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二中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二中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二中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二中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二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国庆十一长假,小华高兴地到了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他去的省份应该是( )
A.云南省B.贵州省C.浙江省D.陕西省
2.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
3.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房山发掘出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下列史实与该考古发现的“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②能直立行走
③会人工取火,过群居生活
④能够磨制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4.北京人是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图片与北京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A.
B.
C.
D.
5.火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远古人类生活的进步。
下列远古居民中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6.下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
A.知道定居生活B.注意防寒C.开始种植D.懂得爱美
7.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你知道下面的文物与遗址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D.
8.与“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等相关的古代先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黄帝部落
9.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
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石器
D.随葬品数量的多少
11.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共同点是
①种植庄稼②饲养生畜③制作陶器④建造房屋居住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如图胜千言。
关于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B.贫富分化C.原始农业D.釆集、狩猎
13.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14.人类、粮食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不可须臾或缺的三个根本内容。
下列组图中,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的是
A.图(a)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B.图(b)猪纹陶器
C.图(c)粟和装粟的陶罐
D.图(d)轩辕庙
15.坐落于郑州黄河南岸,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二人巨型雕像,此二人应是
A.盘古、后羿
B.炎帝、黄帝
C.尧、舜
D.禹、启
16.浙江绍兴建有一座著名的大禹陵,人们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
A.治理水患,造福人类
B.品德高尚,让位给尧
C.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D.发明耒耜,教民农耕
17.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该建筑属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18.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文献记载的夏族活动区域。
某历史考察组想到夏朝统治中心去进行考古勘察,他们应该去的地域是
①河北南部
②山西南部
③河南中西部
④山东西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中国安阳殷墟正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20.迁都是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迁到另一个城市。
商前期几次迁都的原因是()
A.政治动乱和水患
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
C.外族入侵
D.商朝人思念家乡
21.如图漫画,漫画所反映的即将爆发的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河姆渡之战
22.“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中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
23.观察图,请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分封、桀B.宗法、纣C.禅让、启D.推选、启
24.“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夏桀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B.商纣一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文王一涿鹿之战,灭商建周D.周幽王一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25.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6.彭丽喜欢阅读古文,这不,她拿出了《尚书》,她看到这样一句话: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她忽然想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朝开始的。
A.传说时代
B.夏
C.商
D.周
27.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叫形声,那用图形、线条把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这种造字方法叫?
()
A.象形B.指事C.形声D.会意
28.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
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陶器B.瓷器C.青铜器D.铁器
29.下列四幅“涿鹿之战”示意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
A.
B.
C.
D.
30.“务农桑,筑宫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
”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写的是传说中的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二、综合题
31.文物识别:
(1)图A是___________的头部复原像,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
(2)图B是___________使用的针,反映出那时他们已掌握____________技术。
(3)图C是___________使用的鱼纹彩陶。
(4)图D是___________使用的陶器,他们还会制作玉器和乐器。
32.材料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夏朝是由谁建立的?
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2)材料一中图二、图三见证了哪一王朝的历史?
请你说一说这两张图片的名称。
(3)材料二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哪一项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三、辨析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骨针,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用来缝制衣物。
一些有孔兽牙、海蚶壳和磨光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材料三某遗址出土的物品(如图1)
材料四1912年,孙中山先生撰写了歌颂黄帝的祭文: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寥寥32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始祖的感恩追思之情。
材料五如图2。
材料六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
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请回答:
(1)通过对材料一所含信息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从材料二中骨针、有孔兽牙及磨光石珠来看,该早期人类已掌握了哪些技术?
(3)材料三中的遗址代表的古人类的住房样式是什么?
位于什么流域?
(4)材料四中“轩辕”指谁?
(5)从材料六可知,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通过考古,在我国云南省的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碳屑、小块烧骨。
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2021年)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①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②能直立行走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C。
4.C
【解析】
A项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建筑的房屋;B项猪纹黑陶体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C项北京人已经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
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故C符合题意;D项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会制作简单的装饰品;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C符合题意。
北京人和元谋人不会人工取火,AB不符合题意。
河姆渡人生活在山顶洞人之后,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D
【详解】
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的是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懂得了爱美。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D符合题意;山顶洞人还没有开始过定居生活,A不符合题意;图片装饰品没有体现防寒,B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不会种植,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7.A
【分析】
【详解】
A项图片文物是山顶洞人的骨针,不是云南元谋人的生活遗址出现的文物。
A项符合题意。
图片B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C项是河姆渡遗址出题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陶器。
D项是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彩陶。
所以答案为A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C符合题意。
北京人不会建造房屋,A不符合题意。
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B不符合题意。
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不是住干栏式房屋,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9.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距的变化,其中随葬品数量的多少是其主要的判断依据,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D
【解析】
【详解】
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共同点有种植庄稼,饲养生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居住,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12.C
【详解】
根据“石斧、骨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复原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中工具应用情况,C符合题意;ABD项内容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C。
1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春秋后期出现铁制农具。
由此可见,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④①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炎帝和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中国历来称为神州大地,而轩辕指的是黄帝,所以陕西黄陵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D符合题意。
ABC项与“祖先崇拜”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炎黄部落在在涿鹿大败蚩尤部落,之后,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B符合题意;盘古、后羿、尧、舜、禹、启未被称为人文始祖,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A
【解析】
根据题干“为大禹建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所以人们为大禹建陵,答案选A。
17.A
【解析】
【详解】
根据二里头宫殿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1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
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9.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盘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迁都于殷。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B。
20.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商前期几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B
【详解】
根据“讨伐商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儿子武王,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
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
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B符合题意。
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发生在炎黄时期,AC不符合题意。
河姆渡之战与漫画内容“讨伐商纣”无关,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牧野大战奠定了西周的建立。
22.D
【详解】
依据材料“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所以,这段材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正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D项符合题意;A项是原始社会末期推荐部落首领的制度;B项是秦朝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C项是元朝设立的制度。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的选举的方式是禅让制,禹建立夏朝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世袭制,由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C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策,A项不符合题意;纣王是商朝时期的君主,B项不符合题意;推选制不是原始部落时期的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C
【详解】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灭商建周,涿鹿之战是炎帝、黄帝联合打败蚩尤的战役,故C符合题意。
ABD都对应夏、商、周君王的叙述,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D符合题意。
夏朝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A不符合题意。
商朝的建立在公元前1600年,B不符合题意。
西周的建立在公元前1046年,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6.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所以答案选择C。
27.A
【解析】
【分析】
【详解】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所以答案选A。
28.C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邮票中的器物是商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造型,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商周时期著名青铜器皿,不是体现陶器,A项错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是商周时期著名青铜器的代表,而不是瓷器,B项错误;材料所述邮票中的器物是青铜器,而不是铁器,D项错误。
2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同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最后蚩尤战败,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0.B
【详解】
依据题干“务农桑,筑宫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黄帝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人物没有这样的功绩,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1.
(1)、北京人
(2)、山顶洞人、磨光和钻孔技术
(3)、半坡居民
(4)、河姆渡居民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
因此填写北京人。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B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针,他们距今约3万年,开始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骨针。
因此填写山顶洞人、磨光和钻孔技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C是半坡居民使用的鱼纹彩陶。
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他们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因此填写半坡居民。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D是河姆渡居民使用的陶器,他们还会制作玉器和乐器。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他们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因此填写河姆渡居民。
32.
(1)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商朝;图二:
司母戊鼎,图三:
甲骨文。
(3)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详解】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二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图三是商朝的甲骨文。
图二、图三见证了商朝的历史。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3)据“(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可知,上述材料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进献供物,朝觐述职,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夏朝的建立、司母戊鼎、甲骨文、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史实。
33.
(1)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2)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能制造有孔的器物,已懂得爱美,用骨针缝制衣服。
(3)干栏式房屋;长江流域。
(4)黄帝
(5)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贤能的人;禅让制。
【详解】
(1)据材料一“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可知,通过对材料一所含信息的分析,我能得出北京人已经使用火的结论。
(2)据材料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骨针,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用来缝制衣物。
一些有孔兽牙、海蚶壳和磨光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可知,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能制造有孔的器物,已懂得爱美,用骨针缝制衣服。
(3)据材料三图1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使用耒耜耕种土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已经学会制作陶器。
(4)据材料四“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轩辕指的是黄帝。
(5)据材料五“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
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可知,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贤能的人产生的。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