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8404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镇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注意事顶:

l、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号、科目、班级、座位号等内容填涂好。

3、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在答题页上指定的题号区域内,否则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页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60分)

1、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

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瘤疾。

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2、明床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

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斗减轻农民负担

3、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4、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③④⑤①

5、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

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

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

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D.近代企业己初具规模

6、宋朝有l亿人口,耕地面积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

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土地增多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8、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

“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D.民主制度的确立

9、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己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下体匆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10、“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死板,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没有法律会妨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众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

B.殖民运动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C.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D.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11、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

”该条例遭到了谁的激烈反对并引发了战争

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美国

12、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卖‘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13、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来契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进行顽强抵制D.外国商人小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洋务派观点的是   

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C.“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

15、荣氏家族在一战期间创办申新等几个纱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荣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起到的经济作用有 

①促进面粉业、纺织业的发展  ②发展了民族工业  

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甲方: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

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B.乙方C.甲乙方都符合D.甲乙方都不符合

17、光绪七年(1881),广东南海知县徐庚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说明            

A.民族企业中存在着不良现象B.民族工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引起官办企业的不满

18、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9、下图为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这种变化情况反映了

①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 ②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④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贡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仟制

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员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21、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面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地里插秧;另一面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

标题是美国人“担心”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

A.中国不再是农业大国

B.中国人不再高举厂马克思主义旗帜

C.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D.高档消费使人们滋长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22、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兜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

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对外开放的实施

C.现代主义的流行                   D.“左”倾错误的纠正

23、“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24.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对:

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25、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

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①西方文化传入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⑤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主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②③

26.1896年8月11日,上海著名游乐场所之一徐园于杂耍节目中穿插放映了“西洋影戏”,大受观众欢迎,这是电影在中国公众娱乐场所的第一次公开放映。

由此可见,电影发明后很快传入中国的原因不包括

A.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新颖性B.电影放映带来丰厚的利润

C.公众娱乐活动的进行D.通商口岸的大量开辟

27.《老子》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千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B.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8.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①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②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③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④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⑤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29.1979年,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她信奉自由企业理论,推行被称为“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管理生活的干预措施,为英国摆脱经济危机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说明

A.凯恩斯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经济理论

B.发展经济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适时调整政策

C.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D.资本主义国家己经发展到了超越国家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30.有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西获得新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广告媒介,广告传播的影响力更大,进而成为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招牌的位置多出现在门面或门前,多以悬挂、镶嵌、砌筑的方式来设置。

招牌作为广告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具体来说,一是书写店铺的名号、字号,如点心铺书写“老宝泰”、“晋阳豫”等;二是传达商家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特色,如招牌上书写“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三是反映行业性和服务范围的词句,如“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等。

招牌作为古代广告信息传播媒介,从其悬挂的位置来看,又分为不同的横额、竖招牌、挂板及店外冲天招牌等。

 

——大家论坛《论中国古代的广告传播媒介》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有人赋诗赞颂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新事物——有线电报: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贵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边一线。

” 

无线电报在中国运用于新闻传递始于1918年,当时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顾家宅设无线电台,这使中国人可以和欧洲人一起及时得知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新战况。

当时,路透社所使用的海底电缆常有阻断,消息传递有时不够及时。

不过法国人却没有用这台无线电台与路透社进行商业竞争,只是将一些电讯免费送往上海各大报刊登。

 

 ——《通讯技术进步与中国近代报业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招牌广告的特点。

(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果在中国得以推广的原因?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6分)

32.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

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4分)

材料二 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调节农业生产的?

(2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4分)

材料四《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

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其中第二条道路是指1949-1978年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

(4)从经济角度用史实说明带有苏联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道路是如何确立的?

这条道路所呈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当时有何显著特点。

(4分)

材料五:

“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

?

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

21世纪初,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英国《卫报》

(5)1978年以后的现代化道路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的转变”发生的原因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6分)

 

1-10:

BABBCACBAD11-20:

BDACBBCCAB21-30:

CACBBDBABD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1)特点:

和商业活动紧密相连;位置醒目;取名高雅;内容丰富;诚信经商;形式多样。

(任取四点)(4分) 

(2)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原因: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③政府(清政府或民国政府均可)政策的作用; ④近代中国人民思想解放思潮(4分) 

(3)影响:

①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扩大共享范围。

 ②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

(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提高了办事效率,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 ③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④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⑤利用通讯技术犯罪,不良信息等。

(任取四点即可)(8分)

32、(20分)

(1)政策:

新经济政策。

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

(4分)

(2)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的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2分)

(3)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出现。

(4分)

(4)确立:

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形成。

(2分)特点:

重工业优先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分)

(5)原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的确立;改革开放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4分)影响: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