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24262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

《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传统制造业税收筹划分析——以美的集团为例.docx

第1章绪论

  1.1国外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现状

1.1.1国外研究现状

税收筹划在我国出现时间晚,时间短,与国外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在国外,税收筹划的定义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当前,随着税收政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愈加紧密,对于税收筹划的研究再度成为了时代热点。

税收的定义实质是国家利用无偿的方式来对某些企业、个人的部分收益进行回收,从而保障国家稳定,并进行再分配的过程。

对企业来说,每个企业都有纳税义务。

企业纳税的必要性,使得企业的纳税筹划对于企业相当重要。

但进行纳税筹划之前,必须要得到政府的认可才行。

1935年,英国曾在税收筹划方面爆发了一场官司,时任税务局长的政府官员对温斯大公进行了诉讼,在该案件之中,汤姆林爵士提出:

“法律虽然强调了纳税义务,但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权利来发展事业,从而选择纳税的多少,而政府不可以通过政府权利来强迫个人或者企业多缴税。

”至此,纳税筹划研究开始逐渐兴盛起来,同时期也出现了众多关于纳税筹划研究的期刊和专著书籍。

纳税筹划理论研究相当成熟,Meigs(1984)认为税收筹划的本质就是少缴税,对企业来说,企业需要承担纳税义务,但是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企业可以筹划纳税方式,从而减少纳税额度,降低企业的负担,而对纳税额度的处理和筹划过程,就是税收筹划的具体内容。

同时,他提出税收筹划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成本。

其他学者对于纳税筹划也曾作出明确的表态。

有些学者认为纳税筹划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且最重要的原则,应是合法性。

Jones&Rhoades-Catanach(2009)在自己所发表的专著之中提出纳税筹划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处理时,必须要严格依照合法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进行筹划。

MansiaYuan(2017)则是对于某能源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了该公司的财务现状,并且从实证角度上强调了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纳税筹划的目的及工作,自然不会只体现在少缴税上。

许多学者对于纳税筹划研究都表明,若想对该理论获得长足进步,需要考量多方位因素,丰富纳税筹划的目标多样性。

Scholes(1994)认为,税收筹划应该关注的不只是纳税额度,更要有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并且提出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要遵循战略性原则。

KennethJ,Klassen,Petro,Lisowsky和Devan,Mescall(2017)通过对数据的演算,利用定价转移的方法对企业税收筹划,得出结论:

企业不能忽视税务合规,而一味追求税负的最小化。

AlanJ,Auerbach和MichaelPDevereux等(2018)提出进行税收筹划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

企业所得税进行税收筹划,是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的。

很多学者对其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关模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法,安娜•费勒与博拉(2017)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用以讨论影响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因素。

Mark,Overesch,Gijs,Wamser(2018)对于跨国公司企业的税务规划对债务融资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认为当前的税收政策,使得很多高税收国家的企业总是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来降低税务额。

N•拉奥(2016)通过研究分析企业的研发费用对企业的所得税抵税效果,得出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会对企业的信贷支出有影响。

AhsanHabib和MostafaMonzurHasan(2016)认为审计中介带来的价值提升高于企业税收筹划带来的价值。

当前还有很多学者在不同角度上对纳税筹划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他们的观点也不同,主要如下所示:

NishaBhati(2018)从农业企业的融资渠道角度研究。

认为在农业企业的性质上,很难形成融资,而这使得该类企业的利润相对较低。

ShupingChena、YingHuangb(2019)等提出了一种回归间断设计的方式来对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影响机制及各类因素进行了调查,最终结果表明企业的税收筹划所关注的大都是整体,重视额度和绩效,却并非对筹划方式的修正和改进。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在国外经历的时间较长,国外大多数企业都很重视企业的税收筹划,并且有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该部门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

由此可知外国企业十分重视税收筹划,同时这些企业也具有相当的融合意识,能将税收筹划的理论与实践详细结合并得到了迅速的进步和完善。

 1.2国内研究现状

1.2.1国内对税收筹划的研究现状

1979年之后,我国才逐渐接触到税收筹划这一概念。

这主要是源于改革开放让我国开始与国际接轨。

此后,1994年我国的经济开始升温,此时的税收筹划才逐渐与我国市场得以融合。

起初,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虽然实行了税收筹划概念,但却没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从而很难得到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

随着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意识越来越强,以及相关理论在不断被修正完善,我国国内学者才开始更多的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我国的学者对于纳税筹划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希望能不断完善该部分。

从1994年我国正式首次提出纳税筹划以来,唐腾翔和唐向合所著的《纳税筹划》中就已经对纳税筹划的实质进行了明确的注解:

纳税筹划,需在法律法规准许的范围内。

企业可在生产经营中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事先全面计划和安排,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作者指出的纳税筹划是需要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执行这一观点和外国的学者观点不经相同。

同时,作者在专著之中,将纳税筹划的范围进行了阐释,认为在本国企业的生产全方面,都是该范围的情况内的。

这也为后来学着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9年,盖地在税收筹划这本书中,也对税收筹划的定义做了一定的解释,他指出,税收筹划是一个具有目的性和合法性的经济活动。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也对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填充和完善。

李馥娟(2015)提出,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之前进行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本质上仍是提高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的负担,而且纳税筹划符合法律法规的认可,因此是合法行为。

之后,顾丽红(2017)认为纳税筹划不但是一种合法行为,而且在进行筹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如下原则作为基本准则,分别是合法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成本效益型原则、适用性原则。

刘真(2018)认为税收筹划需要遵循的是合法性和经济性原则,认为企业需要重视纳税筹划,并且作为企业的核心命题,进行科学的统筹。

在对部分税收筹划的理论知识完善之后,很多学者对于企业如何进行具体的税收筹划做法又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部分学者提出企业筹资、投资及经营的各个过程中都可以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让企业所得税物尽其用。

徐黎明(2015)依据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了具体案例,设计了对某企业的筹划方案,对其税收筹划的优劣进行了细致的解析。

还有些学者则研究了影响企业纳税依据的相关因素,并基于这些因素的选择再度围企业提出了筹划方案。

刘永涛(2018)认为,企业若想减少税负,实现最终的纳税筹划的实质性,目标,需要筹划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选择。

胡欢,刘一凡(2018)对于某皮革公司进行了实证调查和研究,并且对其进行了税收筹划方案,最终所得的效果很好,他们所选择的主要筹划方案包括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利息费用、业务招待费等进行的筹划。

还有些学者则通过会计处理的方式实现了纳税筹划方案的测定。

李东杰(2019)将会计处理方式与纳税筹划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最终结论如下: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纳税筹划工作,离不开会计处理工作的帮助,两者是紧密相联的。

新税法下,有的学者对纳税筹划进行了研究。

冯倩(2019)对于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的相关特点进行了统筹调查和分析,最终结果表明,在新税法的情况下,企业若想进行税收筹划,可以通过如下方案进行: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规定以及通过扣除项目的方式。

葛林(2019)指出新税法下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纳税筹划理论的发展。

有的学者在研究税收筹划的同时,提出现有的税收筹划活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苏波(2017)提出,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样性的,有税收政策的变动导致的、财会人员专业化程度造成的、税务机关的认定等等导致的各类风险。

刘永涛(2018)通过对企业研发费用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发现当前部分企业通过税收筹划的方式来进行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这种状况的出现使得目前应该强化对国内税收的监管措施。

刘君(2019)通过对国内企业的纳税筹划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企业在纳税筹划中面临的通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必要的保障方法。

这些措施和方法主要有加强流程调整、加大会计核算、提高财会人员专业化等等。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对于税务筹划的研究,尤其在理论层面上已然较为成熟。

许多国内学者的观点如下所示:

首先,税收筹划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利润率。

其次,企业税收筹划都遵循合法性原则,但企业不可借助该方法来进行偷税漏税。

再者,企业的税务筹划应该关注的并非是纳税额度的多少,而应该将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外在税收环境进行统筹考虑,将企业的战略与税收筹划的方案进行密切的结合,从而通过科学化方式设计筹划方案。

当前国内众多学者在各类角度上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进行了研究,为我国的诸多企业带来了丰富的参考依据。

本文主要是对Y公司的纳税筹划的调查,希望能依托相关依据来设计出更适合的Y公司的纳税方案,为Y公司的未来发展和进步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也为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提供参考。

1.2.2国内常用的四种纳税模型

(1)税后利益最大化模型

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是税后利益最大化。

这便是税后利益最大化模型建立的由来。

该模型可通过对各类纳税方案的纳税总额及税前利益进行计算,从而对于最终的税后利益进行综合对比,从而选择最优化方案的一种数学模型,该模型需要依靠可被选择的纳税方案进行归纳和处理,从而择其最优。

(2)纳税最小化模型

税收筹划的目标还可以通过纳税最小化模型进行确立。

纳税最小化模型,从另一个角度上便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是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本质区别。

该模型主要指的是不同纳税方案的税前利益是一致的,此时只需要对各个方案的纳税额度进行计算和比较,纳税数最少的,便能减少最多的成本消耗,实现税收筹划。

(3)纳税无差别点模型

图1.1纳税无差别点标识

对于某两种纳税方案来说,总会在税收、税后利益两个角度长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

从一个角度上来说,可能A方案比B方案更好;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B方案则必A方案更好。

我们不能说,A方案总是优于B方案,也不能说,B方案优于方案A,纳税人应先计算两个方案的税收或税后利益无差别点,再严格的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详细的决策来最终选择两个方案之中综合对比更好的那个,此时所利用的,便是相机决策模型。

相机决策模型又叫无差别点模型,该模型的主要做法是率先要对某两种或者多种纳税方案的无差别点进行计算,再依据纳税人的具体实际,从而选择纳税方案。

无差异点分析法在纳税筹划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范畴,具体涉及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价格折让、运费支付、生产单位设置、混合销售、租赁方式、费用扣除等方面的纳税筹划业务。

事实上,只要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选择性方案,都可通过税负或利润无差异点指标进行可行性评价或优选最佳方案。

本文主要以生产单位设置、租赁方式和费用扣除的纳税筹划业务为典型示例,阐明无差异点分析法在纳税筹划中的应用和效果。

(4)纳税禁区模型

表1税前利益的纳税禁区

临界点附近税后利益变化与纳税禁区

若不考量税收因素,仅凭财务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企业若想实现最大的利润水平,价格越高、费用损失越少、增值率越高所等造成的利润必然就越大,效果必然就越好。

若税务政策中规定了统一的税率比例,以及一定的超额累进税率的影响,其实质仍然不变。

对于企业来说,若是其税前利益越高,在进行缴税之后,税后的利益依旧更多。

因此企业必须要选择最大的方案,即销售价格最高、增值率最大、利润最高的纳税筹划方案。

但现行的税制却并非如此,目前的纳税人的纳税并非同意比例的税率,达到超额累进税率情况下也并不是一定的税率值来计算的。

现行税制普遍包含全额累进的规定,若是额度低于临界值,则征税的比例是低税率的,但一旦达到或者超过临界值,则全额度进行高税率征税。

因此当前的税务政策中包含起征点这一概念,这便是临界值,地域起征点,无需缴纳税收,达到或者高于起征点,全额征税。

这种方式是两级全额累进税率,该税率的实质主要包括两级,其中第一级,税率为零,当起征点达到之后,便会跳跃式上升,这种政策可能会导致税收及税后利益分别存在向上和向下的跳空缺口。

在起征点这一临界值中,税前利益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纳税额度大幅度提升,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因此税前利益的起征点数额是纳税禁区位置。

这也是纳税禁区模型的缘由,纳税禁区模型,又叫做临界点模型,是对于税前利益的纳税禁区进行率先求解,如果税前利益位于该区间之内,便需要多税前利益进行降低,从而避免无谓的增加纳税额度。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1现有文献的贡献

税收筹划起源于西方国家。

目前,国外对外税收筹划的相关研究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有利于在辅以相关计量工具的前提下,对外税收筹划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国外学者对税收筹划的模型,如税收利益最大化模型的研究,对我国税收筹划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国内的研究需进一步基于我国的具体税收法规状况,将国外关于税收筹划的相关模型变式地应用到我国研究中,这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现如今,“税收筹划”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陌生的概念,甚至是广泛地存在。

国家征税机关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依赖的对象,他通过对税务的征收,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并且有助于完善税制、增加国家税收,有助于主动减少纳税人“偷欠抗骗”等税收违法行为;对于纳税人而言,它更有利于监督其提高自身(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得到延期纳税的好处、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有利于企业正确投资、生产经营决策,最大程度获得税收利益等。

正因为它对于征、纳税双方都存在利好方面,所以“税收筹划”在纳税主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可以侧面论证为何规模较大的咨询公司都设有“税务顾问”一职。

虽然“税收筹划”有如此多的利处,但它在我国的进程才尚处于“萌芽期”,社会对于“税收筹划”仍持不同见解。

换句话说,我国“税收筹划”还需进一步的被探索、被研究、被推动、被实行,才能最大发挥其实践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企业仍旧将“税收筹划”简单粗暴地理解为“钻税法的空子”,侵占国家的利益,从而降低税负。

宏观来看,“税收筹划”有利于涵养国家税源,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也有利于政府税收收入的长期增长。

可以简单理解为,纳税人不会因为税负过重的压迫,放弃所处产业,从而截断国家税收收入的来源。

相反地,如果支持纳税人合理范围内地进行税收筹划,纳税人享受到了“税收筹划”所带来的超额福利,国家便有了源源不断地税源流入。

税务筹划的全面开展,最终可以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稳步发展,更可以反作用于税收法制,促进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

“税收筹划”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减少所缴税款,另一种则是推迟缴纳税款,这两种方案均可以实现税收筹划的效果。

如果采取推迟纳税的方式,整体上不会降低国家的税收财政收入。

相反,如果采取降低税款的方式,单就本期而言,财政收入确实存在导致税收财政收入存在预期降低的动作,但企业税负降低后,随之带来的是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企业的全力生产的劲头也会更足,经营效率提升。

这款“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所以从长期动态的角度分析,国家的税收财政收入很可能不减反增。

此外,能够合法的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的税款,本来就是国家有意无意给你的优惠政策,不打算收的,也就不存在降低财政收入一说了。

“税收违法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的自身知识储备不够,或是对最新的税务政策没有很好的把握,使所谓的税务筹划方案出现了违规行为,甚至违法行为。

第二类,企业刻意或明知此行为违法违规,还刻意去做。

比如某些企业的纳税人会刻意的对账簿、记账凭证等进行伪造、隐匿、更改、甚至销毁,甚至进行虚假的开发票和申报操作。

此类带有个人色彩极强的主观性,本文不予讨论。

而对于第一类而言,“税收筹划”之所以有利于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是因为“税收筹划”可以作为一种定期检测,不断加强、监督企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换句话说,若想享受国家的税收红利,企业必然需要加强对税法的理解、认识、研究,从而减少第一类情况的发生。

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来说,所依赖的关键要素分别是资金、成本及利润三种。

而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重要领域,其本质也需要围绕资金进行开展,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若企业想要合法的减免税务额度的缴纳,首先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核算进行加强和控制,从而确保纳税筹划能实现。

税务筹划方案的实行,也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有所帮助,加强也的经营和生产。

这也就从侧面逐步提升了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对财务和会计口径的工作人员,税收筹划的开展类似于一种定期的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对于企业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处。

递延纳税的概念是纳税人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一定期限内推迟对应纳税款的缴纳。

递延纳税对于企业来说相当重要,该方法虽然难以避免仍要缴纳税款,但却给了企业一定的周期进行无偿使用,且无需支付利息,这对企业来说能有效的减免部分负担,这种方法对于企业内资金的流转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还能给企业带来通货膨胀的好处。

比如一旦通货膨胀使得币值下降,这就无形中降低了企业的纳税额度。

再比如,若纳税企业某年度利益很高,有可能会被允诺讲这些税款分期进行支付,将税款平均分散到数年之内从而减少纳税人的负担和压力。

若纳税人利用初期折旧或自由折旧法对营业财产进行处理,并延期纳税,鼓励投资,便能一定程度上减少缴税所得。

税收递延作为很多企业的应用方法,目前已经形成了诸多的形式,企业可以通过相关法律和政策优惠积极的创造条件来应用这些优惠政策,在合法性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实质性优惠。

税收优惠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对税法、税收条例标准条款的有意识背离,形成对纳税人的税收减让。

税收政策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当前,我国的税务政策和制度仍存在部分疏漏,这使得我国的产业进步和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因此,必须要深化产业的税收政策改革,要通过轻重有别的方法、灵活的税收激励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税收政策的不利影响。

当前,如何正确运用税收政策手段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1.3.2现有文献的不足

首先,税收法律法规常变常新。

由于年份不同,法律法规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正是因此,导致大部分的文件无法直接引用,需要按照当前的政策同步变化、研究。

在翻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

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与会计方式和我国所下发的税收管理政策存在一定的区别,两者在法律层面上仍存在部分差别,这使得在实际运用中很难达到效果。

企业在分析过程中也基本不会利用会计使用方式来处理,纳税筹划的质量无法提升。

换言之,文献无法直接引用、税会差异无法直接忽略,未来的研究过程相对复杂。

其次,纳税双方的地位存在天然的差异。

针对企业财会人员来说,税务机关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发展。

因此当前出现了许多企业从业人员为减少税务的缴纳,贿赂机关工作人员,且这类问题频发,因此,现有文献中多从企业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应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但笔者认为:

每件事情都有两方面,我们也应从税收法律法规制定的角度出发,学习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最后,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个体差异较大。

为什么很多企业无法进行税收筹划,或者进行税收筹划后并未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好,其原因是企业纳税筹划的效果直接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息息相关,一旦人员的工作专业性不强,素养不高,能力太差,极容易使得企业无法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

现有文献以及笔者都无法精确到每个个体的差异,故本文的研究会立足于财务人员的平均专业水平进行研究。

 第2章税收筹划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2.1注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及防范

在企业所得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税收筹划的风险性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需要面临的筹划风险至少包括:

企业根据预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设计并实施最优的筹划方案后因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与预期的严重不符或缺乏完善的实施措施和手段而导致的经营风险:

因纳税人自身对相关税收法律政策未能精准把握或国家调整相关税收制度和政策而导致的政策风险;因税务部门对筹划方案进行认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执法偏差而导致的风险。

上述风险都可能导致企业筹划方案失败,达不到筹划目的,甚至造成企业额外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需针对风险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力求将税收筹划风险降到最低。

2.2强化财务及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税收筹划一般属于事前筹划,且无法摆脱经济形式、相关政策及自身条件的改变,企业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并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注定无法摆脱这些不确定因素,而这些都是税收筹划风险的潜在源头。

若要将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实现筹划目的,则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培养并强化高层人员和财务系统的风险防范意识就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增强企业对风险反应能力的前提条件。

除了要树立并强化企业管理高层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之外,企业还应把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意识融入到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

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体系,能在日常经营行为过程提前规划出优秀筹划方案,在追求筹划目的实现的过程中控制相关风险于较低水平,保证获得良好效果。

 2.3正确解读税收政策

不同税收方案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国家所颁布的有关税收法律法规中对纳税人、税基、税率、税收优惠等不同的规定。

税法本身的特性之一就是纷繁复杂且随经济发展和调控需要不断调整,如果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未能及时学习最新规定则很可能导致认知偏差,对相关政策的错误理解会导致税收筹划的政策风险,这可能使得筹划目的未能实现,甚至会被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恶意避税或迷税而受到惩罚,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因此,为能将政策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强调日常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决策者能正确理解现行政策就是十分必要的。

也就是说对相关法条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随时关注相关部门对法条所做出的解释,主观扩大和缩小法条效力的范围都是不可取的。

此外,正确解读税收政策还强调是对现行税法的正确解读,这就要求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要密切关注有关税收政策的变化,充分了解相关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据此调整或重新制定税收筹划方案,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2.4加强与主管税务部门的有效沟通

我国税法在实际征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对某些细节没有做死规定,税务部门在限定范围内拥有一定的裁量权,但有关人员本身素质的可能参差不齐,对法规的理解本身可能有欠缺,这都可能使得执法过程未能按照法条的原意去执行,企业可能会因此承担执法风险。

在实务中,企业财务人员除了加强自身学习,做到正确、深刻理解税收政策,还要在纳税过程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积极观察税务执法过程的特点,争取能主动得到税务机关的理解,减少过程中的分歧与摩擦,控制因理解问题造成的执法风险。

此外,与主管税务部门发生争议时,除了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外,企业还可运用《税收征管法》中纳税人所具有的陈述权、申辩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权利,依法维护纳税人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3章企业税收筹划中常见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税务政策也在完善之中,国家已经对税务监管进行了高度的重视。

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意识也得以提高,得到了新的认知理念。

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做好生产运营是必要的,但税收筹划工作也必须有条不紊的进行开展,并将其作为企业的战略性环节之一。

企业需要重视税收筹划能带来的帮助,并对其不足、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提出相关对策来帮助企业,充分发挥税收筹划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