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9013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docx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学第二阶段学习包括三篇九章:

第三篇:

金融机构

第七章:

金融机构概述

第八章:

银行类金融机构

第九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四篇:

金融市场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

第十二章:

资本市场

第五篇:

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第十四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第十五章:

金融全球化

 

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

第7章金融机构概述

1、导学大纲

1、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认识金融机构存在的原因,掌握金融机构主要功能,了解金

融机构的经营特殊性。

2、从整体认识和理解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3、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与发展趋势,掌握目前中国大陆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认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4、掌握国际性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了解主要国际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

1、金融机构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资金盈余或资金不足的出现及其匹配的要求是金融机构产生的物质基础。

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始终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促进经济发展中资金的顺利流动和转化;

●降低融资交易中的融资成本;

●提供金融风险转移和管理服务;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等。

2、金融机构有那些功能?

●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支付结算服务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最初提供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汇兑;

▲商业银行仍是最基本的提供支付结算的金融单位。

只要有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支付结算就有运行的基础。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发展,银行之间支付金额大幅增加,各经济活动参与者更加注重结算体系效率性和安全性。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非金融企业,主要是国外大制造企业的子公司为其母公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开始向支付结算领域渗透,这种银行之外的支付结算数额在不断扩大。

●融通资金

▲融通资金功能是所有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不同金融机构因发行的融资工具不同而使融资方式有所不同。

▲最终都是使社会总资本中暂息形态的资本份额减少。

●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便利

▲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可以合理控制利率、费用、时间等成本;

▲主要表现在对各种企业和居民家庭、个人开展广泛的理财服务以及对发行证券筹资的企业提供融资代理服务等方面。

●改善信息不对称

●风险转移与管理

3、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

共性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也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金融工具)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

●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不同;

▲一般经济单位:

经营对象是商品或普通劳务,经营内容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

▲金融机构:

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内容则是货币的收付、借贷。

●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不同

▲一般经济单位与客户之间是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的关系。

▲一般经济单位:

等价交换原则;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不同

▲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商品生产、流通过程,集中表现为商品是否产销对路。

这种风险所带来的至多是因商品滞销、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

单个企业破产造成的损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冲击力不大,一般属小范围、个体的。

▲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

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

甚至会爆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4、如何把握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

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虽各有特点,但在种类和构成上基本相同。

国家金融机构主要由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类构成。

(1)管理性机构

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

主要有构成有四类:

一是负责管理存款货币并监管银行业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是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四是社会性公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

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金融业管理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1992年10月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8年11月8日成立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3年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工作。

相继成立了银行业公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行业协会。

此外,社会性公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已经基本健全。

(2)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

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

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发展初期主要是以特定类业务为主。

近二十年又出现了全能化与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有实力的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正在开展范围非常广泛的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在各国经济与金融发展中仍位居重要地位的金融机构之一。

(3)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发展需要建立了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政策性专业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5、如何把握国际性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是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

广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包括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跨国银行、多国银行集团等。

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主要指各国政府或联合国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组织,主要由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组成。

●国际性金融机构的形成

▲国际性金融机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建立的。

▲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国际金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产生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根据会议协议条款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后又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国际性金融机构。

●国际性金融机构种类

国际性金融机构种类主要有两大类:

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全球性的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于1945年12月

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我国曾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新中国建立以后,一直被排斥在外,1980年才正式恢复席位。

其宗旨是:

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汇率稳定和会员国有条件的汇率安排;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大的外汇管制;协助会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会员国认缴的份额;贷款对象只限于成员国官方财政金融当局,而不与任何私营企业进行业务往来。

★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是1945年与IMF同时成立的联合国专门金融机构,于1946年6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华盛顿。

它有3个附属机构:

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和1988年成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四个机构合称世界银行集团。

宗旨是解决会员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资助它们兴办特定的基本建设工程,以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贷款对象可以是成员国官方、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如果借款人不是政府,则要由政府担保。

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5月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目前是世行最大的借款国,也是执行世行项目最好的国家之一。

★国际金融公司是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属世界银行集团。

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最多的多边金融机构。

★国际开发协会是专门对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属世界银行集团。

它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国家贷款问题而成立的。

其活动宗旨主要是向最贫穷的成员国提供无息贷款,这种贷款具有援助性质。

我国曾是这类无息贷款的承受国,但鉴于在过去20年已取得举世瞩目经济发展成就,于1999年7月1日不再从国际开发协会接受无息贷款。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成立于1988年,

其宗旨是通过向外国私人投资者提供风险担保,并通过向成员国政府提供投资促进服务,加强其吸引外资的能力。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积极支持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到2002年7月在中国已签署12项担保合同,担保对象的行业为制造业、基础设施等。

★国际清算银行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和若干大商业银行合办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于1930年5月,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

主要办理国际清算;接受各国中央银行存款并代理买卖黄金、外汇和有价证券;办理国库券和其他债券的贴现、再贴现等;此外还负责协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关系,故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称。

该行领导下的常设监督机构,称作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致力于跨国性银行的监管工作。

该委员会签署的《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资本充足协议>的补充协议》成为国际上统一的银行监督管理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已于1996年9月加入该行,这有利于加强我国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及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

▲区域性金融机构

区域性金融机构包括两种:

一种是成员国主要在区内,但也有区域外的国家参加,如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另一种是完全由地区内的国家组成,是真正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如欧洲中央银行、欧洲投资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西非发展银行、阿拉伯发展基金等。

★亚洲开发银行,是西方国家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合办的政府间的金融机构。

1966年在东京成立,行址在菲律宾的马尼拉。

其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和提供技术援助;促使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国和地区认缴的股本,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以及某些国家的捐赠款和由营业收入积累的资本。

主要业务是向亚太地区的成员国和地区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境内公私企业以及发展本地区有关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提供长期贷款。

我国于1986年3月正式恢复合法席位。

★非洲开发银行是非洲国家政府合办的互助性国际金融机构,

它成立于1963年9月,行址设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

1985年5月,我国正式参加了非洲开发银行。

其宗旨是为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非洲大陆制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期达到非洲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非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成员国认缴的股本,

它的特别贷款条件优惠,贷款不计利息,期限最长可达50年,主要用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贷款对象仅限于成员国。

★泛美开发银行是由美洲及美洲以外的国家联合建立的向拉丁

美洲国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成立于1959年。

行址设在华盛顿。

其宗旨是集中美洲各国财力,发展成员国的经济。

泛美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有成员国认缴的股本和银行借款两大部分。

★欧洲中央银行,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成立,总行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制定欧元国政府统一的货币政策。

6、如何把握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金融业出现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与此相应,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有:

●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如各种电子银行业务。

▲美日等国从法律上做出调整,允许原分业经营的机构实行混业经营。

格斯法案的废除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开始涉足银行业务,使金融业发展更趋综合化。

●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各国不断爆发金融机构倒闭事件。

▲巩固自己的阵地、开发新领域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金融机构通过兼并重组,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走上强强联合发展之路,以期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新要求。

▲1996年9月4日著名的化学银行与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

▲1997年初,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银行又与迪恩威特银行合并成立了摩根斯坦利*迪恩威特银行;

▲1998年4月6日花旗银行与经营保险、证券业务的旅行者集团合并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花旗集团;

▲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为新的第一银行,成为全美第五大银行;

▲银行间合并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减少业务重叠,降低成本。

第二,加强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

●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金融机构组织形式出现了虚拟化发展的现象,如屏幕式的证券交易所、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

▲可24小时提供服务;

▲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各种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

利用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分析

●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业务制度、操作程序不断改进;

▲旧部门撤并,新部门设立,

▲不断推出新的管理方法,如60年代的负债管理、70年代的资产管理和资产组合管理、80年代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90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全方位客户满意管理等。

 

第8章银行类金融机构

一、导学大纲

1、通过认识银行性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掌握银行业概况,了解银行性金融机构

的种类;

2、认识商业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了解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内容与方法;

3、认识政策性银行的特征及种类,了解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运作方式,掌握政策性银

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和掌握信用合作机构的特点、作用及主要业务。

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

1、如何理解银行经营的特殊性

虽然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一样也追求利润,也存在经营风险,但却具有不同于一般

工商企业的特殊利益和风险。

首先,银行有来自于资本高杠杆率的特殊利益。

巨额信贷资本、兼有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大量专业管理人才,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能够创造出丰厚的收益。

银行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即可获取可观的收益,资本的财务杠杆率非常高。

其次,银行也有特殊风险。

主要是: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或不愿意按期偿还贷款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

可能性。

(2)经营风险。

当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安排在总量上或期限结构上出现失衡时,会直接

造成银行的经营风险。

(3)公信力风险。

银行能吸收不同期限和不同数量的资金,是基于公众对银行的信任。

一旦失去公众的信任,马上就会挤兑存款,当银行无法应付众多存款人的挤兑时,破产在所难免。

(4)竞争风险。

电子科技广泛已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务研发之中,并且信息传播速度日益

加,银行业在提供的产品中所包含的经营、管理、价格以及其他因素方面将面临更为广泛

的竞争。

2、银行性金融机构的种类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其

特点可概括为“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本书将在第16章进行专门讨论。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

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

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商业银

行行为的调控和管理。

(3)专业性银行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商业银行居主导地位,除此之外,专业

银行也有较快的发展。

专业银行是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

的银行。

专业银行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范围。

目前各国主要的专业银行有:

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这一名称通用于美国和欧洲一些工业化国家;英国称其为商人银

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被称作实业银行、公司、投资公司等。

它是金融市场的专业投资

机构,属非银行金融机构。

不动产抵押银行。

不动产抵押银行是经营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银行。

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不动产抵押债券;而其资金运用有两类:

一类是以土地为抵押的长期贷款,贷款对象是土地所有者或购买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另一类是以城市不动产为抵押的长期贷款,贷款对象是房屋所有者和经营建筑业的资本家。

不动产抵押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国有专业银行性质。

开发银行。

开发银行可以分为国际性、区域性、国内性三种。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

世界银行)是著名的国际性开发银行,也是联合国的附属机构。

区域性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

的宗旨大致相同,只是服务对象仅限于某一区域的会员国,如亚洲开发银行主要服务于亚

洲地区的国家,泛美开发银行主要服务于中美洲国家。

国内性开发银行多属于一个国家的

政策性银行,其宗旨是通过融通长期性资金以促进本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这种银行在业务

经营上的特点是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储蓄银行。

储蓄银行是专门吸收居民闲置或小额货币资金的银行,通常以存折的形式

接收存款。

在一些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只吸收企业的活期存款,而居民家庭与个人储蓄存款

则是由专门的储蓄银行来办理。

储蓄银行在美国被称为互助储蓄银行,英国称之为信托储蓄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储蓄存款,而邮政储金汇业局可视为专门吸收居民储蓄的专业机构。

进出口银行。

进出口银行是专门为对外贸易办理信用业务的银行机构,在一些国家属

于政府单设的银行机构,属于政策性银行。

3、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

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

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

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

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职能分工型的商业银行是在本世纪30年代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酝酿形成的。

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

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早期的银行都是

全能型的。

与职能分工型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

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

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

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体制决定的。

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

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

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

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

分工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

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

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

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

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

很不完善。

4、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来看,主要有负债、资产业务;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还

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负债业务是银行吸收资金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自有

资本。

存款负债主要有:

(1)活期存款又称支票账户,客户在银行开立此账户时,不需事先

通知银行即可凭支票随时提现。

该账户开立的目的在于进行交易支付,其特点是银行对存

款户不支付利息。

(2)定期存款。

(3)储蓄存款。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活期存款比重

较大,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较小;而70年代后,存款结构发生了变化,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加大。

其原因就在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较大;

使存款户既能获取高收益又能保持较强流动性的新型定期存款的出现。

其他负债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种借入款,如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中央银行的借款

以及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借款等。

属于商业银行的主动型负债。

银行资本即自有资本,其数量的多少能够反映银行自身经营实力以及御险能力大小。

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两部分:

一是商业银行在开业注册登记时所载明的银行经营规模

的资金。

二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补充的资本金,如股份制银行通过

发行股票增资扩股、国家银行通过由国家财政注入资金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银行资本应属净值,不应算在负债之内,而将其列入负债方只是为

了表明它与各种负债共同构成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所以不要因此而将银行的债权与所有权

相混淆。

资产业务主要包括:

现金资产。

具体分为库存现金:

是为应付客户取现和日常业务开支及收付需要而存放

在银行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

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银行可随时用作支付或清

算。

存放在同业的存款:

是为了同业间往来及清算方便而在其他行开设的往来账户,存在

同业的资金称为“存放同业”,同业存在本行的资金称为“同业存放”。

托收中现金;是指

在商业银行经营中,每天都会收到开户人拿来的支票或现款,其中的支票有可能非本行付

款而须向付款行收取,这种须向别的银行收款的支票称为“托收中现金”。

在电子支付网络

系统引入银行业务后,托收在途资金数量大规模减少。

信贷资产。

按贷款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单独贷款和联合贷款。

按贷款的客体(借款人)

所提供的申请贷款保证可分为:

抵押贷款、信用放款和票据贴现放款。

按贷款的期限分为一年以下的短期贷款和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

按贷款的用途可以分为投资贷款、商业贷

款、消费贷款和农业贷款等。

投资。

商业银行的投资是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

这一业务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主要包括:

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融资租

赁业务。

表外业务主要有三个部分,即各种担保性业务;各种承诺性业务,主要有回购协

议、信贷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

主要有期货、期权、互换合约等。

5、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

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