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2975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docx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推荐

食品工业工作计划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物质基础。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食品工业发展,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效益农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椐省"十五"规划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以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从传统食品工业向现代食品工业转变。

  一、浙江食品工业现状

  

(一)"九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九五"期间,全省食品工业在大调整中持续较快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比"八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到XX年,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917家,资产总额456亿元,职工15.2万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3.6亿元,工业增加值12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7%和7.7%。

"九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16.4%和13.1%。

15种(类)主要产品有11种(类)增幅较大。

  2、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XX年与1995年的工业总产值相比,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52.6%和22.5%降到40%和16.7%,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6%和4.3%上升到30.9%和12.4%。

发展最快的是软饮料业,比"八五"末增长了3.7倍。

省名牌食品由1995年的20种增加到XX年的52种(其中省农业名牌15种);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食品工业总量的38%。

精制茶叶、黄酒产量居全国第一,软饮料、啤酒、罐头、水产加工品、食用菌、味精、食品添加剂、冷冻饮品、乳制品等产量分列全国前2-4位。

各地涌现出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业群。

  3、企业规模逐步扩大。

"九五"期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07家增加到131家,其中上亿元的企业由47家增加到66家;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37家增加到50家,其中上亿元的由14家增加到27家。

列入省"五个一批"的重点骨干企业达20家。

淘汰了一大批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小企业。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XX年,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86.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4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12.6%和9.6%;"九五"期间,利税总额增长了2.39倍,其中利润总额增长了4.93倍,远高于销售收入63.1%的增长率。

  5、产业发展基础稳步增强。

预计"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0亿元左右,比"八五"期间增加近1.2倍。

XX年,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165.3亿元,比"八五"末增加99.5%。

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

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国有企业从59.8%降为26.2%,集体企业从18.8%降为6.7%,"三资"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从21.4%上升为67.2%(其中港澳台资及外资占3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仍不合理。

食品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行业发展没有较大突破;饮料业除了饮用水外,新的增长点不多,缺乏高质量、有特色、成规模的新型食品和饮料。

二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

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发展后劲。

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

"九五"期间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14.3%,低于"八五"的30.9%;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远不如其他沿海省市。

四是食品工业管理体制不顺,食品工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食品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需进一步加强。

  二、食品工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xx同志指出:

"中国食品工业的潜力是很大的"。

"十五"时期是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

  

(一)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后,食品工业进入加快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一般持续20-30年,年均增长速度一般保持10%以上。

"小康"阶段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40%以上,食品仍是第一大消费品。

XX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500多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43.5%,食品工业发展进入需求增大、增长加快时期。

  

(二)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迎接加入wto挑战的需要。

我国即将加入wto,食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将加快进入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发展"本土化"经营,抢占市场份额。

这对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是个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认清趋势,迎接挑战。

一方面,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浙江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食品工业在发达国家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食品工业顺应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为促进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省政府在去年下发了《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要求"十五"期末食品工业总量比1998年翻一番,到2015年再翻一番。

全省食品企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四)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工业食品占食品总供应量的比重不断提高,食品需求结构不断升级。

人民群众对食品品种、质量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突出了方便、营养、科学、卫生、安全的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工业食品占食物总供应量比重已超过80%,而我省只有30%左右。

迫切需要食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尽快实现现代化生产、网络化经营,更多提供多样化、优质化的产品,积极引导消费,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五)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蓬勃兴起,但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食品加工业滞后。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

3:

1。

而我省目前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0%左右,其中畜禽、水产、果蔬类的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3-9%,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6:

1。

必须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关键来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十五"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联农业,依托市场,抓大带小,扶优治劣,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实施"优质、新型、特色、名牌"的带动战略,大力提高我省食品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把浙江建成食品工业强省。

  

(二)主要预期目标:

到XX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1、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5%;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0%。

  2、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5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0%。

  3、工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3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0%。

  4、利税总额达到14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2%。

  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

1。

  6、形成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10亿元、利税0.5-1亿元的30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的15家左右。

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重点县达到10个。

  7、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效益低下的产品和企业。

  四、"十五"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

  "十五"期间,进一步发挥食品工业的体制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上新台阶。

  

(一)大力开发基础原料。

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山区和海洋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十大支柱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扩大加工范围,提高加工精深度。

大米、面粉、食油、淀粉等基础原料的开发利用,继续朝多品种、系列化、专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奶源;发挥食品添加剂基础较好的优势,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应用领域,形成小商品大市场。

适应养殖业发展,不断调整饲料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专用和高效饲料生产。

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二)大力发展方便食品。

加快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发展以粮油、畜禽、水产、果蔬等为主要原料的主副方便食品,发展餐桌食品、营养快餐、学生营养餐、速冻食品等各种方便食品。

实现工厂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力争XX年把家庭、餐饮业的成品、半成品供应率提高到40%以上。

坚持中西并举,西式快餐的主、辅料力争在国内供应;传统优秀的方便食品通过改造,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中式快餐;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学生营养餐和学生饮用奶。

加快发展保质期长的畜禽肉类小包装生、熟制品;扩大净菜和加工菜供应。

  (三)大力提高饮料业水平。

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等优势产品,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向规模化、现代化、高水平发展。

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发展以果蔬汁为主的新型营养保健饮料和果酒;充分发挥我省绿茶生产和科研优势,攻克绿茶饮料生产技术难关,使我省绿茶饮料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茶饮料中的主导产品;扩大奶类及植物蛋白类饮料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

适应大中城市居民对直接饮用水的需要,积极发展饮、用水分管道供应。

  (四)大力增产特色食品。

针对婴幼族、学生族、上班族、老年族、旅游族、康复及特殊职业族等不同消费群体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当今国际流行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旅游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按照我国"药食同源"原理,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发展新型特色食品和各种休闲食品,拓展食品工业新领域。

  (五)大力提升传统优势食品。

传统优势食品要努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需要,提高标准,改进工艺,优化质量,持续发展。

水产加工品、黄酒、啤酒、冷冻饮品、罐头、味精、食用菌、蜂产品、乳制品、一类卷烟等产品,在稳定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档次和集约化程度,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占领更大市场。

在提高精制茶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机茶、茶饮料及低级茶综合利用产品。

传统调味品,重点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按标准定点组织生产,并开发各种新型调味品,使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

  (六)大力发展出口食品。

把握国际食品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优质品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生产符合外国人消费习惯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

重点开发用于出口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果蔬食品、畜禽肉制品、水产加工品和特色食品。

水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竹笋、食用菌、蜂产品、罐头等是我省重点出口产品,要努力提高加工精深度和包装水平。

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效益。

  (七)大力加强食品配套工业。

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是决定食品工业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加快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及包装材料的发展,适应食品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化发展需要,适应生产企业运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彩色胶印、新型包装等发展趋势。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和加强食品行业管理

  加强对食品工业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包括专业协会),赋予必要的工作职能,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行业管理工作。

各地要把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农业大县和山区、海岛县更要重视抓好食品工业。

加强食品行业的信息统计工作。

  

(二)加快食品工业的改革开放步伐

  把改革开放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际化水平。

深入抓好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重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

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施资产重组,推进规模经营。

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发展开放型的食品工业。

加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国外、省外办厂设店,实行从产地销到销地产的转变,开辟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三)推进食品工业技术创新

  把技术创新作为振兴食品工业的关键大力抓好。

一是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十五"期间至少有3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二是加快人才(特别是营养师)的培养和引进,争取"十五"期末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达到全省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三是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是开发应用生物、冷冻速冻、真空、膜分离、气调、辐射、远红外、微波、膨化、挤压、高压灭菌、超临界抽提、微电子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争取"十五"期末3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

四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贮备一代,争取"十五"期末新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6.1%提高到12%左右。

五是推进营销创新,加强生产企业与食品市场及超市的联合,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的营销方式,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投入力度

  食品工业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预计"十五"期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200亿元左右,比"九五"期间增长1.2倍。

按照省政府关于"省掌握的财政贴息可适当向食品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倾斜"、"各地区应视财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行业的支持力度"的要求,扩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

设法从地方财政、农业发展基金、工业技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建立省、市两级食品工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补助。

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结构调整项目的投入。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跨国食品企业来我省落户。

各级食品工业协会要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库建设,主动为企业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为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密结合

  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重点。

食品工业企业要主动紧靠农业,以参股、契约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立足农业产业化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工厂)加农户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提高食物制成品供应比重,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

重视解决"农口"与"工口"的体制分割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食品工业企业争取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六)加强质量管理,发展名牌产品

  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食品工业发展新路。

积极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把好质量关,没有采用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生产,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

进一步发展名牌产品,巩固壮大老名牌,加速培植新名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十五"期末,力争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80个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严格质量管理,对重要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准产证制度。

对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依法整治,直至关闭。

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七)促进食文化建设

  发展食文化是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挖掘我省丰厚的食文化底蕴,积极创立新时代的食文化,以食文化推动当代食品工业发展。

进一步办好具有各地特色、形式多样的食文化节,进一步发展西湖龙井、金华火腿、绍兴老酒、嘉兴五芳斋粽子等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传统名品,进一步开发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新型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