力。

16、隧道施工易出现超欠挖。

预防措施:

⑴.开挖采用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

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压达到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根据规要求,容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厘米。

拱、墙角1米断面严禁欠挖。

⑵.尽量减少欠挖,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允许超挖值应符合规要求。

⑶.采用光面爆破、根据围岩地质情况,与时调整钻爆参数,并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将超挖值控制在允许值以。

⑷.测定超挖量应根据现场条件采用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

⑸.采用复合衬砌时,隧道开挖轮廓应预留变形量。

⑹.当采用构件支撑时,如围岩压力较大,支撑可能沉落或局部支撑难于拆除时,应适当加大开挖断面,预留支撑沉落量,保证衬砌设计厚度。

⑺.对超挖的部分,在施作二次衬砌时,墙脚以下部位不得用其它材料回填,应用同标号砼回填,但应保证衬砌设计厚度。

17、喷锚支护质量控制不好。

预防措施:

⑴.喷射砼的抗压强度检查应按规定的要求做足够的试验试块,强度应达到设计的要求。

⑵.喷层与围岩粘结情况的检查,可用锤敲击,如有空响应凿除喷层,洗净重喷。

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

⑶.喷层厚度检查可在喷射砼之前埋置钢测钎,测钎不得埋置在工作处或喷射后凿洞检查。

具体可参考有关规定。

⑷.发现喷砼表面有裂缝、脱落、露筋、渗漏水等情况时,应予修补,凿除喷层重喷或进行整治。

⑸.锚杆安装后每300根至少选择3根作为1组进行抗拔力试验,围岩条件或原材料变更时另作为一组。

同组锚杆28天的抗拔力平均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每根锚杆的抗拔力最低值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0%。

⑹.锚喷支护施工时,应做好相关的记录。

18、喷射砼质量控制不好。

预防措施:

⑴.应根据喷射砼的质量要求和作业条件来选定喷射方式,同时应考虑对粉尘和回弹量的限制程度.

⑵.喷射砼,砂浆材料应符合规要求,配合比应通过试验选定,满足设计强度和喷射工艺要求.

⑶.喷射机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输料连续均匀,附属机具的技术条件应能满足喷射作业需要.

⑷.喷射砼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在喷射砼之前,应用高压风将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冲洗干净.

②.喷射过程中发现松动石块或遮挡喷射砼的物体时,应与时清除.

③.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宜超过6m.喷射时应旋转喷,嘴旋转半径不大于20m,下一圈应覆盖上一圈1/3为宜.

④.一次喷射厚度应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不得小于4~6cm.

⑤.喷射作业应以适当厚度分层进行,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砼终凝后进行。

⑥.回弹率应予以控制,拱部不超过40%,边墙不超过30%,挂钢筋网后,回弹率限制可放宽5%。

尽量采用经过验证的新技术,冲洗回弹率,顺弹物不得重新用作喷射砼材料。

⑦.应紧跟开挖面与时喷射砼,在喷射完毕后4h不得进行下一循环的爆破作业。

⑧.混合料应随伴随喷,不掺速凝剂的干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应大于2H;掺有速凝剂的干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应大于20MIN。

⑨喷嘴应尽量与岩面垂直,同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喷射压力。

施工时应先送风再送水,关闭时应先关水再关风。

⑩喷射砼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

⑸采用钢筋网喷射砼时,可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进行钢筋网的铺设,并在锚杆安设后进行。

钢筋网的铺设应符合规要求。

19、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钢筋网等临时支护。

预防措施:

⑴.按设计要求加工了,挂网,钢筋应是符合设计的合格材料。

⑵.铺设钢筋网应符合以下要求:

A、除在砂土地层开挖隧道外,钢筋网应在开挖面清理危石、封闭后进行铺挂网应尽量密贴开挖面。

B、砂层地段应先铺挂钢筋网,沿环向压紧后再喷砼。

C、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砼覆盖后铺设。

D、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E、开始喷砼时,喷头距喷射面的距离以0.8-1.0米为宜,喷射角度不小于750,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厘米。

F、喷射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砼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应与时清理。

20、人工补砌,墙(拱)架和模板安装未按规要求,出现边墙里出外进,拱圈上下起伏等.预防措施:

⑴拱架、墙架和模板宜采用定型的金属或其它新型模板结构加工制作,预留通风管位置。

⑵拱墙架的间距应根据补砌地段的围岩情况、隧道宽度、补砌厚度与模板长度确定,宜选用1.0__1.2M。

⑶拱墙架和模板的架设应位置准确,连接牢固,严防走动。

⑷立拱架应以隧道中线为准,按线路方向垂直架设。

⑸立墙架时应按线路中线确定墙架位置,对墙基高程应进行检查。

21、构件支架的架设不合格。

预防措施:

⑴构件支架的架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应根据中线、水平、坑道断面和预留沉落量等将构件支护架在中线方向的垂直面上,并力求整齐。

同时,支护之间应纵向连接牢固,构成整体。

②支护与围岩间用板、楔块,并填塞密实。

③应根据地质条件采取不致使支护产生下沉的措施。

支护柱脚下虚渣必须清除,地层松软时加设垫板或垫托梁,必要时可用砼加固地基。

④导坑支护可用半框架式。

松软地层具有底压力时应增设底梁。

在洞口的导坑支护排架,应伸出洞外3—5M以上,并设纵护予以加固。

⑤构件支护构架的架设间距,宜取80—120㎝,松软破碎地段可适当加密。

⑥在开挖漏斗孔时,应对该处下导坑支护进行临时加固,松软地层中的漏斗孔采用框架支护,并将框架外四周空隙填塞紧密。

⑦拱部扩大采用扇形框架支护时,应配合开挖分步架设,并随挖随护。

⑵Ⅰ、Ⅱ类围岩地段抑拱开挖前,应架设横撑顶紧两侧墙脚,防止边墙挤。

横护间距可采用1.0—1.2M,横撑应待仰拱砼达到设计强度70%时才能拆除。

22、复合式补砌施工中,未正确掌握二次补砌施作时间与施工方法。

预防措施:

⑴、当采用仰拱超前时,应根据量测的变形规律。

在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

⑵、防水层采用无钉铺设,并在二次衬砌铺筑前进行.

⑶、二次衬砌宜采用全断面一次或先墙后拱法灌筑砼.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封顶退拱时,每次应支立一块模板,待砼填充捣固密实后,在立下一块模板,确保拱顶的衬砌厚度和密实.

②灌筑前,应除去喷层或防水层表面灰粉并洒水润湿.

③灌筑砼应振捣密实,防止收缩开裂,振捣时不应破坏防水层.

④施工应采用先墙后拱或全断面衬砌法,墙、拱分开衬砌应在墙部砼施工完不少于12小时后进行拱部砼施工.

⑤为了保证衬砌砼连接牢固,在上一组衬砌时,应埋设一定数量和长度的连接钢筋,封头板以木、竹等材料为宜.

23、台车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⑴.衬砌台车的选择;中常隧道可采用平移式全断面衬砌模板台车;短隧道可使用万能杆件拼装台车和组合钢模板。

⑵.采用全断面衬砌模板台车作业时,应采用砼输送泵、洞外拌和站,配备砼搅拌运输车等配套机械设备,使砼拌合、运输、灌注全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不间断施工。

⑶.砼拌合站的生产能力应能适应衬砌的需要,并必须采取自动计量。

砼运输采用轨行式砼输送罐车。

24、隧道施工防排水处理不当.预防措施:

⑴.隧道洞口与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与时做好排水系统。

⑵.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与早处理。

⑶.洞延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⑷.洞反坡排水,应符合规要求。

可采用集水井分段向外抽水的方法排水。

⑸.洞有大面积渗漏水时,宜采用钻孔将水集中汇流引入排水洞。

⑹.洞涌水或地下水较高时,可采用井点将水法和深井将水法处理。

⑺.隧道施工有平行导坑或横洞时,应充分利用辅助导坑降低正洞水位。

⑻.严寒地区隧道施工排水时,宜将水沟、管道设在冻结线以下或采取防寒保温措施。

⑼.洞顶上方设有高压水池时应有防渗和防溢设施。

25、结构防排水施工处理不当。

预防措施;

⑴.洞永久性防排水结构物施工应符合规要求。

⑵.衬砌背后或隧道底设排水沟、盲沟和引水管时,可根据隧道渗水量大小适当调整排水设施的位置、间距等。

⑶.隧道的排水设施应配合衬砌进行。

⑷.衬砌背后压注水泥砂浆防水时,应符合规要求。

⑸.当衬砌背后压注水泥砂浆后仍有渗水现象,可注水泥-水玻璃浆液或其它化学浆液。

⑹.隧道衬砌采用防水砼时,必须经现场试验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使用。

⑺.衬砌的施工缝和沉降缝可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26、衬砌中防水层在铺设中有破损、折曲现象。

预防措施:

⑴.防水层铺设前,喷砼层表面不得有锚杆或钢筋断头外露。

⑵.防水层按环状铺设,并视材质采取相应接合方法。

⑶.防水层的接头处应擦净,塑料防水层应与材质相同的焊条焊接。

⑷.采用无纺布做滤层时,防水板与无纺布应密切叠合,整体铺挂。

⑸.开挖和衬砌作业不得损坏防水层,当发现层面有损坏时应与时修补。

⑹.防水层铺设长度应根据衬砌长度确定。

26、注浆时压力控制不足,影响注浆效果。

预防措施:

⑴.注降压力应为0.5-1.0Mpa。

必要时可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

⑵.止浆塞应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压力或水压。

27、仰拱施工预防措施:

⑴.仰拱施工前,必须将隧道底虚碴、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超挖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

⑵.仰拱宜在拱墙二次衬砌前进行,其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长度。

⑶.仰拱施作应一次成型,避免分部灌筑。

⑷.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处应作防水处理。

28、电缆槽施工控制措施:

⑴.电缆槽应随边墙基础施工一次挖好,不应在边墙灌注后再爆破开挖。

⑵.电缆槽壁中预埋的管、件、预留孔、槽,应按设计位置定位。

⑶.电缆托架应镀锌防绣,并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大于±5mm。

⑷.槽壁中每隔50m预埋接地引线的一端应与预埋件焊接牢固。

⑸.电缆槽盖板的制作,应平顺、整齐、无翘曲;盖板铺设应平稳,盖板两端与沟壁的缝隙应用砂子填平,不得晃动或吊空;盖板规格应统一,可以互换。

⑹.采用多孔方管安设电缆时,其接头处应顺直联接,并作防水处理。

不得使用有破损的多孔管。

⑺.隧道电缆采用架空托架时,托架每隔50m接地一次,预埋接地引线的一端应与隧道壁钢筋网焊接牢固。

(二)、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

29、坍塌方施工预防措施:

⑴.先排水:

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坑外之水截于坑道之外,应平顺、整齐、无翘曲;。

⑵.短开挖:

各部开挖工序间距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⑶.弱爆破:

在爆破时,要用浅眼、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⑷.强支护:

针对地质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⑸.快衬砌:

衬砌工作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⑹.勤检查、勤检测:

对围岩发现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与时处理隐患。

30、隧道坍塌方处理措施:

⑴、一般处理坍塌方步骤与方法:

①.防止坍塌方扩大围

a在坍方围顶部、侧壁上的危石与大裂缝,应先行清除或锚固。

b对坍方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坍方扩大。

c在坍塌方围架设支撑或喷射砼,必要时加设锚杆。

d加快衬砌。

对坍方两端应尽快做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坍塌方不再扩大。

②处理坍塌方措施:

a如坍塌方体较小,且坍方围已进行了喷锚,或已架设好较为牢固的构件支撑,可由两端或一端先上后下地逐步清除坍渣,随挖随喷射砼,随架设临时构件支撑支顶。

b如坍塌方体较大,或地表已下沉,或因坍体堵塞,无法进入坍方围进行支护时则可注浆固坍体,然后用“穿”的方法在坍体进行开挖、衬砌。

c处理坍塌方的同时,应加强排水,即“治坍先治水”。

⑵、处理坍塌方常用支护方式

①.喷锚处理:

由外向、由上而下,逐段随清坍渣随向岩壁先喷射一薄层砂浆,然后再喷射砼。

砼宜分层喷射,每层厚5cm左右;喷射1—2层砼后,可随即加设锚杆再喷射砼;坍渣的清除后,随即做好衬砌。

②.构件支撑处理

a在坍体不太高、坍穴略呈锥形、坍壁不太松散的情况下,使用人字架支撑。

b当坍体较高,但坍体两侧壁形状整齐,且侧向压力不大时,可按垂直于隧道中线的方向架设横向排架。

c当坍塌方较大,且围岩压力也较大时,宜在坍方围全部用纵向棚架支撑。

d当坍塌方直至地表而深度不时(小于10m),可设置井箍。

由地面向下逐步清除坍渣,随即架设支撑。

e当坍塌穴成斜孔时,处理方法根据斜度而定,倾角≤30°时,可按斜井的施工方法进行出渣与支撑;倾角>35°时,运用井箍支撑与由上而下地清渣。

⑶衬砌措施与回填方法:

①.衬砌施工

a随着坍渣的逐渐清除,衬砌逐段推进,快速成环。

最好由坍体的的两端对向施工,随即回填密实。

在坍穴最高处或两端衬砌接头处应预留回填与进出料孔。

b如坍塌方围的围岩不够稳定,在处理坍塌方中有继续坍塌的可能时,可在坍方围选择适当位置做坍体护拱,以掩护施工操作。

c如坍塌体未进行预先注浆加固,而采用“穿过”的施工法时,拱脚处的衬砌圬工应加宽灌抵轮廓壁,以便保证拱脚稳固。

②.坍体回填

a坍塌方清除坍渣后,则拱背应先以浆砌片石回填2—3m厚,其上再用干砌片石回填,回填高度应尽量填满坍方围,坍体木支撑应尽量拆除。

b在坍塌体的护拱与拱圈间应全部回填密实,坍体护拱以上回填厚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应小于2m。

c如坍塌方围高大,在坍塌穴进行回填操作不便时,可选择适当位置另行开凿专供回填用的坑道。

d如坍塌方直达地表,除按规定做好拱部回填外,另用一般土石回填夯实至距地表1—2m,再用粘土回填至略高于地表并向四周倾斜,周围做好排水沟。

三、桥涵工程

(一)、涵洞、通道

31、基底承载力不足造成的不均匀沉降。

预防措施:

⑴.机械开挖时,预留20-30厘米由人工清理,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

⑵.基底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

⑶.按设计和施工规对基底进行处治。

⑷.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为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应与时和设计单位联系,不得私自处理。

32、圆管涵安装不在一条线上。

预防措施:

⑴.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安装平顺。

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每一错台段管底壁应调整齐平,管节必须垫稳座实,管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⑵.插口管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并应安装特制的胶圈或用沥青、麻筋等防水材料填塞,不得有裂隙、空鼓、漏水等现象。

⑶.平接圆管接缝宽度应为1.0~2.0cm,禁止用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洞长度要求,接口表面应平整,并用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现象。

33、跑模、漏浆、表面不平整、蜂窝麻面。

预防措施

⑴.加强模板与支撑,在模板拼装时接缝要严密、平整,支撑牢固,误差在规围。

⑵.脱模剂必须采用优质专业脱模剂,如:

新机油、食用盐等,严禁用废机油、肥皂液等。

⑶.尽量采用整体式模板,减少模板接缝数量。

⑷.模板接缝尽量采用子、母接缝。

⑸.混凝土捣固应用技术熟练的工人,既不能过捣,也不能漏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提,以表面泛浆振平为宜。

⑹.模板每次使用后,应专人整修、清理,不得乱扔乱放。

34、混凝土养护不与时产生表面裂纹。

预防措施:

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与时覆盖和养护,或采用塑料包裹养生方法。

⑵.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天。

⑶.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注意温度变化。

⑷.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不宜过大。

35、拆模时使砼结构物损坏、变形。

预防措施:

⑴.不承重的侧面摸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与棱角不因拆摸而受损后方可拆除,一般须达到2.5Mpa的抗压强度。

⑵.承重的模板应在砼强度能承受起本身重力与其他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⑶.拆模时应先拆除侧摸板,然后拆除承重模板。

从上到下依次进行。

⑷.拆模时应防止砼受到振动损伤,防止模扳擦伤砼表面。

36、沉降缝设置位置不准确,塞缝砂浆脱落。

预防措施:

⑴.洞身沉降缝:

一般每隔4m—6m设置1处,但无基础涵洞仅在洞身涵节与出入口涵节间设置。

缝宽一般2m,两端与附属工程连接处也各设置1处。

⑵.其它应设置沉降缝处:

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基础填挖交界处、采用填石垫高基础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⑶.岩石地基上的涵洞:

凡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设沉降缝。

⑷.斜交涵洞:

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缝必须与路基中心线平行,但拱涵与管涵的沉降缝,一律与涵洞轴线垂直。

⑸.勾缝前先清理缝槽,并用水冲洗湿润,然后用不1:

1.5~1:

2的水泥砂浆进行勾抹,勾缝采用平缝压槽,并注意做到深浅一致,浆砌片石沉降缝一定要上下断开,不得咬错,要用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填塞实心实意。

(二)、明挖地基

37、明挖基坑有积水,未除去松土和松碎石就进行基础作业。

预防措施;

⑴.开挖前,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确定开挖围和防、排水的支护措施。

⑵.挖基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超挖部分用与基础同材料回填或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单位批准。

⑶.挖至标高的基坑,应与时检查,不得长期暴露或浸泡,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基础作业,如暴露或浸泡时间过长,应重新检查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⑷.基础作业前,基底保持平整,松动部分应与时清除干净,岩层基底表面要刷洗干净。

⑸.明挖基坑,可采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38、基坑排水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

⑴.明挖基坑,可采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应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⑵.粉、细砂土质的基坑,宜用井点法降低水位。

当用汇水井排水时,应采取防止带走泥砂的措施。

⑶.水下挖基时,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0倍。

⑷.基坑排出的水应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三)、钻(挖)孔灌注桩基础

39、坍孔。

预防和处理措施:

⑴、在松散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的汜浆或高质量泥浆。

⑵、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高水头,或用虹吸管、连通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

⑶、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筒再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