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7716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7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相应处。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叙述,与下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A.直立行走

B.会使用火

C.使用磨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周口店,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不会使用磨制石器,所以答案选C。

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

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的生

3.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

该大战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桂陵之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了一场大战。

"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这一战役被称为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人物“蚩尤”,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分析四个选项战役的内容,利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阪泉之战是皇帝和炎帝之间的战争,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之间的战争,桂陵之战是魏赵之间的战争,只有涿鹿之战是蚩尤参与的战争。

4.“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

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

”他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夏朝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炎帝、黄帝、尧都是部落联盟首领,没有建立国家。

故选D。

5.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征?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来源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来源于吴越争霸;围魏救赵是桂陵之战中,齐军包围魏国都城用以援救赵国;纸上谈兵来自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

以上成语都与此前战国的兼并与争霸战争有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专题复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利用方位记忆战国七雄的位置,正确评价诸侯兼并争霸战争。

6.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建立于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殷、青铜冶炼、甲骨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文中的“殷”是商朝的都城,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商朝建立,后来商朝的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又名殷朝。

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答案选B。

7.史书记载:

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B.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D.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初年,王位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题干描述的周王办丧事还要让诸侯国鲁国出钱签好表现了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所以答案选D。

8.《论语》云:

“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齐桓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晋文公称霸

D.勾践称霸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所以答案选A。

9.如上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位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国主要在山东北部,都临淄,经济实力最强;楚国地域最广大,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大部,以及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的一部分,最强盛的时候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河南陕西的一部分;燕国较弱,大体在河北的北部和辽宁南部一带,都城蓟;现在的北京古称秦国军事实力最强,后来统一中国,主要关中地区,就是现在的陕西,甘肃一代.都城在咸阳,在陕西西安附近。

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10.上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从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它是:

A.郑国渠

B.灵渠

C.六辅渠

D.都江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相关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是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使得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所以答案是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11.下图是安放在泰山岱庙大殿前的秦泰山刻石部分,镌刻着由丞相李斯书写的秦始皇泰山封禅功德铭。

李斯书写用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文字的内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性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因此李斯所使用的文字应该是小篆。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2.有人说:

“秦始皇既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而汉武帝则开创了一个巩固的新时代。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战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C.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措施,使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

D.汉武帝从思想、政治到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继承照搬秦朝制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B、C表述正确,D项汉武帝并非完全照搬秦朝制度,如货币方面,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政治上的“推恩令”、内外朝制度(内朝由皇帝亲信组成,外朝即原三公九卿)。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13.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

②西汉建立

③秦朝实施暴政

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②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③秦朝实施暴政是在农民起义之前,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西汉建立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①②④,所以答案选A。

14.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

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5.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西域都护设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所以答案选C。

16.《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A.赤壁之战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答案】A

.....................

17.近年流行穿越剧,如果你穿越回汉末三国,那么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事件是

A.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

B.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C.208年,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D.220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魏帝建立西晋王朝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65年司马炎继承晋王之位,逼退魏帝,建立西晋朝。

所以D项表述错误,其他选项表述均正确。

故选D。

18.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B.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

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的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是曹操战败的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BCD说法正确,A项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19.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A.陈

B.东晋

C.宋

D.前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健康;而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融合,先后建立了十六个王朝,故称十六国。

根据图表可知,上为北方十六国,下为东晋。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清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割据的局面。

20.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

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包括:

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主要表现为“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的开始相互攻杀;少数民族和流民的起义,在苛捐杂税和地主和官员欺压下,农民纷纷失去了土地,转为流民,西晋政府无视流民存在,百姓无法生活,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

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使少数民族进行反抗。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是能够促进西晋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西晋灭亡的原因不包括②。

故选C。

21.“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役中: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双方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就来自于淝水之战,所以答案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正确理解这两个成语的含义,结合课本史实可分析出这两个成语符合淝水之战的内容。

22.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代造纸术知识点。

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图片也要熟练掌握,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图中展现的是汉朝的造纸术,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考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23.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兰亭集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故正确答案是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24.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巩固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受到统治阶级提倡和欢迎,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用佛教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巩固封建统治基础。

他们希望利用了佛学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掌控人民,麻痹人民的斗志。

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D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25.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分析能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这四幅图片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事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华文明的起源讲的是河姆渡、半坡、黄帝等,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的特征,隋唐时期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所以答案是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6分,29题8分,共计50分)

26.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艺术篇】

(1)图(a)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汉字书写在东汉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图(b)是谁的书法作品?

【思想篇】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2)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把他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科学篇】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3)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了,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

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什么?

【感悟篇】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

(1)甲骨文。

王羲之。

(2)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

汉武帝。

(3)“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

(4)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它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国家强大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又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

(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分析的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可知,此内容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华佗创作了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叫“五禽戏”;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它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国家强大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又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

2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

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周朝实行周王室把疆域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受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尽义务即可。

(1)材料一中“周王室把疆域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将统一后的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有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此外,新皇帝还统一度量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新皇帝在中央都设置了哪些官职?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3)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分封制。

(2)郡县制。

影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3)措施:

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规定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颁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或者封国问题。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所以材料一中“周王室把疆域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指的是分封制。

(2)材料二“他将统一后的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有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置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度,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规定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解决了王国或者封国问题。

28.理解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废除井田制;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穿的长袍宽而长。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正确填写下表格并叙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1.

 

(2)材料三、四说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哪两个方面?

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

(1)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经济: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是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材料三是穿汉服;材料四中的措施是:

说汉语: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经济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是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的信息可知,材料三的内容是孝文帝改革中的说汉语的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根据材料四的乳品信息可知,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穿汉服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尤其是学生需要较高的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由此学生需要总结改革的效力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

追溯历史,南方经济也有相似的表现。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晁错(西汉)《论贵粟疏》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汉代农民的艰辛生活,那时的“春耕”是应用何种农业耕作方式?

(2)材料二反映了南朝江南经济什么现象?

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答案】

(1)牛耕(或铁制工具和牛耕均可)

(2)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b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

(须答出其中或其他言之成理的两点即可,,每条。

北方人口南迁为必答点)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这是我国农业上的一次革命,一直沿用到后世,汉代时期的“春耕”的农业耕作方式也应该是铁制工具和牛耕。

(2)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