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要对.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773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204 大小:4.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益要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补益要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补益要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补益要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补益要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补益要对.ppt

《补益要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益要对.ppt(2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补益要对.ppt

补益药对一、补气药对人参黄芪人参黄芪组成组成人参:

味甘微苦而性平,补气而兼能养阴,守而不走。

1.配对机理黄芪:

味甘性温,补气而兼能升阳,走而不守,二药相须配对,具有强大的补气助元作用。

且二者一走一守,阴阳兼顾,彻里彻外,通补元气。

脾胃气弱者用之以鼓舞中气,肺虚卫弱者用之以补气固卫,心虚气怯者用之以补心助脉等,大凡一切气虚不足之证均可用之。

单独应用即有良效。

1.配对机理用于肺气虚弱,证见气短自汗、常配以五味子、甘草、大枣合用。

用于脾气虚弱,证见身倦乏力、常合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临床应用用于中气下陷,如胃下垂、脱肛等,当与升麻、柴胡、葛根等合用。

用于心气虚弱,证见心悸气短,脉弱大力或见结、代等,当与炙甘草、桂枝等同用。

临床应用用于一切气虚之证,若兼阳虚者,可与附子、干姜、甘草等同用。

也可用于亡阳气脱之重证,二者可各用至10克,并加五味子、煅龙牡等。

临床应用人参10-15克,黄芪10-25克。

用量人参蛤蚧人参蛤蚧组成人参:

补肺益气之力最雄1.配对机理蛤蚧:

温肾纳气之力最佳,本血肉有情之品,尚能益肾填精。

人参:

一补气1.配对机理蛤蚧:

一纳气两补肺肾金水相生用治肺肾两亏之虚喘,单用有效,如普济方中即用此二药治喘嗽面浮并四肢浮肿者。

若兼夹痰湿时,也可合用化痰药如法半夏、茯苓、干姜、五味子等。

若兼肺热有痰者,多与贝母、知母、杏仁、柔白皮、茯苓等合用,方如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临床应用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老慢支肺气肿及心源性喘息的治疗。

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等病症的治疗。

临床应用人参5-10克,蛤蚧3-15克。

用量人参干姜人参干姜组成人参:

甘而微温善健脾气、扶胃气,多用于脾胃虚弱之证。

1.配对机理干姜:

辛甘大热,善温暖脾胃而祛寒人参:

峻补中焦1.配对机理干姜:

大温脾胃辛甘扶阳相补相助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清水、便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清水、便溏泄泻等。

单用即可取效。

也可与炙黄芪、白溏泄泻等。

单用即可取效。

也可与炙黄芪、白术、白茯苓、砂仁、广木香等合用。

术、白茯苓、砂仁、广木香等合用。

也也可可用用于于大大病病久久病病后后胃胃气气败败亡亡、卒卒中中证证的的急急救救,取此二药煎浓汁频饮。

取此二药煎浓汁频饮。

临床应用人参5-15克,干姜5-15克用量生姜:

性味: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主治: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干姜:

性味:

辛,性热。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干姜无阴液的牵制,其热性猛烈而不持久,质重可入三焦,重点在中下焦,可用之以治三焦寒之重症,实寒者驱散,虚寒甚者欲亡可以回阳。

故干姜可以救命如果没有人参大补元气可以附子干姜代之。

生姜因为有阴液的制约,性温,热性不如干姜猛烈,胜在缓和,固可以入上焦解表散寒,入中焦温中止呕,对于寒之重症显得力量不足。

人参茯苓人参茯苓组成组成人参:

甘温,最善健脾益气1.配对机理茯苓:

甘淡而平,利水渗湿功佳,并有缓和的健脾助运之力人参:

1.配对机理茯苓:

健脾益气补中寓利大凡脾胃虚弱所引起的头晕倦怠、短气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力弱、腹中虚满、便溏泄泻等证,均可应用,常加白术、炙甘草,方如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临床应用也用于肺虚气弱所致的咳喘气短,当与炙黄芪、五味子、紫菀等合用。

临床应用人参5-15克,茯苓10-25克。

用量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饼茯苓饼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且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

茯苓200g,人参10g,面粉800g。

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g的饼子若干,烙熟。

每次食1个。

源于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原方称“丹”,实为点心)。

本方用茯苓、人参补气益脾,以人参延缓衰老。

用于补虚,抗衰延年。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

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

慈禧吃后,很满意。

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

因此,茯苓饼更加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

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

现今北京的茯苓饼,就是继承了由清宫御膳房流传下来的传统制法,并经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而制作出来的。

那每张极薄的饼皮,宛如馅料的包装纸,且饼皮外表的模印图案清晰,精美别致,更富有艺术性。

因而,以其质佳味美,驰名全国。

人参当归人参当归组成人参:

气分药,补气之力最峻配对机理当归:

血分药,养血活血之功人参:

配对机理当归:

益气摄血用治大出血的救治,如吐血、咯血、便血、妇女血崩等,证见面色苍白、自汗频频、气短脉微之危重症侯者。

临床应用人参合当归,补心气而养心血,通心脉而化瘀滞,可收益气化瘀之功。

2配对机理用治胸痹属心气不足、心血瘀滞者,证见心悸不宁、心前闷痛或刺痛,甚或面唇青紫等,病重势急者,单独应用为宜。

病势较缓者也可加苏木、丹参、红花等。

临床应用人参5-15克,当归10-20克。

用量人参莲子人参莲子组成人参:

峻补之品,故凡肺、脾、心之气虚皆可选用。

配对机理1.莲子:

健脾涩肠、敛养心气之力较强人参:

配对机理1.莲子:

健脾涩肠止泻,又能益气养心敛神。

用治泄泻、便溏,以脾虚气弱者为宜,常合健脾渗湿药如茯苓、白术、砂仁、扁豆、陈皮等,方如局方参苓白术散。

临床应用用冶心悸、怔仲、属于心虚气弱者,可合桂枝、炙甘草、龙眼肉、枣柏仁、茯苓、黄芪等。

旧时用治噤口痢。

临床应用人参5-10克,莲子5-15克。

用量黄芪附子黄芪附子组成黄芪:

甘温益气,既可走里而补肺健脾,又可行外而实卫固表1.配对机理附子:

辛热助阳之力最雄。

黄芪:

1.配对机理附子:

温阳益气、助卫固表用于阳虚卫弱、虚汗倦怠、汗出形凛之阳虚自汗证,可加党参、五味子、浮小麦等尤为奏效。

临床应用黄芪:

又入脾,扶中州而利水湿2配对机理附子:

又入肾,补元阳而化阴水脾肾同治补火生土用治虚寒水肿证。

可在重用此二味的基础上,加用仙灵脾、仙茅、白术、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及汉防己等。

现多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临床应用黄芪10-25克,附子5-10克。

用量黄芪防风黄芪防风组成黄芪:

益脾肺、补三焦而实卫,为元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补剂中之风药。

1.配对机理防风:

通行于周身,祛风于肌腠之间,为风药中之润剂。

黄芪:

黄芪得防风不虑其固邪1.配对机理防风:

防风得黄芪不虑其撤表实卫以散风、祛邪以固表用治自汗、恶风,属于表虚不固,或夹外感风邪者。

用于体虚卫弱、易患感冒之预防,合白术,方如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临床应用防风6-9克,黄芪10-30克。

用量黄芪茯苓黄芪茯苓组成黄芪:

甘温,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利水消肿之功。

1.配对机理茯苓:

甘淡,有健脾助运、利水渗湿之功黄芪:

益气升阳、健脾利水1.配对机理茯苓:

有较强的利水消肿健脾消肿用治脾虚气弱证,常与党参、白术、黄精、炙甘草同用。

临床应用用治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之水肿证,常合益母草、泽泻、车前子等合用,现多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也用于白浊、白带的治疗。

临床应用黄芪10-30克,茯苓10-25克。

用量黄芪白术黄芪白术组成黄芪:

最善补肺1.配对机理白术:

最善补脾健脾补中补肺益气用治各类气虚证,尤宜用于脾气虚、肺气虚者,二药以蜜炙者为佳。

如:

玉屏风散中用之以益气固表,治疗肺虚卫弱自汗之证;补中益气汤中用之以健脾扶中,治疗脾虚气陷之证;用治痈肿难溃或溃久不愈,应取二药之生品配伍入药。

临床应用黄芪10-30克,白术10-15克。

用量白术茯苓白术茯苓组成白术:

甘以益脾,苦温而又燥湿1.配对机理茯苓:

甘以扶脾,淡以利湿平补平利用治脾虚证。

每与人参、甘草合用,方如和济局方四君子汤是临床极为常用的益气健脾方。

临床应用用治水饮,每与桂枝、甘草等合用,方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

用治水湿内停,常用方伤寒论五苓散,方中用此药对,起着杜水之源的作用。

临床应用白术10-15克,茯苓10-25克。

用量白术苍术白术苍术组成组成白术苦温而甘,守而不走,最善补脾1.配对机理苍术:

苦温而辛,走而不守,最善运脾。

二者相配,一守一走,动静相合白术得苍术,补脾之不足而泻湿浊之有余;苍术得白术,运脾温,泻有余而益脾之不足,可使健脾及燥湿两方面的作用均得到加强1.配对机理用治脾虚兼外湿证见四肢倦怠、头重如裹,恶寒发热,或见呕恶不食,或见便塘、下利等,常与藿香、佩兰、法半夏、陈皮、茯苓等合用。

临床应用用治脾虚兼内湿,证见腹泻、便溏、纳食不香、食后腹胀、小便不利等,当与茯苓、人参、谷麦芽等合用。

临床应用白术10-20克,苍术10-20克。

用量茯苓山药茯苓山药组成茯苓:

甘淡之味,功专利水渗湿,补少利多1.配对机理山药:

甘平之味,既可健脾益气,又能固肾益精。

茯苓:

得山药则利湿而不伤阴1.配对机理山药:

得茯苓则补脾而不留湿平补缓利用于脾虚夹湿又不耐峻补峻利者,对于病后气弱、年老体若、小儿之调养,尤为适宜。

临床应用用治小便量多、滑数不禁,如儒门事亲中单取此二味,等分为末,稀米饮调服即可。

也常加入健脾益气、或补肾填精方药中以协助主药发挥作用,方如金匮肾气丸、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中均选用了此药对。

临床应用茯苓10-25克,山药10-25克。

用量山药扁豆山药扁豆组成山药:

性平不燥,补脾气、益胃阴,且作用和缓、补而不滞。

1.配对机理扁豆:

健脾益气之中又有和中化湿之功。

山药:

1.配对机理扁豆:

调补脾胃和中化湿用治脾虚有湿所致的腹泻便溏,食少倦用治脾虚有湿所致的腹泻便溏,食少倦怠的治疗。

其脾虚甚者,可与人参、白术合用;怠的治疗。

其脾虚甚者,可与人参、白术合用;湿邪甚者,可与茯苓、泽泻、陈皮等合用。

湿邪甚者,可与茯苓、泽泻、陈皮等合用。

用治妇人脾虚有湿,带脉失约之带下证。

用治妇人脾虚有湿,带脉失约之带下证。

用于病后脾胃虚弱之调摄,也用于小儿消用于病后脾胃虚弱之调摄,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证。

化不良证。

临床应用山药10-20克,扁豆10-15克。

用量甘草大枣甘草大枣组成组成甘草:

甘温,最善健脾益气1.配对机理大枣:

甘淡而平,利水渗湿功佳,并有缓和的健脾助运之力甘草:

1.配对机理大枣:

缓和的调补作用用于祛邪方中,既可防攻邪伤正,又可缓和毒性。

伤寒论大青龙汤。

用于调和方中,可起均衡扶正与祛邪的双向作用。

伤寒沦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

临床应用用于补益方中,可扶正和中,使补而不滞、更好发挥补益药的作用。

方如伤寒论小建中汤、正体类要八珍汤及济生方归脾汤等。

临床应用甘草5-10克,大枣10-15克。

用量二、补阳药对附子人参附子人参组成附子:

大辛大热,温壮元阳而大助先天,且禀雄壮之质配对机理人参:

甘温,大补脾胃之元气而固后天人参:

配对机理附子:

上助心阳、下补命门、中益脾土用于每见于大吐、大下、大汗或大出血后虚脱危候的救治。

单取此二味,煎浓汁服用,对昏迷病人可用鼻饲,方如正体类要参附场。

临床应用用治阳虚寒湿身痛证,常配以茯苓、白术、生姜,方如伤寒论附子汤。

此时,多用炮附子入药,以求散寒燥湿。

临床应用人参5-10克,附子5-10克。

用量桂枝甘草桂枝甘草组成桂枝:

辛甘而温,可出入于气营之间配对机理1.甘草:

甘温,最善健脾益气桂枝:

配对机理1.甘草:

益心气、通心阳用治心悸,证属心阳不振者。

伤寒论中单用此二药,名桂枝甘草汤,治疗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之证。

临床应用也常用于中虚里寒证,较少单独应用,每与白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