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3151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docx

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冯蔚漂浮和下沉

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漂浮和下沉》第一课时

漂浮和下沉

上海市嘉定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

 

一、科学教育理论

本课《漂浮和下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学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而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行为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

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

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

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

从这个思想出发,杜威认为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般的模式。

这种“探究”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模式,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总之,杜威所主张的以“探究”为基础的认识论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的认识论,突出了探究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为现代教育重新认识知识的作用和学生个体的活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知行分离”现象的批判和“知行合一”思想的阐述,提出了知识与行为相结合以及个体在获取知识上的主动性问题,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儿童活动的关系。

所以本课《漂浮和下沉》主要引导儿童主动地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梳理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漂浮和下沉》是《自然》牛津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漂浮和下沉》的教学内容。

首先,老师通过“听话的小瓶子”的魔术表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小瓶子可以漂浮也可以下沉,由此引入课题“漂浮和下沉”;接着,通过教师演示“石块和泡沫的沉浮”引出不同的物体的沉浮情况是不一样的,并对“漂浮”和“下沉”的现象进行准确的表述;由此进入“活动:

谁沉谁浮”,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分类比较,总结概括出“重的物体不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不一定漂浮”。

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严谨的科学意识。

然后。

教师提供给学生平板电脑,改教师授课为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几个资源中选择1~2个资源进行小组内学习交流。

学生从资源中了解到“同一个物体可以是漂浮的也可以是下沉的”。

之后,教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如何使下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漂浮起来?

”学生通过尝试实验,并根据资源的启发,最后,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来使橡皮泥漂浮起来。

最后,通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二)教学方法梳理

1.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因势利导,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

本节课,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以魔术“听话的小瓶子”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

科学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用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大大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本节课,主要包括的活动有两个,一是“谁沉谁浮”,二是“我主沉浮”,由于实验的结果跟学生的预期猜想有很大的出入的,所以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致非常高。

活动二“谁主沉浮”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学生在亲历活动中享受着科学的快乐。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悉心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本节课的活动“谁沉谁浮”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的让小学生去尝试探究,学生经历“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活动“我主沉浮”就更是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时内容前,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水会流动、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流动的水有能量等水的一些基本性质。

学生对身边物体的沉浮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能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等简单的方法认识物体,但很少有人能准确地说出物体在水中到底是漂浮还是下沉,也不明白物体在水中为什么会漂浮或者下沉。

因此,这是一次生动而必要的科学启蒙和科学普及。

同时,在思维认知方面,由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

概括水平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

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多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

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

所以本节课,我主要是采用了直观的操作学习法和竞赛学习法。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比较,知道“重的物体不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不一定漂浮”。

2.通过用surface平板电脑的学件自主学习,知道同一个物体可以漂浮也可以下沉;通过实践操作,使下沉的物体漂浮。

3.初步感受“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养成合作探究、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培养尊重事实,客观严谨的科学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比较,知道轻的物体不一定漂浮,重的物体不一定下沉。

突出重点的方法:

方法一是通过魔术吸引学生对漂浮和下沉现象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于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的现象。

方法二是一改往常的直接实验来得出结果的方法,而是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猜测物体的漂浮和下沉状态,再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总结出并不能简单的根据物体的轻重来判断物体的沉浮状态。

难点:

通过用surface平板电脑的学件自主学习,知道同一个物体可以漂浮也可以下沉;通过实践操作,使下沉的物体漂浮。

突破难点的方法:

方法一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知道一些实例,并从实例中学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二是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践,通过亲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调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PPT幻灯片、平板电脑若干、《学习单》36份、玻璃球6个、钥匙6个、乒乓球6个、蜡烛6把、塑料杯6个、木塞6个、橡皮6个、回形针若干、水槽6个、橡皮泥若干。

2.学生准备:

教材、文具。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活动Ⅰ:

谁沉谁浮

教师通过魔术“听话的小瓶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漂浮和下沉”再通过泡沫和石头在水中的状态来明确漂浮和下沉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分类比较,总结概括出“重的物体不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不一定漂浮”。

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严谨的科学意识。

活动Ⅱ:

可沉可浮

学生通过对平板电脑中几个资源的学习,从资源中了解到“同一个物体可以是漂浮的也可以是下沉的”。

并且能够总结出,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是否有空气等一些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活动Ⅲ:

我主沉浮

教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如何使下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漂浮起来?

”学生通过尝试实验,并根据资源的启发,最后,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来使橡皮泥漂浮起来。

3.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谁沉谁浮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1.观看魔术:

听话的小瓶子有什么现象?

2.观察:

石块和泡沫

3.猜想:

把他们放入水中会怎样?

4.观察:

教师演示实验。

5.说一说:

“漂浮”和“下沉”的现象。

 

6.观察:

盘子里有哪些物品?

说出它们的名称。

7.猜想:

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样?

8.说一说:

自己猜想的理由是什么

 

9.思考: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10.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小组交流

(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1.表达交流:

自己的实验结果。

12.做一做:

将黑板上的这些物体按照漂浮和下沉放置,该如何调整?

13.总结归纳:

轻的物体不一定漂浮,重的物体不一定下沉。

●表演魔术:

“听话的小瓶子”,导入课题“漂浮和下沉”。

●演示实验:

石块和泡沫在水中的浮沉。

●引导学生发现:

●“漂浮”指物体停留在液体的表面,并有部分有露在外面。

●“下沉”指物体指完全浸在液体里并与容器的底部有接触。

●教师提出活动的要求。

●板书:

选择速度快的小组板书小组的猜想。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贴猜想结果。

●归纳学生猜想的理由是:

轻的物体是漂浮的,重的物体是下沉的。

●教师讲实验要求,并巡视指导。

●提问:

你们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调整板书。

●渗透科学思想:

要尊重科学实验的数据和现象,不能随便更改自己的猜想,更不能更改实验结果。

活动二:

可沉可浮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1.分小组学习:

教师提供的资源(选择1~2个,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思考:

从你选的资源中你学到了什么?

3.表达交流:

从资源中我学到的知识。

4.思考:

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浮起来?

 

5.小结:

物体发生改变的时候,沉浮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提供各个小组平板电脑和漂浮在生活中的资源。

讲清楚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引导学生说出分组学习资源的收获。

●引导学生小结概括出:

物体发生改变时,沉浮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在这里需要有方法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组织)

●教师预设:

(学生可能会给出答案:

增加物体与水的接触面积,里面有空气,有浮力,等答案)这里教师不深入探讨沉浮的具体原因。

●教师魔术揭秘。

活动三:

我主沉浮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1.小组交流思考:

从你选的资源中你

2.思考:

如何使橡皮泥漂浮起来?

3.交流表达:

自己使橡皮泥漂浮起来的方法。

4.实验:

尝试使橡皮泥漂浮起来

5.课堂总结: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演示:

块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是下沉的,

●提出问题:

如何使下沉的橡皮泥漂浮起来?

并引导学生从刚刚所提供的的资源得到启发。

●教师巡视指导。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

而低年级阶段的合作学习评价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

因此,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而本节课,主要采用是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

主要是学生自己完成下列《小组合作学习自评表》

小组合作学习自评表

组号:

_____组名:

________组员姓名:

___________

评价内容

自评

我准备如何改进

我认真参与实验操作活动了

☆☆☆

我参加讨论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了

☆☆☆

同学发言我认真倾听了

☆☆☆

我与同学相互帮助学习了

☆☆☆

教师评价:

课堂及时评价我旨在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

主要是

教师语言上对学生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及时评价与鼓励,奖励上突出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

具体就是,一位学生回答正确一次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及时的语言评价,同时教师为这位学生所在的小组计数一次(比如小花朵,小磁片),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在一节课结束后,获得计数最多的前1、2、3名小组除了可以为该小组的《月评价汇总表》另外加3、2、1颗星以外,获得计数最多的小组成员还可以得到一些物质鼓励。

每月《月评价汇总表》的优胜小组会得到表彰,成员每人将会收到老师的表扬信。

具体如下:

月评价汇总表

班级:

___________月份:

__________

小组

名称

时间

1

2

3

4

5

备注

总星

数量

1苹果队

自评:

互评:

师评:

卫生:

2柠檬队

自评:

互评:

师评:

卫生:

3草莓队

自评:

互评:

师评:

卫生:

4火龙果

自评:

互评:

师评:

卫生:

5葡萄队

自评:

互评:

师评:

卫生:

6蜜桃队

自评:

互评:

师评:

卫生:

优胜小队:

______________

九、设计特色简述

1.魔术导课,引人入胜。

本节课主要是以一个沉浮子“听话的小瓶子”魔术可沉可浮的现象引出课题“漂浮和下沉”。

由此更深一层的学习漂浮和下沉的知识。

二年级的孩子对物体的沉浮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根据生活经验试着做出一些推测和解释。

但是学生很难准确的说出物体是沉还是浮,也无法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

2.科学思维,培养素养。

学生通过“活动二:

谁沉谁浮”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对比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猜想,知道“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有的物体下沉在水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等过程来发现和探究身边物体的漂浮现象,带领学生体验“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3.技术应用,学习自主。

教师在课堂中引进了Surface平板电脑。

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几个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从案例中获得“同一个物体可以漂浮也可以下沉”的知识。

然教育技术的引进,让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4.实践操作,开拓创新。

最后,学生通过活动“我主沉浮”将理论用于实践,通过尝试,将一个下沉的橡皮泥漂浮起来。

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这个活动无限制的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是真正的主导者。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新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附:

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

1.板书设计

漂浮和下沉

乒乓球玻璃球

木塞钥匙

蜡烛回形针

塑料杯橡皮

苹果叉子

2.学生记录单设计

《漂浮和下沉》学习单一

班级_______组号_______

学习单一

请用“”表示漂浮,用“”表示下沉。

序号

物体

猜想

实验

1

玻璃球

2

乒乓球

3

铜钥匙

4

木塞

5

蜡烛

6

塑料瓶

7

苹果

8

橡皮

9

回形针

10

叉子

实验安排:

组长:

___________

负责本组实验的有序进行。

实验员:

___________

负责按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员:

___________

负责观察实验现象。

记录员:

___________

负责填写实验单。

监督员:

___________

负责监督实验按教师的要求进行。

整理员:

___________

负责将实验物品整理好。

学习单二

班级_______组号_______

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资源,完成下列表格。

用“√”选出你的答案。

我们小组选择的是:

资源1:

轮船资源2:

纸船

资源3:

啤酒瓶资源4:

牙膏

一开始:

物体是(漂浮下沉)的。

●说一说:

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后来物体(漂浮下沉)了。

 

Surface平板电脑中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

资源1:

轮船

下沉的铁块漂浮的船

资源2:

纸船

漂浮的纸船下沉的纸船

 

资源3:

啤酒瓶

漂浮的玻璃瓶下沉的玻璃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