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881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7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docx

会计实务资料重要知识点

 

会计实务那些知识点(连载一11.20)

第六章 交易性金融资产

 

  定场诗:

远看灯笼大,近看大灯笼。

灯笼是灯笼,上面尽窟窿。

“嘭”破灯笼。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

本人以为难在难易理解。

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

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主要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天生就不是持有期限长的资产,因为资产如其名,“交易性”三个字给这个资产打下了先天性不足的“烙印”,说明该项资产持有目的就不是为了守你一辈子,说白了就是为了“交易”,一旦有交易机会就会把资产卖出,而市场瞬息万变如小孩的脸,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给卖了。

  能够充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一般就是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定的,也就是容易变现的资产,比如债券、股票什么的,企业持有这些资产不是为了长期投资,说白了就是“搂草打兔子”,赚个打“酱油”的钱,反正资金在那里闲着也是闲着,总比放银行强多了不是。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

银行存款

  所以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特点和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随时要被出售(人要是被这样对待可真没有安全感),企业关注的就是你给我带来了多少“投资收益”,到底能打多少瓶“酱油”?

所以与这个资产有关的交易税费、股利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等统统都算到投资收益里面,当然什么时候放到投资收益还要注意时机,不能鲁莽。

  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特点:

购入和卖出费用全部入投资收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了,投资者认为这个公允价值变动是体现了企业此时此刻的实际资产,但是毕竟还没有变现,所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纵然是损益,也终究还没有变成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即便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年底勉为其难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了,投资者主观感情上还是不愿意承认其为真正的“投资收益”,看来媳妇还是没有最终熬成婆。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者相反)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所得税费用(或者相反)

借:

本年利润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相反)

  到最终处置的时候,也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最后的交易费用肯定计入投资收益,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关键是之前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累积余额也要计入“投资收益”,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投资者感情,媳妇熬成婆了,终于可以在“投资收益”中核算了,另外就是税法上这个时候才是确定公允价值带来的收益的时候。

一般情况来说,不管你会计上计算公允价值计算得多么高兴,不管你怎么折腾,税法就是稳坐钓鱼台:

什么公允价值?

我就是不承认你!

爱折腾你折腾去。

其实税法也是为了你好,公允价值变了,但是你没有卖出去啊,所以肯定这笔钱还没有到你腰包里,所说破天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钱,现在不征税,让你高兴两天,因为现在征税你还真不一定能拿出来;当你最后处置了,把钱拿进腰包的时候,税法上就盯上你了,那么这个时候也就是税法上“秋后算账”的时候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纳税吧。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投资收益(或者相反)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

所得税费用)

  所以上面这个分录不管对会计还是对税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明眼人可以看出来,这个科目是损益类科目一借一贷,等于是一增一减,不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因此这个分录对会计来说是象征意义是大于实际意义,而对税法来说那肯定是实际意义更大了。

革命上有个“烈士追认”,那么会计上也有个名分追认,这个分录就相当于是给之前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媳妇”,给追认为“投资收益”这个“婆婆”了。

所以很多人也不需要过于较真这个处理,这也就是公允价值核算的资产的一个通病,就是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影响最后都要在算账的时候来个追认,比如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这些大家在以后学习中都会遇到。

  二、涉及的其他内容

  交易性金融资产开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头,当然在中级实务中投资性房地产更为考前,个人觉得这样的处理有点不妥,就是说金融资产一章中四个类型金融资产是全书的一个根基,掌握了金融资产四个资产的原理,那你等于掌握了全教材的半壁江山了,可惜编书的不知道这个道理,觉得金融资产是不是太难了,放到后面让大家有点心理准备,以防一上来就学习金融资产把大家给吓跑了。

相比之下,注会会计就是把金融资产放到前面,觉得注会的考生更年轻一些,喜欢挑战性,越是难的东西越能吊胃口。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尴尬就是,新准则承认了公允价值并进行了账务处理,但是税法还是不承认公允价值的,所以两家就产生差异了,纳税的处理不一样,因此在税法决定向你征税之前,会计上已经确认损益或者是权益了,这个差异就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了,这个处理以后会涉及大,不过现在就应该有个思想准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一些初步的联系,大家以后学习可以自觉的注意一下。

有道是先下手为强,早做准备不一定是坏事。

开篇以金融资产为例,不知道大家什么反映,以后还会逐渐增加增加讨论,欢迎大家来与我共话中级。

会计实务那些知识点(连载二11.21)

第六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

 

  定场诗:

远看忽忽悠悠,近看飘飘摇摇,有人说是葫芦,有人说是瓢,在水中一冲一冒。

两人打赌江边瞧,原来是佳亚在洗澡。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

本人以为难在难以理解。

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

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主要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顾名思义就是你打算把这个东西在手里放到它“死”,痴情的守它一辈子,在这之前不会放弃它,抛弃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资产的核算很有特点,关于他的一切花销你都想着他能给你带来回报,就像在追求女孩子,首先你一定要体现出你想跟她过一辈子,你的付出才有可能被资本化,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对待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态度,那对方肯定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你的付出就费用化吧,还想资本化?

还想以后有什么回报?

痴心妄想。

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开始的交易费用资本化了,后面的摊销什么的也就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因为这个前期付出的费用影响了整个期间的感受,也就是你关心的是不是得到了女孩子的芳心,这个收益核算需要长期来考虑,也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以及你初始交易费用如何影响了持有期间的收益。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交易费用影响了利息调整金额)

  贷:

银行存款

  需要注意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只能是债券,因为这个债券一般都有期限,你能熬得过他;如果是股票,你还指不定能不能熬得过他,一般都要长寿的多,更重要的是这个股票没有到期日,到期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公司破产的时候,你还持有到期干什么呢?

看自己究竟能赔进去多少吗?

所以股票一般就是做个短线炒炒玩玩,实在有钱的或者是被股市套住的就无奈做个长线好了,所谓长线一般也就是最多几年而已。

所以股票在这里更适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炒炒就卖了)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介于短线和长线之间,既不想炒炒就卖,还不想踏踏实实做长线)。

由于是比较长期持有这个债券,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影响的是未来整个期间的收益率,因此任何一项付出和收入都要看整体影响,那么出现一种核算方法:

实际利率摊销法。

借:

应收利息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叫实际利率摊销法,更不用说如何去计算了。

这里的实际利率其实就是你投资这个资产的实际收益率:

购买的时候有购买价和交易费用,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你的实际投资成本,就像追女孩子的前期投入,你狠狠的花了一笔,很幸运的是她接受了,承认你资本化了,觉得你对她是真心的,是持有至到期的,那么就等着以后她怎么对你好吧,这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女郎),究竟能够引来多大的郎呢?

对于债券来说,能给你带来的无非就是个利息,还有最后的本金收入了,那么因为持有的期间比较长,地球人都知道应该考虑时间价值,所谓时间价值就是说你之所以选择这个投资是因为比其他投资要好,比如放在银行,那么我们考虑投资是否可行就是借入你从银行借钱投资是否有价值,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类比,在实际投资中,你是有一个实际收益率的预期的,看一个投资是否合适,就是要用你的期望值来看这个资产未来带给你的东西全部打回原形到现在知多少钱,这就是折现的过程,那么你选择的这个折现的利率就是你期待中的收益率,在持有期间你要计算这个资产带给你多少好处,那么每年年初有个摊余成本,乘以你心目中的收益率就是实际上你能够获得的投资收益,这个投资收益金额一般和你当年实际收到的利息不一样,差额部分就是你需要摊销的“利息调整”,这个体现的意思就是你实际收到的钱不一定就是你的真实收益,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你购买的时候有交易费用,当初的资本化的处理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收益。

  上面说的就是所谓的实际利率摊销法的实质,是通过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前期投资成本,计算出你实际能够得到的增值率,也就是收益率,然后每年带来的收益就相当于你把这笔资产放到银行吃一年利息能够得到的收入一样,所以当年的投资收益=起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当然因为每年你还拿债券的利息,所以债券的摊余成本也就是账面价值是变化的=起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你虽然增值了一个相当于“投资收益”的金额,但是我给了你利息了,所以你这个资产就不值钱了,就应该从摊余成本中扣除。

就像是吧女孩子追到手了,她对你很好,随着对你了解的深入,对方会给你一个公平的对待,可能发现你这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毛病,那么逐渐有点矛盾了,对你的评价可能降低了,这就是溢价发行的债券最后摊余成本逐渐降低,越来越靠近面值的摊销过程,因为之前对你的评价太高了,因为你开始承诺了更高的票面利率,更多的承诺,任何的承诺都会回归到现实一样;另外一种折价发行的债券正好相反,随着摊销的进行,摊余成本逐渐上升,最终回归到真实水平,这个就像开始虽然大家认为你不值钱,但是后来发现你人品不错,评价越来越高,回归到你的真实水平了,这就是折价债券摊余成本会逐渐升高的原因了。

  当然对于债券中级不要求过高,但是需要知道一些常识,用对一个人的评价来理解折价和溢价债券的摊销特点,以及实际利率摊销法的本质,对于很好的理解知识是有帮助的。

下回书咱们说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敬请关注。

会计实务那些知识点(连载三11.24)

第六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定场诗:

大雪降,老两口子争热炕。

老头要在炕头睡,老婆说:

不让!

不让!

偏不让!

老头拿起了顶门棍,老婆抄起了擀面杖。

老两口子打到了大天亮。

挺好的热炕谁都没睡上!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

本人以为难在难以理解。

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

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主要账务处理

  相比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既不像交易性金融资产随时被处置那样没有安全感,也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样判了无期那样没有激情,用专业的话说就是持有意图不明确的资产,说白了就是也不是炒几天就卖,也不是抱着相守一辈子;就像谈恋爱中的追求一样,嘴里说着天长地久,心里想着先把你骗到手,因此持有意图不确定最能说明问题了。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的核算综合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摊销法计量两种方法。

这样也算是符合了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你不是持有意图不明确吗?

那么我对你核算也不明确,既然两个都不是,那么核算也就两个都不是,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两条腿走路。

  关于初始计量,这个不用说了,态度不明确的这种持有方式最能左右逢源,比较符合谈恋爱心理,成功的概率比较高,所以你的投入都是可以被对方承认,可以资本化,那么交易费用自然而然就可以资本化,能够影响摊余成本,用来计算你这个前期投入能够得到多少的爱情回报。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交易费用影响)

  应收利息

  贷:

银行存款

借:

应收利息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

  关于摊余成本的理解其实就不是什么问题,如果你持有至到期投资都搞定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就望风披靡了。

很多考生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怎么这么复杂,又是公允价值又是摊余成本的,都晕菜了。

其实很多问题不是问题本身可怕,而是自己先怕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和摊余成本计量两个方法,算得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平常双方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只有在公允价值下降的很厉害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持续性下降了,有减值迹象了,这个时候形成的减值才会影响到摊余成本,这才是两种核算方法唯一的共同点,除此之外谁都不认识谁。

因此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计算公允价值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摊余成本,做摊余成本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就是这么简单。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关于减值问题需要注意一下:

一般出现减值的情况不会考你债券的情况,因为债券最麻烦了,公允价值变动吧,摊余成本也在变化,所以计算减值多半是股票的情况,比如说告诉你股票公允价值100,后来到了90,后来到了80,这个时候人家说公允价值要持续性下降了,那么应该确认减值=100-80=20,也就是说这个减值实际上在变动到90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苗头了,所以在做分录的时候,把之前的公允价值下降100-90=10从资本公积的贷方转出,这就是所谓的减值的特殊处理。

道理上想一想,日后期间发生减值怎么处理的?

不就是说日后期间发现债务人财务困难了,应收账款发生减值了,那么调整报告年度的减值,这里也是一样的,之所以下降到80才发现原来是持续下降了,因为谁都没有长千里眼,亡羊补牢嘛,之前说明你看错了,那就改正吧,把之前错当作一般公允价值下降转出确认为减值,这个也就是个正名的过程,终于有了个名分了。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

资产减值损失(债券)/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股票)

  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债券和股票两种情况,所以减值转回上也存在两种方法,对于债券来说,好办,怎么计提的减值,怎么转回;对于股票就不一样了,转回还要从权益转回,原因大概是因为股票是权益性投资吧,那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走一家门,减值转回就从权益转回吧,才不管你前面减值也走了资产减值损失。

这个处理其实也对,为什么?

因为债券向来给人以安全感,人家比较老实,市场价格比较稳定,这就好比一个人,老实巴交,人品比较好,人们对他的评价呢也差不了,总是说:

他是个好人,因此准则上认为企业买了债券呢估计也就是混个打酱油的钱,操纵什么利润,那转回就当初走了损益,转回还是走损益吧。

对股票可就不一样了,谁要说是能预测股票价格,那纯属胡说八道,我说您肯定不信,专家说你会信,为什么?

因为专家背后都有机构啊什么的黑手在操纵,其实就是个双簧表演,机构买什么,专家就说什么,结果是黑手导致股票价格高低,民众一看还真是,跟风,高兴、被套。

股票这个东西比较不靠谱,所以一旦看见您买股票了,不用问啊,绝对是钱多了烧的,或者是有什么阴谋。

那么准则就说了,好了,有减值了我让你减少损益,减值回升了,对不起您走权益吧,不能走损益了,不怕你股票上涨,就怕你找个机构操纵股价,遥控自己的利润。

所以在减值转回上会有这么一个差异,理解了资产特点当然您就掌握了为什么要区别对待了。

会计实务那些知识点(连载四11.25)

第六章 贷款和应收款项

 

  定场诗: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值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

我也没辙!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

本人以为难在难以理解。

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

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主要账务处理

  贷款和应收款项中主要介绍的还是贷款的处理。

别人发了债券我们投资了叫做持有至到期投资;银行发钱了贷给别人了就是银行的投资:

贷款。

很多人不理解贷款中的一些特殊处理,总要问为什么和其他的资产不一样?

我告诉你原因:

就是不一样,因为它是贷款。

人家金融资产比较特殊,贷出去钱了怕的是对方不还,更怕对方明明有钱却不还。

借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借钱,这个事情可大可小,问题比较多,所以银行对这个贷款进行比较特别的管理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有一旦发现欠钱的那人还不上了,那么这个贷款就应该转到“贷款-已减值”科目中单独核算,为什么?

就是因为风险大了,需要单独管理;另外就是摊余成本计算上没有收回的利息为什么要计算成减值?

想这个道理,连贷款都还不上或者不想还了,还能给你利息?

所以确认减值也不为过。

所有这些处理就是因为它是贷款,因为它风险太大了。

借:

贷款-本金

  贷:

吸收存款

借:

应收利息

  贷:

利息收入

  “贷款-本金”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贷款-利息调整”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道理是明摆着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就是小儿科。

教材中的例题为什么没有出现“贷款-利息调整”的科目核算?

而应收利息和利息收入又相等呢?

就是因为题目中有一句话:

实际利率和合同利率相同,意思就是说面值和摊余成本是一致的,好比是发行一个债券,你票面有个利率,实际当中投资者还有个实际受益率,也就是实际利率,当你这个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一样了,人家觉得这个投资名副其实,愿意按照面值买你这个债券;如果票面利率大于了实际利率了,代表以后会多收利息,怎么办?

绝对有人会抢着要,那么价格肯定要炒高,所以会出现溢价发行的现象。

贷款比较特殊一些,最多就是贷出本金的钱,所以合同利率最多和实际利率一致,大多数情况下实际利率要高一些的,所以才会出现“贷款-利息调整”的科目。

借:

贷款-本金

  贷:

银行存款

    贷款-利息调整

  贷款也是需要用实际利率摊销法计量的,也就是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确定利息收入。

这里的意思也就是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差不多,比如说你给美眉付出一大笔,美眉送给你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对你的意义可就不只是值多少钱那么简单了,有可能意味着美眉对你有意思了,这个收益超过了你收到的这个礼物的实际价值了。

贷款中实际收到多少利息不代表你实际上得到了多少收益,实际上应该是用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定,也就是你心目中有个期待的回报,这个才是你心目中的回报:

利息收入。

借:

应收利息

  贷款-利息调整

  贷:

利息收入

  发生减值了怎么办?

前面说了,贷款最怕的是对方有钱也不还,所以要特殊照顾,给开个单间:

贷款-已减值,一天24小时监视着。

这个时候可能还确认了应收利息了,也一并确认为减值,既然他不打算还了,利息也就不要指望了。

所以分录处理就是一股脑的全部丢进单间里面:

借:

贷款-已减值

  贷款-利息调整

  贷:

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贷款损失准备

  这个时候应该确认的减值=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收入-可收回金额,也就是说应收利息没有扣除,说明是真着急了,应收利息全部确认减值了。

以后减值转回也比较特殊,照样确认利息收入,但是借方是:

贷款损失准备,这个处理就是白色的屎壳郎-配不上对,理解不了就死记住吧,确认和其他的处理是有差别的。

这个地方能理解就理解,理解不了就死记硬背吧,确实没有好的办法,太特殊了。

  那对方实在是没钱还了怎么办?

那就把他值钱的东西统统搬走,所以有了抵债资产,有了抵债资产的处理,这个环节其实就是债务重组了,这一章让大家提前预习了一把债务重组。

一般情况来说,对方实在还不了钱,银行还是会体谅体谅的,做人不会太过分,因此就会做出让步,比方说100万的贷款,就搬你90万的东西好了,剩下的10万就算我自己倒霉,把钱贷给你这个倒霉鬼,所以就成了银行的营业外支出了。

这个时候是结算的时候,把贷款科目都结转掉。

因为银行是金融机构,不是专门处理资产的,所以对这个搬来的资产又专门设了个科目:

抵债资产,意思就是这个资产要赶紧变现,大家都注意,找个机会就给卖了。

借:

抵债资产

  营业外支出

  贷款损失准备

  贷:

贷款-已减值

    应交税费

  当然有些抵债资产不一定搬回来就卖掉了,业务以繁忙,大伙可能就忘记了这茬了,资产负债表日还要看看是不是减值了,万一减值了还要核算减值,专门有个科目:

抵债资产跌价准备,类似于一般企业的“存货跌价准备”,账务处理就基本上类似了。

  二、涉及的其他内容

  贷款这个东西也是很重要的,上承持有至到期投资,下启债务重组,中间还连着应收账款,另外自己还挺有个性:

计算减值的时候应收利息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不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并确认为减值了;减值的贷款待遇还不错,专门给个单间住着:

贷款-已减值,转回减值的方法也不一样。

但是贷款毕竟还是实际利率法摊销的资产,这点传统我们还是承认的。

同样的实际利率摊销法计量的资产还有很多,比如长期应收款、债券、融资租赁,都是持有期间比较长的,现在利率水平虽然比较低,架不住人家时间长啊,所以时间价值还是必须要考虑,因此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以后学习的时候多注意注意这些问题,不要盲目的就知道来个玉米就拜,见了棺材就哭,也不问问自己认识不认识,能统一学习的就统一学习,别给自己增加负担。

会计实务那些知识点(连载五11.26)

第三章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

 

定场诗:

有一位算卦的先生本领强,神机妙算不寻常;他算的北京前清有皇上,他算的皇上的媳妇准叫娘娘;他算的五谷杂粮就数这蚕豆个儿大,他算的地下的庄稼就数高粱长得长;他算的是爷仨走道就数他爹的岁数大,他算的媳妇的妈准是男人的丈母娘;末末了这卦算得更准,脑袋长在脖子上。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

本人以为难在难以理解。

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

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主要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像是个孪生兄弟,不过就是长相上有点差异,因为固定资产好歹还能看得见、摸得着,无形资产就不一样了,您要是想了,看一眼都难。

现在固定资产也不再体现为固定的笨重的东西了,自从取消金额上的限制以后,固定资产也可以是比较轻巧的东西。

  固定资产包括外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接受投资的、接受捐赠、融资租入的等等,固定资产好比是送给美眉的礼物一样,美眉接受了你的投资了,证明还是有戏的,这样一次性的投入换来的是以后的好心情。

当然礼物可能是你自己购买的,那么你的成本肯定就是你付出的买价了,当然还可能有一些交易费用、自己买回来以后的包装费什么的;也可能这个礼物是别人送给你的,无偿接受了别人的捐赠,这笔意外之财还能继续发挥余热,索性送给美眉好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实际上是分期付款购买,或者说是抵押贷款行为,好比是你从好哥们哪里借来了礼物,兄弟情深,可能以后也就不需要你还了,不过就是拿人手短,定期请这个哥们持几顿饭是免不了的。

关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还会涉及到实际利率摊销法计量。

其中长期应付款实际上相当于“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