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625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7讲.docx

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7讲

第17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考点一 两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

1.条件: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经济稳步发展。

2.表现

3.扩展:

半个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扩散,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深层点拨  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形成的理由

(1)机器大工业产品丰富,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2)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规模扩大,因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范围:

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3.标志:

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4.成就

5.影响

深层点拨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

主题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讲史料

史料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

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

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导读 史料讨论了土地、人力、技术革新与工业革命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缓解了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一些困难,如新土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燃料,从而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同时为英国本土节约了大量土地,带来了更多劳动力。

练史料

史料 (2012·全国大纲卷,节选)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

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

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

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答案 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

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了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

主题二 以新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历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暴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讲史料

史料 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约翰·尤·内夫

导读 史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城市化生活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人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人的隐私得不到保障等。

练史料

史料 (2013·山东高考,节选)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

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

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探究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

2.(2014·福建高考)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材料中“乡间”“人民”“抛进城门口”反映了工业革命中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火车把乡间的人民带到城市中,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而材料并没有体现A、B、D三项内容,故选C项。

3.(2013·天津高考)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1820年”,19世纪初期的欧洲在经济领域的大事是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5、16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形成。

4.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

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

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答案 C

解析 1790年和1898年分别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5.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

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

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

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形象

答案 A

解析 从时间信息来看,是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制定公共卫生条例,显然是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B项中的“早期殖民扩张”,C、D项中的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都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故排除。

考点二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一、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厂制度

2.企业规模

归纳总结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相同点

(1)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

(2)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途径

(1)国际贸易的发展

(2)资本的大规模流动:

加强了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引导了资本输入国的生产方向。

(3)武力逼迫:

欧美工业国动用武力逼迫落后国满足通商和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2.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主题一 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类别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区别

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

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讲史料

史料 新兴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手工作坊……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导读 史料有两个层意。

其一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手工作坊。

其二反映出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把社会关系简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练史料

史料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

“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探究 史料反映的现象可以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 工人在工厂里按机器设备的速度而统一工作,即在机器大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统一的工作组织和纪律。

主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点

1.形成过程

(1)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基本特点

(1)整体性:

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

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

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

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

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讲史料

史料一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导读 史料说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史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导读 明确关键词的内涵是解答经典史料的突破口,史料二中“建设性使命”内涵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美地区旧的生产方式解体,加快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练史料

史料 (2013·北京高考,节选)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年

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探究 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答案 阶段和理由:

(示例)

第一阶段:

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第二阶段:

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014·浙江高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 B

解析 材料意思是大工业“使竞争普遍化”“创造了交通工具”“使每个文明国家……整个世界”,也就是说工业革命促使世界联系加强,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故选B项。

2.(2013·上海高考)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答案 C

解析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应选C。

3.下图是1914年跨国投资分布图,其中图A按投资来源国划分,图B按吸收投资的各大洲划分。

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主要流向亚非拉地区

B.英法因工业优势造就投资优势

C.欧洲资本加速了美国经济发展

D.日本并未真正进入到世界市场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向亚非拉地区的资本输出只有44%,而向欧洲和北美的资本输出达到51%,排除A。

英法因海外殖民地较多造就投资优势,故B项不符合史实。

D项与史实不符。

1914年时,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来自欧洲的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

“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

”这主要反映了(  )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答案 D

解析 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了劳动效率,D项正确。

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5.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

其主要特征是(  )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可见,1870~1900年间美国钢铁业企业总数减少,而工人总数、产量、投资额都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由此得出,一部分企业集中了钢铁的资本和生产,而这种垄断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故B项正确。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其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2.18世纪60年代,在市场、技术和资金的推动下,英国棉纺织业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3.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4.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

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6.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广泛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7.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8.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利用,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塑料、电池、机器的噪音、工厂的粉尘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9.从纵向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的必然发展。

同时,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从横向发展来看,欧美进行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亚非拉美国家日益贫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热考视角

视角一 从全球史观看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注意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

视角二 史学方法——论从史出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家蚕茧壳

丝织业在当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 C

解析 宋代活字印刷术有其技术优势,但无法判定之后雕版印制技术的使用情况,故A项错误;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但无法判定其目的是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从数据看,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半数以上的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依赖海外进口,同时近半数商品向外输出,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故C项正确;仰韶文化遗址中出现家蚕茧壳,但无法判定其用途和丝织业在当时的地位,故D项错误。

 下列对该推理判断表述正确的是(  )

材料

理解

结论

英国社会比较开放,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

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

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吸引人才、鼓励技术创新。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A.材料充分,理解错误,结论错误

B.材料不充分,理解错误,结论错误

C.材料不充分,理解错误,结论合理

D.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得不到满足,推动技术革命,据此先排除C项。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开放、民主是吸引人才和创新的源泉,故材料充分,理解准确,故选D项正确。

视角三 历史思维看现实——城市化进程

 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幅比其他地区快近1倍。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答案 B

解析 A项的“黑奴贸易”是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的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当时人口并不能自由流动,故排除;材料突出城乡差别,如果是“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则应是城乡相差不大的,所以D项不正确。

练出高分

基础训练

1.“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

A.是工业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