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4106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

《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大师贝聿铭.docx

建筑大师贝聿铭

建筑大师贝聿铭

我喜欢的建筑师:

传播中国建筑风的美籍华人——贝聿铭

摘要:

贝聿铭,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设计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

他的一生都在创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始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并用自己独到的设计为许多国家留下了一道道风景,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美学观的影响,不管是建筑风格上还是建筑理念上,他使中国风刮遍世界。

关键词:

贝聿铭中国风建筑卢浮宫苏州博物馆香山饭店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IeohMingPei)(1917-)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他是建筑大师,曾经面临无数的批判与质疑。

“我与所有从事创作工作的人一样,要求严格,但必须要认准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坚持下去,绝不放弃。

我不是人们所说的那种理论建筑师,我没有那么多的理论,我认为人们不应以那样的眼光来看我的建筑,只要你重视你自己,你就会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会通过你的作品显现出来。

”北京香山饭店、卢浮宫金字塔、达拉斯音乐厅,贝聿铭一生中完成了100多项杰出的设计,赢得了50多的重要奖项,是当之无愧的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

一、贝聿铭风格——贝氏风格

“我的思维中,‘以人为本‘可能是最明显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

”“我认为建筑设计中人的比例很重要,我总是试图在建筑设计中做好这一点。

”“我认为城市如同人体,有心有肺,有肠有胃。

纽约的中央公园就好比是纽约的肺,苏州园林是苏州的肺;大的马路便是城市的大肠,而小弄堂则是城市的小肠,大大小小,缺一不可。

城市设计与人体是有连带关系的,只是尺度不同而已。

”贝氏期望通过精致、抒情和美丽的结合来体现“人性”——这也是贝氏中国风的最主要体现。

二、几个重要的作品

1.建筑师和外交家完美结合的产物——卢浮宫内的玻璃金字塔

巴黎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以馆藏“世界三宝”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闻名于世。

然而到了密特朗时期,年久失修的卢浮宫早已破败不堪,偌大的展厅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厕所只有两个,复杂的结构更是让游客晕头转向,它甚至被评为当时最不值得去的博物馆,改造卢浮宫迫在眉睫。

1983年,密特朗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负责卢浮宫改造工程,这一决定,顿时让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目瞪口呆。

当时,密特朗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结果有13位都推荐了同一个人,他就是刚完成了华盛顿艺术馆东馆而在美国声名大噪的贝聿铭。

这是法国唯一一项不通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工程。

这位总统钦定的人选,立刻引来艺术上自视甚高的法国各界民众的强烈反对,他们表示,艺术之都巴黎不欢迎一位美籍华人来修复他们的珍宝馆。

面对反对浪潮,贝聿铭打出了历史牌,他说自己来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一定会尊重法国的传统,但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贝聿铭拿出了改建工程的设计图,它的核心是在U型的卢浮宫中庭“拿破仑庭”兴建玻璃金字塔型入口。

方案一公布,就掀起了更大的反对浪潮,许多法国民众高呼:

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有官员更讥讽它为“一颗寒碜的钻石”。

调查显示,90%的法国人反对金字塔方案。

贝聿铭也因此被卷入到政治权力的争夺旋涡中。

他回忆说,当时他的翻译甚至被吓得心慌意乱,浑身发抖;当贝聿铭要为自己的方案辩护时,他的翻译几乎无法完整地完成翻译,当时的贝聿铭面临着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

在举国上下的反对声中,贝聿铭也始终保持了从容不迫的自信。

他深入民众,耐心解释自己的金字塔;他在电视上展开游说:

“巴黎应该是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他拜会蓬皮杜夫人,并以“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说服了她,让她和一群名流从反对者转变为支持者。

在政治纷争中,他甚至让密特朗的一位主要政敌——巴黎市长希拉克变成了自己的同盟。

贝聿铭先诚恳地和这位政坛强人探讨巴黎城市规划,谈论艺术和中国的艺术品。

最后他说:

“开放卢浮宫就意味着开放巴黎。

希拉克最终在记者面前公开表示:

自己支持金字塔方案,但有一个要求:

贝聿铭必须先在卢浮宫中竖起同样大小的实体模型,接受公众的检验。

最终,总计六万巴黎民众参观了这一实体模型,像总统选举一样进行了全民公决。

结果,模型征服了希拉克,也征服了法国人。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当第一台挖掘机开动的时候,贝聿铭遇到了新的问题。

在他的规划中,改建计划的一个重点就是让财政部从卢浮宫侧翼搬出,让卢浮宫恢复为完整的U型,通过金字塔连结开放给游人,但财政部的头头们并不愿意撤出这个世界上最豪华的办公场所。

最终是媒体的报道发挥了作用,财政部撤出了卢浮宫。

经过4年的施工,1988年3月,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内,授予贝聿铭最高荣誉勋章。

如今曾经遭到强烈反对的金字塔已经成为了每一个法国人的骄傲,“寒碜的钻石”变成了“璀璨的宝石”。

一度,人们对金字塔的狂热甚至让埃菲尔铁塔都黯然失色。

有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

贝氏说:

无法找到任何一种新建筑,能够和被岁月磨损得黯淡无光的旧宫殿浑然一体。

而通体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为馆内提供宝贵的光线,也能够反射周围的老建筑,让它们互相呼应。

而且,这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可以衬托卢浮宫的庄重与威严,它还能够跟凯旋门和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为巴黎的中轴线锦上添花。

另外金字塔形可在视线上尽可能不影响主体建筑。

加入现代气息浓厚的玻璃金字塔,让这座八个多世纪的古老巴洛克式宫殿迎来复兴,成就了贝聿铭一生最大的荣耀。

他在古典主义建筑中融入自己一贯提倡的现代主义设计,也为建筑界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

而他在卢浮宫修复工程中体现出来的坚韧、策略和外交手段,更是让世人充分领会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贝氏以中国人的坚忍不拔证明了华人建筑师也能在西方创造奇迹。

贝氏的中国风精神深深影响了建筑界甚至是整个世界。

2、生态建筑——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

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收藏了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新馆分为3部分:

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区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

然而,苏州博物馆最大的特色体现在人与生态的和谐上:

第一,良好的馆舍位置。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成使拙政园历史街区更具文化休闲品位,博物馆新馆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延续,体现了保存和发展一种整体文化的设想。

在苏州博物馆老馆忠王府旁建设新馆,新馆老馆相得益彰,这种“双面绣”的设计理念将两者融合成一个共生态的统一体,不仅有利于节约投资,有利于博物馆本身功能的充分发挥,更有助于表现文化遗产在历史和现实间联系和发展的和谐美感。

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区已形成文化核心区域,加建新馆,有助于发挥旅游景点集中的联动效应,彰显名城特色,提升古城优势。

第二,独特的建筑风格。

新馆建筑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颜色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作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

新馆建筑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展厅的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

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更使建筑的创新和功能的拓展有了可能和保障。

新馆建筑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

新馆建筑将三角形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象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含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

3、一种新的建筑语言——香山饭店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氏个人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再次探索,借鉴古典园林与江南民居,“自然”仍是此作品的重要元素,一若早年的硕士毕业设计。

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

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

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贝聿铭选择香山兴建香山饭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

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结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

这样将体积约15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同时在对这些三至五层的底层建筑设计中,较重地加入了传统园林建筑的色彩。

在庭院的设计中,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使整个风格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既简洁又有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

院落式布局在香山饭店中应用,导致了香山饭店能够适当的“融合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使建筑群围绕在一系列精心组合的庭院,自由的散落在山坳间,没有过多的人为装饰,显得朴实而自然。

因而,尊重历史成为其创作的原动力,这不仅体现在他的环境处理上,更表现在他对建筑的整体处理意念中。

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的东西,同时加以“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这一基本元素的重复运用,大量的庭外庭组织成了他对历史传统的理解。

园林建筑是由园林和建筑两部分组成的,两者互相利用、互相衬托、互相渗透,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香山饭店的庭院已具有一定的传统园林的色彩,而建筑也具备了一定的园林味。

在建筑物的设计创作中,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而代之灰色的小坡。

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

这使人们从地面上看上去时,客屋部分的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

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面的,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正是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

同时在立面上,仅象征性的用砖贴出一些窗棂,在大面积的白墙上挖出一些深色的窗棂。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出檐深远的屋顶和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中国传统的“青色”文化,而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平面化的抽象图,各种古典意味的元素全压缩在墙面上,表达出贝聿铭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理解和重新诠释。

香山饭店设计在继承和发展传统遗产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有些方面也是收到成效的。

在庭院布置上即简洁又有一定的传统园林的色彩。

在建筑上如空窗、漏窗、月洞门;在装饰上,如磨砖对缝、宫灯等等,都在传统建筑中吸取了营养。

在江南园林中用的很多的白色抹灰墙,在这里也运用得很成功。

大面积采用白色,给香山饭店的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的强烈的特征,加上城堡式的立面,那一个个很有规律的窗洞,那青灰色的磨砖对缝的勒脚、门套、格带和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山饭店与国内其他旅游旅馆——那些骨牌式的建筑相比,与国际上那些所谓“现代化旅馆”相比。

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香山饭店设计的成功所在。

在整个香山饭店的色彩上,也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风格,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磨砖对缝,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做到。

可见贝聿铭在设计香山饭店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古建筑的审美方式,使整个空间形态处于一个精心策划的符号系统中,体现出一种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交融。

他试图用传统建筑的语言符号来和每个人对话,寻求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也证明了贝聿铭对历史文化与环境的独悟和钟情。

“大师永远是大师”,他们所考虑、所设想到的是那么有见地,并且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真是杰出的典范作品。

而在对这些作品分析中,习其好的作法、概念,从中借鉴学习,当然不是简单地照搬。

他给许多困惑于历史、文脉的现代建筑师以许多启迪,引发他们重新思索应如何尊重历史、尊重文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