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4290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

2017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1分)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

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

C.深埋有毒物

D.处理废弃物

解析: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答案:

A

2.(1分)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解析: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答案:

B

3.(1分)下列课外实验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用灼烧法区分棉纤维与羊毛纤维

C.用白糖、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D.用紫甘蓝的酒精浸取液检验苹果汁与石灰水的酸碱性

解析:

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是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答案项正确;

B、用灼烧法区分棉纤维与羊毛纤维,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答案项错误;

C、用白糖、小苏打、柠檬酸等自制汽水属于化学性质;答案项错误;

D、用紫甘蓝的酒精浸取液检验苹果汁与石灰水的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答案错误。

答案:

A

4.(1分)在今年无锡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溶解氯化钠

B.

熄灭酒精灯

C.

将铁钉放入试管内

D.

取用少量硫酸溶液

解析:

A、溶解氯化钠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为防止污染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

B

5.(1分)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镓的核电荷数是31

B.镓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1

C.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镓的核电荷数是31,故正确;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镓的核电荷数是31,所以镓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1,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正确。

答案:

C

6.(1分)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解析:

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答案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答案项说法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答案项说法正确;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答案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7.(1分)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甲包含乙、丙),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碳单质

构成物质微粒

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碱

乙、丙

金刚石、C60

分子、原子

甲烷、乙醇

烧碱、纯碱

A.A

B.B

C.C

D.D

解析:

A、金刚石、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正确;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C、甲烷、乙醇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错误。

答案:

D

8.(1分)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硫

B.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析:

A、硫酸铵属于氮肥,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错误;

B、氯化铵是白色的,而磷矿粉是灰色的,故从外观即可区分,正确;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正确;

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正确。

答案:

A

9.(1分)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B.60℃时,把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剩余晶体的质量氯化钾多

C.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与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之比为1:

2

D.80℃时,向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50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得到250g溶液

解析:

A、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故A错误;

B、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60℃时,把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剩余晶体的质量硝酸钾多,故B错误;

C、70℃时,硝酸钠、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与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之比为1:

2,故C正确;

D、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50g,所以向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50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得到250g溶液,故D错误。

答案:

C

10.(1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技术

 B.化学与能源

①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人造卫星天线

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图象

③用催化净化装置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

①氢能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能源

②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③倡导大量使用高硫煤做燃料

 C.化学与医药

 D.化学与生产

①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

②用生石灰做补钙剂

③用干冰做血液制品冷藏运输的制冷剂

①用硫酸钠配置波尔多液

②用食盐的水溶液制造氢氧化钠

③用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炼铁

A.A

B.B

C.C

D.D

解析:

A、①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可制成人造卫星天线,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获得苯分子图象,③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答案项说法正确。

B、①氢能源不是广泛使用的能源,③不倡导大量使用高硫煤做燃料,高硫煤燃烧严重污染大气,答案项说法错误。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补钙剂,答案项说法错误。

D、不用硫酸钠配置波尔多液,应用硫酸铜,答案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1.(1分)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FeCl2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可能有FeCl2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

解析:

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锌会先与氯化铜反应,氯化铜反应完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所以

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氯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则一定有FeCl2,故A正确;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加入的锌可能与氯化亚铁发生了置换反应,也可能没有,则可能有FeCl2,故B正确;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锌会与氯化铜、氯化亚铁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故C正确;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一定没有CuCl2、FeCl2,故D错误。

答案:

D

12.(1分)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资料:

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

NH4HCO3

NH3↑+CO2↑+H2O

解析:

A、甲实验生成的物质全部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乙实验装置相对封闭,被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扩散到空气中的物质相对较少,因此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氢铵升华导致的消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B

13.(1分)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

①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②二瓶气体元素组成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③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高⑤所谓“低碳”就是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⑥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①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使硬水变成软水,故错误;②二瓶气体元素组成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该气体有可能是一瓶纯净物,一瓶为混合物,因此不能确定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故错误;③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还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错误;④俯视会使量取的水偏小,因此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正确;⑤所谓“低碳”指较低的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并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故错误;⑥铜和碳都能和氧气反应,因此不能采用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故错误;因此正确的是④。

答案:

A

14.(1分)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3)另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97g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CO3

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CO3

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Na2CO3

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

解析:

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粉末中不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铜,这是因为硝酸钙能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溶液;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碳酸钠,这是因为氯化钾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碳酸钠和氯化银反应生成的碳酸银沉淀能和稀硝酸反应;

1.38g碳酸钾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1.06g碳酸钠和足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1.97g碳酸钡沉淀,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97g白色沉淀,说明粉末中可能含有硝酸钾;

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一定含有Na2C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一定含有CuCl2、Na2C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和Na2C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5.(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

②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身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③厨房中能用来除水垢的物质是  。

④为防止菜刀生锈,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  。

解析:

A、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答案项错误。

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答案项错误。

C、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答案项正确。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加铁酱油中的“铁”通常是指元素。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

铁在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易生锈,保持菜刀的清洁与干燥(或涂抹一层油)可以防止生锈。

答案:

C元素食醋保持菜刀的清洁与干燥

(2)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①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变化,汽车的铅蓄电池工作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Pb+PbO2+2H2SO4=2PbSO4+2H2O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

②高铁车头的玻璃是用无机玻璃、树脂、塑料等粘合而成,能耐受强大的撞击力,这种玻璃属于  (填字母).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③制作飞机使用了硬铝(铝铜镁硅合金),其中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解析:

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

PbO2、H2O属于氧化物;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材料叫复合材料,故高铁车头的玻璃是复合材料;

③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可知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阳离子;在失去电子之前,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

答案:

物理PbO2、H2OA2

16.(11分)根据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解析:

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答案:

集气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E和装置  (填字母)相连,其中装置E内的试剂是  ,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解析: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所以发生装置是A.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装置气密性检测.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由于要制备的是干燥的气体,所以要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E和装置D(填字母)相连,其中装置E内的试剂是浓硫酸,气体应从导管a端通入(洗气瓶应该长进短出)。

答案:

A装置气密性检测E浓硫酸,a

(3)在2017年江苏省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中,李彬老师设计了“氢氧焰”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利用氢气与氧气的发生装置制取并储存纯净气体于气球中,A瓶中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  ,B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玻璃活塞K1、K2分别有序空气氧气和氢气的流量,先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  ,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K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

A瓶中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的作用,B瓶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K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说明温度很高也就是反应很剧烈,所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答案:

催化,Zn+H2SO4=ZnSO4+H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H2+O2

2H2O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17.(5分)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学品,用某种石英砂矿石(主要成分是SiO2,还含有少量的CuO、Na2SO4、Na2CO3)制备硅酸钠(Na2SiO3)的流程如下:

资料:

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磨”的目的是  。

解析:

由于反应物之间接触越充分反应越快,同时颗粒越小,溶解也就越快,所以“研磨”的目的是使溶解或者反应更快更彻底。

答案:

使溶解或者反应更快更彻底

(2)检验“洗涤a”已洗净的方法是  。

解析:

检验“洗涤a”已洗净就是说固体表面洗涤液中没有生成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所以就是检验是否有残留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所以方法是取过滤得到的清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答案:

取过滤得到的清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3)“酸浸”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酸浸”是除去氧化铜,是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答案:

CuO+2HCl═CuCl2+H2O

(4)“碱浸”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碱浸”是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H2O+Na2SiO3

答案:

SiO2+2NaOH=H2O+Na2SiO3

(5)“操作a”包含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等一系列操作。

解析:

“操作a”包含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一系列操作。

答案:

降温结晶

18.(12分)二氧化锰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制备二氧化锰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某研究性小组对此展开了系列研究.

Ⅰ.用高锰酸钾制备

资料一:

(1)3K2MnO4+2H2SO4═2KMnO4+MnO2↓+2K2SO4+H2O

(2)K2MnO4易溶于水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是  .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用稀硫酸浸取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得MnO2,用稀硫酸而不用水浸取的原因是  .

Ⅱ.用硫酸锰制备:

电解MnSO4溶液可制得活性MnO2,同时生成氢气和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Ⅲ.用废锂电池制备

资料二: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用废锂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制备纳米MnO2,并进行锂资源回收,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解析:

“滤液”中存在可溶性物质,而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信息“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了偏铝酸钠,所以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AlO2。

答案:

NaAlO2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解析:

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答案:

玻璃棒

(3)MnO2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2:

①2MnO2+C

2MnO+CO2↑

②MnO+H2SO4═MnSO4+H2O

③3MnSO4+2KMnO4+2H2O═5MnO2↓+K2SO4+2H2SO4

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  (填序号)。

解析:

MnO2与碳粉经下列三步反应制得纳米MnO2:

2MnO2+C

2MnO+CO2↑,有单质参与反应,所以有化合价改变;②MnO+H2SO4═MnSO4+H2O,为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改变;3MnSO4+2KMnO4+2H2O═5MnO2↓+K2SO4+2H2SO4,硫酸锰中的锰元素有+2变化+4价,而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由+7价变为+4价,所以有化合价的改变。

上述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①③。

答案:

①③

IV.用碳酸锰制备

控制一定的温度,焙烧MnCO3制取MnO2的装置如下:

(1)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碳,由于锰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一定有氧化性物质参加反应,应为空气中的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O2+2MnCO3

2CO2+2MnO2

答案:

O2+2MnCO3

2CO2+2MnO2

(2)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B点对应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锰的不同氧化物,其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100g在图中B点对应固体的质量为68.70g,而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100g碳酸锰中锰元素的质量为100g×

,则B点物质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8.70g﹣100g×

,在固体中锰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2:

3,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Mn2O3。

答案:

Mn2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