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24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doc

题目: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作者:

测绘学院测绘工程09级陈艳存

学号0901180404

摘要:

①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

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④在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

矛盾、侵略、中国国情、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力量

正文: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现代化的道路。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以上两个历史任务。

这两大历史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着。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说,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各方面的侵略:

(1)军事方面,他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例如,甲午战争中,1894年11月,日军攻陷旅顺后,既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他们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一步步逼近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据不完全统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外国侵略者同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各种损害中国权益的章程、合同或专条)约有300多个。

在条约中勒索赔款,掠夺财富,甚至公开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2)政治方面,采取政治控制,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的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例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经济方面,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使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使中国社会矛盾激化。

(4)文化方面,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形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相勾结,促成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从而使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客观形势趋于成熟。

然而革命的发生仅有必要条件是不够的,要想使这种必然性转变为现实性,还必须具备主观条件。

近代中国两大新兴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就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观条件已经形成。

19世纪5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19世纪4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在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中。

从鸦战争至甲午战争前,约有3.4万。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

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开办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中工作的工人约3万人。

19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本国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中工作的工人约有3万人。

这样,到1894年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队伍约有10万人。

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还是停留在自发的、分散的、小规模的斗争阶段,更多的是从事经济斗争,在政治上还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的。

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近代先进的生产关系,是近代中国新兴的革命阶级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分两部分:

其上层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系较多;其下层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系较少,而且往往最受外资打击,受本国封建势力压制,时常有破产的危险。

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其整体而言,从它诞生之日起,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与坚定性。

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

总之,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与中国近代新的革命阶级的成长,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已日趋成熟。

于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来的,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书中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他创建同盟会,概括其纲领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追求独立,但却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同时,他们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但是,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中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比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做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从根本上说,失败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尽管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真诚的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帝国主义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

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之所以失败,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之后,中国工人农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同时,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这样,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

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

从而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

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中国革命走上了新的局面,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总的来说,在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为中国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思想基础。

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

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

网络百度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