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9203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学案地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区域的分类,区域的一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比较两个不同区域(如: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南方和北方地区,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内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3.通过案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区等),了解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面临的问题、进而总结出人地之间关系的演变。

【知识网络】

区域

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特点

具有一定的,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壤条件

矿产资源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早期

人们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作业落后

中期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鱼米之乡

晚期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耕地被河网切割破碎,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基本考点】

考点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即区域占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和地理位置,范围有大有小:

有的区域界限明确,如行政区域界线;有的区域界限模糊,如自然区域界线。

2.区域的特征

(1)层次性。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3)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区域存在差异性。

(4)开放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即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考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人类活动也不同。

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如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部,长江入海口

43°N~48°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

土地资源

肥沃的水稻土,河湖密布,分散的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小

肥沃的黑土。

集中连片的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

矿产资源

贫乏

丰富的石油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农业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农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

工业

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考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面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进行分析。

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早期

生产力水平低,稠密水系阻隔交通,黏重土壤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中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水系成为交通要道;精耕细作,黏重土壤改良为水稻土。

农业发展较快,成为全国主要的粮、棉、桑蚕生产基地

后期

随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减少,农业生产规模小,作为全国粮、棉生产基地的地位下降

【实战演练】

[例1]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     业、     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     等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你归纳出三点。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请归纳:

       、       、       、       。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

本题综合性强,对学生地图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区域的比较方法等地理学科素质能做一个很好的考查,难度中等偏难。

答案:

(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2)旅游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3)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交通线分布;  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答出4个方面即可)(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

(或靠近能源消费地)(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保持生物多样性。

[例2]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图②中和两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是。

(2)③地形区的两侧属均质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3)④和⑤两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4)⑥和⑦两地形区,农业生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解析本题意图的形式考察我国的区域特征。

明确第一幅图表示华北地区,第二幅图表示东南地区,第三幅图表示西北及青藏地区,第四幅图表示东北地区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

(1)①以平原为主,②以高原为主

(2)同属于低山丘陵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3)干旱④为盆地,⑤高原(4)⑥为牧业,⑦为种植业

【能力提升】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包括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最后总结在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具体影响下形成的区域人类活动特点。

[例]新疆和西藏比较,区域特征的不同点是()

A.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

B.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西藏位于第一级阶梯

C.新疆和西藏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新疆农业主要为绿洲农业,西藏农业主要为河谷农业

答案:

B

解析新疆的人口比西藏多,西藏大部分属高寒气候,两地区的农业主要为畜牧业。

【强化训练】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1~9题为单选,10~13题为双选)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3.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田晓同学在《我的家乡》作文中这样写道:

“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

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

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完成5~6题。

5.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

6.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7.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社会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连片的水稻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9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8.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9.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降水较多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11.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改造盐碱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生产

12.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松花江、黑龙江、嫩江冲积而成B.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但属于湿润地区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

13.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早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

D.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

二、综合题

14.读“30°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

 

(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原因是。

(3)当北京敲响2005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要求写出年、月、日、时,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

15.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

主要开发

能源

主要环境

问题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人,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上的差异。

(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之。

(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工业和

工业,与之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工程。

(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拓展创新

1.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局部图,a、b、c是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

(1)~(3)题。

(1)a、b、c三条界线交会点所在省份

A.主要生长春小麦B.有长江流过

C.煤炭资源丰富D.降水多在50毫米以上

(2)图中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城市地域形态呈条带状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图中地区所跨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B.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跨亚热带和暖温带D.跨内流区和外流区

2.2004年6月1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开幕,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是基于与珠江流域相连、与大珠三角相邻、经贸关系密切而由下图中11个省级行政区组成的,因而简称“9+2”,九省区面积为200.5万平方千米,人口4.5亿,GDP占全国的33.3%。

其成立的初衷是区域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内不属于珠江流域的三省是。

(2)从现状来看,在此区域内可以起到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作用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应该是

(3)在此区域中,C省的主要自然优势是;D省的主要优势产业是;E省的主要区位优势是;F区的主要优势表现在等方面。

(4)E省发展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哪些?

(5)总体来说,该区域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第一节参考答案:

【知识网络】

地理差异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减少机械化

【强化训练】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A

解析A项是区域的内涵,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

2.C

解析区域界线具有可变性;区域的划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区域内部特性具有同一性,但不是绝对一致。

3.B

解析我国南北方的界线应是秦岭一淮河一线;松辽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并列关系;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4.A

解析本题考查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其降水由东向西递减,在40Omm~600mm之间;耕地主要是旱地,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甜菜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5.C

6.D

解析不同区域内部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区域的整体性。

学会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从题干中获悉,该地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农业属于基塘生产方式,可推断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和人们长期栽培水稻,逐渐发育成水稻土。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地形、作物熟制、上壤类型等知识。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排除选项A;长江三角洲受河网的分隔,耕地破碎分散,而非集中连片的水稻,排除选项B;C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这一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而其土壤则经人们长期改造形成以肥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8.D9.B

10.AD

11.BC

12.CD

解析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虽小于800mm,但气温低,蒸发弱,属于湿润地区,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

13.AC

二、综合题

14.解析甲、乙、丙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相同点比较可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和人口、交通、市场等方面比较。

不同点从作物种类、发展水平方面进行比较。

答案:

(1)都位于大河入海口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都是地狭人稠的地区

(2)乙因为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90°而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120°

(3)2004年12月31日18时2005年1月1日0时2004年12月31日10时

(4)见下表:

共同优势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水源;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主要不同特点

以生产长绒棉闻名。

光照条件好,由于降水集中在冬季,所以夏季需引水灌溉

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

劳动集约化程度高,单产高

以种植水稻和亚热带水果为主。

资金、技术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高

15.

解析甲为新疆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它们一个临边,一个临海;一个是西部大开发实施地区,另一个有浦东开发区,都具有政策方面的优势。

新疆石油和天然气丰富,又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而且光照丰富,很适合棉花和瓜果的生产,属于我国的商品棉与瓜果生产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但能源矿产缺乏,因而与新疆在能源与纺织方面可以进行很好的合作。

两区域境内的著名河流分别是塔里木河与长江,塔里木河主要作用是解决了荒漠地区水源短缺的问题,长江则主要发挥了水运廉价且运量大的优势。

从交通看,长江三角洲河运与海运方便,新疆地域辽阔,铁路运输最有利。

答案:

(1)

与多国相邻,有边贸优势

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

重要的商品棉、瓜果生产基地、畜牧基地

石油、天然气、煤

荒漠化严重

沿江邻海,交通便利

浦东开发,沿海沿江开放

重要的商品粮、棉、水产基地

核能

环境污染严重

(2)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人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及资源开发给人们增加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人高等因素有关(3)甲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解决乐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4)纺织能源西气东输(5)甲区域采用铁路运输,乙区域采用水路运输。

拓展创新

1.

(1)D

(2)B.②③(3)C

解析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a、b、c三条界线交会点所在省份是甘肃,气候干旱;城市①②③④分别是呼和浩特、西宁、兰州和西安,受地形、河流的影响,西宁、兰州的城市地区形态呈条带状;本区在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中温带。

2.答案:

(1)A、G、H(或四川、福建、海南)

(2)E、F、I(或粤、港、澳)(3)矿产及能源资源丰富农业位于珠江口及南部沿海,交通方便;毗邻港澳金融、信息、物流、专业服务(4)矿产资源及能源资源不足;本省科技力量不强,高素质的劳动力不足。

(5)区域内产业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发达的小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国际金融、信息、物流中心——香港,可作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经济腹地广阔;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