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2829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37祝福第二课时学案07版鲁人版必修3

3.7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07版鲁人必修三)

【学习目标】

1.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塑造方法;

2.通过分析人物命运初步体会本文的主题思想。

【基础演练】

1.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悚然(sǒng) 负疚(jiù) 窈陷(yāo)

B新正(zhēng) 倔强(jiàng) 炮烙(lào)

C草窠(kē) 歆享(xīn) 荸荠(qí)

D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2.选出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   )

A中肯 中意 中伤 中看

B简称 称职 自称 称道

C巷道 小巷 巷战 深巷

D着陆 着落 着手 附着

3.选出对黑体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迫) 间或一轮(偶而) 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

4.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   )

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5.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   〕四婶,〔   〕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或 或   而且 所以

B唯独   由于   非 即   或者 所以

C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所以

D只有   因为   或 或   甚至 所以

6.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7.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2.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并填写下表,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3.“我真傻,真的。

”类似的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几乎成了祥林嫂的口头禅,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4.你怎样认识祥林嫂的反抗性?

 

5.祥林嫂悲剧性一生的原因何在?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

她不是鲁镇人。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限,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二)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

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比较文段

(一)

(二)(三),准确描述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及临死前的容貌变化。

 

2.联系全文,试着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祥林嫂的这种变化的。

 

3.联系文段

(一)说“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等内容,你认为祥林嫂具有怎样的品格?

 

4.请联系全文,你认为导致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怎样的反思?

 

5阅读下面这支散曲,回答曲后问题:

[仙吕] 寄生草·祥林嫂

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篷尚未进尘芥堆。

一支竹竿撑不起你大山压着的单薄背,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满头白发挥不去你奴隶流出的辛酸泪。

饥寒交迫颤巍巍,风狂雪猛这世界那有你穷人的容身地!

 

散曲是浓缩的艺术,它往往只截取人物生活中的某个片断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请具体说说这支散曲所表现的内容。

 

6、阅读《找死的年轻人》,完成后面问题。

找死的年轻人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

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

  他曾经跟一位画师学过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

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

“这玩艺没什么可学的!

”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

“这玩艺儿也没什么可学的!

  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

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

  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却觉得都不是理想的自杀地。

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个林子里。

  “很好,”他心想。

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位置,到了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地也免于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后世呢!

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静地免除尘世喧嚣。

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

  第二天,他来到一棵五百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

老人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

“年轻人!

你站在那里干什么?

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

  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

等到搬完车子,天已经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

    

  就这样,老人不断地请他帮忙。

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

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迟死期。

  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

“你不是一直要死吗?

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

现在,你可以去死了。

  年轻人看看这块美丽的田园:

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谷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花圃……——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让他舍不得了。

  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

  他又画开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不少钱。

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这里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福乐智慧》。

  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

  6.从情节结构看,第1段是全文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7.第2~4段中,聪明的年轻人学画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然而,他为什么会想到了死呢?

(不超过35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由聪明的年轻人想到了死的情节,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的结尾句“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一结尾妙在何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能表现这篇小说主旨的三项是:

( )

  A.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B.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获得乐趣。

  C.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认识到人生的美丽。

  D.用事实教育人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

  E.人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中才能真正品味幸福。

  F.帮助别人就要诚心诚意,持之以恒。

祝福二课时答案

1、答案:

C(A项“窈”正音应为yǎo,B项炮烙的“烙”正音应为luò,D项“踝”正音应为huái)

2、D(D项“着”同为zhuó,A项“中看”的“中”音zhōng,其余为zhòng,B项“简称”、“称道”、“自称”音同为chēng,“称职”的“称”音为chèn,C项“巷道”的“巷”音为hàng余读xiàng)

3、B(“歆享”的“歆”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4、B(A项“宏”应为“洪”,“磨”应为“摩”;C项“鬼”应为“诡”;D项“拙”应为“绌”)

5、C

6、B(A项“究竟”意为结果、原委,CD项的“究竟”用在问句里表追究)

7、B(由选项的主要区别处“聊”、“生”、“即使”比较、分析判断)

1、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2、答案: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第1次

 

青黄

 

红的

 

顺着眼

 

白头绳乌裙

蓝夹袄月白背心

 

第2次

青黄

消失血色

顺着眼有泪痕

与第一次一模一样

眼光没精神

第3次

 

黄中带黑

 

瘦削不堪

 

眼珠间或一轮

 

破竹篮空饭碗破竹竿

 

消尽悲哀

神色木刻

作用:

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肖像描写,尤其是她的眼神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反映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个阶段,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3、祥林嫂反复说这句话,一方面是为了表明二子被狼吃掉对她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给她精神上造成严重的创伤;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在反复咀嚼了她的悲哀之后,却抱以厌恶和唾弃,反应了当时人们的思想麻木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被吃者在无意中吃人的现实。

同时,我们还看到,同一语言不分时间、场所地反复出现,有如精神病人的话语,表明在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毒害下,在毫无温情可言的冷漠环境中,祥林嫂的精神似乎开始失常。

简短句子的重复,蕴含了多么丰富的内容。

读着这样的句子,有如哀乐悲鸣,不绝于耳,拨人心弦,催人泪下。

4、

(1)祥林嫂对她的命运是有过反抗的。

她反抗婆家,从山里逃出来,到鲁镇做工,这是对自由与尊严的维护;改嫁时“出格”的吵闹,“一头撞在香案上”“一路只是嚎、骂”是她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洗涮污秽,让自己享有人的权利;临死前对鬼神的怀疑,问“我”灵魂的有无,则更体现了她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一种叛逆。

(2)祥林嫂的反抗,不能说是一种自觉地反封建,而只能说是封建礼教规范下的产物。

①她的出逃,是为了躲避被卖的厄运,抗婚是不愿做“回头人”,其实质都表明她的行为在遵循旧礼教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

②捐门槛是祥林嫂想要洗刷自己“再嫁”的罪恶感,但实质上不仅是她深陷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泥潭,最终又成了灵魂又一次被愚弄、摧残的证明。

③至于她临死前在“照例相信鬼”的鲁镇,大胆发出魂灵有无的疑惑,我们同样不能认为这是她对封建迷信的彻底否定,而是她对自己曾经“再嫁”,对死后“分尸”的恐惧和矛盾心理的反应。

同样可以看出她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

   因此,祥林嫂的反抗是自发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自觉地针对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

抗争的结果,只能是怀着恐惧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

这种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会给她安排的。

5、祥林嫂是一个善良、朴实、勤劳的贫苦农村妇女,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

最后却将她当牛做马的资格也剥夺了,使她落到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悲境地。

祥林嫂的自觉的奴隶性格,是造成她悲剧一生的内在原因。

祥林嫂的悲剧还在于,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毒害,却又被摧残麻木得自觉和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

在封建观念和合封建礼教的的驱使下,占统治地位的鲁四老爷等人,自然极力维护封建统治,就是普通民众,在两千年的封建统治禁锢下,精神上也受到极大的毒害,往往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杀手。

可以说,祥林嫂身边的每个人,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虐杀祥林嫂的行动中来。

比如众人的调笑,柳妈的恐吓,四婶的呵斥,都客观上将祥林嫂推上了绝境。

这些女人,既是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毒害着,但又都是其维护者,还客观上是祥林嫂的虐杀者。

总而言之,封建礼教和愚昧迷信、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1、1.比较文段

(一)

(二)(三),准确描述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及临死前的容貌变化。

答案:

脸色由青黄带红到血色消失,再到黄中带黑,由“顺着眼”到“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到“眼睛间或一轮”的机械地转。

乌丝变花白再到白发。

2.联系全文,试着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祥林嫂的这种变化的。

答案:

生活的压迫。

逃到鲁镇却无法安身做人,后孩子被狼吃掉,又因为嫁过两个男人受到歧视,捐门槛赎罪不能受到承认。

容颜的摧残,显示了祥林嫂人生的道路已经很渺茫。

3.联系文段

(一)说“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等内容,你认为祥林嫂具有怎样的品格?

答案:

祥林嫂勤劳、能干、善良、淳朴。

4.请联系全文,你认为导致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怎样的反思?

答案: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统治。

同时,她的“自觉的奴隶性格”也不可忽视,她一生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和迷信(比如反抗再嫁,捐门槛等)。

总之,鲁迅通过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虚伪残酷的本质,向整个封建宗法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大意相同即可)

5阅读下面这支散曲,回答曲后问题:

[仙吕] 寄生草·祥林嫂

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篷尚未进尘芥堆。

一支竹竿撑不起你大山压着的单薄背,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满头白发挥不去你奴隶流出的辛酸泪。

饥寒交迫颤巍巍,风狂雪猛这世界那有你穷人的容身地!

散曲是浓缩的艺术,它往往只截取人物生活中的某个片断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请具体说说这支散曲所表现的内容。

答:

散曲着重凸现了祥林嫂在风雪中沿街乞讨的悲惨情景,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6.从情节结构看,第1段是全文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序幕(或“引子”) 为全文情节的展开起铺垫作用。

  

  7.第2~4段中,聪明的年轻人学画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然而,他为什么会想到了死呢?

(不超过35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认为悟透了人生,感到一切都没意思,只有死才伟大,才永恒。

(意思对即可)  

 8.由聪明的年轻人想到了死的情节,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决定着人的精神面貌,执迷于错误的人生观十分危险,因此应不断地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9.小说的结尾句“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一结尾妙在何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尾句的含义说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会获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断创造劳动成果的人才会享受生活,获得永生。

这一结尾有揭示、深化主题的作用,且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10.能表现这篇小说主旨的三项是:

( )

  A.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B.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获得乐趣。

  C.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认识到人生的美丽。

  D.用事实教育人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

  E.人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中才能真正品味幸福。

  F.帮助别人就要诚心诚意,持之以恒。

答案:

A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