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单元学习目标
1.教材简析
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
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
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
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2.学习目标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并从中理解大自然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学习重点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课时分配
1.《小蝌蚪找妈妈》…………………………………………………2~3课时
2.《我是什么》………………………………………………………2~3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2~3课时
语文园地一……………………………………………………………3~4课时
5.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课时
2课时
主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
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学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个性施教
媒体使用情况
一、谜语激趣,简洁导入(用时:
3分钟)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
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
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板书:
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
找
齐读课题:
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
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
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
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
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
例:
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
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
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
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
(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
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
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
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
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
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
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
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
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
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
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
有成员三千多种。
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
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
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
(环保教育)
4、师总结:
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
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2、我是什么
(1)
课时
1课时
主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搜集水的相关资料。
(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个性施教
媒体使用情况
一、谜语激趣,简洁导入(用时:
3分钟)
1.教师说出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
2.引导学生猜出谜底,随机板书课文题目。
1.听谜语,思考谜底。
2.猜出谜底,齐读课文题目,进入新课。
二、自由朗读,学习字词(用时:
20分钟)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提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书上的树叶。
(2)提出再读要求: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并与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认读。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生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快速读文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3)班内认读生字卡。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通顺。
听读的同学积极地参与评价,并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2)互动交流,感知课文内容,交流:
各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三、范写引导,自主写字(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
如:
“晒”的第九笔是竖弯,没有钩;四点底的四点排列方向不同。
3.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1.汇报观察结果,观察重点字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认真看老师范写,并用小手跟着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然后小组内展评。
四、快乐游戏,巩固识字(用时:
7分钟)
1.随机点名读课后“我会读”。
2.引导学生开展竞赛游戏,巩固“我会认”中的字。
1.认真听读和准确接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内赛读、同桌赛读、班内开火车赛读“我会认”中的字。
课题
2、我是什么
(2)
课时
1课时
主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搜集水的相关资料。
(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个性施教
媒体使用情况
一、入情入境,复习旧知(用时:
5分钟)
1.齐读课文题目,直接引入。
2.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词,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强调平舌音、轻声。
3.指名分段接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明确学习任务。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认真听读,准确接读,回顾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用时:
27分钟)
1.启发思考。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A.水是怎样变化的?
可以变成什么呢?
B.你除了知道水会变化以外,还知道有关水的什么知识吗?
(2)组织班内汇报,组内讨论结果。
2.引导合作探究。
教师深入各小组,参加各小组的自主学习,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确保自主学习的效果。
3.展示自学成果。
引导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随机用课件结合学生的汇报,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积极思考。
(1)认真地自读探究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2)积极参加组内研讨,群策群力。
(3)交流学习方法。
①小组读书,边读边找。
②用表格的形式表现水的变化。
③用图示表现水的变化过程。
④用画画的形式体现水的变化。
⑤用查资料反馈的形式理解水的特点。
2.合作探究。
学生分小组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
3.展示自学成果: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学情况,其他学生补充、总结。
4.积极参加朗读挑战赛。
三、深化情感,拓展延伸(用时:
8分钟)
引导学生课外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变化的不同样子,并分别配上词语或一句话。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梅语文、梅学堂
课题
3、植物妈妈有办法
(1)
课时
1课时
主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会写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为、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一些方法。
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搜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个性施教
媒体使用情况
一、揭示课题,尝试质疑(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一些植物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2.揭示课文题目并板书课文题目。
3.引导学生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说出植物的名字。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学生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
20分钟)
1.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检查朗读课文,并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1)指导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组织学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进行归类指导。
4.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生字、教师示范等方式教学生字书写。
其中强调“已”和“己”的区别,女字旁和“女”字的区别。
1.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读生字新词情况。
(1)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
(2)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3.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4.仔细观察“我会写”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把字写好看。
(2)观察教师范写,书空生字。
了解“已”和“己”之间的不同,发现女字旁和“女”字的区别。
按正确笔顺进行描红。
三、朗读感悟,初步感知(用时:
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理清脉络。
2.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1小节,了解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数一数第1小节共有几句话。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四海为家”“旅行”的意思。
(3)指导读好疑问句。
1.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一共几个小节?
找一找,课文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好方法?
2.齐读课文。
3.学生读第1小节。
(1)思考:
这个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分别讲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说说“四海为家”“旅行”指的是什么。
(3)在教师指导下读好疑问句。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
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巩固生字。
1.交流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继续描红写字,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梅语文、梅学堂
课题
3、植物妈妈有办法
(2)
课时
1课时
主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个性施教
媒体使用情况
一、复习检查,明确目标(用时:
3分钟)
1.指名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复习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学生齐读第1小节。
3.指名朗读本课学习目标:
(1)小组合作,细读课文。
(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里的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
1.认读生字新词,做到声音响亮,认读准确。
2.齐读第1小节。
3.学生认真倾听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深化感悟(用时:
20分钟)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通过阅读第2~4小节,圈画出重点词语,了解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欣赏的植物妈妈的办法。
3.指导集体交流感悟。
(1)指导分享蒲公英妈妈的好办法。
相机指导理解“纷纷出发”。
(2)出示“铠甲”的图片。
实物演示苍耳挂住动物皮毛,理解“带刺的铠甲”。
(3)动漫演示豆荚在太阳底下裂开后四处滚动的过程。
理解豌豆妈妈的好办法。
4.归纳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读第2~4小节,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的三位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
圈画出重点词语。
2.小组讨论交流:
自己最欣赏哪一位植物妈妈的办法?
为什么?
3.班内交流:
(1)“蒲公英妈妈”通过风把种子吹到四面八方。
①观察图片,说出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什么。
②想象蒲公英的种子在风的吹拂下纷纷飞走的样子。
③看动漫,理解“纷纷出发”。
(2)看图片并抓住重点词语,组内交流理解第4小节的内容。
(3)用手势进行表演,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4.一起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
大自然中的植物,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三种传播种子的方法,还有哪些传播方式?
课件出示资料。
2.通过比较词语,引导学生了解叠词ABAB式的“很多很多”和AABB式的“许许多多”的作用。
3.指导学生再说出几个相同形式的叠词。
4.引导学生默读第5小节,说说怎样的小朋友才能了解这些知识。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大自然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2.比较朗读“很多很多”和“很多”、“许许多多”和“许多”,说说是否一样。
体会叠词的妙处。
3.说几个“AABB”式的词。
4.默读第5小节,思考:
怎样的小朋友才能了解这些知识?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
)
5.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
四、总结全文,背诵积累(用时:
7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讲了什么。
2.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背诵。
4.拓展运用:
完成小练笔。
1.回顾课文讲了什么。
2.和老师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全文。
4.完成小练笔。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梅语文、梅学堂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
3课时
主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
(学生)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个性施教
媒体使用情况
一、复习检查,明确目标(用时:
3分钟)
1.指名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复习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学生齐读第1小节。
3.指名朗读本课学习目标:
(1)小组合作,细读课文。
(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里的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
1.认读生字新词,做到声音响亮,认读准确。
2.齐读第1小节。
3.学生认真倾听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深化感悟(用时:
20分钟)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通过阅读第2~4小节,圈画出重点词语,了解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欣赏的植物妈妈的办法。
3.指导集体交流感悟。
(1)指导分享蒲公英妈妈的好办法。
相机指导理解“纷纷出发”。
(2)出示“铠甲”的图片。
实物演示苍耳挂住动物皮毛,理解“带刺的铠甲”。
(3)动漫演示豆荚在太阳底下裂开后四处滚动的过程。
理解豌豆妈妈的好办法。
4.归纳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读第2~4小节,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的三位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
圈画出重点词语。
2.小组讨论交流:
自己最欣赏哪一位植物妈妈的办法?
为什么?
3.班内交流:
(1)“蒲公英妈妈”通过风把种子吹到四面八方。
①观察图片,说出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什么。
②想象蒲公英的种子在风的吹拂下纷纷飞走的样子。
③看动漫,理解“纷纷出发”。
(2)看图片并抓住重点词语,组内交流理解第4小节的内容。
(3)用手势进行表演,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4.一起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
大自然中的植物,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三种传播种子的方法,还有哪些传播方式?
课件出示资料。
2.通过比较词语,引导学生了解叠词ABAB式的“很多很多”和AABB式的“许许多多”的作用。
3.指导学生再说出几个相同形式的叠词。
4.引导学生默读第5小节,说说怎样的小朋友才能了解这些知识。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大自然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2.比较朗读“很多很多”和“很多”、“许许多多”和“许多”,说说是否一样。
体会叠词的妙处。
3.说几个“AABB”式的词。
4.默读第5小节,思考:
怎样的小朋友才能了解这些知识?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
)
5.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
四、总结全文,背诵积累(用时:
7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讲了什么。
2.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背诵。
4.拓展运用:
完成小练笔。
1.回顾课文讲了什么。
2.和老师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全文。
4.完成小练笔。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梅语文、梅学堂
第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
1.教材简析
儿歌是以儿童为主要接收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我国儿歌已有千百年的传承历史,备受大家的喜爱。
儿歌形式多样,它们往往内容浅显、语言活泼、节奏鲜明,并且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让儿童在朗诵和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文学的感染和知识的萌芽。
本组教材就是以“儿歌”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选编的一首首儿歌都让我们感受到无穷的魅力,也让我们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学习儿歌,从儿歌中感受快乐和学习知识吧!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查字典”“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2.学习目标
1.会认6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绿、处、场、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多次朗读课文,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从儿歌中获得启迪和思考。
4.培养学生对儿歌的兴趣,收集儿歌并从儿歌中学习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来理解儿歌的内容。
3.学习重点
1.会认6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绿、处、场、了”。
2.引导学生感受儿歌的乐趣,在儿歌的轻松氛围下识字,从儿歌中学习知识、获得感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理解儿歌内容和体会儿歌形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