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647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docx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十五”时期福建旅游业有很大发展,“十一五”时期福建旅游产业将进入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海峡两岸旅游区列为全国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首,凸显了在未来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地区的重要作用。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是按照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战略部署,为落实建设中国旅游强省的宏伟目标,而组织编制的。

作为福建省“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本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十一五”时期指导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06-2010年。

第一章回顾与展望

福建省旅游业在“十五”期间有较快的发展,旅游综合实力增强,旅游环境有很大改善,产业发展目标基本完成。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十五”发展回顾

——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发展速度较快。

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旅游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尽管受“非典”影响,“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仍然达到868.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80.54万人次),年均增长4.1%;旅游外汇收入53.27亿美元,年均增长7.8%;接待国内旅游者2.13亿人次,年均增长14.1%;国内旅游收入1952亿元,年均增长20.2%;旅游总收入2392.55亿元,年均增长17.6%。

2005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97.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13.05亿美元,增长22.5%;接待国内旅游者5683.92万人次,增长22.4%;国内旅游收入578亿元,增长24.9%;旅游总收入685.23亿元,增长24.4%。

旅游经济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资金投入加大,旅游要素综合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其它项目开发和配套设施完善。

十五期间,旅游要素产业不断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以武夷山、鼓浪屿、泰宁等为代表的十大旅游品牌。

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改善,旅游星级饭店发展到400家,其中四、五星级饭店40家;旅行社发展到55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0家。

基本形成水、陆、空齐备的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包容各种风味、各种档次的餐饮服务体系和商业、轻工、旅游相互协作的名、特、优旅游商品产供销体系。

——旅游发展重点明确,对台旅游取得突破。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突出“海峡旅游”主题,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2005年厦门“九·八”期间,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提高了“海峡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闽台旅游双向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地区旅游顺利启动,2005年接待台胞58.94万人次;积极实施闽港澳旅游合作,促进闽港合作八大平台和闽澳四项合作的构建,2005年接待港澳游客66万人次;国内市场发展很快,加强了同长三角、珠三角的旅游合作与联系。

——行业管理力度加强,旅游法规逐步完善。

省人大通过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法规《福建省旅游条例》,促进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主要旅游城市也根据当地实际,发布旅游法规或政策。

在旅游市场整顿上,突破行业局限,建立部门联动、省市县三级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组织打假打非专项整治、黄金周联合行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等活动。

同时,开展行风评议工作,遏制旅游行业不正之风。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不高,主题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吸引力不强;知名旅游品牌的辐射带动能力、空间拓展能力有限,未能形成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支撑的旅游功能区域;旅游市场开拓力度不大,福建旅游在全国知名度不高;旅游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尤其缺乏高学历、技能型和管理型的旅游专业人才。

二、“十一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中国将从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旅游业将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区域经济、扩大对外交流、提升生活品质中扮演重要角色。

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全社会更加关注旅游发展,有20多个省市将旅游业确立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主导产业。

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旅游业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发展态势,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必然推动旅游业的更快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社会经济处于平稳的上升期,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提高。

更多的闲暇时间,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保证了更多的旅游机会,旅游需求总量迅速扩张,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海峡西岸”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一纲领性文件,突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福建今后的发展定位。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拓展了福建旅游业的战略发展空间。

福建旅游业在对台民间交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优势,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先导产业,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社会经济的繁荣活跃。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在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

随着沿海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两大三角洲正在福建形成对接之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繁荣活跃的经济为福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区域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

全省建成福宁、罗长、罗宁、福泉、泉厦、厦漳、漳诏、三福、漳龙段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78公里,实现了各设区市到省会福州“四小时交通经济圈”。

“十一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2300公里。

全省高速公路网中的“两纵两横”将全部贯通,“东出西进”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通达长三角、珠三角和华中地区的时间大大缩短。

交通条件改善,将促进福建省旅游业的更快发展。

但是,旅游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尤其是与福建相邻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旅游产品不断更新,旅游需求日趋多样,旅游交通日益便利,旅游服务更加完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

福建旅游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专栏一:

近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前十位单位:

万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广东

1198.9

1292.38

1525.8

1196.96

1563.49

1897

北京

282.09

285.79

310.4

185.12

315.5

362.92

上海 

181.4

204.26

272.5

244.71

385.45

444.54

福建

161.33

163.48

184.8

149.72

172.9

197.89

江苏

160.95

183.71

222.6

223.16

306.57

378.3

江西

122.91

126.72

136.3

65.02

117.58

147.71

浙江

112.59

146.91

204.1

180.83

276.67

348.05

云南

100.11

113.13

130.4

100.01

110.1

150.28

山东

72.31

82.87

97.7

77.67 

119.31

115.1

辽宁

61.22

74

92.9

77.89

108.08

130.19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战略,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理念,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盘活旅游资源存量为前提,以创新旅游体制和机制为动力,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为主线,把转变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化发展模式与区域功能调整相结合、塑造旅游品牌与资源开发结构调整相结合,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加强闽台港澳旅游协作,着力培植四大旅游产业集群,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区,使旅游业成为充满活力和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使福建成为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实现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打好基础。

二、发展原则

从大旅游观念出发,坚持“和谐发展、产业融合、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区域联动、重点推进”的发展原则。

和谐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正确处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产业融合。

充分发挥旅游关联带动作用,把旅游发展与省里提出的建设生态省、海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目标紧密结合,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使旅游与其它产业、城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实行无缝对接,培植高效、开放的旅游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

创新发展思路与发展模式,使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逐步成为支撑和引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项目带动。

建立完善的旅游项目投资机制,实现多渠道筹集资金、科学引导资金投放和有效发挥资金效用,以重点项目的集中建设带动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区域联动。

突出福建在海峡两岸旅游区中的重要位置,拓展区域旅游合作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合作体系,对内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对外拓展市场空间与交流合作,最终实现区域旅游的双赢或多赢。

重点推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引导和推动一部分地区、城市、景区、企业的较快发展,产生带动、示范和辐射效应,最终实现全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巩固旅游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发挥旅游业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旅游总收入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旅游业成为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要支撑,把海峡西岸旅游区打造成中国沿海新的旅游增长极,为把福建建成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强省打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实施“双倍增”计划,努力实现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两项指标翻一番的目标。

全省旅游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至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55万人次,年均增长12.3%,旅游创汇24亿美元,年均增长13.9%;国内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年均增长12%以上,国内旅游收入1185亿人民币,年均增长15.4%;旅游总收入1380亿元,年均增长15%。

---完善、提升十大旅游品牌,培育、推出十条精品线路;

---完善、培育1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县);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培育建设50个旅游小城镇;

---推出50家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提升、推出50个国家A级旅游区,其中5A级旅游区争取突破5个;

---全省星级饭店达到600家,其中四、五星级饭店达到90家;

---全省旅行社超过600家,其中国际社超过50家,最大的旅行社企业规模争取超过5亿元,有10家以上旅行社进入全国双百强旅行社行列。

第三章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十一五”时期是福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了适应福建旅游发展的需要,将全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为“一区、两带、四群、四中心”。

一、构建海峡西岸旅游区

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同、商缘相通、法缘相循,在贸易、旅游、农业、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具有独特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将为福建旅游加快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海峡两岸旅游区”列为“十一五”期间优先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旅游区,明确提出要从海峡西岸入手,联合东岸,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建设海峡西岸旅游区要突出“海峡旅游”主题,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坚持立足福建本省,联合两岸四地,面向世界各地,开拓大市场,策划大思路,实施大联合,促进全省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尤其要积极开展闽台旅游合作,共同创建充满活力的海峡两岸旅游区,使旅游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祖国统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打造两大特色旅游带

依托全省山海四小时交通网,以包括沈海高速福建段、长深高速福建段等在内的全省高速公路网,以及横南、鹰厦、龙梅铁路和在建的福温、福厦、厦汕等沿海快速铁路为联系通道,逐步形成北起宁德,经福州、莆田,至泉州、厦门、漳州的东部蓝色滨海旅游带,和北起武夷山,经南平、三明至龙岩的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

蓝色滨海旅游带优先建设“四岸、四岛”(即泉州黄金海岸、厦门假日海岸、宁德绿色海岸和福州阳光海岸,以及鼓浪屿、东山岛、湄洲岛和平潭岛),使滨海旅游向海洋旅游扩展,形成海上、海岸、腹地三大旅游产品系列,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历史文化、都市体验四大旅游产品类型,海滨都市休闲游、海滨文化体验游、海滨民俗宗教游等黄金旅游线路,以及分工合理的滨海旅游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绿色生态旅游带编制福建省绿色生态旅游带规划,将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以及包含闽越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等在内的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在自然生态旅游景区,遵循“环保优先、生态第一”的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发。

同时加快区域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联合营销推广,逐步形成以武夷山、泰宁两个世界级品牌为核心,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山地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及以浦城浮盖山、延平茫荡山、邵武天成岩、将乐玉华洞和龙栖山、永安桃源洞—石林和天宝岩、宁化天鹅洞群、连城冠豸山、龙岩梅花山、武平梁野山等为支撑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

三、培育四大旅游产业集群

闽北旅游产业集群以武夷山—邵武高速公路、福银高速福建段、天津至汕头高速福建段和三明机场的建设和开通为契机,以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森林生态休闲观光合作区建设为载体,以武夷山为中心,以泰宁、茫荡山—延平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邵武和平古镇等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南平、三明两地旅游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山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实施以“两山”(武夷山、阿里山)、“两湖”(大金湖、日月潭)为重点的闽台旅游对接计划,推进世界级品牌建设。

闽东旅游产业集群以福州为中心,以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妈祖文化、畲族文化、白水洋、太姥山、三都澳等为重点,主推休闲旅游、文化旅游、温泉旅游和生态旅游等专项产品,不断完善商务会展、文化体育、购物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合理分工协作,促进产业延伸,形成区域旅游经济由核心层、紧密层、协作层逐步扩散的发展态势。

闽南旅游产业集群在厦泉漳城市联盟基础上,继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完善以厦门鼓浪屿、香山国际游艇码头、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泉州海丝文化、闽台缘博物馆、崇武旅游度假区、德化戴云山、石狮服装城、晋江鞋都,漳州滨海火山、茶博院、花博园、赵家堡、东山旅游度假区等为重点的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宗教文化、都市体验四大旅游产品类型,形成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支撑。

闽西旅游产业集群要突出以古田会议旧址为中心的红色旅游,以永定土楼、长汀客家母亲河、宁化客家祖地为代表的客家风情旅游和以连城冠豸山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旅游,促进湘赣闽红色旅游线路的形成,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并依托漳龙高速、龙长高速、连城机场和龙岩至北京的“海西号”专列,进一步加强与厦漳泉的旅游区域协作,积极拓展周边以及大京九沿线的旅游客源市场。

 专栏二:

福建省旅游业“十一五”总体布局

 区划

 名称

 区域范围

 资源特色

 旅游功能

 开发方向

 旅

 闽北旅游

 产业集群

 南平市(武夷山)

 三明市

 丹山碧水

 闽越文化

 生物多样

 以山地休闲为主导,观光度假、科普考察为辅助

 品牌塑造

 闽东旅游

 产业集群

 福州市

 莆田市

 宁德市

 历史文化

 妈祖圣地

 海蚀奇观

 畲族民俗

 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辅助

 资源整合 

 闽南旅游

 产业集群

 厦门市

 泉州市

 漳州市

 侨乡特区

 港口名城

 台胞祖地

 宗教文化

 以滨海休闲、商贸旅游为主导,文化体验为辅助

 项目联动

 闽西旅游

 产业集群

 龙岩市

 红色圣地

 客家文化

 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客家文化、生态观光为辅助

 产品提升

 四、建0设四大旅游中心城市

推进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改善市政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发展旅游企业,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壮大旅游经济总量;围绕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完善旅游城镇网络体系,打造区域旅游增长极,通过其聚集与扩散作用将旅游业的关联作用扩展到全省;完善包括省级旅游中心城市、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县市的三级旅游城镇网络,培育一批旅游经济强县和有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福州市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会城市的优势,突出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交流和游客主要集散地的旅游功能,修缮保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完善温泉度假、商务会展等基础设施,净化美化城市内河和闽江两岸,建成中国东南沿海知名的滨江临海园林港口旅游城市。

厦门市发挥“海上花园”特色和侨乡特区优势,突出商贸会展、海滨观光、休闲度假和游客主要集散地的旅游功能,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完善观光、休闲、商务、会展、购物、娱乐等基础设施,建成台胞休闲度假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

泉州市发挥侨乡优势、民营经济优势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惠女风情特色,突出观光休闲、商贸活动、民俗宗教、文化交流等旅游功能,完善滨海观光休闲、商务会展、购物文娱设施,建成东亚太地区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城。

武夷山市发挥绿色生态与历史文化两大优势,突出观光度假、生态科考、文化交流的旅游功能,旅游立市、旅游富市、旅游强市,深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完善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丰富游客的夜间文化娱乐活动,建成世界知名的生态和文化旅游城市。

第四章培育旅游产品支撑体系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功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植强势旅游品牌。

抓紧海峡旅游、海滨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核心旅游产品的打造和提升,发展一批资源赋存优、服务设施条件好、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满足旅游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推出十大旅游品牌、十条精品线路、五大节庆活动和一批旅游重点项目,构建以“旅游品牌、重点项目、精品线路、经典节庆”为载体的旅游产品支撑体系,从整体上提高福建旅游产品竞争力。

 

一、完善十大旅游品牌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武夷山、鼓浪屿、妈祖文化、惠女风情、泰宁等比较完善的品牌继续提升,对福建土楼、古田会址、滨海火山等基本成熟的品牌拓展完善,对白水洋、昙石山等刚刚起步的品牌重点培育。

迷人的武夷仙境依托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独特景观和资源,围绕武夷山国家度假区的改造,把其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和山地休闲度假胜地。

严格按照世界遗产标准,进一步完善景区的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建设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规范景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行为,制定景区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深入挖掘闽越文化、朱子文化、山水文化、茶文化等当地特色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提升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档次,使其功能布局更为合理,建筑风格更具特色,整体环境更加优化;进一步完善休闲娱乐设施,精心策划开发大型文化演艺项目。

浪漫的鼓浪琴岛通过对建筑文化、音乐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营造良好的海滨生态环境,建成我国东南沿海最具特色的文化生态型“海上花园”。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综合治理全岛生态环境,形成景致各异的花园、绿地、沙滩、港湾等公共休闲场所;深入挖掘建筑文化内涵,策划建设万国建筑博览园,开通建筑欣赏旅游专线。

神圣的妈祖朝觐深入挖掘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妈祖朝觐的内容与形式,整合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完善湄洲岛国家度假区的功能,建设对台旅游合作的前沿平台。

继续办好妈祖文化旅游节,增强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扩建妈祖文化展览馆、妈祖碑林,构建妈祖文化大观园,联动开发周边鹅尾神石园等景点,实现以妈祖祖庙为核心的景观拓展;提升黄金沙滩、日纹坑等优质沙滩的开发档次,改善交通、住宿等旅游接待设施,吸引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的游客;综合治理全岛环境,合理规划观光游览区和居民生活区,完善进出码头、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

动人的惠女风情通过对惠安女服饰和文化习俗的展示,结合崇武古城保护与历史文化的挖掘,建设全国知名的集滨海生态与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景区。

深入挖掘惠安女独特的文化内涵,将惠安女服饰、劳作、民俗等生活形态,通过旅游节庆、文艺表演、生活实景等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完善惠女风情园建设,在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的女性从业人员中推行惠女服饰,营造独特的民俗旅游氛围;结合崇武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将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与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打造鲜明独特的惠女风情旅游品牌。

奇特的水上丹霞开发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等旅游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把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加快金湖、上清溪、状元岩、猫儿山、九龙潭、寨下大峡谷、金铙山、泰宁古城等八大景区开发,继续完善景区道路交通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推出适合不同旅游者需求的旅游线路;将泰宁古城建设融入旅游开发,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和旅游环境;加强旅行社、旅游饭店、家庭旅馆的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自驾车旅游者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

神奇的福建土楼抓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遇,深入挖掘土楼的客家文化和建筑文化内涵,开展观光游览、科学考察、寻根谒祖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

协调土楼保护与招商开发的关系,加强土楼的整体环境整治,加快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重视永定、南靖、华安等地土楼的差异性开发,形成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土楼旅游产品;合理设计“土楼之旅”线路,整合、包装相关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

光辉的古田会址通过深入挖掘古田会议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修缮革命遗址、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把古田会议旧址等系列景点建设成为福建红色旅游的龙头、湘赣闽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中的精品。

修复古田红军医院、士兵委员会、中共闽西特委旧址树槐堂、蛟洋文昌阁、苏家坡“主席洞”,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整合周边的梅花山、中国虎园、冠豸山、客家土楼、紫金山等旅游资源,丰富红色之旅的产品组成;联动新罗、上杭、长汀、连城等红色旅游区,形成闽西红色旅游精品网络。

壮美的滨海火山将地质奇观与滨海旅游资源结合,打造回归大自然的滨海型观光度假胜地。

景区建设要始终贯穿生态理念,注重生态保护,科学设置观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