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6999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docx

教育管理青少年青春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途径

专业:

教育管理

学生姓名:

吴巧萍

准考证号:

028*********

指导教师:

曾水兵

 

年月日

内容摘  要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结合各地学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总结现阶段中小学校近几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Abstract

Toexplorewaysandmethodsof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topromoteandstrengthenth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work.Combinedwithlocalschoolsforthestudentstothe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work,summedupthepresentstage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inrecentyears,th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work.Facingall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workisthemainway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students'mentalhealth,mentalhealtheducationshouldbeanimportantpartofqualityeducation.

Keywords:

Mentalhealth;Education;methods

 

目录

摘  要2

Abstracts3

一、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5

(一)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征5

(二)青春期少年主要心理问题5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6

二、影响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6

(一)家庭的影响6

(二)学校的影响7

(三)个体心理差异7

(四)社会因素8

三、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8

(一)提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8

(二)创造具有浓厚健康氛围的校园环境9

(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辅导9

(四)树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观10

(五)开展心理咨询10

(六)通过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1

(七)优化教学过程11

(八)充分运用校园内设施12

(九)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发展12

(十)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13

参考文献14

一、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人体在形态、功能、性征、内分泌、心理、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随着青少年个体生殖器官功能逐渐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往往带来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如对自身的认识、情感的体验、人际交往的变化等。

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与社会角色的矛盾、要求他人尊重与不能充分尊重他人的矛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情感波动性与内隐性的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青春期少年主要心理问题

在青春发育期,人体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一部分男孩子对遗精现象感到神秘不解,出现苦恼、焦虑,心理感到紧张。

有的青少年开始朦胧地意识到两性关系等问题,对性知识产生兴趣,对异性产生爱慕感,这都是正常的。

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心中的疑惑不解得不到答案,又难以启齿询问,往往从不正当途径去探索两性知识。

有些青少年对性过分敏感,过分热衷于性的诱惑,沉湎于性的想象,精神萎靡不振,容易受黄色淫秽书刊、录象、光盘制品的影响,个别人甚至走入歧途,违法犯罪。

手淫是一种通过自我抚摩刺激生殖器官而获得性满足、性快乐的行为。

适度的手淫是正常的,并无害处,但是过度手淫则对身心产生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开展性知识和性心理卫生指导,教育青少年端正对性的认识,加强意志训练,自觉避开不良诱惑,多参加有益的活动,此时如能做好心理调空,加强自制力,完全可以把问题处理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

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不再事事听从父母的指挥。

他们对父母和来势的教导产生质疑,对家庭的一些传统习惯不原适应,尤其当家长或老师仍以对待儿童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很容易引起他们对抗心理并表现在言论和行为方面。

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还不够高,也不够稳定和客观,缺乏足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还不够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些心理特点提示我们,对青少年要因势利导,做好疏导工作,从而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都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他们相互倾吐内心的秘密和苦恼,也经常从伙伴那里得到同情、理解和温暖,而这种情感从成人那里难以得到。

因此,他们很容易讲哥们义气,而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劝告持怀疑和忽视的态度。

此时,他们如果能结交好的伙伴,可以相互鼓励,共同成才;若结交了不好的伙伴,常容易发展一个小集团,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去冒险,甚至走上歧途。

在这方面,父母和老师应关心他们交朋友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3)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尚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在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苦难和障碍,也容易受到心灵伤害。

他们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

因此,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卫生问题,促进心理健全发育和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健康的定义是:

“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或衰弱,而且还包括完满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就是说,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胜利、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善状态。

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社会方面发育相对滞后。

因此,引起了不少复杂而严重的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如少女怀孕、吸毒、酗酒、自杀、家庭暴力、离家出走、犯罪等,已经构成很大的社会问题。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多了解、理解、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培养和发扬他们的优点,使他们积极向上,培植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影响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当一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应该考虑到他所受的家庭影响,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家庭背景,如父母文化、职业、年龄和婚姻质量。

父母的人格、对教育的观念、态度和方式。

家庭的变迁与孩子的成长经历。

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现状。

良好的家庭教育要素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心理健康,教育孩子要宽严适度、正面引导为主,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式要一致。

注重夫妻和睦,敬老爱幼,邻里关系融洽,形成良好的家教环境。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孩子自然会尊敬父母,亲子关系和谐。

家庭成员容易情感沟通。

在许多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缺乏共同语言,有些家庭父母经常以斥责、批评代替教育,只问孩子的分数和情况,不关心孩子的其他心理需求,父母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要求前后不一,对孩子缺乏尊重和信任,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评价过低,单向教育,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不注意倾听孩子的心理话,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于社会发展。

(2)学校的影响

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心理社会环境。

学校应该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创造一种相互关怀、信任和友好的氛围,吸引学生出自内心地热爱学校。

学校应和家长经常沟通,关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我国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所产生的重视学习成绩轻视其他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致使人们的认识长期以来始终禁锢在以学习成绩来判断教学质量高低、以教学大纲为本的教育评价模式中。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只能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自己与同伴差距的唯一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有增无减,伴随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长期依赖带来的青少年薄弱的意志力,导致青少年一旦学习上遭遇挫折,极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学校缺乏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材体系,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上出现了较大的盲目性和差异性。

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学生最好的精神营养,矫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灵丹妙药。

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理解、信任、尊重和鼓励。

老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兄长、最容易亲近和信赖的人、可倾诉内心话语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学会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和生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3)个体心理差异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的现象。

根据学生的不同内心世界,才能真确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

(4)社会因素

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各种价值观强烈冲击着青少年,电视、广播、网络、书刊、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快速传播,使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空前增加,性成熟普遍提早,性心理发展也普遍提前。

据有关研究显示,女性初次月经来潮的平均年龄由1989年的13。

38岁,提前到1999年的12。

54岁;男性初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从1989年的14。

40岁,提前到1999年的13。

85岁。

西方性观念的渗透也对我国传统道德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迫切需要用科学的性心理知识指导青少年,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是人类生理发育成熟的自然过程和必经阶段,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影响。

三、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部也于2002年8月5日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方法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加强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完善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提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近年来学校领导和老师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仍没有足够的认识,仍未引起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只重视文化教育教学,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以前,我校没有做心理教育方面的老师,有的学生只能到医务室来找校医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因为校医并不是专业的心理教师,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

近几年,我校曾发生几起因为心理疾病方面而导致的学生自杀现象,校领导和老师开始重视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两年前,我校一直是一名政治教师兼职,来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去年,学校从某师范大学招聘一名专门学习心理教育的教师到我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做心理讲座、搞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等,强化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2)创造具有浓厚健康氛围的校园环境     

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学校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所有过程中,使之成为各门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是青少年活动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场所。

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相对较长,有机会在学校期间反复学习到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相处,既让青少年掌握了沟通的技巧,同时也发展了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系统、具体、有计划且科学的活动,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已树立起崇高的威信,以健全的人格、乐观积极的心态、高尚的情操感染教育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3)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多种形式,如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立的心理健康课。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日常运作。

如建立对学生和教师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与讲座、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对部分学生进行各案分析。

心理辅导有:

讲座与答疑、主题班会、同伴教育、角色扮演或心理剧即兴表演、利用学校广播制作专题节目、举行心理辅导日活动、组织学生自助团体,对有同类问题的学生进行小组心理辅导、开展学生与家长的联谊活动。

我校虽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会不定期的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举办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为高一年级二十八个班的学生所做的内容主要针对他们适应高中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和这个阶段青春期成长中特有的一些问题。

目的在于启发他们正确认识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交给他们一些应对的方法。

这些讲座不同于政治理论报告,更不同于空洞的说教和居高临下的训导,它是在师生平等的气氛下,通过大量的事例、故事,以谈话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努力、自我激励、自我实现。

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哲理性的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四)树立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好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和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要以宽阔的胸怀、平等的态度、发展的观点、理性地分析青春期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鼓励、帮助青少年通过自我学习渡过心理难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强化青春期的性心理指导,防范不断涌来的各种社会不良信息,避免盲从;在对青少年实行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开展心理咨询   

  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但多局限在理论方面的概念和论述,可供实际运用的、真正有价值的措施、方法较少,操作性不强,难以在教学中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制约着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希望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家学者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希望专家学者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希望能编写出适宜的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籍,使教育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推进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学校内,主要针对正常学生、有心理问题和轻度的心理障碍者进行,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自主能力,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者能帮助学生在心理处于某种混乱和危机时,由单一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开阔思路,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增强自信心。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应认真听取求咨者的倾诉,启发他讲出自己的苦恼和问题,既可以为求咨者提供宣泄情绪的机会,有可以获取可供分析的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咨询者要采取接受的态度,表示出同情新,以取得求咨者的信任。

咨询者应善于归纳和分析问题,整理出引起困惑的关键问题,征求求咨者的意见,看对所做的分析是否同意,使下一步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在解答和指导时,应先解决关键问题,要突出重点,避免过多地讲理论,并应尊重求咨者的意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作出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

让求咨者认识到虽然情感难以控制,但自己的行为是可以困难各种的,并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建议和指导时,咨询着始终要围绕着咨询的核心问题,即纠正求咨者的认知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掌握应付各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要多次进行咨询。

我校自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来,一直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把心理咨询室命名为“师生聊天室”,从各个途径宣传学校的“师生聊天室”,如在心理小报上进行宣传、和高三年级各班主任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情况,并鼓励班主任支持学生来师生聊天室等……,通过这些努力,希望可以扩大咨询的力度,让更多有困惑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并有勇气走进师生聊天室。

在咨询过程中带着完全接纳和充分共情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利用一些调试方法帮助他们调节心情,通过鼓励启发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次次咨询下来,看着学生轻松的笑出来,老师心里很欣慰,同时也感到自己收获了很多。

(6)通过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和活动课进行活动性教育。

班主任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设计了“走近大家”、“我身上的闪光点”、“追求与挫折”、“谈中学生形象”等主题班会活动课,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事例、小品等,谈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明辨是非。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正确的与异性交往、悦纳自已、对待挫折、自我调节情绪等。

(7)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良好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方法、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个性心理的形成,乃至学生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校一方面要求教师“绝不把坏心情带课堂”,教师通过情感、激励、心灵交流等心理渗透方法去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心理环境;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教学过程不仅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开发智力上,而且要注重学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以及社会心理品质的培养和熏陶上。

我校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体人格,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以自己的威信、形象、人格去影响学生;通过舆论引导、学习辅导、行为诱导、心理疏导、思想开导等途径开展心育工作;学会运用“心理效应”、“情感效应”等方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8)充分运用校园内设施

针对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在健康教育方法上,要改变传统教育的说教方法,鼓励参与讨论,让青少年说出想法与感受。

可采用授课与游戏相结合、讲解与参与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VCD影像、网络等现代化多媒体视听技术,强化感知,以增进有效性;此外,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健康活动建设,发挥社会教育的潜在功能。

我校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

1、心理橱窗。

,制作心里橱窗,内容包括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一些轻松的心理小故事,目的在于方便学生在室外活动时阅读并受到一些启发,调节一些不良情绪,拥有一个快乐轻松的心情。

2、心理小报(名为心扉细雨)。

心理小报每月一期,全校73个班级每班10份。

内容以解答学生当时碰到的一些问题为主,如有助于自我认识的一些小文章、高考专栏、一些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一些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小故事。

3、心理辅导网站的开通。

于去年11月份在我校网站上建立了网络版“师生聊天室”,方便家长和学生咨询。

(9)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发展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活动中的反映和表现,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心理鸿沟之上架起桥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同进步。

新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师生食堂等在艰苦环境中建设,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毅力和创业的教育。

在教学区通往学生生活区大道旁建设了长达70多米的文化长廊,成为学生倾吐心声,发表见解,探讨人生理想、进行学习经验交流的阵地;教学楼、实验楼走廊和楼梯口悬挂了名人画像,订上了文明礼貌的警示语;教室中布置了国旗、标语、名人名言和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建筑等规范的绿化布局、校园雕塑、宏伟壮观的校门相映成趣,力求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绿地和每一处场景无时无刻的都能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通过举办各特长生加强班,充分发挥其特长,用学生的特长增强其自信,并努力使其自信向其它方面迁延。

举办演讲赛、辩论赛,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使学生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自主培养健康的人格心理;开展大型的学校文艺晚会,办各类图文并茂的宣传版面,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各种书画展、硬笔书法展、反邪教、禁毒宣传、预防艾滋病宣传、安全知识的教育、交通知识宣传等,“三·八”节征集“给妈妈的一封信”,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开展纪念“五·四”爱国主义运动活动,每年都举办一二·九长跑,开展班级间体育比赛等。

这些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识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此达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充分发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培训学校”的示范作用,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师生书画比赛、艺术节,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身心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得到了培养。

利用重大节日举办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感情,教师节,我们举办“给老师的一封信”活动;“三八节”我们举办“给妈妈的一封信”活动;建党节、国庆节、我们举办“党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和“祖国在我心中”演讲会……,通过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吐露了思想,又增强了学生对老师、对母亲、对姐妹、对祖国、对党的感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树立和巩固最基本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心理评价标准。

(十)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方面。

家庭的心理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教育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学生每天在社区活动,生活在社会上,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区环境息息相关。

因而,我们在创建学校心理教育环境的同时,一直把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和社区心理教育环境列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去做。

参考文献

[1]姚佩宽,杨雄.中国青春期教育概论.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11.

[2]吴文胜.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4):

25.

[3]王志红,雄伟.浅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教育,2002,18(3):

99-100.

[4]沈杰.2004年中国青年发展的主要态势.中国青年研究,2005

(2):

18-24.

[5]杨雄,姚佩宽.青春与性.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

[6]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杨贵仁.学校卫生人员培训教材.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63-74.

[7]叶广俊,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7-120

[8]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