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4830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一中新都一中等九校学年高二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城邦一词来自英译“city-states”。

该词是希腊文中“polis”一词的翻译,有学者认为这种译法并不严密。

因为“polis”最重要的含义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上的。

你认为最接近其原意的是

A.城市国家B.邦联国家C.殖民国家D.公民国家

2.《十二表法》第8表第22条:

“法律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事后拒绝作证的,即为‘不名誉者’,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亦不得请他人为之作证。

”这体现出罗马法

A.强调证人证言B.把道德法律化C.保护平民利益D.重视法律权威

3.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

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D.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4.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酌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

这一“违宪”裁决直接表明美国总统

A.受到司法机关的制约B.受到立法机关的制约

C.受到美国选民的制约D.受到各州政府的制约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B.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6.下图为19世纪末期关于稗斯麦的一幅讽刺漫画,由此可以得知当时德国

A.虚拟的资产阶级民主B.民众毫无民主的权利

C.宰相享有最高的立法权D.尚未确立近代代议制度

7.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8.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齐普曼认为:

“美国的权力虽然强大到能设定国际行动日程,但却无力有效地在全球执行这样的日程,其他强权无论是国家还是次国家都有力量足以对抗美国的日程,但是却无力塑造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或推行不受外界影响而又能持久的地区日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B.一超与多强局面并存

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D.地区性力量逐步崛起

9.“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俨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不可以得出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C.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D.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10.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超过40座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个锐减至19个。

17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

材料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B.土地显贵追求享受购买奢侈品

C.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出现不足D.新兴资产阶级己代替土地贵族

11.对右图所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12.“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B.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D.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13.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

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

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

C.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14.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

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449个。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自由主义的盛行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输出的带动D.垄断资本的膨胀

15.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

该立法主要是为了

A.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B.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扩生态平衡

C.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D.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

16.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

这表明

A.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17.下图是美国“1992~1998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

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D.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18.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政治构想,借着永久性的安排(至少是长久性的),进而统一各个主权国家经济活动、法律系统(就某种程序而言)。

”为此构想奠定基础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不结盟运动

19.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

用一个比喻:

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

WTO成立,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于是,劳动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

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这说明了

A.全球化下国际分工体系不平等B.全球化扩大了经济运行的规模

C.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D.全球化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

20.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

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

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抨击君主专制,捉倡信仰自由D.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21.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世俗王权的演变C.教会势力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22.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

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度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23.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

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可以缠绕宇宙”。

据此判断,该科学家的理论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

C.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D.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4.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

“我不过是位历史学家的书记而己……收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写的历史,即风俗史。

”该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百年孤独》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

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

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

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

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

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

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

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

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犄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

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5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

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

汤因比的观点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传统观点,他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

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

质疑者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

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

“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

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工业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

27.(15分)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具有道德的、感情的和非理智的意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做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

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雅典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但多数裁决规则并不足以为少数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历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国的国父,在民主问题上都比现在西方的政客要谨慎得多。

他们大多倾向于采用“共和”与“法治”来防止“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

——张维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材料三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视为对现存制度不满,却又苦于传统理想主义破灭后的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

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与盛行本身也从反面说明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为内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内在矛盾。

改革过程中忽略公正问题,加剧贫富分化都会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

从整体上说,当今的民粹主义复兴足一种消极现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一金雁《民粹主义:

俄国与世界,昨天与今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在民主政治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尝试”,并概括其弊端。

(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父”谨慎避免民粹主义的做法。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影响。

(5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代民粹主义的危害。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规避“当今民粹主义复兴”的途径。

(5分)

1-5:

DBCAB6-10:

ACBCA11-15:

CBACA16-20:

DBABD21-24:

ACAC

25.

(1)相似:

通过立法手段实施;国家(政府)推行;以弱势群体为救济对象;都形成了社会保障的思想或理论。

(8分)

(2)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欧共体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80年代,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6分)

原因:

二战后西欧普遍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或答“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西欧经济的一体化密切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8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增速减慢。

(6分)

(3)认识:

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调整完善。

(5分)(其它回答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6.评分说明(12分))

分值要求

10-12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毹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

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参考示例:

观点:

工业革命是一场非连续性的突变

阐述:

1765年珍妮机大发明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机器大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进而推动交通运输的变革,汽船和蒸汽机车相继发明,引发开发运河的热潮和修铁路的陆权时代到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民主政治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政治权力;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第三产业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自由主义兴起。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综上所述,英国工业革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发了从生产到社会等巨变,是一场非连续性的突变。

(考生如能答出工厂、机器、民主政治、阶级、思想、社会、对外等其中三个方面的史实即可,鼓励其他右创新的回答)

观点:

工业革命是一场连续性的渐变。

阐述:

英国工业革命经历了100多年的准备,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准备了劳动力,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贩卖黑奴急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政府颁布《专利法》,“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使市场急剧扩大,单纯的手工生产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引发了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系列棉纺织技术和改良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的发明,大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都是英国取得的,科学和技术并未真正结合,1870年工业革命推进到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的时代,电灯、电话等发明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基本定型和成熟。

(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表达)

结论:

(略)

观点三:

工业革命是突变与渐变的结合等。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成理都给分)

27.(15分)

(1)尝试:

抽签选举(直接民主);轮番而治;少数服从多数。

(任意两点4分)弊端:

多数人的暴政。

(1分)

(2)做法:

制订联邦宪法;实行共和制;规定总统为间接选举产生;两院制等。

(任意三点3分)

影响:

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社会长期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分)

(3)危害:

危及现存制度;滋长社会消极情绪;推动反全球化思潮发展。

(3分)

途径:

提高个人素养;尊重个体权利;加强法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

(任意两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