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docx
《网络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
网络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
网络环境下的专利文献的建设和共享
文献部丁建业
一、序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延伸至全球各个角落,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
社会知识与文献的生产传播因此出现了新的特点,对文献信息存取的认知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
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了地域和机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异地之间文献信息的快速交流、利用成为现实,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文献获取的“自由空间”。
在文献资源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态势下,专利文献资源共享的国际合作和联盟活动日渐增多,并向规模化、实用化发展;专利文献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专利文献资源共享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最近几年,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专利文献的资源网络已步入实用阶段,终端用户可以在统一界面上查询所有互联的国家专利文献和数据库。
中国以及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家的专利文献资源网络也正在奋起直追,如印度的EPIDOS同族专利查询系统。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的专利文献的建设和共享这个题目,就专利文献资源网络化、标准化和共享谈几点看法。
二、专利文献的特点
文献作为知识载体,同时又是情报载体、信息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概念逐步扩大,其涵义也更加广泛,我国颁布的《文献著录总则》中指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所以“文献、图书、资料三者已没有什么严格区别,今天我们所指的文献就是以文字、图像、公式、声频、视频、数字代码等手段,将信息、知识记录或描述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能起到存贮和传播信息和知识的作用”。
根据这一定义,专利文献资源建设范围几乎无所不包。
从本质上讲,专利文献实际上是一种具备法律功能的文件。
专利文献是专利法的产物,它与知
工。
而在高科技的环境下,自动文摘和自动索引技术不断成熟,使现代文献的加工过程有悖于传统文献的加工过程:
例如一二次文献同时发行、先发行二次文献再发行一次文献、不发行一次文献、二三次文献同时发行的等情形屡见不鲜。
文献信息的非线性化,使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乃至文献的重组和综合十分便捷。
但如果没有较高素质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对文献进行分类,没有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著录及有序的目录组织,却可能使文献资源变死,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讲,专利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文献著录及目录组织工作,又是专利文献实现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的重要业务基础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模式进行著录,否则将会极大影响今后专利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3.数据库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建立这一基础,必须实行总体布局。
目前,专利数据库标准不统一、规范性差、格式不同、检索软件多种多样,大部分数据库无法互联,资源共享性差。
同时,数据库维护和更新较难,这主要是由于各系统之间没有按国际、国内标准建库,使得数据库的质量参差不齐。
为此,应研究制定数据库的国家标准,并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提高数据库的通用性,为数据库上网,并最终为进入世界专利强国作准备。
4.加强专利文献数据加工的责任心,提高验收专利数据的准确性
在专利文献数据加工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专利文献数据库数据本身的法律责任问题。
例如2002年有一起案例,从侧面反映了专利数据的重要性。
某专利权人上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行的数据库(光盘)中对某项专利的记录存在错误,经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调查取证,于2002年6月18日做出行政判决书,判决确认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记载错误构成违法;判令国家知识产权局赔偿牛某某经济损失4000元。
该判决是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造成的错误信息已经对外公开、且损害了相关人的合法权益这一事实做出的。
该案例说明对专利数据不仅要看到它的信息性,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它的法律性。
在专利数据库的建设中,数据加工是严谨的,涉及法律状态的要负法律责任。
由于专利文献数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所造成的损害,应当由数据加工单位(法人)对外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所以,加强专利文献数据加工的责任心,提高验收专利数据的准确性,对进行专利文献数据加工十分重要。
三、专利文献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
1.保护数据库所有者的知识产权,促进专利文献信息的充分公开和利用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专利文献的数据收集、存储、检索活动中,数字化、网络化使得传统的专利文献的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而且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对信息资源建设产生很大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旨在保护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同时促进构成这种产权的文献情报信息的充分公开和利用。
专利文献工作人员在文献收集、加工、服务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同样应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这是专利文献服务的深化,也是专利文献信息工作内容的深化。
2.数据库内容的选取或编排构成了智力创造,就应对其本身提供保护
数据库是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现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作品类型。
依据作品的性质和形态,数据库宜归属于“汇编作品”。
对数据库而言,创作者在数据输入计算机前,完全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对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选择、修改、汇编而构成新的数据。
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智力劳动,其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取或者编排上,这符合著作权的标准,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所以,一个数据库获得版权保护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具有独创性。
而数据库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取或者编排上”,即关键要看数据记录、文档结构和数据属性等的选取和编排上。
对数据库中记录、字段和数据结构的定义,以及文档结构的处理方法均是智力劳动的成果。
对于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给予版权保护是符合知识产权制度的宗旨的。
专利文献的加工,对科研、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极具价值。
对其加以保护,有利于提高数据库制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发展。
最有影响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将数据库作为汇编作品,认为数据库如果符合独创性的标准是可以受到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的保护。
所以对于那些由不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组成的专利文献数据库,其数据库的版权如果符合独创性的标准同样可以得到保护。
1996年3月生效的欧盟《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对那些由实质性投入而建成的数据库,率先采用特别权来提供法律保护。
这些已超出了版权的保护范围,目的是保护数据库生产商对数据库的投资。
《指令》要求数据库要有体现创新性的要素,如对资料进行选择、加工、索引或增值。
1993年通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10条规定:
“数据或其它内容的汇编,无论是采用机器可读方式或其它方式,只要是其内容的选取或编排构成了智力创造,就应对其本身提供保护。
”对自己新开发出来的数据库的有关算法的权利,开发者通常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保护。
四、文献资源共享是专利文献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网络环境使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发生了变革
专利文献资源共享是指在网络和市场环境下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对网络资源的共享(硬件、软件和信息)。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所谓传统的信息共享模式,是以建立合理的藏书布局为基点,通过行政力量对一个国家、地区或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作出预先的合理安排。
从1987年建立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馆为收藏中心,以全国48个专利地方文献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专利文献服务体系,其目的从整体上达到比较高的文献覆盖率。
由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已走出了传统型的轨道。
网络化的兴起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存贮、传递方式,为专利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开拓了新的境地。
2.网络环境使专利文献服务方式发生变化
各国专利局和国际专利组织纷纷利用因特网免费传播专利信息,因特网专利文献检索系统逐渐形成体系,为世界各地的用户快捷地获取专利信息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工具。
因特网专利数据库的突出优点在于数据量大,更新及时,使用方便,很多数据库能够直接浏览全文。
较著名的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站数据库(www.wipo.org),该网站由世界知识产权局提供,其中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的知识产权电子图书馆(IPDL),提供了PCT电子公报,马德里申请商标数据库,JOPAL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
欧洲专利局esp@cenet网络数据库,可检索欧洲专利局及欧洲组织成员各国的专利文献,还可以检索国际专利信息(PCT)、日本公开特许信息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3000万件专利文献。
美国专利商标局因特网专利数据库由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提供,收录了1790年7月31日至今的美国专利。
截止到2003年2月为止,已有77个工业产权局或组织上网。
3.应加强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
在我国专利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建设中,应加强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使各文献信息机构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体系。
文献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系统(专利、商标、版权、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加强协作和协调,强化协作网的作用。
行政职能部门应协调组织相结合,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引导网络化建设。
第二,要大力推进专利文献数据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
要想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其关键是标准化。
标准化贯穿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各个环节,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通畅的文献信息交流。
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着手制定知识产权行业的相关标准,如表格格式和代码标准中的表格代码规则。
这一工作的开展无疑对我国专利文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自动化的建设要在网络化建设的指导下进行。
可以先建立地区性单元网络,而后再从纵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单元网络。
五、网络下的专利文献资源共享基础
1.计算机设备及网络配置是专利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必需
要建立完善的专利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必须改善网络条件,提高计算机硬件配置和网络传输速率,全面提高带宽,使专利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得到技术上的充分支持和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发展成熟起来,如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大型数据库(sybase等)的发展以及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的出现(iBase),这一系列技术为信息存储检索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使专利文献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成为可能。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文献数据源库。
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提供了物理上的可能性,超文本标识语言、超媒体技术以及TCP/IP协议的产生和应用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2.利用网络资源(数据、程序、硬件等),实时集中处理,协同工作,互补不足。
面对快速发展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建设好专利文献信息资源,实现专利文献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已成为国际间倡导的主流。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迈开了较大的步伐。
各种网络的纷纷建立,对信息资源共享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专利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谁拥有专利信息数据、谁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脉搏,谁就可能更快地拥有技术财富。
网络环境中,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数据、程序、硬件等),实时集中处理,进入远程数据库,同时也允许多人共同进行同一项工程的协同工作,互相修改信息。
在数据库建成后,要及时更换数据信息,保证数据库生存的活力。
特别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专业网络特色数据库,并使其朝着多媒体、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网络建设的产业化与标准化要求、以及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已经使文献信息机构之间仅以互助为基础的单纯的非利益性的伙伴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国际文献资源共享的合作的互利互惠关系。
构建信息共享网络必须适应这个变化,积极导入现代化的运作模式。
专利文献信息机构应尽量使用可兼容的自动化系统,按统一标准建设数据库,各系统可以互联,使之能够与其他机构共享资源,避免浪费。
在建设专利文献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时,应制定并执行一定的标准,包括建立统一联合编目系统、统一查询界面等。
3.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安全技术
数据库可把纸件文献以数字化形式存储起来并联入网络,并使文献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和利用,从而为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奠定基础。
要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必须选择一个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尽可能保证系统的先进性、灵活性、可扩充性和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服务器和各工作站的协调能力。
信息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的安全、软件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正常运行的保证,通过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对信息资源进行安全管理,防范计算机病毒,以保证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
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文献资源共享的几种服务方式
在局域网下,文献部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为审查员提供服务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供电子专利对比文献的服务
文献部利用局域网和磁盘文件夹共享,实现纸件文档变电子文档,零距离为审查员服务。
我局为审查员提供的数据主要来源有:
1)数据库下载(中国专利数据库、EPOQUE、美日全文库、文献数据源库等);
2)因特网下载(esp@cenet、INPADOC-Index等);
3)光盘下载(美、日、德、英、俄等国的专利文献);
4)纸件扫描(外观设计图片等);
5)非专利文献的馆际交换(电子邮件)(国图、清华等)。
为审查员尽快提供这些电子文献数据,文献部利用磁盘共享,建立审查员代码文件夹,在局域网上,实现审查员专利对比文献需求提交(提交单、邮件、代码文档库),文献部接收整理、分配、加工、上架的电子文档自动化和电子化。
为安全管理电子专利文献文档,文献部又制定了电子文档共享的管理权限,专利文献电子文档如下:
1)需求(写和修改权限)权限――审查员本人;
2)复制和只读权限――审查员;
3)上架(写)权限――工作人员;
4)修改权限――管理人员;
5)完全控制权限――专人。
在建立电子文档的同时,文献部也准备采用专利文献的号码标准(参考国际通用标准和文献部为专利局制定的专利文献标准)。
2.网上借阅服务
通过电子邮件(E-Mail)发送、收取、回复、转发、存储与删除功能,进一步为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支持。
如向国家图书馆交一定的费用,将国家知识产权局没有馆藏的,审查员又急需的书或期刊,经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电子扫描后,通过电子邮件方式,由文献部工作人员接收整理后,再提供给我局审查员。
这种采用文献资源共享提供非专利文献的服务方式,比我局单独订期刊,收藏、编目后,再提供给审查员服务,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人力上和资金上花费都合算得多。
3.检索同族专利、优先权文献服务
在网络上,用远程服务器的磁盘文件目录共享,以交互方式查访并进行文件下载和检索的服务,它可以把远程机上的程序和文件拷贝到本地机上使用。
利用超文本浏览工具(3W),在网上通过《专利文献数据源库》查询专利对比文献,检索同族专利、优先权文献,满足局审查员的服务需求。
八、统一化、标准化是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1.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
要想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其关键是标准化。
标准化贯穿于资源共享的各个环节,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通畅的文献信息交流。
在传统服务方式下,我们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包括分类的标准化、著录的标准化等等。
只有格式标准化,才能实现数据的转换、交换、兼容和不同系统资源的共享。
在这方面,图书馆系统的CNMARC作了有益的尝试。
它不仅对国内文献资源建设影响巨大,而且在中文文献国际化共享方面搭起了一座桥梁。
CNMARC避免了重复劳动,使标准化数据得以共享。
但在网络环境下遇到挑战。
为此,应研究制定数据库的国家标准,并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提高数据库的通用性,为数据库上网,并最终进入世界市场作准备。
标准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优化协调过程,单个标准技术不一定是最高水平,但所有技术整合起来形成的标准体系将是最优水平。
专利文献信息机构的自动化、已建的管理信息系统、专利文献著录格式标准化及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都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专利文献信息标准推广和使用。
目前,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工业产权信息常设委员会(PCIPI)和技术信息常设委员会(SCIT)负责制定、修订并通过的工业产权信息与文献各项标准、建议和指南总计48项,涉及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协调各国工业产权信息活动,通过标准、建议、指南的方式向各国工业产权局、国际性专利组织推荐使用,以便对其工业产权文献和信息工作提供指导。
使各工业产权局和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工业产权客体的申请、审查、公布、授权程序中电子数据处理的协调一致,促进工业产权信息(文本和图象)在国际间的传递、交换、传播和分享,以及促进工业产权信息的检索和利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着手制定知识产权行业的相关标准,WIPO制定的信息标准如表格格式和代码标准中的表格代码规则。
这一工作的开展无疑对我国专利文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概要 国家知识产权局 田力普
2.专利文献概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文献部李建蓉
3.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享的思路和举措湖南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五期方胜华
4.关于制定中国专利文献公布标准的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文献部严笑卫
5.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情报学报第17卷第五期崔雅萍
6美、日和欧共体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比较研究中国国防科技信息1997.3王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