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4003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题

单项选择题20多项选择题20判断题24简答题6X6=36分)案例分析题(本2X10)论述题(2X15)

一、单选

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D)

A:

概念学习B:

上位学习C:

下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

9.社会主义师德体系的灵魂是()

A:

爱岗敬业B:

热爱学生C:

严谨治学D:

锐意创新

10.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A:

规范性B:

强制性C:

导向性D:

有序性

11.教师申诉制度建立的直接法律依据是()

A:

《宪法》B:

《教学法》C:

《教师法》D:

《义务教育法》

7:

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是()

A:

调节策略B:

复述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

组织策略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4:

青年初期的年龄阶段指的是()

A:

6、7岁—11、12岁B:

11、12岁—14、15岁C:

14、15岁—17、18岁D:

17、18岁—25

10:

教育行政复议的受理主体是(B)

A;监察部门B:

权利机关C:

司法机关D:

教育主管部门

13.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A:

讲解操作要领B:

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C:

指导学生观察D:

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B:

目标评价模式C:

过程评价模式D:

CIPP评价模式

10.《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属于()

A:

教育行政法规B:

教育法律C:

地方性教育法规D:

教育法规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学科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C)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9.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提出“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主张的教育家是(A)

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

17.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是(C)

A教学计划B教学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

3.课程目标具有下列规定性( B )。

A.时限性、抽象性、预测性和操作性B.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

C.时限性、抽象性、反思性和操作性D.延展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

12.布鲁姆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等六种类型的分类依据是( D )。

A.教学的任务和内容B.提问的一般形式C.学生的能力高低D.教学的目标层次

19.愉快教学法的首先倡导者是上海特级教师( B )。

A.李吉林B.倪谷音C.刘京海D.邱学华

6、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这属于(C)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4.少年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C )

A.形象思维B.经验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

二、多选

1:

学生思想道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BCD)

A:

道德认识B:

道德行为C:

道德情感D:

道德意识E:

德育内容

2: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BCDE)

A:

对象具有客观性B:

执行具有内潜性C:

内容具有复杂性C:

方式具有多样性E:

结构具有简缩性

5:

教学技能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具有以下特点(ABE)

A:

熟练性B:

习惯性C:

机械性D:

完善性E:

自动性

7:

中学共青团活动的特点是(ACD)

A:

严肃性B:

鲜明性C:

灵活性D:

创新性E:

自愿性

8:

中学共青团活动的特点是(ABCDE)

A:

鲜明性B:

灵活性C:

时代性D:

创新性E:

严肃性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二、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7.现代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CDE)

A:

德育教育B:

学习指导C:

常规管理D:

常能训练E:

环境管理

3、教育政策的特点具有(BD)A.政治性B.可行性C.原则性D.权威性E.战略性(2007年)

4、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T)5、学校可以实施教育行政处罚。

(F)

4:

教育执法包括(ABCD)

A:

教育行政措施B:

教育行政处罚C:

教育行政强制执行D:

教育行政救济E:

教育行政复议

5:

课堂教学基本阶段的程序安排方式有(ACE)

A:

渐进式B:

开门见山式C:

交替式D:

情感式E:

逻辑式

7:

中学生的社会需要包括(ABCDE)

A:

自我实现的需要B:

社交需要C:

情感需要D:

归属需要E:

自尊需要

1.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ABD)

A:

对学生的研究B:

对社会的研究C:

对教育目的的研究D:

对学科的研究E:

对教法的研究

4.教育政策的特点具有(ABCD)

A:

政治性B:

可行性C:

原则性D:

权威性E:

战略性

6.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BCDE  )

A.语音和吐字B.音量和响度C.语速D.语调和节奏E.词汇和语法

6.属于口语表达修饰要素的有(BCD)

A:

语音B:

语速C:

声调D:

节奏E:

词汇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ABE)

A:

对象具有观念性B:

执行具有内潜性C:

内容具有复杂性D:

方式具有多样性E:

结构具有简缩性

4.无权解释包括(ACE)

A:

学术解释B:

行政解释C:

学理解释D:

司法解释E:

个人解释

5.课后作业设计包括作业题的(AD)

A:

选择B:

辅导C:

布置D:

编排E:

批改

6.教学进度计划中每章节的教学时间应该包括(ABD)

A:

讲课时间B:

实验时间C:

作业时间

D:

复习检测时间E:

预习时间

8.班级常规管理需建立反馈系统采取的反馈方式有(ABCD)

A:

个别讨论反馈B:

班干部反馈C:

班集体反馈D:

家长反馈E:

各科任教师反馈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BCDE)

A.功能附着B.原有认知结构C.心向D.定势E.相似性

2.教学反思的主要特点有(ABCDE)

A.超越性B.实践性C.过程性D.发展性E.主体性

3.团队的基本要素有(ABCDE)

A.目标B.人员C.团队的定位D.职权E.计划

4.班级文化的特点有(BCDE)

A.针对性B.教育性C.凝聚性D.制约性E.自主性

1.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ACDE  )。

A.政治教育B.知识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

10.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遵循( ABCD )。

A.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B.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C.难度适中D.便于检测E.总结性评价

1.下列关于“学校文化“的正确表述有(BCDE)

A学校文化是一种非组织文化B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学校文化以传递传统文化为己任D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E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ACDE)

A.班级规模大小B课时计划差异C教师领导风格D班级的性质E学生对教师的期望

3.教师道德意识的特征有(ABCE)A自觉性B坚持性C果断性D他律性E自制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BCDE)

A法制意识B政治思想C业务水平D工作态度E工作成绩

5.教师备课的内容有(ABCDE)

A备课程标准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E备学法

6.探究学习的特点有(ABCD)

A自主性B开放性C过程性D实践性E规定性

7.学生管理的特点有(ABCDE)

A复杂性B全面性C教育性D周期性E沟通性

8.虚拟同辈群体的特征(CDE)

A群际的同质性B群内的异质性C群体交往的匿名性D群体交往的开放性E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

3.严谨治学对于教师来说,包括(CDE  )。

A严格要求自己B严格要求学生C.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D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E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

6.教师教态语言的类型分为( ADE )。

A.身姿变化B.口语变化C.板书变化D.面部表情E.外表服饰

9.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ABCDE )。

A.教学目的和任务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C.学生特点D.教学条件E.教师自身特点

3.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有( BCDE )

A.教师修养B.教师义务C.教师良心D.教师公正E.教师荣誉

8.学生会组织的原则有(ABCD  )

A.民主集中制原则B.弹性结构原则C.责权一致原则D.民主与监督原则E.协调一致原则

3.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BD  )

A.内容的统一性B.相对的独立性C.本质的阶级性D.历史的继承性E.现象的一致性

4.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是( ABCE )

A.两者的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B.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C.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D.两者的调整范围不同E.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9.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有(ABC  )

A.教学目的和任务B.教学内容C.时代要求D.学校环境E.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情境教学法提出的依据主要是(ABC  )

A.情意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B.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统一D.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E.知识和智力相互作用

2.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有( ABDE )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内化D.操作整合E.操作熟练

3.教师公正的内容有( ACD )

A.坚持真理B.不偏不倚C.秉公办事D.奖罚分明E.为人正派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专有的权利有( CDE )

A.获得公正评价权B.申诉权C.免试入学权D.就近入学权E.不交学费权

5.备课的内容主要有( ABCDE )

A.备课程标准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E.备学法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BE )

A.对象具有客观性B.执行具有内潜性C.内容具有复杂性D.方式具有多样性E.结构具有简缩性

6.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指挥调度手段有(BCD )

A.书面指令B.口头语言C.表扬与批评D.手势与眼神E.板书符号

6.探究学习的特点有(ABCD  )

A.自主性B.开放性C.过程性D.实践性E.规范性

8.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有(ABCD  )

A.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B.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c.建立学生管理团队D.加强学生自我管理E.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1.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BCDE )

A.差异性B.非正常性C.过渡性D.多样性E.互补性

3.教师礼仪的特点有(ABDE  )

A.率先性B.示范性C.系统性D.整体性E.影响的深远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考核教师的内容有( BCDE )

A.法制意识B.政治思想C.业务水平D.工作态度E.工作成绩

7.班主任培养的途径有(ABC  )

A.开展全面培训B.实施岗前培训C.进行专项培训D.校本模式培训E.情感素质培训

三判断题

10.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法律制度的存在。

(T)

10.教育法律关系变更和消亡的根据是法律规范的存在。

是法律制度的存在(F)

11:

教育单行法律是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制定和调整教育事业的某方面或某一部分教育关系的法律。

(F)

16: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T)

5.学生是学习得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其作用。

(T)

6.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形成过程必须经历认知、依从和内化三个阶段。

(T)

13.人们的苦笑,冷笑,是由于缺乏内心体验所造成的。

(T)

5.学习是有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时暂时的。

(F)

10.后定法的法律效力优于前定法的法律效力。

(T)

12.作业分析技能是一种教学反馈技能。

(T)

13.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方法是,列出每个知识点,并确定每个知识点达标的要求。

(T)

14.马克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教师集体”。

(F)

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

7.在试误学习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这符合学习的效果律。

(×)

14.中学团小组的成立,要经上级团体组织批准。

(×)

17.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具体陈述应该是对学生行为改变的描述。

(√)

1.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

3.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关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T )

5.布鲁姆认为,当学生实际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达不到其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时,其学习程度便达不到要掌握的水平。

( T )

7.由过去的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定势。

( T )

14.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德瓦特•爱伦。

( F )

20.标准化测验常用来测验学生的学习状况。

( F )

21.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 T )

22.组织教学必须贯穿上课的始终。

( T )

24.综合课主要用于中学高年级各科教学。

( F )

5.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认知技能目标;二是情感技能目标;三是动作技能目标。

( T )

6.注意的种类有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 T )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4年晦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F )

10.教师资格认定属于行政管理。

( F )

1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灵魂。

( F )

1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F )热爱学生

6、终结性评价关心的是最终的目标达成与否。

(√)

14、按评价的方式,教学评价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

7:

波斯纳提出的教室成长公式是:

经验+反思:

成长。

(  T )

10:

教育政策比教育法更具时代性。

( T  )

20:

运用测验法进行教学评价的关键是编制量表。

( T )

10:

教育法比教育政策更具灵活性。

(X)

12.教育法律事件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所需要的条件或根据。

( X )

14.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育目标。

( X )

四简答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答:

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2.怎样贯彻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答: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动机的涵义及功能。

答: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他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4.什么是迁移?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态度的学习中。

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除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

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什么是体态语言?

它有什么特点?

答: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广义而言,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体态语言只包括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其特点是:

辅助性、习惯性、真实性、可塑性。

6.德育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构建德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1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答: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个体发展

2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

1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动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什么是心理发展?

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心理发展:

个体从出生、成熟到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心里变化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5.简述教学技能训练的一般程序。

答:

讲解示范设计与练习表演评价

6.中学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灌输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激励和批评帮助相结合的原则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榜样引路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团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

优点: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因材施教。

2:

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答:

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4:

什么是创造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和特性。

创设有利于创设行发挥的环境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5:

如何为学生选择和设计作业任务?

答:

A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且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B作业份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C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D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作业

6:

德育手段创新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

强化日常管理的创新强化教育形式、方法的创新强化德育领域的拓宽与创新

1:

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答: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主要类型:

内容型策略、方法型策略形式型策略综合性策略

3:

怎样合理地组织复习?

答: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包括实物直观和模具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

文字板书有哪些形式?

答:

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6:

中学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

重视团组织建设,激励团员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规范团员队伍建设加强团干部的管理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1.简述高中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①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振兴中华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市场经济的观念、意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2分)

②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2分)

③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分)

2.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①发展性或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5分)②主体性或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5分)

③完整性或学生的身心必须得到的全面的发展。

(1.5分)④个性化或者差异性或学生是具有个人不同兴趣、爱好、追求、品格的人。

(1.5分)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①精选教材;(1.5分)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1.5分)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1.5分)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高创造者具有哪些个性特征?

①遇有幽默感;(1分)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1分)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1分)④喜欢幻想;(1分)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1分)⑥具有独立性。

(1分)

5.教师应如何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1发掘教材知识和智力教育因素;(1.5分)

2发掘教材情意教育因素。

(1.5分)

3发掘教材技能教育因素。

(1.5分)

4发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

(1.5分)

6.惩罚的负效应有哪些?

①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退缩、逃避及说谎行为的发生。

(1分)

②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把避免惩罚行为的目的,为逃避惩罚而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

(1分)

③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

(1分

④不恰当的惩罚会降低学生的内在惩罚机制(1分)

⑤不恰当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压抑心理,从而妨碍智力及创造力的健康发展。

(2分)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答案要点:

①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后代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分)②成熟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

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1分)③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④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活动。

它在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1分)⑤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怎样理解和贯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2.答案要点:

①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分)②贯彻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分)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

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知识保持?

3.答案要点:

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1分)③进行组块化编码;(1分)④适当过度学习;(1分)⑤合理进行复习;

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得条件有哪些

答案要点:

①外部条件。

(3分)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②内部条件。

(3分)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按教育目标层次分,课堂提问有哪些类型?

它们分别有哪些应用方式?

5.答案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