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沫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历史半期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孟子主张“政在得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B.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2.“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
”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仁者爱人尊君爱民B.崇尚贤能厉行节俭
C.奖励耕战与民休息D.厉行赏罚崇尚法治
3.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4.“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关于《琅玡台刻石》(右图)碑刻
①反映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②铭文应是小篆,书体深厚雄健,气势磅礴③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董仲舒提出: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这一认识
A.体现老子的“无为”思想B.有利于出现贤明政治
C.实现汉初的稳定局面D.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
6.“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新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D.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7.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
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考查,乃至亲自试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这表明明代科学
A.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的特征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普遍吸取西方近代科学成就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8.西方自由人文主义认为:
“每个智者都有着人性的神圣本质……正是每个人内心让全世界有了意义,而且这也是各种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理由。
如果碰到道德和政治的困境,就该内省,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就是人性的声音。
”在我国古代曾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
9.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从历史科学来看,孔子的“命运”表明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10.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
由此图可见中国近现代思路历程是
A.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东学西渐不断西化的过程
C.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11.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
……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该观点没有倡导
A.契约立国B.人民主权C.以法治国D.君主立宪
12.“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
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的“他”属于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13.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
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
”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实现
A.驱除鞑虏B.民主平等C.平均地权D.创立民国
1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
“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
”钱穆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学习其他先进国家要理性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应互相学习
C.中国学习外国必然会失败D.近百年来中国对外学习全是盲目抄袭
15.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双百”文艺方针B.“科教兴国”战略C.“三个面向”方针D.“载人航天工程”
16.《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17.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
A.实现社会和谐B.强调民本思想C.巩固统治者地位D.促进儒学发展
18.下面是先秦一学者对两位政治人物的评述。
①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②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行正道的国君。
据此表述这位学者应属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9.《商君书》是记录法家思想和言论的著作,是商鞅遗著和其它法家著作的合编。
下列内容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A.“以德行仁者王”B.“法不阿贵,绳不挠(绕)曲”
C.“兼相爱,交相利”D.“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0.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
“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
’曰:
‘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
‘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
后问其故,欢曰:
‘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21.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影响乾隆应对“霾灾”做法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22.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君主专制的确立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科举制度的形成
23.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在气先B.反省内心C.知行合一D.格物致知
24.“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26、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二者的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7.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28.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9.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3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B.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沉沦史
C.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探索史
D.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史
31.1906年孙中山说: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④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2.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33.孙中山与时俱进,20世纪20年代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下列各项中,符合新三民主义精神的是()
A.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C.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34.右图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35.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革命和立国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以下毛泽东的言论哪一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
A.“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1938年《论持久战》)
C.“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6.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37.右图为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
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
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团结一致D.戒骄戒躁
38.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市场和计划的关系问题
B.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D.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
39.《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
1966年他毕业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
同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
1968年他下放到东莞桥头插队。
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
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
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
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入取。
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
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0.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
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B.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
C.改革开放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41、(16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
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3分)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4分)
42.(24分)
材料一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西汉儒学、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分)
(2)简述明末清初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原因。
(2分)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
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当时的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4分)
(4)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分)
材料三“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5)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观点就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两例说明。
(4分)
(6)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2分)
沫若中学高二历史半期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ACB6—10:
BACDC11—15:
DCCAB16—20:
CCABA
21—25:
BCDBC26—30:
CBBAC31—35:
CCBAD36—40:
ABBDB
二、材料题
41、(24分)
(1)①董仲舒。
主张是“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3分)
②朱熹,主张是理先于气·“正君心”、“存天理,去人欲”等(3分)。
③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正统)思想。
(2分)
(2)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明清处于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分。
)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它也是一场文化革新,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4分)
(4)同意:
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道德、旧礼教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必然要反对孔教。
不同意: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
(4分)
(5)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关系。
②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仁政”反对苛政。
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运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4分)
(6)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所用;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注意保护环境。
(写出其中两点,或者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
42、(16分)
(1)三个阶段①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
(3分。
每点1分)
②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
(3分。
每点1分)
③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自8226;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分。
每点1分)
(2)原因:
①政治:
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
(1分)
②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1分)
③思想:
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1分)
(3)理解:
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
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