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5073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2011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福州八中2010―2011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2010.8.30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謇朝谇而夕替。

(屈原《离骚》)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3),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杜牧《阿房宫赋》)(6)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颜真卿,字清臣。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事亲以孝闻。

命为监察御史。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

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

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

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

“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

”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曰:

“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

“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

又遣逆于路,不及。

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

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

“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

”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

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

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

“吾殡所也。

”兴元元年,王师复振,逆贼乃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

“不能屈节,当自烧。

”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复告希烈。

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

先曰:

“有敕”。

真卿拜,奴曰:

“宜赐卿死。

”真卿曰:

“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

”奴曰:

“从大梁来。

”真卿骂曰:

“乃逆贼耳,何敕耶!

”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不劳师旅劳:

使……劳顿B.又遣逆于路逆:

送别C.举刃以拟之拟:

比划D.沃之以油沃:

浇淋3.唐文宗评价颜真卿是“忠烈之臣”,下列直接体现“忠烈”特点的一项是()(3分)①真卿至,立辩之②上从之,朝廷失色③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④不能屈节,当自烧⑤真卿乃投身赴火⑥乃逆贼耳,何敕耶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⑤⑥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

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

 B.在安禄山还没谋反前,颜真卿以下雨为借口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做好准备,最后果然发挥了作用。

C.卢杞专权,他与颜真卿不和,趁着李希烈谋反的机会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故意要害死他,朝廷官员纷纷阻止。

D.李希烈派人去杀死颜真卿,颜真卿发现不是皇帝派遣而来的,临死前还痛骂叛贼,最后英勇就义。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

(2)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塞路初晴唐•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1)此诗颈联的句意,让我们想到汉朝贾谊在《过秦论》中的一句相类似的话,它是。

(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A.此诗写雨后初晴,但天色昏黑,作者在边塞路上的所见所感。

B.颔联写所见景色是水迹凌乱,灰烟萦绕在村庄的上空。

C.景色虽不赏心悦目,但边关无征战的一幅秋猎图还是让人欣慰的。

D.全诗写虽旌旗犹在,但战争已无,将士们在秋日雨后清新的原野上狩猎的情景,从而写出了边界的和平和安详。

(3)联系全诗,赏析“闲看”一词的表达效果。

(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见齐宣王,曰: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①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

“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

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  【注】①世臣:

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故曰:

国人杀之也。

”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请简析。

(3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宝玉的乳母李嬷嬷总是倚老卖老,一次就因拿走了宝玉特地留给晴雯的一盘豆腐皮的包子,又喝了珍贵的枫露茶,气得宝玉直嚷着撵她出去。

(《红楼梦》)B.金钏儿因为被王夫人看见和宝玉调情所以要被撵出贾府,一时委屈投井自杀。

宝钗见王夫人伤心便劝慰了一番,还说可以拿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儿妆裹,王夫人很是欣慰。

(《红楼梦》)C.聂赫留朵夫来到监狱里拿着上诉的状子给玛斯洛娃签名,玛斯洛娃并不会写字,于是聂赫留朵夫替她签了名字,然后玛斯洛娃在上面盖了手印。

(《复活》)D.袭人决定让家里人给她赎身,于是便借赎身一事好好地规劝宝玉。

她要求宝玉:

不管你真喜欢读书还是假喜欢读书,我都希望你至少在老爷和别人跟前摆出个喜欢读书的模样来……宝玉很想留住袭人,但他无法听从袭人的规劝。

(《红楼梦》)E.“……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里描述的是宝钗的卧室。

贾母见了这屋内的简陋陈设,感叹不已,命鸳鸯取些古董来,还嗔怪凤姐小器。

(《红楼梦》)9.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此时宝钗正在这里。

那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

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

“大哥哥好日子,偏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

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

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

”宝钗笑道:

“这也多事。

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

”宝玉又笑道:

“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

”又道:

“姐姐怎么不看戏去?

”宝钗道:

“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

要走,客又不散。

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躲了。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又搭讪笑道:

“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这写的是《红楼梦》第30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说说宝钗如何“机带双敲”的?

(2)《红楼梦》第34回宝玉被打之后,作者写了宝钗和黛玉分别来探伤的事,请简要叙述她们不同的言行举止。

第()题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宋诗不及唐诗的根本原因丁启阵钱钟书先生不太赞同“诗分唐宋”这种以时代划分诗歌的论文方法,他认为,“就诗论诗,正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吻合”。

钱先生当然也是承认中国诗歌是有唐诗、宋诗之分的,“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但是,他认为这种分别,“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

具体地说,“夫人禀性,各有偏至。

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沈潜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

”(《谈艺录•诗分唐宋》)其实,这是一个两可的问题,就是说,两种说法都各有道理。

对于关心社会、跟现实联系密切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诗歌风格必然烙上朝代的印记;而对于那些不太关心社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诗人而言,影响他们诗歌创作和风格的主要因素则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禀性。

纵观文学史,那些艺术造诣精深、影响深远的诗人,多数是关注社会、跟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

因此,我认为,诗分唐宋的传统说法仍然是有道理的。

时代影响诗人及其创作,有各种途径。

仅以唐宋而论,赵宋朝廷在政策上对士人相当优待:

太祖赵匡胤在即位的第三年就秘密镌刻了一块誓言碑,告诫后来的继位者,要遵守三条立国方针,其中一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使得士人的生命有了安全保障;宋代的科举选士制度也向士人敞开大门,使他们有比唐代士子更为广阔通畅的进身之路;对已经步入仕途者所提供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是唐代士人所望尘莫及的。

但是,宋代有一点是无法跟唐代相比的:

唐代几乎没有任何言禁,文艺创作完全处于自由发挥状态。

这就是宋人洪迈所说的“唐诗无讳避”:

“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为此,洪迈列举了很多例子:

白居易《长恨歌》等讽喻诗、元稹《连昌宫词》,都围绕着唐明皇展开叙述、议论;杜甫更甚,《兵车行》、前后《出塞》、“三吏”、“三别”、《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丽人行》、《悲青阪》、《公孙大娘舞剑器行》,整篇都是这类内容。

这些唐朝诗人,没有一个曾经因此受到过任何来自朝廷和评论界的责难与惩罚,毫毛无损。

洪迈在列举了上述诗人、诗作之后,来了一句画龙点睛的结束语:

“今之诗人不敢也。

”(见其《容斋续笔》卷二)宋代诗人之所以不敢,是因为不允许,朝廷不允许。

不但宋代朝廷不允许,宋代以后的所有朝廷,没有一个是允许的。

唐诗之不可企及,其根本原因或许正在这里?

(有删节)10.以下关于“诗分唐宋”的看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钱钟书先生不太赞同“诗分唐宋”的论文方法,他认为应该就诗论诗,根据体裁来划分时期,而不必都吻合朝代治乱盛衰的标准。

  B.钱钟书先生承认中国诗歌是有唐宋之分的,但他更为强调这两个朝代的诗歌“体格性分”有很大的差别: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而宋诗多以筋骨思理取胜。

  C.那些不太关心社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诗人,他们诗歌创作和风格主要受个人的禀性的影响,因此“诗分唐宋”的说法并不可取。

  D.作者认为造诣精深、影响深远的诗人,多数是关注社会和现实的,他们的诗歌创作、诗歌风格必然有朝代的印记,因此支持“诗分唐宋”的传统说法。

11.以下对“宋诗不及唐诗的根本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士人和唐代士人相比,既有生命安全保障,又有着更为广阔通畅的进身之路;步入仕途者也有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B.唐代几乎没有任何言禁,文艺创作完全处于自由发挥状态。

唐人对于先世以及时事,可以直辞咏寄,不应外界知道的宫廷生活,也可反复引入诗歌。

  C.“唐诗无讳避”,唐朝诗人没有一个曾经因为自己的创作涉及时事和宫禁而受到过任何来自评论界的责难,朝廷也不怪罪惩罚。

  D.因为朝廷不允许,宋代诗人不敢像唐代诗人那样触及时事和宫禁,不敢大胆取材。

在文艺创作自由上,宋代诗人是无法跟唐代相比的。

12.根据文意,影响诗人及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什么最重要?

(3分)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本大题为选考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

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l5题。

书院清池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

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

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

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

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

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

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

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

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株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

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

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

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

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

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

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

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

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

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

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它“得地独厚”,不是深山中隐姓埋名的野水,也不是宫苑里荣华富贵的池塘,它栖身于千年书院之内,非那种无名氏或暴发户可比。

此外,池以文传,历代有关的题咏且不去说它,南宋朱熹那首有名的《观书有感》,我就怀疑是这一方清池灌溉而成,宋代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秋八月,时年三十八岁的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和抗金名将张俊之孙张轼寓居于清泉之侧的百泉轩,题匾额“百泉轩”三字。

他的《观书有感》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写的是读书的感受,不也正是我眼前的清池景色?

我想叩百泉轩的门环去请教朱老夫子,可是那里已经成了文房四宝等物的展卖厅,朱老夫子则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凉凉而潺潺犹似旧时。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

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

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

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④段“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热闹的夜总会”,用对比突出了清池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静。

B.第⑤段提到南宋朱嘉的《观书有感》,体现了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富有的文化意蕴。

C.第⑥段写到百泉轩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仍是旧时的,表达出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D.第⑦段“几句鸟语”,一个“句”字,巧妙地把学府氛围和作家志趣所共有的“清雅”暗示出来了。

E.作者把书院清池比作一方“砚池”,是表明作者对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愤慨不平的一面。

14.第③段作者对书院清池的描写很有特色,请选择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

15.作者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你觉得哪个名字更好?

请说明理由。

(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悲壮的超越卞毓方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

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

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

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

“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

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

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

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

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

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

可惜呀,可惜!

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

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

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

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

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

老天啊,老天!

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

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

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

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

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

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

伟业不一定在顺境。

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

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

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

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3.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超越现实的苍凉感、真实感,对当今两岸关系有暗示作用。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

“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4.文章第一、二段充分渲染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写法有何作用。

(4分)答:

15.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

(6分)答:

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下面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3分)国家中国日本苏联德国南斯拉夫意大利军人死亡数28,000,0001,850,00013,700,0003,500,000300,00077,500平民死亡数30,000,000672,00013,000,0001,600,0001,200,000153,000(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各1分,2分)答:

  

(2)看了上表,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1分)答: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

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

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

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

中心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孔子彩票”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7分)五、写作(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

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

“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福州八中2010―2011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译文】颜真卿,字清臣。

年少时勤奋学习,写作很有文采,特别擅长书法。

侍奉父母以孝闻名。

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五原有冤案,很久都没有判决,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

天正大旱,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郡中的人称作“御史雨”。

杨国忠对颜真卿不依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