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docx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年度
2006
编号
研究领域
中学
学科分类
H
浦东新区
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申请人董俊个人联系电话
申请人单位生物、化学组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达尔文路91号单位邮政编码201203
申请日期二00六年三月
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填表须知
一、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该课题的负责人和实际主持人,并且在该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的任务。
二、每一个课题原则上限报负责人(组长)一名,特殊情况(多个单位参加课题研究)也不得超过2名。
三、课题组的主要人员是指课题负责人之外的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人员、子课题负责人、研究人员,人数不得超过11名。
四、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每份都要盖红色印章,公章不能复印)后,才能报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部门。
五、填写本申请书一式3份,(用A4纸正、反打印或填写、装订),报送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即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并请自留底稿。
六、课题名称不得超过25个汉字。
课
题名称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研究领域
A
A中学B小学C学前教育D职业教育E成人教育
F特殊教育G其他
学科分类
H
A教育基本理论B教育管理C德育D各学科教学
E体育F美育G综合H其他
课题负责人
姓名
董俊
性别
男
年龄
职称
中高
工作单位
上外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职务
生化教研组长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分工
董俊
生化组
教研组长
中高
浦外
理论实践指导
组织与管理
何红兵
生化组
年级组长
中高
浦外
理论实践指导
理论实践指导
俞肖燕
生化组
生物备课
组长
中高
浦外
理论实践指导
理论实践指导
张慧琴
生化组
化学备课
组长
中一
浦外
实践与推广
理论实践指导
丁洪峰
生化组
教师
中一
浦外
实践与推广
理论实践指导
唐婴妮
生化组
教师
中二
浦外
实践与推广
学科研究实践
周金雁
生化组
教师
中二
浦外
实践与推广
学科研究实践
张英
生化组
教师
中一
浦外
实践与推广
学科研究实践
范丽君
生化组
教师
中二
浦外
实践与推广
学科研究实践
一、立论依据
(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参考文献、资料)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1)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假设,需要针对具体情境再创作,对已有的命题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
所以,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也是需要不断深化的,要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2)学习不只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3)走进课堂的学习者已形成丰富的经验,而且能由此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
所以,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它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我们应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力的过程。
实现这一目标绝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某一种活动设计就能轻易达到,其关键成败在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发展是核心问题。
而生化组是以一个中青年教师为主集体,如何真正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有效能感的教师,尽快促进教师的成长,无论在理论中,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是困扰着我校及我组广大教学实践工作者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展开,对生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中学生化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发挥智育功能,而且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通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来落实“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满足社会需要。
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教学模式研究,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学习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改变传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形成以学生发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新课标下的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如何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呢?
就必须寻找解决问题的入破口,而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教学模式是教师研究教学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
因此,研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现实的教育教学行为。
所以我们探索研究“理解力培养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
本项目将对“理解”的内容、促进“理解”和评价“理解”的模式、策略、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以培养青年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实现“为理解而教”
关键词:
理解“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
“理解能力是一项基本限定,有了它,人才能与他人一起生活”。
“理解从来不是一种达到某个所给定‘客体’的主体行为,而是一种达到效果历史的主体行为”“此在的意义——亦即整个世界的意义——不是说被理解后才呈现在理解者面前,而是随着理解
过程而展开的;不是说理解发现了这些早已存在于某处的意义,而是随着理解的展开‘生成’了意义”。
据此,我们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理解为:
它能领会(某一思想)的意思及其重要性,能对一件事物进行解释与讲授、验证与应用或者能够读出字面以外的意义,在一定情景下,学习者利用自己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是一种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是一种与机械背诵与固守答案相反的实践能力。
应该说理解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东西,理解有不同类型,理解方法种类繁多,我们参考美国格兰特.威金斯(GrantWiggins)与杰伊.麦克泰(JayMcTighe)著《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书中的对多维度理解的解释,将学生理解力界定为以下表现:
学生理解力
(1)对现象、事实和数据进行全面、可靠和合理、有意义的解释和说明的能力;
(2)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新环境的能力;
(3)能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能从陌生和悖于情理的东西中体会到其价值之所在,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的敏锐的洞察力;
(4)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究、发现、创新的能力;
(5)自我认识的能力。
一种认识到自己无知的智慧,能够理智地认识自己思维与行为模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持久性理解:
持久性理解是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层级筛选中应该优先理解的重点课程内容,它们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
1.代表一种重大的观念,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性价值。
2.居于本课程的中心。
3.深入探讨抽象的、易于误解的观念。
4.对学习者具有潜在的价值。
理解性教学
1.不同于单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的教学。
它是一种明确各种教学目标和进行相应的设计,同时使教学指向这些目标,表现出高质量与高效率的教学。
2.始终要求贯彻“少教而多学”原则的教学。
要求教师灵活地、适当地交替使用“讲授式教学”、“指导性教学”、“建构性教学”三种教学方式,以特定的教学方法或技术适应不同的学习类型,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学习内容的需要。
3.要求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评价,即全程评价,有明确的证明学生实现理解的标准和措施。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1.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层级筛选,构建中学生应当持久性理解的课程内容。
2.依据中学生应当持久性理解的课程内容,各学科形成“理解性教学”方式。
3.形成在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解力的学习方式。
研究内容
1.了解与把握学生理解力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的表现与内容。
2.把握、选择、处理教材,明确学生理解的重点目标。
3.实施多样性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理解,培养理解力的理解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4.揭示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目标的评价途径与标准。
生物、化学学科研究内容:
(1)生物、化学学科为特征的学生理解力的具体表现的研究
(2)生物、化学学科为内容的学习理解目标的研究
(3)科学处理生物、化学学科教材关键知识点的策略的研究
(4)促进理解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
(5)运用多样性的评价方法与途径,唤起、形成理解的研究
(6)证明学生实现了理解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的研究
(7)扫除理解障碍,激发理解需求的研究
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为主,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为辅
1.行动研究法:
教学行动设想、计划→教学观察、反思(循环)→教学实施效果讨论、反思
2.案例分析法:
实验中整理、形成案例→对比中分析、认识案例→总结中完善、撰写案例
关键问题与特色创新
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的内涵与外延,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迁移与创新,在互动交融方式下,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
过程,在课堂“生成”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课题立项准备阶段(2005.9---2006.5)
成立课题组,成员分工,收集资料。
(董俊老师负责)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项目提出的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
提出和确立项目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实验研究阶段(2005.3——2007.2):
①(2005年3月—2005年6月):
理论集中学习阶段
进一步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和理解力的培养、社会科学、学习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传播学、系统理论等知识。
(此过程由董俊老师负责,课题组所有教师参与讨论)
②(2005年6月—2006年1月):
以我校各种教学研究课的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骨干教师、职初期教师、成长期教师三种课程的教学模式的资料,数量上达到五十篇以上。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用学习方式、学习类型、学习复杂程度、信息技术等多项指标对生化教学模式进行分类
(此过程由董俊、何红兵、俞肖燕老师负责,课题组所有教师参加)
③(2006年2月—2006年12月):
理解力培养教学模式新体系的建构:
Ⅰ、构建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点:
从以下几个点突破:
1、系统理论:
生物、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各个要素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
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指向一个特定的目标,那就是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有所获、全面发展。
2、传播理论:
生物、化学教学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教师作为信息的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并不是都能被学生接受,要考虑对信号精心设计并选择有效媒体,才能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会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兴趣等对作息作一定的意义加工,才能有效接受。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需求,调整修改教学信息,创设一个更适合信息交流而非简单获取的教学环境。
3、学习理论: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生物、化学学习活动是学生以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和“平衡”,逐步发展或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当学生遇到新刺激时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得到平衡即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这个过程即“同化”。
若对新刺激不能同化时就会不平衡,从而对原有的认结构进行重组与改造,这个过程即“顺应”。
4、教学理论:
生物、化学学科融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为一体,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化学、生物的概念、原理、规律之间,以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在构建生物、化学认知结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障碍,这就需要应用建构主义的思想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或不平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Ⅱ、探索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分析教学内容、2、确定教学目标;3、运用教学策略;4、选择教学媒体;5、教学过程;6、教学评价和反思。
(此过程由董俊、何红兵、俞肖燕、丁洪峰老师负责)
Ⅲ、借鉴市“理解性教学”模式培训班的理论研究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1、我们应该教什么;2、学生应该学什么;3、学生需要做什么;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
④(2006年9月—2007年3月)检验培养理解力的教学模式
Ⅰ、上研究课
课题组老师开放课堂,上一定数量的研究课,进行相互听、说、评课活动,然后根据课的类型和各自的专长,选择不同的培养理解力的教学模式类别上实践、研究课,同时收集教案、课件、教学反思、改变学生训练方式的资料,为资源库的开始收集资料。
Ⅱ、探讨与总结模式结构:
四个基本教学环节
教、学、需求、评价
⑤(2006年3月—2008年2月):
资源库的建设
建立在新理念下的典型章节的资源(包括教案、课件、反思、作业、对学生训练方式改变的资料),以新课标的实施和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全校课题的全面实施作好准备,打下基础。
(此过程由张慧琴、周金雁、丁洪峰、张英老师负责)
⑥(2006年5月—2007年7月):
完善和推广
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收集数据、资料、建立资源库,召开交流研讨活动,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实验方案。
完善一个,总结一个,推广一个。
(此过程由董俊、何红兵、俞肖燕老师负责)
⑦(2007年2月—2008年2月):
制定新的生化教学常规
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应二期课改课程标准的生化课堂教学常规。
(此过程由董俊、俞肖燕老师负责,课题组所有教师参加)
上述④⑤⑥⑦过程将与学校的教研活动、青年教师的培养、校本培训、教学展示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
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08.2——2008.6)
1.收集、整理各次教学、科研展示活动的相关资料,分名别类做好文本、音像资料的汇编。
2.各学科研究组汇集各阶段研究小结,撰写学科研究报告。
3.完成经验总结和学术论文的评选。
4.写实验总报告。
三、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校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在校长先进办学理念、目标引领下,从04年初开始,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在整个“课堂教学改进”实践过程中分阶段展开专题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从“我的课堂教学反思”到“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从“优秀学生的教学个案分析”到“学习困难生的教学个案分析”,从“我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制定的研究”到“我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践与研究”,再具体到“‘接受’与‘探究’相结合,促进理解的课堂教学”,这样紧紧围绕系列专题进行课堂教学改进的活动,形成了一支由高级教师、区学科骨干教师、校学科骨干教师、科研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
在积极申报、创建上海市示范性、实验性学校的新的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支持与帮助,在学校新的一轮发展中已有好的开端。
四、成果形式
(包括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最终完成时间)
1.系列实验报告(总报告及各实验学科报告);
2.校本教材;
3.论文(案例、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电子作品);
4.成果展示会、科研报告会
5.编辑系列《浦外科研通讯》、《浦外教学》刊物
完成时间:
2008年6月
申请人单位意见和信誉保证
单位(盖红章)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盖红章)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审核意见
单位(盖红章)审批人(签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