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3644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

《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心理学考研 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docx

北大心理学考研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

2015北大心理学考研变态心理学笔记汇编(经典版)

一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学:

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异常:

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高危设计:

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血亲设计:

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催眠时相:

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

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6孤立病灶:

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实验性神经症:

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泛化:

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辨别:

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神经症:

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躯体形式障碍:

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转换性障碍:

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恐怖症:

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妄想:

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15幻觉:

即不真实的知觉,常常伴发于妄想。

16习得得无助感:

指完全无望的感觉和谁也无法改变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意识。

17任务分级法:

把目标或活动分解成小目标或更小的行为定式,减少对病人的压力,其目的是使任务更简单些,以便病人能完全完成这些任务,从而获得成功的强化,随着治疗的进展任务要逐渐加大,并且要难一些。

18自杀行为:

有意识地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地行为称为自杀行为。

19心身疾病:

那些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地疾病称心身疾病。

有时这些疾病地起因仍然可能是纯生理的,但这些疾病更常见的是由于生理和心理(情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0原发性病态人格:

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特点的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上的病态或者人格结构的破坏,从而出现对正常人格的偏爱。

21继发性人格异常:

也称类病态人格,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或病变后而出现的人格的缺损,以及非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等引起的人格变态。

22病态人格:

又称精神病态或者人格障碍,指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者没有智力障碍的情绪下出现的情况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23性变态:

又称性倒错,包括性心理方面的变态与性行为方面的异常,凡是与生殖没有直接了联系或替代了引起生殖的性活动,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法上与常人不同,并且违反当时的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满足的行为都成为性变态。

24施虐狂:

指通过在他人(异性)身上造成痛楚与屈辱,来满足性欲的一种性心理异常。

25受虐狂:

表现与施虐狂相反,指通过受到他人(异性)施予的痛楚和屈辱而发泄其情欲并得到性欲满足的一种性心理异常。

26性功能障碍:

缺乏满意的性生活能力,对性生活缺乏兴趣,对性快感的体现感到无能为力,相互间的**所带来的兴奋满意和快感被焦虑和抑郁所代替。

2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指脑部有明显组织形态学方面改变所致的精神障碍。

28智力障碍:

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29智力迟滞:

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

30痴呆: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为痴呆。

31药物依赖性:

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适感。

32药物的耐受:

连续多次用某一种精神药物后机体反应减弱,作用持续时间缩短,必须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的现象。

33戒断反应:

机体在对药物产生耐受的基础上,突然中断或减少用药剂量后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程度不同,并具有严重致命危险的不适反应。

34毒性作用: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35酒精中毒:

指已对酒产生依赖性的长期过渡饮酒的酒徒醉酒时产生的各种神经精神障碍,除对个人的影响外,还包括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及其工作能力的损害或干扰。

36抑制作用解除:

在短期内消除自我控制能力,消除通常的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和自我约束,使精神亢奋,并可发生怪诞或荒谬行为,易激惹,语无伦次,有时会发生粗暴的反社会和犯罪行为。

37抽动症:

又称习惯性痉挛,指一种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常重复或交替出现的,且仅限于一组机群的不随意运动。

38多动综合症:

儿童表现与其实际年龄心理生理发育阶段明显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任性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MBD)和注意缺陷障碍(ADD).

39应激:

当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机体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

40心理治疗:

专指心理治疗家所实施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技术,它涉及某种特殊的学说,各有不同的原则和技巧。

41折衷主义心理治疗:

针对具体病人的具体情况,从所有心理治疗中选择有效或有目的理论方法和惯例的心理治疗。

42集体心理治疗:

把具有类似性质或共同问题的患者结合在一起,以集体形式为治疗方法的一种心理治疗。

43系统脱敏法:

亦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基本的行为治疗技术,这种方法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神经症焦虑地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44厌恶疗法:

亦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45暴露疗法:

亦称暴露冲击疗法,是前述系统脱敏疗法的极端形式,也就是一次性脱敏。

其做法是让患者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情境,或置身于严重的恐怖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

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2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心理异常    轻度心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      重            轻

社会适应      丧失          部分丧失

人格改变      明显          部分

自知力        没有          有

主动求治      不会          会

3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

(1)严重心理异常    

(2)轻度心理异常  (3)心身疾病    (4)心身障碍:

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

(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  (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4心理异常的实质

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

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

5变态心理学的任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

从实践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6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

首先,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

第二,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

关于“文化相对论”,以下两点是应该明确的,

(1)在某一文化下是“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好的。

  

(2)在某一文化下是不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有害的,科学的发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第三,把心理异常看成有威胁的行为,即指行为是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

如一个人毫无理由地破坏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准则,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可预测的,回忆很多人把行为的不能预测看做是变态或异常,总之,心理异常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

第四,心理异常被看作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

最后,很多作者把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

7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与分类

(1)以经验为标准    

(2)社会适应性标准    (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4)心理测验和实践的标准,即通过心理测验的仪器和工具以及心理学实验来检查和判定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否正常。

8人口特性抽样设计的优点

可以对某一特殊经验或特点的所有可能后果都进行评估,另外,这种设计还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如有某种特殊经验的人以后出现某种特殊心理异常的概率,等等。

人口特性抽样也可以用于对某种心理异常的前北因素进行前瞻性的评估,这时选择被试的标准可以是单纯的实用标准,又称“高危设计”。

9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直接方法。

临床法

(1)个案研究法,即针对某个具体的病人收集和分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研究方法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2)临床观察法:

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10病程实验的目的

病程实验是变态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获得病理心理过程的现状与演变的特点,并从性质和数量上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与估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程实验只是对病人某一心理过程特点的研究,而不能代表整个心理素质。

11病人的治疗实验

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烟具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

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12心理异常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历史上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高尔登,他认为人在特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它所提出的用同卵双生子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决定心理特点中的相对作用的方法,知道现在仍被沿用。

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因素确定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

(2)“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心理异常提供了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释,包括催眠时相孤立病灶以及实验性神经症的概念。

(3)生物化学因素:

血液内的5-羟色胺(5-HT)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作用,如果5-HT减少,就易出现情绪波动。

  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燥狂状态),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

(4)素质因素: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看来与脑损伤或其他的躯体疾患无关,器质病因论者认为精神疾患与病人的素质有关。

一般认为脑损伤或其它生物躯体性损伤,可能不是所有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躯体需要的剥夺,也会降低应激的抵抗力。

13心理异常的治疗方法

(1)其中一种被称为“革命性”的治疗技术就是电休克治疗(ECT),并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ECT就是将电流通过大脑使人产生暂时的休克,这种治疗通常能使病人的机能迅速恢复正常。

(2)从50年代起,化学药物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并且不断有新的药物投入使用,特别是对严重心理异常的治疗更离不开化学药物。

14心理异常的心理动力学模型

追溯心理异常的心理方面原因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心理异常的过程模型特别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或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

(1)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要点

A他认为人类本能有两种:

一为性本能,一为攻击本能。

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称为性感带或敏感区,并标志着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而父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变态。

  弗洛伊德认为“压抑作用”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B他把心理分为三部分:

意识,即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

  前意识,即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

  无意识,即受到压抑、隐藏很深的心理活动领域。

C他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

处于无意识最深层有一个“本我”,是行为动力的源泉,它追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意识中有“自我”,它是从无意识中产生的,指导行为采取社会允许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

  还有一个“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对自我起监察作用,不让其有越轨行为,否则就给予惩罚。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

A自我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是最系统的概念。

B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特别强调价值和价值选择过程在指导行为以及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义。

  根据人本主义观点,心理异常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中断或歪曲,引起这种中断或歪曲的因素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

1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使得个体逐渐脱离现实。

2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  3过分的紧张应激。

C对人性和人类潜力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不同的是,人本主义理论家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看法是积极的、乐观的。

他们认为在适宜的条件下,人类都倾向于友好、合作、以及建设性的行为。

而自私、攻击性以及残忍则是由于对我们的本性的否认、挫折、或歪曲。

二者相似之处在于:

他们都强调儿童的早期不良经历及不良的家庭教养环境对日后心理健康的影响。

治疗手段:

(主要观点)基本上说,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被阻断,产生了固着,并出现了相应的心理异常症状;而治疗则是让病人在更舒适更安全的情境下重新体验过去的情感,领悟到其心理异常的症结。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治疗方法中则认为,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最有效的手段,罗杰斯坚持认为,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充分必要条件。

15心理异常的行为模型

行为主义观点的核心就是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华生的观点中极端重视社会环境对正常和异常的人格发展以及行为的作用,并对精神分析和医学模型提出了挑战,认为心理异常是过去不良的条件反射经验的结果,而且可以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行为发生后会产生某种效果,而这种效果会影响到这一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类型的学习就称为工具性或操作条件反射。

行为模型的基本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模型的基本概念就是学习。

(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2)强化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

    (3)泛化与辨别

(4)榜样作用,模塑作用以及学习动机。

认知-行为主义理论

把心理看做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的观点已成为心理学广泛领域内的研究重点。

认知行为治疗则把关注的重点从外部行为本身转向引起这一行为的潜在认知过程,而这种观点也就着眼于改变病人的不适当的认知。

广义的讲,认知-行为治疗家关注的是病人的“自我言语”,即他们习惯的用以解释自己经验的方式。

16心理异常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1)经典条件反射: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大部分行为异常都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结果。

(2)强化与操作条件反射:

代币治疗的原则也是对积极的行为进行强化,而对异常行为则不予强化。

(3)不恰当的泛化与不恰当的辨别:

根据行为模型的观点,很多异常是由于不恰当的泛化与不恰当的辨别造成的。

(4)模仿学习技术:

这种技术是基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即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学习,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正常行为来消除自己的不适应行为。

(5)认知-行为矫正:

内部言语的改变,这种方法是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即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恰当的内部言语或自我强化所产生的。

17遭遇变动越大,生病的可能性就愈大,例如,一个人在一年内累计超过200分时,便有50%的机会生病,超过300分的人几乎100%要患病。

18弗洛伊德的贡献

(1)他建立了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去认识我们心理生活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方面。

并把性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引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

(2)弗洛伊德向人们表明某些异常心理现象是人们努力去应付某种困难问题的结果,表明为各种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的夸张的表现。

  受到的批评

(1)对性驱力的过分重视。

  

(2)对人性的悲观态度。

  (3)对无意识过程作用的夸大。

  (4)没有注意到自我报告在科学研究中的局限。

  (5)忽视了人类动机中朝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6)忽视了不同文化因素对塑造人类行为的影响。

  (7)他的很多理论假设和心理治疗效果缺乏科学证据。

  (8)花费过大。

19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对理解心理异常的主要贡献

(1)它强调了人类有能力去完全实现其潜能。

人本主义观点为我们理解心理异常增加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

“变态”被看做是没有充分发挥出作为人的巨大潜能--是一种对个体朝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的阻断和歪曲,而不是变态或偏离常规。

(2)治疗不是作为把个体从不适应转变为适应的手段,而是协助个体以一种朝向创造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的一种方式。

受到的批评:

(1)它的理论比较宽泛、松散。

  

(2)它的概念中缺乏对科学性的重视。

  (3)它对心理学寄予了过多的期望。

20行为模型

(1)心理异常的行为模型则试图用有限的几个基本概念去解释各种行为的获得、矫正记忆消退。

不适应行为从根本上被看做是由于没有学会必要的适应行为或适应能力,或者是由于学会了一些无效的或不适应行为。

从治疗的角度来看,行为主义的侧重点是改变行为-消除不良的反应,并带入对适当反应的学习。

(2)行为模型已以其准确性和客观性,研究工作的丰富,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对某些行为的矫正效果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受到的批评:

行为模型也受到了许多批评,包括认为它只关注症状,忽视了价值观和意义问题,并且否定了个人选择和自我指导等方面的可能性,等等。

21模型间的整合:

生物-心理-社会观点

生物-心理-社会观点,它主张将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整合成一种综合的临床观点。

22对目前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模型:

即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模型和社会模型

23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是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

  希波克拉底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盖伦则认为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

这种  把心理异常归为躯体因素的解释称为医学模型或生物学模型。

  德国医生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他本人也成为公认的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第三章焦虑性心理异常:

神经症

24神经症的基本特点:

  可以看做是包括一种非同寻常的严重的恐惧发应,其特殊形式就是焦虑,在个体方面伴随一种不恰当的或异常的努力去控制这种极端的痛苦情感,这样的后果通常是个体不但没有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持久。

25神经症性的矛盾

  他们把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都看做是有威胁的,并且往往在这种情境下采用间接的和防御性的应付策略。

这种带有防御倾向的行为会严重干扰他们的应付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导致一种不利的生活风格,阻碍了其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通常神经症病人难以建立和维持满意的人际关系,并因逃避而不是面对现实而感到隐约的内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会感到不满。

  弗洛伊德最先注意到,神经症病人的这些行为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矛盾。

从表面来看,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带来最大限度的愉快和最少的痛苦。

而从旁观者看来,神经症病人的行为是极端适应不良的,而且从长远来看只能为他们带来痛苦。

这正是“神经症性矛盾”的含义。

26神经症行为风格的抑制

  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行为种类中缺乏某种行为。

即某种适应性的行为,或某种情境下所必需的行为没有出现。

它们因会引发焦虑而受到抑制。

  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两个特点:

(1)行为往往以一种刻板的模式出现,而且似乎这种行为的对立面已经不存在。

(2)神经症性的防御反应难以完全掩盖其焦虑反应或被抑制的行为系统。

  神经症性行为风格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

这样的人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在他们仅有的人际关系中带有明显的依赖倾向。

27焦虑以及个体对控制焦虑的努力往往是神经症问题的中心因素。

  一般性焦虑障碍的主要特点为:

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焦虑和惊惧,而且偶尔还会出现更严重的急性焦虑体验。

但无论是慢性还是急性的焦虑体验都不是来自某种具体的威胁,因此这种顽固的焦虑又被称做是“游离性的”焦虑。

  一般性焦虑障碍中会间以急性的焦虑出现,这种急性的焦虑被列为单独的一类,称为“惊恐发作”,通常是在没有任何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达到极高的程度,然后缓解。

28强迫是指被某种观念或情感所持续地占据,而冲动则是指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体验。

强迫-冲动障碍的个体感到他们被强迫去思考某些他们不愿思考的问题或作出某种他们不想做的行动。

他们通常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明智的,但又无法控制它。

  这些动作的出现能降低他们的焦虑水平并得到一种满足和轻松感,但如果个体试图去阻止这种冲动,就会使紧张焦虑水平升高。

  一般来讲,出现这种障碍的人有着某种独特的人格特点,包括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又内疚感倾向,以及容易受到威胁等。

另外,在强迫-冲动障碍者中,即使在症状出现之前就有一种强烈的控制观念。

在他们的过去经验中,任何他们感到无法控制的情境都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

这一点也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神经症性行为风格中的对服从和顺从的抑制。

29用以鉴别转换性障碍与真正的器官障碍的标准?

(意思对即可)P94

(1)某种程度的漠不关心......

(2)病人的机能障碍经常会出现转机......

(3)机能障碍的选择性特点......

(4)有意思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