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示例大全共17页.docx
《评课记录示例大全共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课记录示例大全共17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课记录示例大全共17页
评课记录示例大全
[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
评课记录示例大全
篇一:
认识新朋友评课记录
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美丽的情景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提出有关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注重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采用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
3、本节课的习题设计难度适宜,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体会到掌握新知的喜悦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听课教师评课
王校长:
1、本节课的练习太少。
2、教师要随时关注小组内互动的情况,及时引导。
韩老师:
1、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教师调动学生的力度不够。
2、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及时评价
李老师:
1、关注一下个别学生,特别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2、练习最好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总结
根据授课教师的说课和三位老师的点评,我总结如下:
1、本节课的优点:
(1)教学目标、重难点把握恰当,体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比较好。
2、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反面:
(1本节课的练习太少。
(2)少数学生没有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没有对个别学生进行关注。
(4)练习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进措施:
(1)课堂上尽量节约时间,余出时间多做练习,加大课堂练习的量。
(2)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课堂活动,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关注。
(3)练习要结合生活实际。
篇二:
评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伙牌小学的武红英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
但是除了武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整节课中,武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
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
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
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2:
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生3:
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
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
张随亮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
老师充分关注数学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
一开始,张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奥运为契机,平均分送奥运吉祥物福娃的照片,代替传统的分苹果,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张老师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运用了小丁丁,小巧等学习伙伴的生活案例,代替了传统的判断和改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在练习设计中,一道道题目就像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教师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除数要比余数大的道理,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了教学创造的乐趣,也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获得了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饿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平面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
李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线入手,引入了线段和圆,紧接着结合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圆及感知圆(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周围的圆),积累了一些对圆的感性认识。
接着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把脑海中形象具体的东西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概括或者说抽象出来。
应该说,李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
比如练习中,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车轴该安装在哪儿?
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课中体育老师的圆上,你喜欢站在哪儿?
小组合作探究直径、半径的意义以及之间的关系等都体现了这点。
最后,李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
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话整理和知识的重组。
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1)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
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
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2)练习的量不够。
《可能性》评课稿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钟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与声像集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MKM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特点:
1、创“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境中,让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开始,运用学生喜欢的阿凡提夺金币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且以这个故事贯穿整个教学。
故事中的夺金币的几回合,更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放思才,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钟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
以“猜想—实践—验证—反思等一系列的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充分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去探索。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可能性,探索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结论,且能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钟老师通过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将红、黄、蓝色花插入相应瓶中等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例子,游戏中愉愉快发展,健康发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遗憾也是一种美。
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数学教师也应注意语言的更准确性以及评价语言的丰富。
2、学生的错误也是比较好的教学资源,老师还应善于倾听学生的错因。
才能更有利于帮助问题的解决。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
《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李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
尽管是一堂旧教材的课,但在沈老师设计的课堂中,却让人欣喜的发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旧教材与新理念的有机结合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
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的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
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
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在教材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1)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把教材中的陈述性教学为猜想与验证性发现。
(2)把总结式教学为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探究性学习。
(3)以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化为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以“商不变的性质”复习引入,通过一组练习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在新授过程中,李老师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整个课堂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老师设计的练习题的也是由浅入深,形式多样。
既复习了新知识,并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提升,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体现了自主学习。
篇三: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本周二我第一次听了孙翠娥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深深地感觉到孙老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新”教师,无论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准确的、到位的。
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学习: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
在课题引入部分,孙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看到了什么?
找出呈现在各中物体中的角;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MKM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
这样,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孙教师设计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圆形纸折角,小棒做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挥
孙老师在教学角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有效地得用的教学资源数学书,让学生自己到寻找和发现尖尖的点叫什么?
直直的边叫什么。
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又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互相交流中发现边的长短不影响角的大小。
是开口与角的大小有关。
四、教师言行中渗透着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非常重要的,整整一节课下来,我们发现这个班的孩子听课状态非常好,是因为教师中上课中不时地用发言要举手的手势,“把你手中的活停下来,仔细听课!
”这样的言行来规范学生。
因为我也代二年级数学,也要上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所以我听了本课后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
1、是教师出示情景图后,老师提示“老师用红色标记标的构成了什么?
小朋友伸开两臂构成了什么?
”有学生答出了角的这个时候可以直接引入课题然后用课件抽象出角,这时进行角的教学比较合适。
孙老师在这之后加入的“寻找教室里的角”有点为时过早,如果放在认识了角以后再找,不仅可以清楚地找到角,还能让学生在生活寻找角的顶点和边的位置。
2、课件抽象出角后,让学生摸三角板感知角的环节,学生回答尖尖的,平平的,如果这个环节改为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
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我觉得闭眼想、用手比划,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他们自然会说出直直的,不会在后面还在说边是平平的。
3、在折角、小棒做角这个地方感觉练习地没有层次感,这两个环节都可以再深层次地挖掘,如果说折角是为了巩固认识角各部分名称的话,我感觉在用小棒做角这个环节完全可以引出角有大小,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部分内容,没有必要再单独出一个“做一做”让学生讨论了。
还有是这部分学生我听到教师巡视时说了“不是做3个角是做1个角”这一定是有学生做了三角开,这不是个性问题,可以拿到展示台让学生来摆,让别的学生来发现问题并指正。
4、“角的两边张开的开口越大,角越大。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这种结论性语言出现过早,这个是四年级才要学的。
5、画角这个环节,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尝试画角,结果也许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画法。
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角可能会没有顶点,有的画出来的两边可能不够直、、、、、如果从这些错例中去研究画角要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更容易掌握画角的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还希望各位老师共同探讨、批评指正。
篇四:
比的应用评课稿45
比的应用评课稿
本次听课活动,开展的很成功,听课班级是六年级一班,听了何玉梅老师的课,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针对何老师的课参加的老师们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参加教师共同评论的结果)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
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
不管是摩拳擦掌中的男生和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到后来团结合作中的制作什锦糖问题,无一不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教师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体现团队精神,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课中,在不同程度上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独立思考,比如同心协力四道题组长分配组员完成,成功MKM于所有成员的力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知道了自己的重要性,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练习中,教师不断总结、归纳,让学生摘录信息、根据比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几分之几,让学生做题思路清晰,得心应手。
五、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准备充分,板书美观大方。
总之,听课后的感受是:
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让我们争做一个幸福的人!
篇五:
《各种各样的鞋》评课稿
由许丽娟老师执教的《各种各样的鞋》一课,是三年级的一节美术课。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从老师的备课、教具、课件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进行活动和组织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创新、合作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许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使学生更加懂得鞋的重要。
二、观察分析。
利用媒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各种各样的鞋,说出其结构、材料、款式、装饰、作用、种类等,主动掌握了有关鞋的历史知识。
三、欣赏分析,讨论构思。
出示有特点的鞋,引导学生欣赏评述,进一步的开拓了学生创作思维。
四、思考方法,动手制作。
引导学生观察示范,教师当场示范制作一凉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而且也为学生下一步的创作迎来了思路。
再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五、作品展示,知识延伸。
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装饰手法和创作意图,教师归纳总结加以评价。
在课堂上,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改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自然实用。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1
理,利用比较与变魔术的方法导入,在课的一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里来,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
其次,在讲授新课部分,丰富有效的教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极大地展示了讲授的基本功,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视觉上有所收获,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作思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再次,“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符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
最后,这节课分别以环保的形式来开头与结尾,很好的做到了首尾呼应。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遗憾,归纳如下:
首先,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老师在此环节上做得很好。
总之,许老师的这堂美术课,为我们如何上好手工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评课记录示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