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6292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docx

福建省永安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最后一卷语文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心而抑志兮,(屈原《离骚》)

(2)青泥何盘盘,                       !

(《蜀道难》)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4)舞幽壑之潜蛟,                  。

 (《赤壁赋》)

(5),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杜先生岕尝言:

归安茅止生习于高阳孙少师。

道公①天启二年,以大学士经略蓟、辽,置酒别亲宾,会者百人。

有客中坐,前席而言曰:

“公之出,始吾为国庆,而今重有忧。

封疆社稷,寄公一身,公能堪,备物自奉,人莫之非;如不能,虽毁身家,现难逭②,况俭觳乎?

吾客食皆凿③,而公独饭粗,饰小名以镇物,非所以负天下之重也。

” 

公揖而谢曰:

“先生诲我甚当,然非敢以为名也。

好衣甘食,吾为秀才时固不厌,自成进士,释褐而归,念此身已不为己有,而朝廷多故,边关日骇,恐一旦肩事任,非忍饥劳,不能以身率众。

自是不敢适口体,强自勖厉,以至于今,十有九年矣。

” 

呜呼!

公之气折逆阉明周成事合智谋忠勇之士以尽其材用危困疮痍之卒以致其武唐宋名贤中犹有伦比;至于诚能动物,所纠所斥,退城怨言,叛将远人咸喻其志,而革心无贰,则自汉诸葛武侯而后,规模气象,惟公有焉。

是乃克己省身忧民体国之实心自然崦忾④乎天下者,非躬豪杰之才,而根式乎有闻于圣人之道,孰能与于此?

然惟二三执政与中枢边境事同一体之人实不能容;《易》曰:

“信及豚鱼⑤。

”媢⑥嫉之臣乃不若豚鱼之可格,可不惧哉!

 

(方苞《高阳孙文正公逸事》)

注释:

①道公:

孙承宗,字高阳,谥号文正,久镇边关,功在社稷,困于逆阉,而废弃八年,卒抗清而死。

②逭(huàn):

逃避。

觳(què):

简陋③凿:

精米。

④忾:

通“迄”遍及。

⑤猪、鱼微物尚为诚信所感。

 ⑥媢(mào):

嫉妒。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公之出,始吾为国庆国家庆典

B.强自勖厉以至于今勉励鼓励

C.至于诚能动物感动别人

D.规模气象,惟公有焉胸怀胸襟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孙高阳“克己省身”的—组是(   )(3分)

①置酒别亲宾,会者百人②释褐而归

③自是不敢适口体          ④而公独饭粗

⑤合智谋忠勇之士以尽其材       ⑥叛将远人咸喻其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作者开篇借杜岕先生介绍孙高阳,表明材料来源,意在说明轶事源于孙高阳的学生茅止生,表明人物事例真实可信。

  B.孙高阳设置酒宴饯别亲朋好友时,一位客人发难,指责孙高阳宴请客人,而独吃粗饭,纯属故意做作,孙高阳“揖而谢”,既表现其修养气度,又表现其赤胆忠心。

C.本文叙述客人的责备和孙高阳的回答极有波澜,只写了两人的对话,至于在场者和那个批评者的反应却只字不提,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文字极其简练。

D.作者赞扬孙高阳,认为他的智谋智勇和忠诚感人,可以和诸葛亮、唐宋名贤相比,无愧于天地;同时对那些媢嫉之臣进行无情鞭挞。

5.

(1)用/线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公之气折逆阉明周成事合智谋忠勇之士以尽其材用危困疮痍之卒以致其武唐宋名贤中犹有伦比(3分)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公能堪,备物自奉,人莫之非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2)下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经典对白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王熙凤

净虚老尼托付凤姐退亲一事,王熙凤认为事情难办,本想推托,说了这番话。

B.“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高觉慧

觉新向兄弟述说为了家族,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庆幸,想着这番话。

C.“啊!

都是我爱过的人呀!

”——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在钟塔顶上亲眼看着克洛德跌下去,又远远地看见爱斯梅拉达被绞死,他从心底发出了一声呜咽。

D.“噢!

是真金!

金子!

……这交易划得来……”“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咱们两讫了……”——葛朗台

葛朗台在抢到侄儿留下的梳妆匣时,一扫之前因女儿将积蓄赠与查理的不快,说了这番话。

E.“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

”——吴荪甫

公债和工厂让吴荪甫腹背受敌,他感到一阵愤怒与失望。

但他很快恢复了刚毅坚决的常态,想着这番话。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诸葛亮的智谋主要是料敌先机,请简述“死诸葛走活仲达”的情节。

(2)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很关键的一步是田庄之行,请简述他两次处理土地的情节。

选()

㈡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子曰:

“易①其田畴②,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尽心上》)

[注]①易:

修治,耕种;②田畴:

已耕种的田地。

⑴划线处的句子运用了方法,阐明了道理(3分)

⑵以上语段阐述了孟子对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看法,这与他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孟子·梁惠王上》)的观点矛盾吗?

为什么?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我们不需要大师满天飞

 如果说当今是“大师”“泰斗”泛滥而又没有大师的时代,虽然听来有点矛盾,但细想一下并不是说了错话。

虽然所谓“大师”也是一个没有界定好的俗称,或者敬称,也觉得还是应该研究一下谁能够担当得起大师。

  大师一词,中国古代是有的。

在先秦的典籍中,大师的主要职能是掌握乐律。

《周礼·春官·大师》云:

“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

”《荀子·王制》云:

“禁淫声,以时顺脩,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

”到了汉代,《汉书·食货志》记载:

“孟春之日,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乐师的地位很高,不是谁都能称太师的,反正会唱几首流行歌曲绝对不能称大师。

司马迁《史记》中称能够讲解《尚书》的人为大师,《史记·儒林列传》:

“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到了清代大师之名有点俗滥了。

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八中称孙征君、黄宗羲、李二曲等学者才是大师。

这三个人都是明末思想家,也是学者,在明末并称“三大儒”。

那才真是大师。

但是,陈康祺批评道:

“二百余年来,讲堂茂草,弦诵阒如,词章俭陋之夫,挟科举速化之术,俨然坐皋比,称大师矣。

”这话说得太好了!

他慨叹有明以来,学术已经荒芜,一些不懂文章学术的人,讲的都是科举应试的东西,还以大师自命,这是学问的堕落。

听他这些话,真让我们有点同感。

我们现在大师到处都是,教育基本上是围着考试转,各种考试术泛滥,真学问不知道是什么了。

  什么不是大师?

一时一事的能手不都是大师;因职业的关系,知名度高的人叫名人,不是大师;因为老了,学生比较多,有人拥戴,也不一定就配称为大师;因为官位高,吹捧的人如蜂如蚁,也不一定就是大师;因为有一手,也不能在什么事情上随便充大师;因为有钱,能够买通媒体吹捧自己,那就更不是什么大师了。

其实,做事的能手是值得敬佩,但不必都以大师称颂。

生活中的聪明人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大师,那根本不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的评价。

从文化的发展上说,我们需要许多实干的能手就行了,并不需要大师满天飞。

  整个人类有我们的大师,各种职业中也有我们敬佩不已的大师;但是真正的大师应该是“伟大的人”,是一种文化的先驱者,是风气的开拓者,是通古今、辨风云、有思想的人,是在一种事业上有系统建树的人,是影响一个时代、至少影响一个历史时期的人。

这样说,也就表明,是不是大师,是要经过历史检验的。

我们同时代的人有时很难说谁是谁不是;也许一个人在世的时候似乎很平常,但伟人是站在历史上的,他们的特点就是:

离我们越远,越觉高大无比。

因此自称大师肯定是可笑的,无端地赠送一个学者是什么什么大师,赠送者也是可笑的。

(选自《科学时报》,有删节)

10.下列对文章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期,大师是指掌管音乐的官员,职责是掌握五音六律,“禁淫声,以时顺脩,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

B、汉朝开始,大师一词具有研究学问的色彩,《汉书·食货志》中称能够讲解《尚书》的人为大师。

C、孙征君、黄宗羲、李二曲并称“明末三大儒”,他们都是明末思想家,也是学者,是真正的大师。

D、陈康祺批评清代一些不懂文章学术的人,讲的都是科举应试的东西,还以大师自命,这是学问的堕落,大师之名有点俗滥了。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顶是(3分)

A、当今是“大师”“泰斗”泛滥的时代,有的人会唱几首流行歌曲就称大师,这显然是很可笑的。

B、现在大师到处都是,教育基本上是围着考试转,各种考试术泛滥,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问。

C、从文化的发展上说,我们需要许多实干的能手,做事的能手是值得敬佩,只有他们才值得以大师称颂。

D、自称大师肯定是可笑的,因为自大;无端地赠送他人大师的称号,赠送者也是可笑的,因为有奉承讨好之嫌。

12.请结合文本,说说真正的大师是怎样的人。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百花深处

非鱼

认识她,是在那个拥挤肮脏的小浴池。

祝红梅,就在那里,腰间围着一床旧的被子,抽烟。

我喊:

搓背。

她快速地用嘴把烟头从嘴角移动到嘴唇中央,薄薄的两片嘴唇一鼓,烟头已被她“噗”的一声送到了墙角。

她掀开被子,一双细瘦的长腿,肌肉松弛,整个人从侧面看扁扁的。

她头发稀少,在脑后挽一个小而乱的髻子,潦草应付。

她套上一双黑色胶鞋,咵嗒咵嗒过来,接过我手里的搓澡巾,套在右手上,先在左手掌里很响地拍两下,然后从我的背上一滚而过。

疼。

我大喊。

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她的嗓门很大,亮且婉转,完全不像她的外表那样粗糙。

搓澡的时候,她的话很多,不停地絮絮叨叨。

更多的时候,没人找她搓澡,她会安静地站在洗浴室门口,或者坐在更衣室墙角的床上。

她喜欢隔着浓浓的水雾看一个个年轻的身体,而她老去的身体像隔年的苹果,干瘪,多皱,没一点水分。

祝红梅和很多人都是熟人,她们热烈地交谈。

很快,我和她也成了熟人。

很偶然的一次,在她又问七问八的时候,我礼节性地问她住在哪儿,她说:

百花深处。

我一愣,百花深处?

单单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我对祝红梅产生好奇,也和她成为热烈交谈的熟人。

我问她百花深处是哪儿,我怎么没听说过。

她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她诡秘地说:

不告诉你。

她越这样,我越好奇,我越好奇,她却越不说。

我曾试着问售票的阿姨,她笑着摇摇头:

红梅啊,她爱开玩笑。

可我觉得她一点也不像开玩笑。

天渐渐热起来,祝红梅闲着的时候也越来越多。

她靠着墙,不停地吸烟,话也越来越少,眼睛呆呆地看着高处的一方小窗,或者看某一个年轻的身体不慌不忙地穿衣服。

在冬天来临之前,小区的暖气接通了。

我终于为不再去挤肮脏的小浴池而长出一口气。

我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祝红梅,可就在这时,我又见到了她。

一个中午,在一家饺子馆,我见到了正在喝酒吃饺子的祝红梅。

穿一条黑色长裙的祝红梅比搓澡的时候漂亮多了,很明显她已经喝多了,两颊通红,眼睛迷离。

祝红梅喝的是一种劣质的白酒,度数很高,一瓶已经没剩多少。

我劝她少喝点,她说:

喝,喝死拉倒。

我眼看着祝红梅喝完了那瓶白酒,盘子里的饺子还有一多半。

她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要和我再见,看她醉成那样,我觉得应该送她回去。

扶着她,我说她今天很漂亮,她傻呵呵地笑:

漂亮?

那是——三十多年前了。

她不停地东摇一下,西晃一下,走过一条条大街小巷,从一个破旧的院子里穿过去,我看到两间旧的瓦房。

祝红梅指指那座孤零零的破房子:

那儿,百花深处。

这就是百花深处,她的家?

走近了,我看到房子前一大片蓬勃的太阳花、指甲花、长寿花、蜀葵,还有日落红、旱金莲,杂乱地挤在一起。

这就是她的百花深处了,也对啊,谁说这些就不算百花呢。

扶她进了屋,她一头倒在一张窄窄的床上,沉沉地睡去。

我打量着祝红梅小小的家,简单的家具,简单的陈设,但墙上却贴满了各种老画报,还有演出的剧照,生活照片。

仔细辨认,又看画报下面的简介,我看到了无数个祝红梅,柯湘的祝红梅,江姐的祝红梅,杨开慧的祝红梅……天啊,她曾经是一个剧团的当家女一号。

那时候,她可真美啊。

很多张照片上,她笑容灿烂地和一个小男孩站在一起,用长长的胳膊搂着他的肩膀。

也许是她的儿子。

我隐约看到了一个女人无限风光的过去,一段模糊不清的后来。

就好像穿过香气四溢的百花园,突然跌入枯萎衰败的野草丛。

其中怎样的伤痕累累,都如烈酒,被她一饮而尽。

祝红梅在床上睡得很香,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我替她拉上门,穿过她灿烂繁杂的花花草草,悄然离去。

(选自《广西文学》2010年第三期,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她的嗓门很大,亮且婉转,与她粗糙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埋下了伏笔,使下文交代人物过去的身份显得合乎情理。

B.她喜欢隔着浓浓的水雾看一个个年轻的身体,这一细节暗示了人物内心深藏着对流逝的青春岁月的缅怀。

C.画线句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一方面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百无聊赖和空虚,另一方面也隐约地透露了小浴池生意的清淡。

D.小说中的“我”贯穿全文,是女主人公几十年人生遭际的见证者,对女主人公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和悲悯。

E.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位曾经风光而今落寞的女艺人形象,其几十年的人生故事并没有直接再现,而是留下了一大片想象的空间。

14.“百花深处”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5.关于祝红梅这一形象,有人认为作者将她刻画得太颓废了,有人认为作者在她的身上寄托了很深的感慨和思考,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全文谈一谈。

(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海婴走了,鲁迅传承尚在?

胡印斌

2011年4月7日凌晨,82岁的老人周海婴走了。

这个童年失怙的孩子,无论是长于乱离,还是遭逢盛世,终其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

周海婴的逝去,再一次让人们想到了鲁迅,也再一次让人们审视我们正在生活着的文化环境。

是啊,鲁迅离开人们已经70多个春秋了,这个世界好些了吗?

这样的追问,过于沉重,也过于较真,故而很难理得清楚。

不过,拂去后人有意无意叠加上去的尘埃,仅仅从文化的意义上考量,恐怕很难乐观起来。

当年鲁迅先生用力甚勤的“国民性”批判、“阿Q相”等等,似乎并没有多大改观。

从奴性走向人性,道路还很漫长。

鲁迅先生1919年提出的“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依然有其现实的合理性。

特别是,这些年来,国人在汲取传统精神资源上既无能力,“去鲁迅化”倒是十分起劲。

这可以说是在“重新发现鲁迅”,却也暴露了时下文化能力的肤浅和粗暴。

不能以“温情和敬意”对待过往的历史和人物,当然也就很难真正改掉“劣根性”。

当然了,世事美丑,鲁迅凉热,周海婴的感受应该更为真切。

大抵说来,周海婴一生的努力,一方面,是追慕、还原一个“父亲鲁迅”,而非一个“鲁迅父亲”;另一方面,则是活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来。

不过,“独子”身份,注定使他不可能离开“鲁迅”这个浓重的语境。

还原“鲁迅”很难,盖因多年的符号堆积。

不过,周海婴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摹画出一个平和、细心的“父亲鲁迅”,读者可从《鲁迅与我70年》这部书中,触摸到大量碎屑却温馨的生活细节。

这些毛茸茸的细节不宏大,却真实可感,颇合“幸福度日,合理做人”之意旨。

不过,“活出自己”却更是艰难。

海婴生前,是我们观照鲁迅先生的鲜活标本。

我们用放大镜、显微镜仔细审视先生的这点骨血,不放过任何一点“贤与不肖”的地方……其对周海婴造成的困扰显然是长久的。

1948年底在沈阳等待进京的日子里,“母亲再三叮嘱我,切勿忘乎所以,言谈举止一切都得小心谨慎,拿后来的话说就是要‘夹紧尾巴做人’”。

类似叮嘱,所在多多。

可以说,这位北大物理系的毕业生,终其一生都是在这样他律和自律中谨慎生活的。

谦和而低调,严谨而坦诚,学术方面,基本不发表意见,践行了鲁迅“莫做空头文学家”的遗嘱,无线电是饭碗、是事业,摄影则是毕生的爱好,在默默无闻中,亦不乏生命的精彩。

然而,周海婴的“自立”、“立人”努力,并非只有谨慎一面,版税风波、父亲的手稿去向、长子周令飞的婚事……在这些事件中,周海婴不与流俗妥协、坚韧抗争的精神,大有乃父之风。

这也是其个体价值的体现。

作家赵丽宏说,海婴先生是一个正直、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也是一个老派的知识分子。

纵览一生事略,这评价可谓中肯。

与鲁迅的文章济世相比,周海婴不是人文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力行”上。

不过,这些年来,写作《鲁迅与我七十年》,出版许广平《鲁迅回忆录》手稿本,一样体现了周海婴作为知识分子的的济世情怀。

这些年来,鲁迅总在漩涡之中,那个力图改造传统国民性的鲁迅,不断被削弱、被误解。

这些,都是周海婴先生晚年的担心。

眼下,问题还在,海婴先生却可以放下了。

周海婴走了,是不是带走了父子之间“那份隐含的生命传承”?

生命的传承本来就是一条不停歇的浩荡河流,唯有真正将鲁迅的精神传承给更多的后人,而不仅仅是血脉传人,这个世界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变得好起来。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12日)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周海婴的逝去引起社会的关注,一方面因为他是鲁迅之子,让人想到鲁迅,另一方面也使人审视当下的文化环境,审视我们对鲁迅精神的传承。

B.鲁迅离开人们70多年,总是处在漩涡之中,成为各种各样的话题中心,表明人们对鲁迅的理解往往被现实的需要所遮蔽。

C.作为鲁迅之子,周海婴的言行举止承受了太多的来自社会的要求和限制,这是他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使他难以有自我的生活和性格。

D.作家赵丽宏说海婴是一个老派的知识分子,一生谨小慎微,谦和低调,有智慧,有修养,这评价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可谓中肯。

E.文章的标题以问题的形式启发人们思考如何传承鲁迅精神,以及现实的缺失,并肯定了海婴在鲁迅精神传承中的努力,简洁凝练,富有力量。

14.试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不能以“温情和敬意”对待过往的历史和人物,当然也就很难真正改掉“劣根性”。

答:

(2)生命的传承本来就是一条不停歇的浩荡河流,唯有真正将鲁迅的精神传承给更多的后人,而不仅仅是血脉传人,这个世界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变得好起来。

答:

15.作者说周海婴“无论是长于乱离,还是遭逢盛世,终其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你认为这是周海婴的幸运还是他的不幸?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16、

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巨大刺激,

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

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

使用实名或虚名的网络举报事件已经在中国,

因此落马的官员也有不少,

网络监督是继传统媒体监督后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

是中国社会民主发展的一部分,其公开、及时、不受他人左右、敢说真话、敢讲实话等特点,

均体现了现代文明和现代制度。

(1)请在横线上补出一个恰当的成语。

(1分)

成语:

(2)文中至少有两处语病,请改正。

(2分)

改正:

改正: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历时4年改扩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3月份免费面向全世界开放以来,每天接待数千人参观。

据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介绍,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有1743家已向社会免费开放。

到2012年底,将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

(2011-04-15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福建省博物院是全国第一批免费开放的省博物院之一,其中的自然馆在试行免费开放期间,“大象”的尾巴被揪下,螳螂演示器的一只胳膊被扯掉,展馆大门被人群挤坏……展馆遇到了措手不及的尴尬,不得不暂时闭馆整修。

(1)请简要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不超过20字)(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7分)

五、作文(70分)

以“有尊严地活”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2011年高考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总分

一、

(一)(6分)

(1) 

(2)                    

(3)   (4) 

(5)(6)  

(二)、(9分)2、()3、()4、()

5

(1)用/线给划线处断句(3分)

公之气折逆阉明周成事合智谋忠勇之士以尽其材用危困疮痍之卒以致其武唐宋名贤中犹有伦比

(2)(3分)

(三)(6分)

6

(1)(1分)                      

 

(2)(3分)                                   

                                  

                                        

二、

(一)7、(5分)()()8、(5分)选()

(二)9、

(1)(3分)运用了方法,阐明了

(2)(3分)

三、

(一)、10、(3分)( )11、(3分)( )

12、(3分)

(二)、选()类13、(5分)()()

14、(4分)

(1)

(2)

15(6分)

四、16、(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