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3289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docx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基本组织 (Basictissue)

第1节  概述

一、细胞连接(celljuntion)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成点状、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相互沟通。

(一)紧密连接(tightjuntion):

分布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

是两排镶嵌蛋白颗粒形成的紧密粘着。

(二)中间连接(intermediatejuntion):

常见于上皮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间,为长短不等的带状连接。

在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常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三)桥粒(desmosome):

 为大小不等的点状连接。

多见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

细胞间有宽约20—30nm的细胞间隙,内含低密度的丝状物。

附着版:

在构成桥粒的两个相邻细胞膜的胞质面附有电子 密度较高的盘状结构,称为附着版。

(四)缝隙连接(gap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

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

分布:

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如:

上皮细胞、肌细胞间、骨细胞间、神经细胞间。

结构:

处于两细胞间的区域狭窄,仅有2—3nm。

在连接处有众多连接点,在每个连接点的两个细胞膜中各镶嵌着6个亚单位。

功能:

1、供细胞间离子交换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

     2、在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间经此连接传递电冲动。

     3、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二、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

(一)细胞衣(cellcoat):

是由组成细胞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

结构:

电镜下,为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高电子致密层。

如:

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的微绒毛处的细胞衣最明显——绒毛状结构。

功能:

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和识别。

(二)微绒毛(microvillus):

为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直径为0.1um,是电镜下结构。

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微绒毛较发达,如:

小肠的吸收细胞、肾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刷状缘。

(三)纤毛(cilium)是由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细长突起。

结构:

表面为细胞膜,内部的细胞质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由纤毛基部直达顶部。

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管,中央有2条单独的微管。

功能:

具有节律性摆动的功能。

(四)质膜内褶(plasmamembraneinfolding):

是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褶入所形成。

内褶间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的线粒体。

功能:

扩大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三、基膜(basementmembrane)

分布:

上皮组织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肌纤维与结缔组织间。

化学成分:

主要为糖蛋白。

功能:

1、对细胞起支持、连接和固着等作用。

     2、具有选择通透性。

第2节  上皮组织(epithelialtissue)

1、组织:

(tissue)是指结构相似、功能相关或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2、上皮组织(epithelialtissue):

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1)分布:

机体表面、体内各种有腔器官的腔面。

2)结构特点:

①细胞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②具有极性。

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3)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4)类型:

①按细胞层数分:

单层和复层;

②按功能分:

被覆和腺上皮;

③按细胞形态分:

扁平、柱状、立方。

一、被覆上皮(coveringepithelium)

(一)单层上皮(simpleepithelium)

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squamousepithelium)

内皮:

分布在血管、心脏、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

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

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cuboidalepithelium)

形态结构特征:

细胞近似立方形,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有的立方细胞基底面形成质膜内褶;细胞侧面形成侧突而成指状嵌合。

分布: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

功能:

分泌、吸收。

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columnarepithelium)

形态结构特征:

由棱柱状细胞组成,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

分布:

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的腔面。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ciliatedcolumnarepithelium)

由一层柱状、杯形、梭形和锥形等不同形态细胞构成,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细胞形态、胞核位置和细胞高矮不一,但细胞在同一基底面。

5、变移上皮(transtionalepithelium)

分布: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特点:

厚度、形态、细胞层数随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变化。

功能:

防止尿液侵蚀。

二、复层上皮(stratifiedepithelium)

1、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squamousepithelium)

分布:

皮肤的表皮、口腔、会厌、声带、食管、阴道、鼻前庭的腔面。

结构:

由深至浅分为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和表层细胞。

类型:

非角化复层扁平细胞、角化复层扁平细胞。

2、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columnarepithelium)由两层以上细胞组成。

二、腺上皮和腺

(一)腺的分类:

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二)外分泌腺的分类和结构

1、根据腺细胞数量分:

①单细胞腺;②多细胞腺

2、根据导管部和分泌部的形状分类

①单管状腺:

单直管状腺;单曲管状腺;单分支管状腺。

②单分支泡状腺

③复管状腺:

分泌部为弯曲的管状。

④复泡状腺或复管泡状腺:

⑤复囊状腺

3、根据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性质分

①浆液腺

②黏液腺

③混合腺

4、根据腺细胞的分泌方式分类

①全质分泌腺:

细胞在分泌前胞质中堆积大量的分泌物,胞核固缩,细胞器消失,细胞解体并随分泌物一同排出。

②顶质分泌腺:

指细胞内的分泌颗粒聚集在细胞顶部,连同于顶部胞质一同释放脱落。

如:

乳腺、大汗腺、耵聍腺等。

③局质分泌腺:

是指腺细胞的分泌颗粒,以胞吐方式排出分泌物。

如:

胰腺外分泌细胞、腺垂体细胞等。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上皮组织具有较强的再生和更新能力。

在生理状态下,上皮细胞不断地衰老、死亡和脱落,并由新生细胞不断地补充更新。

如:

小肠上皮细胞2——5天更新一次,而表皮细胞约1——2个月更新一次。

第3节  结缔组织(connectivetissue)

一、固有结缔组织(connectivetissueproper)

(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connectivetissue)又称蜂窝组织。

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及细胞之间。

具有连接、营养、防御、保护、支持、修复功能。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fibrolast):

为疏松结地主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可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也可合成和分泌基质的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成分。

纤维细胞:

机能静止时的成纤维细胞。

特征:

成纤维细胞有趋化性,即在趋化因子(如:

淋巴因子、补体等)的吸引下,能缓慢定向移动。

(2)巨噬细胞(macrophage):

细胞星形或梭形,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含有很多吞噬体或吞饮小泡,胞核卵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深。

功能:

①趋化性和定向运动。

②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能识别异物、细菌、衰老变性细胞或可溶性物质。

③合成和分泌:

巨噬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

溶菌体、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1等,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④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3)浆细胞(plasmacell):

细胞卵圆形和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胞核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分泌小泡。

功能:

合成、贮存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体液免疫。

(4)肥大细胞(mastcell):

常分布于身体易接触外界抗原的部位(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常沿着小血管、小淋巴管分布。

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

(5)脂肪细胞(fatcell):

常见单泡脂肪细胞,多沿血管单个或成群分布。

功能:

合成、贮存脂肪,参与能量代谢。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mesenchymalcell):

常分布于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周围。

形态同成纤维细胞,在炎症或创伤修复过程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可增值、分化成为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

2、纤维:

有三种,即胶原纤维(collagenousfiber)、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

(1)胶原纤维(collagenousfiber):

新鲜时呈白色。

H-E染色呈粉红色,纤维粗细不等,呈波纹状走行,成有分支相互交织成网。

胶原纤维由胶原原纤维黏合而成,电镜下胶原原纤维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蛋白分子聚合组成。

(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

由弹性蛋白组成,新鲜时呈黄色。

纤维细而少,有分支相互交织,粗细不等。

电镜下的弹性纤维是由核心部均质状的弹性蛋白和包绕其周围的微原纤维组成。

特性:

沸水中不易溶解,比胶原纤维抗酸、抗碱性强,在稀酸中不易膨胀。

分布:

(3)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

较细、有分支、交织成网。

H-E染色不易着色,用银染法呈黑色,也称嗜银纤维。

网状纤维的嗜银性是由于纤维表面被覆有蛋白多糖、糖蛋白所致。

3、基质(groundsubstance):

无定形胶状物,构成基质的生物大分子为蛋白多糖(粘多糖)和糖蛋白。

(1)蛋白多糖(proteoglycan)为蛋白质和多糖合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功能:

允许小分子物质(水、激素、气体、水溶性营养物)通过,对大于空隙的物质主要在项韧带中。

起屏障作用。

(2)糖蛋白(glycoprotein)以蛋白质为主要成附有多糖大分子。

功能:

参与基质分子筛的构成;通过分子筛的介导作用,使细胞间和细胞间质间的不同成分相互黏附,并对细胞识别、迁移、增殖和伤口愈合等起作用。

(3)组织液(tissuefluid):

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中的电解质等物质渗入组织中形成。

功能:

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connectivetissue)

1、分布:

皮肤、真皮、肌腱、硬脑膜、巩膜、被膜、腱膜等。

2、特点:

纤维特别多且致密,排列整齐,其排列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细胞种类和数量少。

3、种类: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腱和腱膜);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真皮、硬脑膜、巩膜、被膜)

间质:

基质较少。

(三)网状组织(reticulartissue)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

主要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

特点:

细胞呈星形多突起状,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成网。

胞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嗜碱性。

网状细胞能产生网状纤维,网状纤维交织成网构成支架,为淋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的发生提供微环境。

分布:

造血器官、淋巴器官。

(四)脂肪组织(adiposetissue)有大量脂肪细胞构成,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边。

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

可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脂肪小叶。

1、白脂肪组织(whiteadiposetissue):

由单泡脂肪细胞聚集而成。

在H-E染色的切片中,脂滴被溶解成一大空泡。

使人体内最大的贮能库。

功能:

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缓冲、保护、支持和填充。

2、棕色脂肪组织(brownadiposetissue):

棕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五)软骨(cartilage)

1、软骨组织的结构:

①软骨细胞:

散在于软骨细胞间质内的小腔中。

掌握骨陷窝、软骨囊的概念。

软骨基质:

包括软骨黏蛋白、水。

嗜碱性强。

②软骨细胞间质、 软骨内无血管,淋巴管、神经

纤维:

较少,具有增强软骨韧性和弹性的作用。

2、软骨膜:

软骨周围覆有的一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内外两层,外层较致密,富含纤维,主要起保护作用;内层较疏松,富含细胞、血管和神经,其中还有一种具有增值、分化能力的梭形小细胞——骨原细胞。

功能:

保护、营养、生长、修复。

3、软骨的分类:

①透明软骨:

分布于关节软骨、肋软骨、气管、支气管

②纤维软骨:

细胞间质中含有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

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等处。

③弹性软骨:

间质中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分布于耳廓及会厌等处。

三、骨(bone)

(一)骨组织结构

有机成分:

骨胶原纤维、少量无定形凝胶状基质。

还有糖胺多糖、糖蛋白。

1、骨基质:

无机成分(骨盐):

主要为钙、磷酸根和羟基构成的羟磷灰石结晶。

2、骨细胞:

为扁圆形具有多突起的细胞,存在于骨陷窝内,其突起所占据的管状空间为骨小管。

3、破骨细胞:

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构成,多位于破骨和骨改建的骨组织。

功能:

具有溶解、吸收骨基质的作用。

(二)长骨的组织结构

1、骨松质:

分布于骨骺和骨干的骨髓腔面。

由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连接成海绵状结构。

2、骨密质:

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组成。

①环骨板:

位于骨干的外表面及骨髓腔内表面,其上有穿通管,是小血管进入谷内的通道。

②骨单位: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中央管和多层骨单位骨板构成。

③间骨板:

位于骨单位之间的一些形状不规则骨板,是骨单位被吸收厚度残余部分。

3、骨膜:

为致密结缔组织。

分为内外两层。

①骨外膜:

含有较粗大胶原纤维束,可穿入外环骨板—穿通纤维;

②骨内膜:

薄而疏松,含有骨原细胞、小血管、神经,有造血功能。

淋巴细胞

(一)血浆(bloodplasma)

1、成分:

2、功能:

①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②参与机体免疫反应、体液调节、体温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③止血。

(二)血细胞

1、红细胞(red bloodcell)

①正常成人红细胞数:

成熟男子体内红细胞数为:

(4.0—5.5)x1012/L个。

成熟女子体内红细胞数为:

(3.5—5.0)x1012/L个。

②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值: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③正常成人红细胞总面积:

3800m2,相当于人体表面积的2000倍。

④功能:

运输O2和CO2

⑤平均寿命:

120d

2.白细胞(white bloodcell)

①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

胞核一般2—5叶,常以3叶为多;幼稚的

中性粒细胞核不分叶,呈腊肠状。

胞质内有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前者内含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具有消化分解吞噬异物的作用;后者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和溶菌酶,具有杀菌和溶解细菌表面糖蛋白的作用。

功能:

具有强趋化性、活跃的变性运动和吞噬消化作用。

②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icgranulocyte)

结构特点:

核常分为2叶,染成橘红色,胞质内有颗粒,含有酸性水解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

功能:

释放组织胺,减轻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

③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grannulocyte)细胞圆形,核常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

寿命为12—15d。

功能:

胞质颗粒中含有肝素、组织胺、白三烯;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

④单核细胞(monocyte):

占白细胞总数的3—8%,为白细胞中个最大,胞核形态多样,多为肾形、马蹄形,偏位;胞质中有小颗粒,其中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水解酶、酯酶、溶菌酶等。

功能:

具有变形运动和一定的吞噬作用。

单核细胞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体腔,即分化为巨噬细胞。

⑤淋巴细胞(lymphocyte)

分类:

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占75%

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10—15%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占10%

(三)血小板(bloodplatelet)

功能:

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四)血细胞的发生

第4节 肌组织(muscletissue)

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在偏振光显微镜下: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A带(暗带)、I带(明带)、H带(暗带中间的发亮区)、M线(H带中一条线)、Z线(明带中间一条线)。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myofibril):

:

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2、横小管(transversetubule):

为肌膜内陷形成。

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到每一个肌节。

3、肌质网(sarcoplasmicreticulum):

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是位于肌原纤维周围相邻两条横小管之间的网管状结构。

(三)骨骼肌收缩原理

(四)骨骼肌构造

肌纤维 → 肌束 → 肌肉

(肌内膜)(肌束膜) (肌外膜)

二、心肌(cardiac muscle)

(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

具横纹;具有闰盘。

(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三)浦肯野纤维(Purkinjefiber)

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

(一)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

长梭形、无横纹。

(二)平滑肌纤维超微结构特点

四、肌组织的生长与再生

第5节神经组织(nervoustissue)

一、神经元(neuron)

(一)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cellbody)

2、树突(dendrite)

3、轴突(axon)

(二)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

多级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单级神经元;假单级神经元

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3、根据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分:

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

4、根据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分:

胆碱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等

二、突触(synapse)

1、突触:

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结构。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

三、神经胶质(neuroglial)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

1、星形胶质(astroglia)又称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2、少突胶质(oligodendroglia)又称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3、小角质细胞(microgliacell)

4、室管膜细胞(ependmal)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

1、神经膜细胞(neurolemmalcell)

2、卫星细胞(satellitecell)

四、神经纤维(nervefiber)和神经(nerve)

(一)神经纤维

1、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nervefiber)

(1)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2、无髓神经纤维(unmyeIinatednervefiber)

(1)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2)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

3、神经纤维的分类

(1)A型神经纤维

(2)B型神经纤维

(3)C型神经纤维

(二)神经(nerve)

五、神经末梢(nerveending)

(一)感觉神经末梢

1、游离神经末梢(freenerveending)

2、有被囊神经末梢(encapsulatednerveending)

(1)触觉小体(tactilecorpuscle)

(2)环层小体(Paciniancorpuscle)

(3)肌梭(musclespindle)

(二)运动神经末梢(motornerveending)

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somaticmotornerveending)

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visceralmotornerveending)

六、神经纤维的演变和再生

第2章运动系统

骨(bone)与骨连结(骨骼)

一、概述

(一)骨

1、骨的形态

2、骨的构造

3、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

(二) 骨连接

1、骨连结的形式

2、滑膜关节(关节)的结构:

(1)基本结构 

(2)辅助结构 (3)关节的运动

(4)关节的分类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脊柱

1、椎骨的一般形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3、椎骨的连结 4、脊柱的整体观

(二)胸廓(thoraciccage)

1、胸椎   2、肋   3、胸骨   4、胸廓的整体观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1、脑颅(cerebralcranium)   2、面颅(facialcranium)

(二)颅的整体观:

顶面观、内面观、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

(三)人颅的特点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  骨骼肌

一、概述

(一)肌的形状、构造和起止点

(二)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fascia):

 

(1)深筋膜(deepfascia)

(2)浅筋膜(superficialfascia)

2、滑膜囊(synovialbursa)

3、腱鞘(tendinoussheath)

二、全身骨骼肌的配布概况

(一)头颈肌

(二)躯干肌

1、背肌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肩胛提肌

2、胸肌  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3、膈

4、腹肌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三)四肢肌

1、上肢肌 

(1)上肢带肌:

三角肌   

(2)上臂肌: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

(3)前臂肌   (4)手肌

2、下肢肌:

髂腰肌、臀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1、构成人体骨的数量、形态及名称。

2、了解人体骨骼肌的配不规律。

第一节  心血管系

一、概述

(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二)血管壁的结构:

以中动脉为例详讲,用比较的方法对比教学。

1、中动脉:

内膜、中膜、外膜。

2、毛细血管 3、静脉

(三)微循环的血管组成 

(四)血管分布规律

二、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的构造(三)心壁的组织结构

(四)心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细胞类型有:

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浦肯野纤维。

(五)心的血管:

1、心动脉:

左右冠状动脉

2、心静脉:

(六)心包:

外层—纤维心包(致密结缔组织);内层—浆膜囊。

(七)、(八)阅读自学

三、动脉:

肺循环动脉、体循环动脉

四、静脉:

肺循环静脉、体循环静脉

五、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变化

第二节  淋巴管系

一、毛细淋巴管(limphaticcapillary)

二、淋巴管(limphaticvessle)

三、淋巴干(limphatictrunks):

有9条

四、淋巴导管(limphaticducts):

胸导管(thoraacicduct)、右淋巴管(rightlimphaticduct)

第一节 概述

一、组成

1、消化管(alimentarycanal):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2、消化腺(alimentarygland):

肝、胰、唾液腺、管壁上小腺体。

二、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

由大块→小块;由干→湿;通过咬切、磨碎、吞咽、胃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