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7610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docx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

1.(2分)(2016高三上·温州期中)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蹒跚   诡密    烟霭    形骸    

B.杜撰   训熟    沮丧    胳膊    

C.仓皇   理睬    膨胀    绰号    

D.潇洒   连绵    蹙缩    蘖根    

2.(2分)(2015高二上·浙江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个作家都必然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要想写出完全与社会政治无关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的作品就具有了走向世界被全人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

①使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

②好的作家写的虽然很可能只是他的故乡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

③但由于他动笔之前就意识到了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是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④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上发生的事情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片段

⑤很可能只是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上的人和事

⑥但好的作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加广泛和普遍的意义

A.③④⑤②⑥①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③⑤④    

D.②③④⑤⑥①    

3.(2分)下列各组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现象,一个个事物,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B.要是一篇作品里的观点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C.我们通过赏析这篇散文,看到了老舍先生在他整个创作中,一贯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灵。

D.对于自己的路,我们在探索着,我们在判断着,我们在寻找着,我们在思考着。

4.(2分)(2016高三上·瓦房店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是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④①⑥⑤③    

C.①⑥②⑤③④    

D.③④①⑤②⑥    

5.(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B.《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的一篇赠序。

C.曹操,字孟德,西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元代张养浩,其中“山坡羊”是曲牌名。

6.(2分)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能衔哀致诚              致:

表达    

B.吾去汴州                  去:

离开    

C.图久远者                  图:

打算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孰:

仔细    

7.(2分)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凌万顷之茫然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8.(2分)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顺流而东也          ⑤始指异之        ⑥萦青缭白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⑧小学而大遗      ⑨耻学于师   ⑩穷山之高而止

A.①④/②③/⑤⑦⑨/⑥⑧⑩    

B.①④⑦/②③/⑤⑨/⑥⑧⑩    

C.①④⑦/②/③⑤⑨/⑥⑧⑩    

D.①⑦/②⑥/③⑤⑨/④⑧⑩    

9.(2分)(2017高二下·惠安月考)下列各句与“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沛公安在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为击破沛公军    

D.此亡秦之续耳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4分)

10.(6分)(2017·宁城模拟)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

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

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

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

(1)

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B.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C.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D.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11.(18分)(2019高一上·闵行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穿军装的牧马人

曾剑

我穿上军装,来到这深山老林时,有一种被贩卖的感觉。

我家是鄂西山里的,跑到这东北原始森林。

我如果像电影里那些大兵,在崇山峻岭间真枪实弹地干几场,倒也像个兵。

连队居然让我放马,成为整个连队执行任务时,唯一不带实弹的兵。

那是个灰蒙蒙的冬日,连队一个满脸通红的老兵,把我领到一群军马前,把一只狗尾巴草一样布满毛刺的旧马鞭递到我手中。

我心里亮闪闪的希望,就在眼前的灰蒙蒙中淹没了。

我没有立刻去接马鞭,而是把右手掌贴到胸前。

我摸到了我的心,像这冬日山里的石头,又冷又硬。

在老兵的背影就要消失在马棚拐角处的那一刻,我一个百米冲刺,追上那个老农一样的背影,问,为什么偏偏是我?

因为有怨气,我连一声班长都没喊。

老兵转身,把右手搭在我的肩上,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慈祥的长者。

老兵反问,为什么不能是你?

他说完这句话,伸了—下脖子,好像还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只盯着我的一张脸看,许久,给我一个僵硬的笑。

我的脸上有什么?

我冲到溪沟边,弯腰。

在水里,我看到了自己:

黑皮肤,娃娃脸,月牙眼,自来笑,这不就是个山里放牛娃嘛!

我站起身,望着班长那个令人沮丧的背影,哀叹道,我会成为他吗?

我顺着溪流,走向我的马群。

为什么偏偏是我?

为什么不能是我?

这两个巨大的问号,像两把弯刀,砍着我脑子里的每一根神经,折磨着我。

指导员到马场来看我。

指导员的到来,让我这个冷意很浓的马棚里有了一丝暖意。

指导员是来开导我的。

指导员说,你真行,刚当兵就是班长。

班长?

我直着脖子问。

指导员笑着拍拍我的肩,说,对呀,你不但是班长,你的兵员还是咱连最多的,你看,指导员指着那些马说。

我说,指导员,你就别逗我了。

指导员说,我怎么就逗你呢?

它们都是战马,曾经驰骋过疆场。

现在,都实行摩托化了,用不着它们了,不忍心把它们抛弃,就养起来,任它们老去,死去。

但是,马班是有编制的,它们都有编号,军委首长都知道我们这儿有二十五匹马。

说来说去,我干的是无用功,我还以为这些马,有朝一日能驰骋疆场,或是能成为某位将军的坐骑。

我很烦,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我的价值。

那天,黄昏沉寂,空荡荡的大地显得悲戚。

本来放牧一天我应该很疲惫,可一只马鹿的出现使我兴奋起来。

我其实并不认识马鹿,是一个老兵告诉我的。

老兵说,马鹿像小马驹,但长着鹿茸,特别漂亮。

马鹿见了我,并不惊跑,而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用两只充满灵性的眼睛望着我。

我也望着马鹿。

马鹿一动不动,在黄昏的光线里,像一张色彩强烈的油画。

然而,一杆猎枪,却要毁坏我眼前的这一切。

那是一个身披翻毛羊皮坎肩的猎人。

我走向他,用我的身体,挡住他朝向小马鹿的枪口,一动不动。

天地静得一枚松针掉下来都能听得见。

最终猎人枪口朝下,长吐一口气,人像泄了气的皮球,软了下去。

他冲我喊,行,当兵的马夫,你行!

我行吗?

当那个猎人远去时,我问自己。

我吓出一身汗,心都快停止跳动,血好像凝滞不流了,他居然说我行。

那人的背影完全消失在林子里的那一刻,我的血管跳得更厉害了,像解冻的冰河。

是后怕吗?

我问自己。

是的,我后怕,但是,我行!

我回答自己。

我只是一个牧马人,制止猎人的捕杀,这不是我的职责,但是,我站出来了,站在一管随时可能把我打成筛子的老式猎枪面前。

从那个黄昏起,我在我的心里,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

我是个马夫,但我不可以被忽略!

我慢慢地对我的马好起来。

我从来没有重重地抽打过它们,现在,我连鞭哨都不忍心挥响。

(1)   穿军装的牧马人第二段自然段划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效果。

(2)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一段作用很大,寥寥几句就交代了“我”的新兵身份,并表明了“我”失落、沮丧的心情,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B.“我”被连队选中做牧马人,因无法接受现实而不愿接过老兵手中的马鞭,但看着老兵离去时沮丧的背影,“我”感到愧疚与同情。

C.当“我”陷入痛苦时,指导员来看望“我”,给了“我”精神上的鼓舞,让“我”对军马有了新的认识,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语言极富特色,不仅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并且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都使用转述句,简洁明快。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根据文本进行概括。

(4)“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两句话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2.(11分)(2017高二下·馆陶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易,字希白。

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

俶归朝,群从悉补官。

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

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

然自此以才藻知名。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

易简曰:

“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

”太宗惊喜曰:

“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

”值盗起剑南,遂寝。

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

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

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

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

奏疏曰:

“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

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

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

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

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

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

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

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

数月,召还。

久之,判三司磨勘司。

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

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

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

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B.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

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

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D.“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3)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

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

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

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

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②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13.(8分)(2017高二下·武汉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别友人①

【唐】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陈诗中“青春明月初”写眼前之场景,描绘出春夜隽永,明月高悬的美好,扣诗题“春夜别友人”,是实写。

B.陈诗颈联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C.孟诗首联写诗人落第后的景象,门庭冷落,车马稀少,“寂寂”虚实兼写,既表现门庭景象,又表现诗人心情。

D.孟诗颔联中借“芳草”代指诗人济时用世的志向,为追寻志向而与襄阳故人离别,与下文“知音世所稀”呼应。

E.两首诗作者同为唐人,同写别情,均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使得别情的抒发含蓄蕴藉,涵咏不尽。

(2)

这两首诗离别时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共1题;共3分)

14.(3分)(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

(韩愈《师说》)

(3)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

15.(3分)(2016高二上·市南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①_______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________。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

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

因此,③________。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6.(5分)(2016·淮阴模拟)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

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鲁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4分)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1-4、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2-1、

12-2、

12-3、

12-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13-1、

13-2、

五、默写(共1题;共3分)

14-1、

14-2、

14-3、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

15-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