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6380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docx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

诗鉴赏(中)

教学园地

03-281718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10年联考题

2010年6月更新

1.(重庆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 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 当时雷雨寒。

兰桡①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①兰桡:

船桨的美称,代指船。

   

(1)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自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

“西风渭水,落日长安。

”你更

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答案 

(1)表达了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思念之情。

   

(2)①原句好。

“秋风”“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疏朗。

“吹”、“满”

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寂寞。

    ②改句好。

“西风”“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悲愁的心境。

更去掉动词之后,诗句用列锦方式将

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

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浑。

2.(安徽省淮北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

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

(2)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答案  

(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

作用是从

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

第四句“春日偏

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

构思新奇,曲折巧妙。

3.(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201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

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试作赏析。

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

“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

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

“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

“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

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

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4.(201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2)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

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5.(201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教学目标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暮 归

杜 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注】。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 鼙:

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

“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答:

                                                                                                                                                                            

(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

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

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击柝、捣练

(2)示例:

此评不正确。

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

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

“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6.(2010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

翡翠:

翠鸟。

(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

赵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

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幽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

而俞诗                                                          。

 

(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

赵诗中“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

俞诗中                                    。

答案 

(1)紧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

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

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离,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表现了悠然闲适

的心绪。

(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7.(2010山东师大附中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

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

   答:

                                                                                     

                                                                                            

答案 

(1)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2)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8.(2010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注】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

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

“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此说?

请说明理由。

      答: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

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同意。

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

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

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恨),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

(言之有理即可)

 

(2)“今春花鸟作边愁”。

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南窜”而成了“边愁”。

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

(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

9.(201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

                                                                                     

                                                                                              

 答案 

(1)清澈。

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2)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

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

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10.(2010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著

韩偓①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 ①韩偓:

晚唐诗人。

 

(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

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

     答:

                                                                                                                                                                             

(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

答:

                                                                                     

                                                                                          

 答案 

(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

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

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2)象征手法,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

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

(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

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

11.(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两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

两诗都选择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者都用了“又”字。

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

答案 

(1)除夜:

除夕;“(孤馆)寒灯”或“霜鬓”“衰鬓”

  

(2)(高诗之“又”:

归乡遥遥无期,一年又一年,寄托无奈、伤感、凄冷、孤寂之意;戴诗之“又”:

可做

多解,既可理解为在悲苦的人生中寄予新的希望,也可理解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

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

只要意思接近即可。

 

2010年5月更新

1.(安徽省淮南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释:

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

(1)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诗歌的颔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赏。

颔联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赏析。

答案 用茂林修竹、淡淡的烟雾、缤纷的落花、稀疏的雨丝、近村远寺等描绘出一幅凄清幽寂的郊外风

景图。

画面层次分明,色调清淡,意境朦胧,寄寓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感。

(2)诗中说“地迥楼高易断魂”,“断魂”形容极度伤心。

请简要分析诗人“断魂”的原因。

答案 ①贬谪之地僻远荒寒,自己孤寂落寞。

由“寂寂山城”“天寒酒薄”可以看出;②家乡渺远,思乡之

愁情倍增,黯然消魂。

由“地迥楼高”“回首故山”可以看出。

2.(贵州省银河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阅读王安石《孤桐》,完成下面问题: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①明时:

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

帝舜曾一同弹着五弦琴,一面唱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借孤桐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然孤独却树干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壮,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3.(河北省冀州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2)简析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案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依旧"则透露

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

"呼应");各自分析。

②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或"人生

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4.(陕西省咸阳市2010届高考模拟检测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

①蘋:

一种水草。

②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最后两句的修辞手法。

(2)诗题为“山行”,诗中却没有一个“行”字,是否切题?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对山色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不言语”、“唤醒”,

赋予山色人的情态;“三日酲”极言酒酣之深及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2)切题。

全诗以的行踪为线索,先写在山中看到空中的浮云;再写遇雨湿衣,蘋风吹袖;接着写天

晴所听所见:

鹊声喧日、鸥鸟狎波。

这些内容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合起来,就是“山

行即事”。

5.(云南省昆明三中2010届高三第七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给人怎样的启示?

答案 

(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

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

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以

下理解亦可: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

的殷殷教导。

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

的时候展露才华。

6.(浙江省2010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24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这首词上片写的是          (季节)雨后院落周围                 的景色。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贬居黄州后自

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