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要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8830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人不要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一个人不要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一个人不要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一个人不要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一个人不要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人不要怕.docx

《一个人不要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人不要怕.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人不要怕.docx

一个人不要怕

素黑心疗:

一个人不要怕

《一个人不要怕》第一部分

序:

失落的一半在哪儿

(1)

  关于寻觅另一半,有一个我们熟识但是只听了一半的神话:

在男女之爱还未出现的远古时代,人都是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s)。

当时的人并不需要另一个体也能诞出下一代。

后来人被割裂成两半,(注意!

为什么呢?

)于是人类之间划分了性别的鸿沟。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因此心里总感到缺失了什么,死命需要寻找失掉的另外一半。

  从此人世弥漫着无间的男女之爱,也伴随着爱的甜蜜和痛苦,而痛苦总是压倒性盘桓在恋人心里,因为我们都背负着思维(mind),用脑袋而不是透过心来爱。

头脑总是执著痛苦多于爱。

执著自我,爱成了自虐。

因为自虐,故此痛苦,所以理直气壮地虐待人。

因为受虐,所以更合理化了自虐,人世的爱沦为自虐虐他的无间地狱。

  这样的爱是人的诅咒吗?

没有出路吗?

  向外找?

向内找

  我们忽略了这更重要的另一半故事:

为什么本来好端端的雌雄同体要分开?

  因为只有这样,人才可能在灵性上进化。

  原来太初人类一半的性能量分离出来,转移到另一个中心,我们才有了向更高层次存在升华的灵性潜能。

然而正因如此,人失去了自我繁殖的能力,必须寻找另一个体。

我们澎湃不休的性欲,每日蚕食我们的内在空虚感,我们的执意眷恋,皆源自这股莫名的驱动力:

为了寻回内在割裂了的另一半生命能量,也为了更高的存在可能性。

  你失落了的另一半,并不是要向外找,而是要向内找。

  没有寻回内在的另一半,没有再次完整,你永远不能真正去爱。

每当你尝试去爱,结果只是伤害,对人对自己。

  这是我多年来最痛的领悟:

如果你的内在还有冲突,如果你的内在还感到缺失,如果你的内在还未完整,尽管你自以为怀着的是爱,你的“爱”只能带来伤害。

你只会一而再地伤害身边最亲密的人。

  又或者更糟糕,你只是害怕面对这原初的缺失,在命运的交错间碰上一个人来依偎,把他的体温,把自己害怕孤独的占有误以为是爱,像是漂流在茫茫大海中死命抓着一块浮木不放,以为自己深爱着它。

  我想这正是素黑说“一个人”的意思:

唯有当你尽管孑然孤独,完全无须对象,无须想象中记忆里或遥遥之外的他或她来寄托情意,心里也能感到强烈完满的爱时,你才能真正去爱。

如果你的爱还需要对象(包括你的自我),对不起,那不是爱。

  爱是一个向内寻找的过程。

在爱中,我们得以觉知存在更精微的层次性。

所以爱是灵性的过程。

我想正是因为素黑说爱,是说这更神圣更包容的爱,她才拒绝简单称自己为“心理治疗师”或者“催眠治疗师”,而宁愿用“心性治疗师”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称号。

  自疗:

再次完整

  但是最惹人误解的还是治疗这概念本身。

素黑说很多人找她,都是本着“可不可以让我忘记……”的心态,仿佛催眠或者任何心理技巧像变魔术,一挥手便把痛苦的记忆抹掉。

这是多么消极的态度。

治疗不是让你消极逃避,而是主动放下执著,积极穿越爱的沧海融入另一个存在的层次。

  英文heal(治疗)和health(健康)很有意思,它们的共同字根是古英语hl(完整)。

治疗正是“回复完整”的历程。

  使你分裂,使你无法感受爱,使你痛苦的,正是你的执著,你的自我。

  亨利·米勒(HenryMiller)说过:

“人必须受过苦,才能明白痛苦不是必然的。

”但是很多人越经历爱的痛,越以为爱是抛不开的苦。

  作为治疗师,我和素黑最痛心的莫过于见到很多人宁愿选择执著自我,也不愿意放弃痛苦。

“我很痛苦,你帮帮我吧!

”她几乎是含泪哀求。

但是当治疗师为她分析处境时,建议她可以怎样做时,她的神经猝然绷紧:

“你不是我,你怎知我的痛苦!

”她认为治疗师在挑战她的自我!

“你念一个咒让我的痛苦消失吧!

但别质疑我!

”可是唯有承认自己的执著而非他人才是痛苦的根源,方有治疗的可能啊。

然而她拼命保卫这折磨着她的自我,宁愿继续忍受痛苦,也不愿意放下执著,还埋怨人家不帮助她。

序:

失落的一半在哪儿

(2)

  抱怨在爱中觉得痛苦?

对不起,听起来好不近人情甚至有点残忍,但是原因只有一个:

你无法放开自我,你迷恋自我多于爱人甚至多于爱本身。

  请别再浪费生命能量去埋怨他人了。

勇敢地面对自我承担责任,放下执著,无惧地推开那扇通向内在旅程的门吧!

  曾经遇过一个令你感受爱的人,别执著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感激他吧!

遇上一个令你感受爱的可能的人,别执著你们将会发生什么,朝向内在体会无须外在条件的纯粹的爱吧!

  内在爱的旅程

  不管你身边有没有那个人,你都可以展开内在的爱的旅程。

爱是无条件的。

需要投射对象的爱,尽是虚幻。

辨认在你心底是不是真正的爱,有一条简单的原则:

这感觉是否让你平静?

真正的爱围绕着平静,静谧得连自我也消失了。

体会过这宁静的芳郁便会理解“爱是沉默”的意蕴。

  爱是神秘的矛盾。

她是激情澎湃的静谧。

爱是寻找内在平静的不凡旅程。

  你也可以体会这静谧。

试着在生命中,在任何生活的体验中寻找那连贯不动的背景。

正如电影,你可以观赏七彩缤纷的光影,因之欢笑哀伤,全因为银幕静止不动。

如果银幕跟随着光影晃动,你只能看到一团混乱,正如大部分人的生命那样。

  即使单纯如一次呼吸,我们可以觉知它的起伏,也因为有一个不变的背景。

我们这一刹那能够欢乐,下一刹那又感到痛苦得死去活来,正因为有一个连贯不动的背景,否则我们什么都无法感受。

  尝试在一切纷乱中,心怀着纯粹温柔的爱同时觉知执著那背景。

试着从这个背景,从另一个高度来观照你周围、你脑内、心里发生的一切。

开始只能持续五秒,你又坠进纷扰中仿佛不能自拔;但是只要你倏然记起,又可以回到那背景上,这一次可以维持十秒,又被卷进思绪的泥沼中,然后你忽然醒觉又回来……直到有一天,突然间一股澎湃无边的静谧包围着你,贯穿渗透你整个存在。

你会微笑,心灵被幸福的泪洗涤过,像雨后青翠连绵的山峦,原来这就是爱的感觉。

  容许我借用奥修的一段话,把它改头换面,来结束这篇过长的序:

你的存在的中心是爱,在中心周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影响它,它是永恒的爱:

爱人来了又走了,一天来了又走了,一年来了又去了,生命来来去去,但你本性中永恒的爱却依然如是——同样无声的音乐,同样神圣的芳香,同样超越所有生死和瞬间。

它不是你的爱。

你就是它。

它不是你所占有的某样东西,而是你被它占有,那就是它的伟大,甚至你并不在那儿,因为你的出现将也是干扰。

  爱是一扇门,通向那更神秘的……

  钰书

自序:

爱,我不怕

(1)

  爱人真挚地说:

“有一天,你尝试把自己的情史写出来,由小时候开始,由最初相识开始,写你的感情经历,写你为何曾想做男人,写面对女性虚弱无助的深刻体会,写你一直承担着爱我的痛苦,写你作为治疗师作家面对自己内在脆弱时的挣扎,写你还不愿放弃的原因,应该会打动很多人。

  也许这会是情感治疗史上最激进的治疗方法之一。

总有一天,我会写,但,不在今天。

  我原来可以爱得很虚弱,是的,爱人明白又不明白,不过明白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对这份和他千世修来的爱是多么的庆幸,一直千万分珍惜,可它的背面同时又是偌大的绝望,曾经多么想放弃。

这是爱永恒的吊诡。

深深体会的是女性面对爱时某种无力与无助的交煎,即使一直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坚强的女人。

  多强悍的,多软弱的女人,大抵都孤独地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因为爱人又笨拙又粗心又自以为是却同时非常虚弱蠢猫一样看不清楚的时候,叫女人承受无声辩驳的委屈,体会男性政治不正确的暴力,承担他任性莽为的超龄孩子气,唉,怎能原谅?

也许他是对的,也许他的缺陷同时也正反映女人自身的盲点,唉,如何体谅?

在这些难受的当下,我也会问,怎能抽离绝望看清楚?

观照得越深,越发现那是超越所谓女人软弱、不安、多疑、嫉妒或小事化大的惯性,超越性别本身。

怎么说呢?

是纯粹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被孤立的感受:

一种无法用任何语言、意识形态或理论说得清楚,甚至无法分享的虚弱状态,抛到半空狂抓空气无法自处的失重和跌堕。

  女人经常处于这种虚弱的状态。

我无须为女性维护或辩护,也没什么可怜或可耻的,性别自有它自己的执著和美丽。

讨厌性别二分和定型的判断,反而觉得女人因此更须活在自己的性别中,亲身承认它,拥抱它,观照它,释放它。

  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爱抚自己,拯救自己,不要等待外援。

倒不如学习包容理解vs感受、接受vs适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所有的伤痛是真也不是真,尤其是跟爱的本身无关,只不过是思维惹的祸。

我宁愿承认,女性有其无可避免的软弱和感情胶着,正如男性也有他们逃不掉的死穴一样——欲望与自尊交叉感染,不懂善后。

是的,这也许是男人最大的弱点:

不懂得处理感情,管理好自己。

(唉,女人又何尝不是?

)男人无论有多温柔细腻,在既成男性的肉身和意识上,或多或少无法明白女人在承担爱时,只能抓住空气的臂弯阵痛,幻想慰藉的颠簸处境。

  可这并不是女人沉溺于受伤,不能自拔、自救和自爱的借口。

小心!

  多年来活得太累时一直这样想:

也许,我一生都太清醒了,没有让自己糊涂一下,依赖一下。

假如有个人叫我跟他走,我会不顾一切,跟他到哪里都愿意。

这种想法很女性吗?

不,我却越来越发现,这可能反而是非常男性的倾向,很多男人甚至付诸实行。

女人,原来最终一直被跟着走。

总之,这么多年来,我不愿(哈,有人真的开过口,我却马上掉头走),没有跟谁走,却有一大堆人跟着自己走,黑色失去了隐藏自己的功能。

  人为什么要分男和女呢?

这是很有趣的问题,尽管不同的神话、科学和宗教有不同的诠释,我却宁愿认为,所谓性别的意义,大抵是为每个人此生修行路上提供的方便工具和资源,同时也是最大的阻碍和考验,不能跨越它,回到生命能量的本身,到达最纯粹的爱的状态,我们将被性别带来的诸多假相和局限困死一生,男女关系永劫回归地纠缠下去,为了考究谁负了谁的是非黑白,穷一生力量捍卫自己,教生命无法承受的沉重和浪费。

  爱是可以从容和平静的,这是投入爱起码的信念,只是我们都太自以为是太糊涂了。

  我今世是个女人,我蛮坚强,我极虚弱,我很聪明,也相当愚蠢。

必须在矛盾的角力中救赎爱的信念,甚至决心放弃自辩和分析,绕过并谢绝不断诱惑和煽动负面自我意识的思维层次,回归最沉默而非默默承受或哑忍的自省方位上,返回灵性观照的境界去参透以感情、爱恋之名所发生的一切内心活动,到底给性别、存在、生命和爱传达了什么启示。

自序:

爱,我不怕

(2)

  爱是很巧妙的,它是喜乐和悲伤,放开和占有,关怀和自私,孤独和相伴的同体。

执著时全部都叫人受罪,看破时全部都是感谢都是爱。

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能不能超越性别、关系、情绪、前世今生的种种业障,纯粹地启发自己,感染别人?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业已发生的、谁是谁非、谁受伤害的处境放下,不再执著,不再否定,面对当下,对生命真正宽容,融化所有二元思维的角力?

爱能不能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以至于我们就纯粹地活在爱的本身?

  没有对爱深刻的体验和经历,不可能写真诚的爱;吊诡的是因为爱在不断散失,还未被真正触及,才要被社会谈论,被需要,甚至被消费。

爱在我们的时代严重贫血。

我在面对自己和众多苦情治疗中,体会非常深邃,而我只能写的,就这么一点点,羞愧还未碰及爱的大道理。

  人在孤独面对自己时容易迷惘和害怕,爱人提醒我害怕的陷阱,看透而坚定地说:

“思维最需要的就是叫我们害怕它,我们越害怕,它便越能乘机吸蚀我们的能量。

它有数千万年的转世历史,而你才只不过三十多岁,斗不过它。

”也真是的。

要不害怕,便只有提升能量爱自己。

但能量又容易因为思维的执著流失掉,尤其是从丹田的位置,这是武术和灵性大师提醒我们自我观照和自疗的智慧。

  女性特别倾向流失能量,也许和生理结构有关,所以女人很坚强,却活得越来越虚弱,失去自爱的动力,宁愿埋怨。

那天我提醒一位抱怨男友不专一,问世上为何没有天长地久关系的女客户:

最长久,最真实,最不离不弃的爱,永远是自爱。

她却不愿意接受,还藏在思想的角落继续埋怨,心里不甘。

爱,是要上路的,不能待真理搞清楚,性别政治最正确时才迈开付出的第一步。

我们从来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的。

正如我在书内一个讲座中说过:

“当你面对爱时,你可以观照自己,观照所发生在爱者身上的东西,嫉妒的、喜乐的、悲伤的、执著的,看着它们,尤其是你的情绪变化,不要认同它,让它发生和离开,穿过自己,向它说再见,所剩下的便是爱。

你不需要再多问到底是怎样,当你还没有经历过时,你没有条件去问或否定,你只能经历。

每个人的经验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前世今生都无从查证,只有面对,观照,让它穿过自己而去。

就这样已经足够了。

  我还坚持一直走下去,一个人,不害怕。

  我可以不再恋爱,我可以继续深爱,我是有选择的,但不阻碍我义无反顾地跟着爱人给我看到最重要的东西走:

生命最高的价值,人性的尊严,对爱的坚持和信任。

世上不可能有完美的爱人,但应该有完美的爱,这是我和爱人不管彼此拥有多少盲点和执著,还愿意相信的共同价值,也许是生命最后也最宝贵的价值。

因为这个,我永不放弃,我愿意押上一生去维护这份尊严和价值,让它开花,微笑,回归平静。

  感谢立品图书,让我有机会为大陆的读者带来自爱自疗的正面讯息。

  素黑

  2007年8月

《一个人不要怕》第二部分

第一讲谁是另一半

(1)

  先反问自己

  我们都容易“想”到爱。

  爱是很抽象的概念,没有人够资格说他能充分证明、解释和感受爱。

但爱同时拥有比概念更实在的素质,即使我们无法实证爱的存在,我们都感受过爱,甚至一直追求爱。

那到底爱是怎么一回事?

  让我们先做一个试验,了解自己对爱的理解:

  试想一个跟你最亲的人,可以是丈夫或妻子、爱人、亲人、朋友等。

  想到了吗?

你想到他时第一个感觉是什么?

你会用什么形容词去形容他呢?

  不用细想,马上回答,用你的直觉。

  想好了吧,让我再问另一个问题。

  提到“爱”,你第一个想到的形容词是什么呢?

不用细想,给一个即时反应就行了。

  你现在应该有答案了吧。

我问你们,到底形容最亲的人较容易,还是形容爱呢?

  应该是形容人吧,因为人比较实在,你无须经过大脑思考也能随口说出最亲的人的特质和你对他的感觉。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因为你跟这人有很深刻的记忆和感觉。

  不过,一谈到爱,你便凝住了。

爱这个字,似近还远,似是而非,原来望尘莫及,很难掌握。

爱无法让你马上勾出一个清晰的影像,但你对爱却有很多感觉和幻想,只是,这些感觉很复杂,爱恨喜恶同时出现,令你无法确定爱的具体。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爱这个概念一出现,我们便立即想到“道德”,即是说,我们马上会有正负两面的判断,似乎正面的东西才算是爱,负面的东西都不应列入爱内。

我们总不会把爱等同于谋杀、血案、不幸、灾劫等吧。

爱,应该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宝贝。

  爱是很抽象的感觉和概念,但我们却经常想到它,提及它,甚至想抓紧它,固定它的方位。

例如,我们每天写很多情书、博客、短信,都说到爱,都关于爱,无时无刻不需要爱,谈论爱,交流爱,交换爱,甚至,制造爱。

  而我经常收到来自海外、内地和香港读者的来信,大部分都表示自己欠缺爱,很需要爱和被爱,不知爱何时出现,爱溜到哪里去了。

  我们先不讨论这些关于爱的问题,现在,我想再问另一个问题。

  你知道自己的心吗?

刚才你有没有想到最亲的人就是在心里的那个人呢?

所谓“在心里”是什么意思呢?

  心,是不是很抽象的东西呢?

我们都知道心脏的位置,但问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时,你又似乎感到奇怪,像抓不着边一样虚无。

心是在跳动,可你却对它认知甚少。

  你的心在哪里呢?

  我们常说,应该用心去聆听。

为什么听要用心而不是耳朵?

我们也经常骂人家没心肝、没心没肺、心不在焉,都是指我们的“心”。

我们以为已经很清楚是指什么,但再追问下去,却感到不知就里。

假如你说“我会把你放在心里”,到底是指什么呢?

你会答:

“我知道是什么呀,因为我真的很挂念他,我真是很爱他啊,所以把他放在心里啊。

  其实,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心呢?

这个问题很难答,我也没有答案。

有人可以说,这个问题是问:

“你知道你的心意吗?

你知道你正在想什么吗?

你的心里有什么呢?

你的心里还剩什么呢?

  你满意这个答案吗?

不,你还是觉得了解自己的心是很复杂和很困难的事,不是单凭知道它所想便足够,虽然我们最初都以为很容易。

原来,我们都不了解自己,有些人甚至因为心乱不安而影响健康,影响他人,甚至影响全世界。

人心舛乱的后果可以很恐怖。

而这些,都跟我们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再问另一个问题。

  你知道他/她的心是怎样吗?

  现场有位男士答:

连自己的心也不知,怎知对方呢!

这位男士真可爱,很直接。

对,连自己也不了解,怎知对方的心呢?

  可是,很多女人并不是这样想的。

她们特别爱思考,常常抱怨说:

“你根本不了解我。

”很多女性都曾经或经常这样向爱人或朋友抱怨吧,是不是?

第一讲谁是另一半

(2)

  现在再问你:

你知道你的心在哪里吗?

你知道你的心想什么吗?

  可能你根本不知道。

  再问你:

你知道他的心在想什么吗?

你有和他谈话吗?

你知道他的心意吗?

  大概你也不知道!

不过可笑的是,你会埋怨对方不知道你的想法和心意。

是不是很奇怪呢?

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

  我们经常都有迷失的感觉,连自己也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真正所想是什么!

可是,太多女孩因此而发脾气:

“都这么多年了,你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呀!

”男士们只会回应:

“你那么善变,我怎会知道你想要什么呢?

说出来吧!

  表面上这是两性之间的沟通问题,但问题绝对不止这个。

再问一个问题:

你最想改变自己什么?

把自己的缺点列出来,想想要改变难吗?

你感到很难是吧,假如容易改变,便不是缺点了。

  再问你,你最想他/她改变什么?

难吗?

  大家都听过这四个字吧:

将心比心。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将别人的心和自己的心比较一下。

当我们对别人有要求时,不论是物质上、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需要,也应事前问问自己,比较一下:

“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

你自己是否可以先做到?

”然后你才有资格走下一步,提出要求。

  当你不知道自己的心想怎样,或者对别人有诸多要求时,正是你精力或能量下降,或者是思想上心态上有所欠缺,觉得需要补充的时候。

在你不自知而要求别人时,便会产生不切实际或过分的幻想,期待人家给你一个你希望看到的反应,慰藉自己的欠缺。

可是,别人不能满足你时,痛苦便会出现,感到缺失没有得到修补。

  男女感情关系上最常遇到这种心虚空而有所要求的状况。

这早已超越了爱情的范畴。

  我们每天都顺理成章地要求别人。

说说我的经验吧。

我每天接触不同地方的读者来信,发现香港的读者要求特别多。

这大概是香港人的文化习性。

香港人总是要求多多,不论是合理的或是不合理的要求都有。

他们对别人有很多要求,结果每天在要求的欲望中翻滚,试想大家怎会过得快乐呢?

缺失又怎能得以解决呢?

  到底问题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每天产生那么多需求呢?

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原来,我们都没有问最根本的问题:

问心,将心比心。

  比方,你希望别人帮助你,你以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可是,反问你自己,你又是否愿意反过来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呢?

你会理直气壮地说不,理由是:

“正因为我没有才向你要求。

  不过,为什么别人要满足你的要求呢?

  我们应该多反问自己,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心胸,看看自己的心可以承载多少担子,能包容多少爱恨。

假如我们的心够开放就可以无条件付出很多,因为我们不会感到亏蚀。

当然,如果对方向我们打主意,我们便要狠心一点,不要令对方以为理所当然。

我们不要提供免费午餐,因为一来别让别人浪费我们的时间和心神,二来对方会不愿意独立和长大,三来我们在纵容对方的同时容易忘记和失去自己。

  双输的局面,要不得。

  必须认真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付出。

  举个例子吧。

我有时会基于不同的原因,免费替人做治疗,但又不希望提供免费午餐,我会要求对方做一点事。

做什么呢?

对方有什么可以付出的就付出吧,不论是替人家补习,还是做义工,不能出钱的便出脑力或劳力。

这是帮助他们转移能量,否则,他们只会坐享其成,只晓怨天尤人,埋怨别人不满足自己,于是堕入自我割离的圈套,让身边的人全部成为他们割离的“另一半”,即是说,不论是治疗师、作者、朋友、亲人,甚至是你的子女,都会成为你死命抓着害怕失去的另一半,你会渐渐对他们提出诸多要求,并以此作为亲近的条件,你变得overdemanding,要求十分多,要求对方满足你。

第一讲谁是另一半(3)

  这就是所谓相爱的陷阱:

由相爱变成相害。

  另一半之谜

  再问几个问题:

  你每天上班上学,是不是不时感到害怕、担忧和焦虑不安呢?

  你每次见到爱侣,老公、老婆,是不是不时感到害怕、担忧和焦虑不安呢?

  你每天照镜,看着自己的影像,是不是不时感到害怕、担忧和焦虑不安呢?

  你是不是很希望出现完美的,匹配的爱人,找到完美的工作,拥有完美的命运呢?

  于是,我们都相信:

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伴侣,一个伙伴。

于是,我们相信另一半的存在,会问谁是另一半。

  到底我们为何有另一半的需要呢?

  原来有另一半很重要,甚至“性命攸关”:

《英国医学期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指年老鳏夫的平均寿命,比起妻子仍然健在的男人远远为短。

另一项研究显示,有心血管疾病的男人,如果太太能对他表达爱的,其症状比其余的人要少一半。

认同太太不爱自己的男人,比其余的人多三倍机会患上胃溃疡。

所以男人很需要女人,不然恐怕会短命,甚至丧命!

至于女人呢?

很多女人视爱情为一切,为爱生为爱死,结果影响工作、家庭及个人自我的成长。

  我们常常听人说,或者自己也喜欢用“另一半”代表我们的爱人。

大家知道“另一半”的来源吗?

它原是来自古希腊一个神话,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亦有提及。

他认为太初之时,人是没有男女之分的,大家都是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s),好像海马一样,可以自行繁殖,无须靠别人完成。

但天神要将雌雄同体割开,分开了男女,让原来的整体变成分裂的两半,各散东西,各自不知道另一半在哪里。

于是,人终其一生就是要寻找他们失落的另一半,以求重整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这个神话有什么启示呢?

  大家会将这个故事视作自身爱情故事的比喻,因为这样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确证自己本来是完整的,可惜分裂了,非要找寻另一半不可,所以爱情是命定的“天理”,无法逃避。

  西方哲学的源头是以分裂作为基础的,如灵魂与肉身、形式与内容等,这是二元对立概念的思维产物。

对,必须强调这是“思维”的产物,是可以无须对应生活和体验的纯粹抽离概念。

这是哲学(理性)的游戏,我们可以思考,可以创作,但不要等同这就是存在的本质和实相,或者相信这就是生命的终极意义了。

在发掘自我和平衡情绪方面,可以被构想的理论、观念、想法等,并不一定具有正面的意义。

  不过,其实另一半的故事还未讲完:

为什么本来好端端的雌雄同体需要被分开,需要寻找另一半呢?

  谜底有两个。

  谜底一:

因为性能量令人分裂了。

  我们不妨先问一个小孩子最喜欢问却又最被压抑的问题:

人是由什么开始的?

原来人一开始被割裂的不是男和女,而是我们自己的性能量(sexenergy)。

性能量是很有趣的一个话题,别以为我在谈性(sex)。

性能量是我们最核心的动力,会影响我们决定什么、有什么行动。

性能量具备很强大的推动力,亦是我们往往忽略的重要能量。

  做爱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是一种身体运动罢了。

但性能量是很重大的,其重点不是做爱,而是创造性(creativity)。

生物学认为交合为衍生下一代,这是不能否定的,人类透过性行为而繁殖新生命,可想而知这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当中蕴涵强大的能量。

所以,某些宗教会以性能量修行,达至更高境界。

我不是鼓励大家乱混,而是希望说明每个人出生时都附有很多能量。

为何我们现在这么疲倦?

因为在出世时我们都拿了一半能量出来,就像退休保障金供款一样,把自己一半可以制造新生命、向前推进、提升的性能量分出来,移到另一个能量中心,即更高层次提升心灵、精神的潜能库。

于是,人有心灵、精神进化的可能和需要。

人生的价值亦在此。

动物做爱纯粹为了性交、繁殖,甚至舍弃性命也在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