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4315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docx

贵州安龙第五章节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新

第五章山灵水秀洞奇人文景观厚重

我们的家乡安龙,自然环境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你知道山势陡峻、姹紫嫣红、蜿蜒数百余里的龙头大山吗?

你听说过朝如轻纱笼罩、暮似淡烟飘浮、波光粼粼的绿海吗?

你领略过洞上有洞、洞中有洞、神奇瑰丽的洞天福地笃山溶洞群吗?

你想饱览蕉林碧绿、木棉火红、沙滩浅露、木楼隐约的万峰湖风景吗?

让我们展开那一幅幅“山水画卷”,一起领略家乡山水的雄奇美丽吧!

第一节厚重的人文景观

岁月如歌,在安龙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里,曾演绎了一幕幕动人心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留下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历史遗迹。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安龙有41处名胜古迹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7处、州级4处、县级30处。

一、“永历故宫”——皇极殿

崇祯皇帝死后,桂王朱由榔自立为南明永历皇帝。

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迁入安龙,此后盘踞安龙4年,与清廷作最后的抗争。

说到永历行宫,且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忆起那段感慨苍凉的史事,重温那金戈铁马的纷繁岁月。

清顺治三年(1646年),在清兵的追迫下,永历帝先后逃奔至梧州、平乐、桂林、全州。

永历朝臣中,孙可望野心勃勃,结党营私,企图称帝。

顺治八年(1651年),永历帝在无可奈何之下封孙可望为“秦王”。

之后,孙可望据贵阳,欲使永历到贵州,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

朝臣大多惮惧孙可望,有的建议逃到海滨依靠李元胤,有的提议入安南(今越南)避难,有的建议渡海到台湾投靠郑成功,只有勋官马吉翔、太监庞天寿坚持主张赴黔,何去何从,永历踌躇不决。

不久,清军追杀而至,距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仅50公里,永历及臣僚大惊失色,仓皇奔逃,年底,抵达黔桂交界处的广南。

顺治九年(1652年),孙可望遣总兵王爱秀前往广西迎驾,奏云:

“广南虽云内地,界邻交趾,尚恐夷情叵测。

臣再思维,唯安隆所(第一章第二节称“安笼所”?

)(请全部改用“隆”,下同。

谢谢!

)为滇黔粤三省会区,城郭坚固,行宫修葺,一切粮储可以朝发夕至,莫此为宜。

”永历帝无路可走,只好应允,二月六日移居贵州安隆所,当时随行文武诸臣仅50余人。

此后,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扩建所署为行宫。

原建筑“广阔雄丽”,议证殿与皇室居所连成一片。

“永历故宫”300多年来一直是滇黔桂三角地区的著名建筑,且是贵州历史上唯一的皇宫,可惜清同治年间毁于战火。

经过中共安龙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努力,永历故宫重建项目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政府投资500万元,于2004年8月动工重建,2006年年初竣工。

现在我们见到的南明永历故宫为仿古建筑,取传统四合院风格,有左厢房、右厢房、钟楼、鼓楼、大殿各1栋,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重建的永历故宫于2006年7月初正式开放。

现在的城门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故宫遗址、城墙等皆保持原貌。

残酷的是过去,留下的却是永久的记忆。

抚今追昔,令人唏嘘;沧桑巨变,早已是换了人间。

二、十八先生墓

永历朝廷迁入安龙后,为遏制孙可望,1653年11月,朝臣吴贞毓、张福禄、全为国、徐极、张镌、蒋乾昌、杨钟、赵赓禹、蔡曾、郑允元、周允吉、李颀、胡士瑞、朱议、李元开、朱东旦、任斗墟、易士佳等(共18人)密商,决定招李定国赴安龙护驾。

不料,消息泄露,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君害良”之罪,将上述18位朝臣处以死刑。

其家属及安龙百姓将他们合葬于城西北的天榜山下。

1656年春,李定国由广西来到安龙,为“十八先生”垒墓,并建庙于马场。

1658年,永历朝廷移跸昆明后,遣通政使尹三聘会同兴义府知府范春鳌于清明节为十八先生墓树碑,永历帝亲题“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9个大字,尹三聘将“十八先生”的姓名、官职、死难之由镌刻于碑上。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知府张瑛重修十八先生墓,其子张之洞撰《十八先生文》刻石列于墓左。

清光绪九年(1883年),知府余云焕、安义镇总兵何雄辉重修十八先生墓,在墓后山麓重建十八先生祠,在墓区修建亭、榭、池塘,种植花草树木。

余云焕补刻“十八先生成仁处”几个大字于墓后石壁。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知府李祖章对十八先生墓加以修整,增建“虚舟”、“多节亭”。

民国5年(1916年),南笼县(?

)(此处用字符合史实,不用怀疑。

)知事洪寅加除对墓园进行修整外,在墓前建石坊一座,以壮观瞻。

1937年,县长张曾复呈请拨款整修十八先生墓即祠堂,得到中央行政院、贵州省政府允准,拨款修复,并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公祭日。

蒋介石题“碧血千秋”,居正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王伯群题“浩气长存”,李烈钧题“瀛州神境”,吴鼎昌题“重如泰山”,任可澄题“藏碧辉岩”,胡刚题“浩气长存”,刘时范题“天地正气”,均刻于山麓石壁。

解放后,贵州省、安龙县人民政府对保护这一古迹十分重视。

196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十八先生墓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迭次拨款维修,至1987年,总计拨款20多万元,将十八先生墓、祠全面修复,并对外开放。

现在,十八先生墓、祠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墓区、祠堂、摩崖三部分组成,四面高墙围护。

墓前有大小石坊各一座。

大石坊四柱三门,坊额上刻有“岿然千古”四个大字,左右分刻“成仁”、“取义”四字,系贵州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补书。

坊上还刻有松、梅、竹、兰等植物浮雕。

小石坊树于大石坊之后,坊额上刻“明十八先生之墓”,坊柱、坊额(原为“坊幅”,疑有误,故改为坊额?

)上刻云龙、狮子,刻工精细,形态生动。

坊后即墓,墓后两侧竖有18块石碑,镌刻历代凭悼诗文,均系当代贵州著名书法家墨迹,书体各异,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墓区遍植松柏花卉,庄严肃穆。

祠堂建于墓后,地势较墓区略高,石级层叠而上。

“享堂”面对陵墓,歇山顶28柱石木结构,两厢配殿为16柱硬山顶石木结构,堂殿均以浮雕石礅做柱础,配以卷棚式回廊、刻花门窗,细磨石板镶嵌地面,翘檐飞斜,雕梁画栋,凝重古雅。

享堂内原置十八先生牌位,现改悬20幅“明十八先生之狱”画卷,系贵州国画家黄天虎所绘,配有文字,以便游人观赏并了解史事。

享堂之后有“忠泉”一口。

江之春《安龙纪事》载:

十八先生殉难之时,“安龙之三尺童子,也无不流连叹息”。

据传,当时天色突变,风雨交作,天榜山麓忽有泉水涌出,百姓说是天公流泪,因此将此泉命名为“忠泉”。

忠泉水清冽甘甜,细流涓涓,上有石桥横跨。

泉后紧傍山岩,岩下即“多节亭”。

右侧有卷棚式石木结构小屋一间,形似小船,名“虚舟”。

十八先生墓不仅是风景优美的古迹,流连其间,还能唤起你的历史幽思。

三、招堤奇景

在蓝天白云下,在和煦清风中,常可见游人三五成群游于招堤之上。

他们看荷叶田田,赏亭亭荷花,眺远山白云,自有乐趣在其中。

招堤,是一首清丽婉约的诗,是一幅撼人心魄的画,以其独特的魅力、醇厚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人,也让无数迁客骚人驻足观赏,并留下由衷的赞美和盈箧累牍的华章。

  说招堤是奇景,在于她的文化底蕴,她独有的美。

当年,为了保护城垣,防止洪涝灾害,同时也为沟通海子东西两岸,方便行人,康熙三十三年(694年),安龙镇游击招国遴(番禺人,字寻峰)捐银2000两,率工匠开山采石、挖泥抬土,经一年多时间,筑起长27米、高3米、宽2.5米的石堤,横亘于田野上。

后人誉为“仿白堤”、“肖苏堤”。

为了纪念招国遴,取名“招堤”。

后经不断培修,招堤渐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

乾隆五年(1740年),南笼府(该处用字符合史实,谢谢!

)知府杨汇倡议,在长堤两侧遍植垂柳,并在招堤西端金星山麓造朱楼画廊数幢,其中有一座三层阁,题额“巍然紫府”。

堤的两侧垂柳成行,与观荷亭、朱楼画廊联为一体。

后因年久失修,阁毁。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兴义府知府张瑛将招堤加高1米许,开辟水池,遍植荷花,荷花池面积53000多平方米,曲桥长约300米。

张瑛还在金星山上修建“半山亭”、“省耕亭”和“挹秀亭”,十里荷花、漫天碧叶的景观由此形成。

在他宴会宾朋时,其11岁的儿子张之洞看见垂柳依依,迎风戏燕;新辟的荷塘中,菱叶田田,荡青漾绿,莲花吐艳,亭亭玉立;四周云山耸翠,嘉禾葱葱;城廓楼台,虹桥倒影。

于是乎,豪兴勃发,文思泉涌,当即奋笔疾书,一挥而就,写下了洋洋洒洒八百来字的《半山亭记》,文采飘逸,气韵生动,落笔有神,令人称绝,他也被称为“神童”。

招堤之美不仅是景美,更是悠久文化底蕴的美。

四、王囊仙铜像

王囊仙牺牲后,布依族人民深切怀念她,除将其感人至深的故事编成山歌传唱外,特在洞洒建白庙一座(已毁),祭祀这位女英雄。

起义军所筑的石墙、哨卡、石壕等遗址尚存。

1991年,贵州省布依学会在起义原址竖“王囊仙起义纪念碑”一座,以昭示后人。

1998年8月,贵州省布依学会倡议,黔西南自治州政府拨款10万元,安龙县政府拨款15万元,热心人士积极捐资,在安龙招堤风景名胜区塑一座高5米的王囊仙铜像,供游人瞻仰、凭吊。

五、豹皮亭

“豹皮亭”之“豹皮”两字是取后梁王彦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之义。

碑名“赞功碑”,碑上镌刻平刚撰写的“故江苏江北讨袁军总司令王宪章君赞功碑”序及词;另有县人朱徽五所撰《革命先烈王宪章先生事略》。

该亭是为纪念武昌起义领导人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将领王宪章将军而立。

王宪章1888年生于安龙县普坪一苗族庭,1906年从贵州警察学堂毕业后充任巡长,在贵阳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事泄后前往武汉投入湖北新军。

1913年,南方国民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王宪章被孙中山任命为“江苏江北讨袁军总司令”。

1914年,王宪章奉孙中山之命在上海组织“铁血团”,并自任团长准备收复南京,后不幸落入袁世凯鹰犬之手,因拒绝收买,被秘密杀害于南京,时年26岁。

1941年建成王宪章纪念亭和赞功碑,名“豹皮亭”,后毁于文革期间。

为纪念革命先烈,1999年经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苗族研究学会倡议,决定在安龙招堤风景区重修“豹皮亭”。

思考与练习

1.试介绍招堤风景区的具体景点。

2.有哪些人为“明十八先生墓”题词?

内容是什么?

第二节奇山秀水

安龙有灵秀的山川,风景秀丽多姿。

县东南边缘名山——仙鹤坪,绿树修竹弥山漫谷,远望如一幅翡翠色的幕布挂在天际。

山中泉水涓涓,古树虬曲,林荫蔽日,茶花璀璨,锦鸡美丽,一片生机盎然。

与贞丰、兴仁交界的龙头大山,蜿蜒50余千米,山势陡峻,主峰巍峨,有莽莽的原始森林、茂密的植被及众多珍稀生物,被列为贵州省自然保护区。

山上那几十公顷的原始矮林杜娟,花开时节,姹紫嫣红,艳若彩霞,令人叹为观止。

一、国家级森林公园——仙鹤坪

(一)仙鹤坪概况

 仙鹤坪在2006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它位于珠江支流西上游贵州省安龙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4°55′~25°20′,东经105°23′11″~105°40′。

公园的东部以安龙和册亨县的县界为界,南部以安龙和册亨县的县界及南盘江为界,西部接安龙县德卧镇、木咱镇、324国道坡脚至安龙段、新安镇乡界(箐山村、铜鼓井除外)、钱相乡乡界(打凼村除外),北部接龙山镇镇界及贞丰县县界。

公园总面积90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

 仙鹤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独特、丰富的岩溶地貌和侵蚀地貌景观为基质,以群落类型多样、植被外貌独特的森林景观为主体,南盘江穿流其间,加之民族村落、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点缀,形成了动静景观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独特风貌,是我国罕见的特色突出的山、水、林、人文景观等多元素组合风景区。

园区内河流众多,有石冲河、打凼河、乐居河、纳马河、安比河、者楼河、巴茅河、坡脚河、者贵河、打座河、八坎河等。

仙鹤坪的植物资源丰富,可谓珠江上游的植物王国。

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内的植物种类在2000种以上,有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木本植物约800余种,其中乔木有450种以上。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

贵州苏铁、红豆杉、云南穗花杉、麻栗坡兜兰、硬叶兜兰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翠柏、黄杉、短叶黄杉、香果树、香木莲、十齿花、马尾松、杜仲、榉树、喙核桃、流苏石斛、足径毛兰、鹅毛玉凤花、多花兰、黄花虾脊兰、春剑、蕙兰、送春、云南石仙桃、流苏贝母兰、邱北东蕙兰、西藏虎头兰、花叶开唇兰、毛萼山珊瑚、苏铁蕨等;珍稀植物有贵州山核桃、岩生红豆、安龙油果樟、百日青、粗榧、小果七叶树、长柄车前蕨、溪边凤尾蕨等。

仙鹤坪的动物资源也很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内有300多种动物,分别隶属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鱼纲、昆虫纲、寡毛纲、腹足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

园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主要活动区域为兴隆镇的冗华村和笃山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红腹锦鸡在仙鹤坪也很常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在园区内多个地方均有分布。

(二)仙鹤坪的自然野趣

 仙鹤坪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动植物宝库,自然就有一份神秘的美丽。

 仙鹤坪美在山。

山峦叠嶂,群峰拱卫,终年云烟缭绕,神奇迷人。

登上主峰,群山逶迤,仙鹤坪像一条游龙从乌蒙山穿奔而来。

也许是这里的布依寨风光迷人,这条游龙忘却了奔向大海的使命,在盘江边的布依寨昂头歇足,造就了仙鹤坪雄奇峻险的风景。

 仙鹤坪美在树。

几百公顷的森林造就了满目青山和阵阵林涛。

 仙鹤坪美在水。

仙鹤坪山峰林立,形成众多皱褶,水从石壁、岩缝间滴落,汇聚成溪涧,高山流水,蔚为壮观。

 仙鹤坪美在四季。

春天,漫山遍野呈现一片新绿,各色杜鹃花齐放,春意浓郁,最宜踏青;夏日,山下酷暑难当,山上则是凉风习习,林涛阵阵,是避暑佳地;秋高气爽之时,霜叶满山,灿烂夺目,野果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分外迷人;冬季山顶冰雪覆盖,一片银白,红色的山茶花点缀其间,红白相映,景观独特。

 仙鹤坪美在云景、雾景、光景。

公园内雨多雾盛,每当雨过天晴,打丫、岩雁等地便会白云弥漫,俨如大海的景象。

每临清晨,雾多且浓,笼罩山野,一片混沌,消融了天地的界限,掩盖了万物的异同,显得神秘莫测。

站在仙鹤坪的山顶平上,可观赏到旭日东升、朝霞满天的壮丽景象。

火红的太阳映红山野,斜着望去犹如挂在树梢。

当夕阳西下时,公园的山岭形成明暗对比,山岭的景色也随之变换,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三)仙鹤坪的神秘传奇

 美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美丽的传说让人回味无穷。

有关仙鹤坪,有许多让人痴迷的传奇故事在流传。

一段段传奇故事造就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仙鹤坪的主要景区有天街、仙鹤池、石林、石门、猕猴桃坡等。

天街 位于面积达千余平方米的先王顶上。

在先王顶平台的中央,裸露出一块块褚红砂岩,大小相近,排列整齐,似人工铺砌而成,犹如街市,故名“天街”。

先王顶海拔1756.7米,因常有一群群白鹤到此栖息,故称“仙鹤坪”。

关于“先王顶”这个名字的由来,又有一个传奇故事。

据说在永历年间,李定国东进之师连败清军于湖南、广西,军威大振,永历帝甚为欣慰,视安龙为发祥之地,打算以此为基地,号令南方各省抵抗清军,恢复明室。

因此,欲将其父老桂王朱常瀛的灵柩由广西梧州迁来此地安葬,期望老桂王的在天之灵保佑永历政权江山稳固。

于是,一位精于风水之术的朝臣承担了寻觅皇陵墓址的任务。

他踏遍了安龙的山山水水,最后来到仙鹤坪,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无数山峰齐聚脚下,犹如百官拱卫,层层叠叠的远山更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风水绝佳。

于是,他禀告永历帝可在此处安葬老桂王朱常瀛,此山顶遂被称为“先王顶”。

后因孙可望意图称帝,欲除掉李定国,制造了震惊南明王朝的“十八先生之狱”,安葬老桂王于“先王顶”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但“先王顶”之名仍然在民间流传。

仙鹤池 位于西岭山间谷地中,由地中溪泉之水渗透而成,共10余个水池。

池中水草丰茂,白鹤常来此觅食,故称“仙鹤池”。

石林 位于西岭北麓,面积约3300平方米。

石柱状如矛,参差不齐,高的约有8米,矮的约有4~5米。

石林小径曲折蜿蜒,如进迷宫。

石林雄踞峡谷一侧,晴天丽日时阳光也不能全部透射,形成半阴半阳景观,并且其景会随太阳位置移动而变换,颇为奇异。

石门 位于仙鹤坪西岭一山谷间,谷宽约20米。

石门两侧断崖峭壁,似刀切削,自然天成,犹如一道天然门户,颇为壮观。

石门是进入西岭的必经之道,入山小道蜿蜒于山谷间,妙不可言。

岩壁呈褚色,千年水渍绘出一幅幅图案,美不胜收。

岩壁上长着一丛丛小灌木。

山谷中还有草坪数块,可供游人憩息。

猕猴桃坡 在仙鹤坪保护区内生长着一片天然猕猴桃林,每当挂果时节,遍坡金铃,丰美诱人。

二、万峰湖大观

万峰湖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过渡的南盘江大裂谷断层地带。

南盘江是贵州省的兴义市、安龙县和广西自治区的西林县、隆林自治县的界河。

万峰湖由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级电站大坝将南盘江拦截而成。

高178米、长1137米的高坝建成后,形成了全长144千米、总面积176平方千米、储水102亿立方米的人工湖,跻身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

沿岸有仙境般的峰林,故名“万峰湖”。

湖中全岛、半岛、内湖交错。

全岛和半岛共有90个,大小湖滩96处,内湖12个。

湖的周围青山壁立,丛峦叠嶂,或雄奇突兀,或飘逸秀美,形态各异。

山上古树盘曲,藤萝垂吊,溪涧飞流,野趣盎然。

湖面烟波浩淼,湖中倒影俨然,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且早、中、晚景致各异,有一日三景之美誉。

在湖中泛舟,荡漾于碧波之上,其感受有如游历长江三峡。

离大坝500米的左岸,有一个半岛。

在半岛上可眺望宏伟的大坝,湖光山色、泛舟游览的船只、沿岸星罗棋布的布衣村寨、古榕、翠竹等尽收眼底。

距离大坝两三千米的两岸,是别具风情的布依族村落,依山傍水,一派水上人家的景色。

特别是古老的坝盘寨和岜浩寨,一色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湖畔。

离大坝约3000米的左岸,是安龙和兴义的结合部,也是万峰湖与马岭河峡谷、万峰林的交汇处。

此处有10多个岛屿,特别是“擦耳岩”居高临下,置身其上,独具雄姿。

那碧波荡漾的水色,星星点点的舟船,深邃的峡谷,峻秀的峰林,秀丽多姿的岛屿,竞展风姿,宛若一幅精美的国画,令人神往。

主要景点有:

“水上石林”、“神龟上山”、“猫鼠下棋”、“万宝归库”、“雄鹰展翅”、“双驼迎宾”、“水破山门”、“藏宝洞”、“老曹沟溶洞”、“野猴峡”、“手爬岩”等。

景区内有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电站,气势雄伟的拦河大坝,朴实别致的布依古寨,峻峭的峡谷,融山、谷、湖、林于一体。

湖面开阔秀丽,水天相映,碧波荡漾,鱼跃鸢飞,又多与河流、小溪相连。

沿岸峰林、石林、溶洞、石坑、森林等众多景观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湖岸是民族村寨,古榕、松柏、翠竹、蕉叶、灌木、繁花密布其间。

布依族人民的吊脚楼里不时传出的山歌,诉说着这里的山绝水美,诉说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

在万峰湖,红春景区堪称最为壮丽,也最为精致。

这里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依着水,水抱着山,峰峰相接,水水相连。

如此热烈的拥抱,如此热烈的缠绕,如此热烈的充满原始魅力的山水让我们感叹。

船在其中行,如进入诸葛孔明设计的“八卦阵”。

水随山绕,船随水行,悠然心会,妙不可言。

在雾霭缭绕中,将人带进扑朔迷离的仙境。

石壁上倒挂着的、倾斜着的、支离破碎的、缺臂少腿的石猴、石人、石鹰,石缝中倔强伸出的根蔓,石上的老树,带给人一种深沉与壮美之感。

在这里,每一座山,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树,仿佛都在诉说自己的故事,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爱或恨。

大自然就这样把她的灵秀、刚强、执著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不知几时才能将她读透。

  万峰湖气候宜人,四季可游,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让人留连忘返。

一水连三省(区),民族风情浓郁,是旅游的胜地。

三、奇美的溶洞群

笃山景区位于仙鹤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最北部,面积1631.7公顷。

地处安龙县东北部,距县城36千米。

笃山景区的地形受岩性与地质构造控制,西北部砂页岩、泥质岩发育,其余大部分地区为灰岩、白云岩。

除西北部为侵蚀破碎的中低山外,其余部分为岩溶地貌发育区。

同时,由于受构造线控制,笃山发育有规模巨大、分布密集的溶洞群。

地貌形态有侵蚀中低山、岩溶峰林、峰丛洼地、溶洞群、天坑等。

笃山溶洞群地处深山幽谷,千百年来,少为人知,自然生态保存完好。

1986年,英国科学家根据卫星探测资料发现此溶洞群,曾两次前来进行实地考察。

20世纪80年代,有近10个国家的专家多次深入笃山溶洞群探险、考察,认为此溶洞群集大、奇、险于一身,堪称中国之最,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英国著名洞穴专家鲍勃·刘易斯曾写下一段抒情文字:

“安龙笃山溶洞群是上亿年前造就的,是与南北秀江同庚的地下大世界,位于南、北盘江中心,是一座神秘的地下城堡,南、北盘江就是它的护城河。

”考察发现,在方圆20千米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30多个溶洞,如“犀牛洞”、“板洞”、“楚烟洞”、“者堡洞”、“月亮洞”、“褐麻洞”等。

其主洞“犀牛洞”,长达17.6千米,洞内有10余个洞厅,最大的一个约8万平方米,可容纳3个足球场。

在许多洞厅内,或有飞流直下的大瀑布,或有能敲击出美妙乐曲的“音乐厅”,或有雾气蒸腾的温泉,或有可通小舟的地下河流。

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一位专家说:

“位于安龙县东北部的笃山溶洞群,也许是中国最为神奇、庞大的溶洞群。

”至今,人们还不能完全了解笃山溶洞群的全部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勘探。

除了溶洞,笃山还有很多景点,如“龙井天坑”、“写字岩”、“冗骂峰林”、“笃山悬竹林”等。

你还可以观赏到很多笃山特有的植物,如“蒜叶杉”、“竹叶樟”等,此外,还有成片的贵州山核桃林、小叶枇杷林、野芭蕉林等。

这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

在笃山东北部,有一个叫“暗河”的落水洞,四周悬崖环绕。

在“暗河”中或“暗河”人们已经发现30多个溶洞。

勘察人员认为,从其他落水洞向暗河底部畅游是有可能的。

更令人称奇的是“龙井天坑”,去看过的人无不惊叹:

“竟有如此神奇的地方!

”从笃山乡政府驱车约20分钟就可以到达天坑口。

刀削斧劈般的石壁陡立坑口,坑口直径约400米,坑壁基本垂直,高度约400米,站在坑口往下看人会头晕目眩、腿发软。

往下进入天坑,坑壁上树木盘曲如虬,坑底的芭蕉林郁郁葱葱,有的地方又湿又滑,路越来越陡,感觉好像是通向未知的深渊。

在无边的黑暗中,隐约间还可看见石笋林立,千姿百态。

中段处有一个支洞斜着向上延伸,据说洞中50米处有发金光的“金山”和发银光的“银山”。

转过一块形如狮子的岩石,有隐约的亮光,那是一个由形态万千的钙化物组成的600平方米的洞厅。

坑底有暗河,隐约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暗河洞口处有一块岩石,站在岩石上往下扔石块,听不到一点回声,深不可测。

站在坑底往上看,你发现天空只有簸箕那么大。

坑底的斜坡上长满了野芭蕉,四周还有几个洞口,洞顶流下丝丝泉水,打在伸进洞口的芭蕉叶上,声如江南丝竹般悦耳。

“王院悬竹”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在笃山乡王院村附近的一座山上,遍山长着悬竹,专家们称之为“王院悬竹山”。

悬竹枝条柔长,叶片细密,形若柳丝,悬垂性强,姿态独特,是我国的一种稀有竹类。

在阳光下,轻风中,遍山的悬竹跌宕起伏,油绿发亮,翻卷着绿色波涛。

这也是笃山喀斯特地带的又一美丽风景线。

由于悬竹有极强的覆盖功能,植物学家们赞之为“神奇的岩溶绿地毯”。

笃山喀斯特地带不仅有罕见的地下洞穴系统,其地面洞穴景观也令人叫绝。

横洞竖洞,明洞暗洞,大洞小洞,处处皆有,好一个中国的洞穴之乡。

四、腾飞的巨龙——龙头大山

龙头大山位于县城北部,是黔西南自治州境内的一座名山。

山体横跨安龙、贞丰、兴仁三县,东低西高。

山脉西端有两座山峰昂首并立,东峰称“公龙山”,为全山主峰,海拔1966.4米。

抬头仰望,主峰状似龙头,龙身则向东南伸展。

山岭上一片连着一片的原始森林,茂密青翠,如片片黛色的龙鳞。

西峰称“母龙山”,海拔1930米,山势秀丽,山岭上茅草萋萋,一片金黄,如金鳞闪烁。

雌雄两峰犹如青黄的两条巨龙,昂首欲飞,被当地人民视为神山。

这里气候温湿,雨量充沛,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保护区的西北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辐花苣苔,而且这里是地球上辐花苣苔的唯一产地。

在保护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十齿花也较为丰富,且成林出现。

保护区内有天然杜鹃林(约267万平方米),种类达26种之多,有马樱杜鹃、百合花杜鹃、贵州大花杜鹃、短尾杜鹃、溪畔杜鹃、映山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