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7276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57 大小:7.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docx

XX县特色小镇项目可研报告

 

 

 

XX县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昌华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二月

 

南昌华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谢仲平高级工程师

报告编制人员:

序号

姓名

职务

学历

职称

1

谢仲平

专业负责人

本科

高级工程师

2

艾云龙

总工

本科

高级工程师

3

董太福

职员

本科

高级工程师

4

张润华

职员

本科

高级工程师

5

简迎龙

职员

本科

工程师

6

李敏

职员

本科

工程师

7

汪欢龙

职员

本科

工程师

8

刘春斌

职员

本科

工程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县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二、建设单位概况

XX县XX镇人民政府

三、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三个景区点,分别为XX莲花古镇、姚西村、高虎垴苏区小镇,项目区域由206国道进行空间串联。

四、建设内容和规模

1、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一期工程内容

(1)XX古镇景区一期实施工程内容:

古镇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古镇内部建筑修缮面积17947㎡。

立面建筑整治及道路整治工程:

立面建筑整治及道路整治工程:

包含对古镇内部建筑整治工程22736㎡、文明新街立面整治工程1468㎡及路面整治1067㎡、梅驿圩市(古商道)立面整治工程1801㎡、盱江河沿岸建筑立面整治工程372㎡、驿圩市路面整治工程1508㎡、古镇车行道路断面整治工程4973㎡、古镇传统街巷整治工程7356㎡、整治车行道路及电瓶车道路4680㎡

拟建工程:

包含古镇传统街巷综合管沟建设3925m、驿•粮仓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程3216㎡、四处生态公厕共计658㎡、太阳庙玉皇塔300㎡

河道治理工程:

古镇水塘修复与环境整治工程共计7070㎡。

(2)姚西景区一期实施工程内容

整治改造工程:

包含竹林风景改造工程入口景观500㎡、竹林购物街改造面积1500㎡、休憩平台和竹憩亭1处。

拟建工程;该景区拟建工程包含电瓶车停靠站2处;仿古连廊42m;九品香莲园(含入口节点景观绿化工程4155㎡、综合体验中心0.98公顷、莲田溪涧观赏A区6.2公顷、精品莲种植B区5.2公顷、产业莲种植C区4.4公顷);田趣农娱溪道和漂流一项;篝火营地、帐篷营地2300㎡。

(3)高虎垴景区一期实施工程内容

整治改造工程:

包含同心街街道立面改造面积3100㎡、战役纪念场所改造面积5500㎡、改造现有宗祠广场为红军反围剿沙盘广场面积2000㎡。

拟建工程:

该景区拟建工程包含山顶鲜花台200㎡、山顶纪念广场1200㎡。

2、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二期工程内容

(1)XX古镇景区二期实施工程内容:

古镇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包含对驿·观音客栈古建筑修缮1614㎡、东山下古建筑修缮600㎡、驿·清溪(新街上)客栈古建筑修缮3780㎡。

立面建筑整治及道路整治工程:

包含对古镇内园林绿化整治15790㎡、整治广场铺装4795㎡、老镇政府建筑改造利用工程1608㎡、游客服务中心(原小学建筑)整治建筑面积1972㎡及建筑周边环境整治3934㎡。

拟建工程:

拟建停车场7000㎡、配套服务设施900㎡、旅游游步道3840㎡、路亭3处烤烟房2处共计380㎡、古镇莲花广场东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设施1266㎡、部分传统风貌民居5049㎡、配套电瓶车站8处。

拆除及新建传统民居建设工程:

包含近期古镇内部建筑拆除面积22244㎡;及闲置区域新建部分传统风貌民居建筑等。

(2)姚西景区二期实施工程内容

拟建工程;姚西景区二期在该景区拟建服务中心停车场7200㎡。

一期工程主要技术方案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XX古镇景区

1

环境整治工程工程费用

其中

1.1

街面立面改造

其中

文明新街立面整治工程

1468

梅驿圩市(古商道)立面整治工程

1801

盱江河沿岸建筑立面整治工程

372

1.2

路面整治

其中

文明新街路面整治

1067

驿圩市路面整治

1508

古镇车行道路断面整治工程

4973

古镇传统街巷整治工程

7356

整治车行道路及电瓶车道路

4680

2

公有历史建筑及传统建筑治理、修缮工程费用

其中

2.1

古镇内部建筑修缮建筑

17947

2.2

古镇内部建筑整治建筑

22736

3

新建工程

其中

3.1

古镇传统街巷进行综合管沟建设

m

3925

3.2

驿•粮仓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3216

3.3

四处生态公厕

658

3.4

太阳庙、玉皇塔

300

4

水系、池塘整治

4.1

古镇水塘修复与环境整治工程

7070

姚西景区

1

整治改造工程

其中

1.1

竹林风景改造工程

1.1.1

竹林入口景观

500

1.1.2

休憩平台和竹憩亭

1

1.1.3

竹林购物街

1500

2

新建工程

2.2

电瓶车停靠站

2

2.3

仿古连廊

m

42

2.4

九品香莲园

2.4.1

入口节点景观绿化

4155

2.4.2

综合管理、销售、品尝体验中心

公顷

0.98

2.4.3

莲田溪涧(九品香莲种植、观赏A区)

公顷

6.2

2.4.4

精品莲种植B区

公顷

5.2

2.4.5

产业莲种植C区

公顷

4.4

2.5

田趣农娱溪道和漂流

2.5.1

漂流

1

2.5.2

水磨工坊

1

2.5.3

水力碾作

1

2.5.4

翻车乐园

2000

2.5.5

水力榨油

1

2.5.6

动力水车

1

2.5.7

高转筒车

1

2.6

篝火营地、帐篷营地

2300

高虎垴景区

1

整治改造工程

其中

1.1

改造同心街街道立面

3100

1.2

战役纪念场所改造工程

5500

1.3

改造现有宗祠广场为红军反围剿沙盘广场

2000

2

新建工程

2.1

山顶鲜花台

200

2.2

山顶纪念广场

1200

二期工程主要技术方案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XX古镇景区

1

环境整治工程工程费用

其中

1.1

古建筑周边环境整治

其中

园林绿化

15790

整治广场铺装

4795

1.2

老镇政府建筑改造利用工程

1608

1.3

游客服务中心(原小学建筑)及环境整治工程

其中

整治建筑面积

1972

建筑周边环境整治

3934

2

公有历史建筑及传统建筑治理、修缮工程费用

其中

2.1

驿·观音客栈古建筑

1614

2.2

东山下古建筑

600

2.3

驿·清溪(新街上)客栈古建筑

3780

3

新建工程

其中

3.1

配套电瓶车站

8

3.2

停车场

7000

3.3

配套服务设施

900

3.4

旅游游步道

3840

3.5

路亭3处,烤烟房2处

380

3.6

古镇莲花广场东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设施

1266

3.7

部分传统风貌民居

5049

4

古镇内部建筑拆除建筑

22244

姚西景区

2

新建工程

2.1

服务中心停车场

7200

五、建设工期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量、施工条件、施工难度、资金筹措,以及路网规划等,初步拟定本项目实施期为2年。

为不影响工程进度,2016年12-2017年4月需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征地拆迁等工作。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49814.45万元,其中:

工程费37658.49万元(其中一期工程费用30240.49万元,含莲花古镇建安工程费20244.05万元、姚西6490.73万元、高虎脑3505.71万元;二期工程费用7418.00万元,含莲花古镇建安工程费7194.80万元、姚西223.20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466.00万元(含征地拆迁补偿费用5116.12万元),预备费3689.96万元。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49814.45万元,一期投资总额40001.96,二期投资总额9812.49。

资金来源:

由上级资金、银行贷款、单位自筹三方组成。

第二节项目提出理由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和目标,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为相应国家规划,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XX市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XX市将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小镇。

力争通过3~5年的培育发展,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镇。

XX镇是千年古镇、莲花古镇,2003年7月被XX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XX镇又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有万亩莲花带,抚河源头探秘;历史名胜有50余幢明清古建筑;红色旅游有苏区遗址,彭德怀、杨尚昆的高虎脑战斗作战指挥部和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等,现已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形成了以“红色、古色、绿色”三色一体的独特旅游资源。

为了顺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及XX市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相关意见,通过建设XX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对XX镇进行科学规划,整合各类资源禀赋;配套建设道路、给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保护历史古建筑、建设生态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彰显当地古文化,实现以旅游开发带动城镇化的建设,以达到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化速度,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宣传文化、整合周边产业,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战略,带动全镇乃至全县经济腾飞。

第三节项目编制原则及依据

一、项目编制原则

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规划的原则是保护历史的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

1、保护形成XX镇历史文化名镇风貌格局及延续历史名镇的风貌特色;

2、坚持重点保护的原则,提高保护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4、坚持持续整治的原则,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尊重历史,保护好真实的历史遗存,实现古镇保护的可持续性;

5、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调动居民保护的积极性。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3、《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4、《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5、《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2]166号));

6、《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2003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7、XX省建设厅《XX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办法》2004;

8、《XX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2;

9、《XX省旅游条例》(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8月颁布);

10、《XX省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XX省旅游局,2010年11月发布);

11、《XX市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抚办发〔2016〕27号);

12、《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0)》;

13、《XX县XX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14、《XX县XX镇总体体划(2007—2020)》;

15、《姚西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6、《XX古镇保护规划》;

17、《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1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1996);

20、《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10001-1994);

21、项目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源现状资料;

22、当地建材的现行市场价格;

23、其他有关文件。

第四节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的建设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需要、是继承优秀历史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满足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需要,也是XX镇历史文化名镇基础设施配套的需要。

2、该项目得到XX市政府、XX县政府,发改委,国土局,建设局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项基础设施均可满足项目实施建成后的需要。

3、该项目按照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充分考虑到XX镇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实际情况,并符合《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XX县XX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要求,可操作性强,组织管理措施到位,切实可行。

4、本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

5、本项目建设将完善XX镇基础设施配套,对保护XX镇,提高XX镇的安全系数,改善镇内居民生活条件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工程方案切实可行,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二、建议

1、在实施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积极想办法筹措建XX县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

3、建议XX县政府、旅游局、文化局大力宣传XX镇历史文化名镇古建筑群等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当地莲文化,抓住XX镇历史文化名镇的历史特色,以特色来增强吸引力,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3、建议XX县政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加大对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资金的投入,使XX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4、建议XX镇人民政府、县文化局加大对XX镇莲花4A景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

并提供技术指导,政策支持等,确保XX镇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XX镇位于XX市南端,XX县南部边境,武夷山脉腹地,系抚河源头。

东邻XX县杨溪乡,南连石城县木兰乡和小松镇,西界宁都县湛田乡,北接XX县赤水镇。

总面积为202平方公里。

镇政府所在地XX圩距县城43公里,国道206线贯穿全境。

二、历史沿革

西汉景帝年间(约公元前149年),XX名梅村,岗上梅树千棵,为古代通往闽、粤必经之道,南北往来商贾,朝庭兵马传递文书歇息之处。

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于梅村建驿馆,后圩镇建于驿站之前,XX从而得名。

明时称梅驿圩,建国前为XX镇,1950年名XX区,1958年成立XX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XX乡,1985年改为XX建制镇。

2001年10月与高虎脑乡合并入XX镇。

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行政区划及人口

全镇辖18个行政村,172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5224户,22512人,其中非农业户1000余户,3000余人,镇区常住人口4200人,有汉族和畲族。

全镇有党员561名,31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员387名。

 

各村基本情况一览表

村名

人口

(人)

自然村

(个)

工农总产值

(万元)

农业总产值

(万元)

耕地面积

(亩)

居委会

2873

XX

2320

18

744.4

517.9

1487

姚西

1521

21

622.1

445.3

1998

南坊

1352

15

433.5

287.8

1321

桐斜

1269

18

512.6

358.4

1425

横路

1739

22

635.9

450.7

1869

下王

803

14

340.2

245.3

1015

河东

1333

19

509.5

331.2

1965

田西

1813

25

688.9

510.4

2041

坪背

2166

27

735.8

538.3

1901

贯桥

1414

18

340.9

223.8

1878

麻坑

357

9

88.1

57.9

595

庄下

818

16

189.8

125.4

1214

苦竹

278

7

84

55.3

570

中寺

1128

20

289.5

819.3

1793

赤岭

408

9

101.8

67.7

811

招禾

469

14

116.2

77.4

623

石岌

209

7

78.2

57.7.

173

船坳

242

5

82.1

60.6

564

四、自然概况

XX县XX镇域土壤以红黄壤为主,此为红壤,质地轻至中壤,呈酸性,上、下两段为厚层状砾石、砂砾石、间夹灰色泥质砂岩、粉砂岩、粘土及少量中厚层状砂砾岩、局部夹灰泥炭,厚约40米。

产丰富的植物化石和泡粉化石。

XX镇地貌主要属低山地貌,武夷山三面环绕。

最高处是血木岭,主峰海拔991米,平均海拔约355米。

境内主河XX河系旴江源流,源出姚西村血木岭,集诸溪水于东北流入赤水镇,境内长达40公里,流域面积达120平方公里。

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19.6度,年均日照1932小时,年均降雨量1172毫米,平均无霜期273天。

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常多西南、西南偏南风。

五、经济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XX镇经济发展较快,XX镇科技农业,传统农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和农村综合生产能力。

XX镇过去就是较大的边贸圩市,市景繁华,从事商贸的商贩来自周边的多个县、乡镇。

延续至今较浓厚的商品流通意识为XX商贸经济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改革开放后XX镇商贸业和其传统农业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交易景象较繁荣、有个体工商户118家之多,主要品种为白莲、药材、服装、百货、电器等,各类产品销售额达3321万元,镇区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已白莲速冻加工厂为主。

 

第二节区域社会经济现状

一、XX县经济区位优势

XX县毗邻三大经济区,北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依珠三角经济区,东属海峡西经济区,其发展深受三大经济区辐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XX县地处武夷山西麓,XX省东部边境,是抚河的发源地,为XX省南北通行要道,距省会南昌市261公里,距京九线赣州站227公里,距浙赣线鹰潭站200公里,至XX市区160公里。

区域交通位置优越,经过XX的有336省道、217省道(昌夏一级公路)、206国道和济广高速公里。

随着吉建高速公路和鹰瑞铁路的规划建设,XX县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二、XX县“十二五”时期社会经济综合现状

“十二五”以来,在XX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莲乡·幸福XX”的目标,以“加快发展,提质升级”为主线,全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兴县、项目立县、民生安县、生态靓县”发展战略,攻坚克难,争先进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综合实力五年大幅增强。

五年来,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靠前,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13亿元,五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11.1%;财政总收入达到8.21亿元,五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8.7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5亿元,五年增长2.84倍,年均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56亿元,五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6.8%;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67.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68.54元。

——产业结构五年逐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由2010年的19:

50:

31调整到2015年的17.6∶46.3∶36.1。

农业形成莲、烟、药、菌、果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推进大棚蔬菜种植、肉牛养殖等“共创·小康”特色种养产业。

工业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家,规上主营业务收入达74.57亿元,增长150%。

全县一般纳税人物流企业达到82家,年均税收1.6亿元以上;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试点县”,XX镇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南银村镇银行、九江银行等相继投入运营,2015年电子商务企业(含个体户)达到400家,年销售总额达3.5亿元,其中5家企业获得市政府电商产业扶持奖励资金。

——城乡面貌五年重大变化。

按照“一河两岸”的城市发展思路,“做精、做美、做靓”城市。

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5.6%,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7平方公里,五年增加了1.9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7.9万人,五年增加了1.1万人。

五年累计投入36.7亿元,实施顺化大桥、县人民医院、老干部活动中心、长途汽车站、雁塔新区建设等158个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入6900余万元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路灯设施完好率和亮灯率均达98%以上。

——改革开放五年突破进展。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五年共取消316项、下放209项审批事项。

稳妥推进机构、林业体制、户籍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体制、卫生医疗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工作,其中林业体制改革工作成为全国先进典型。

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市率先颁发了第一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15年出口总额达到1.3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达到0.25亿美元。

三、XX镇社会经济背景

2015年XX镇农业总产值达183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

农业种植以经济作物为主,兼产水稻、大豆等。

主要品种白莲、晒烟(黑老虎)、泽泻(大天鹅蛋)三大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其声誉蜚声海内外。

XX通芯白莲有1300余年的种植历史,拥有贡莲之誉。

这里的白莲以其色白、粒大、清香、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著称。

2015年,全镇白莲种植面积28000余亩,年产量370余万斤,总产值5100万元。

晒烟自明万历年间开始种植,晒烟种植面积2300亩,产量15万余公斤,是制造混合型香烟和雪茄烟的优质原料,另外种植烤烟1534亩。

泽泻自清朝道光年间种植距今200多年历史,2015年种植面积18500余亩,产量740余万斤。

XX镇工业总产值为9232余万元,工业主要是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发展了贯桥木竹制品厂、森林化工厂、联心服装加工厂、塑料粒子厂、木材加工厂、白莲速冻加工厂、莲峰食品厂、龙井发电站等。

2015年底,XX镇工农总产值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